最新章節
- 第11章 華盛頓會議與中國
- 第10章 西伯利亞出兵與外蒙取消自治之交涉
- 第9章 俄國革命后中俄兩國間的關系
- 第8章 巴黎會議期中中國之外交
- 第7章 歐戰期中中國之外交(中國參戰后)
- 第6章 歐戰期中中國之外交(中國參戰前)
第1章 自序
我國外交對于我國國家前途關系之重大,不待贅言;而中國外交史一書,則迄今猶無善本。自《尼布楚條約》至今,凡二百四十七載;即自《江寧條約》至今,亦已九十四年。此數百或數十年間之中國對外關系,匪特國內無詳著信史,即國外專家之著作,其差強人意者,亦不數數覯。
大戰以后,列強外交檔案之已公布者甚伙。至于我國方面,清室之外交檔案現已陸續與世人相見,其他之外交檔案散見于外部出版品及各種官書者,為數亦不在少。作者于教讀之余,頗愿致力于此。
本書為《中華民國外交史》(上卷),論述所及,僅自一九一一年(辛亥鼎革)起,至一九二一年(華盛頓會議)止;其下卷當俟他日續成。至于有清一代之外交史,則尤當俟諸異日。蓋中國之對外關系,事項極繁,材料之搜求又復不易,全部中國外交史決非一人于短期內之所能作成。在作者之意,極盼國內研究中國外交史之專家能將近代中國對外之關系分段研究。如此,則四五專家竭兩三年之力,即可將全部外交史作成,以應現時國內急需。否則若必俟作者賡續,以竟全功,則至早當在十年以后,全部中國外交史始克與讀者相見也。
本書中所用之材料,多系歷史原料。惟國中圖書館事業不甚發達,私人之搜集終屬有限,歷史原料之可得利用者,作者容有未能盡量參用之處。但作者相信,作者已會參用之材料,已足以使作者之敘述與論斷不至發生重大錯誤。為證實本書中之敘述,及使讀者易作進一步之研究起見,是以本書附注特多。此種附注似應有裨于讀者。
本書為草創之作,雖作者自信曾謹慎從事,但錯誤之處,仍恐難免。本書出版后,作者極愿國內外研究中國外交史之專家加以評議,使本書于再版時得以修正,幾于完璧,則匪僅作者之幸也。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張忠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