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明治維新史再考:由公議、王政走向集權、去身份化
最新章節:
封底
幕末強藩追求的并不是武力倒幕,卻是強化幕藩體制的“公論”。由此出發,明治維新漸次發展為對“王政復古”、中央集權制度的追求與探索,并最終導致了世襲身份制的解體。本書使用“解決課題和權力斗爭的循環”這一連貫視角,敘述明治維新的變化過程。本書是著名明治維新史研究者、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三谷博的集大成之作。它從近世的歷史背景談起,結合國際環境、世界秩序,注重歷史比較,呈現了從幕末到明治初年,日本社會和政治的全面圖景。作者反對明治維新史領域最常見的人物或單一對象研究,即關于“特定的某人或某個藩建功立業”的英雄主義故事,強調幕末日本各方力量(幕府、朝廷、公家、強藩等)不同政治見解的碰撞及權力博弈的過程,顛覆固有的歷史結論,為讀者呈現全新的明治維新敘事。
目錄(80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Copyright
- 關于書中書名、人名表述問題
- 序言
- 中文版序言
- 序章 明治維新的前提——全球化的第四波
- 一 全球化的第一波——人類的移居
- 二 第二波——接力式貿易與軍事遠征
- 三 第三、第四波——起源于西洋的地球一體化
- 四 十九世紀中葉的交通革命與太平洋世界
- 第一章 近世東亞的世界秩序
- 一 東亞的世界秩序構圖
- 二 近世日本的世界秩序構圖
- 第二章 近世日本的雙頭—聯邦國家
- 一 大名的“國家”
- 二 中心一:“公儀”
- 三 中心二:“禁里”
- 第三章 近世的日本社會——結構、動態與社會結合的變化
- 一 “地下”的社會
- 二 身份的動態——根據職能劃分的身份
- 三 由“地下”向“國民”轉變
- 四 知識網絡的形成——超越身份與地域
- 第四章 十九世紀上半葉的國際環境與對外論的積累
- 一 東亞國際環境的變化
- 二 選擇鎖國政策
- 三 知識界的世界認識
- 第五章 幕末:對外政策的轉變
- 一 鴉片戰爭與維持鎖國的摸索
- 二 公儀的政策轉變——由有限開國轉向積極開國
- 三 國內的抵抗與外交
- 第六章 幕末:政治秩序的崩潰
- 一 對外部壓力的技術性對應與政治體制崩壞應力的積蓄(1853—1858)
- 二 安政五年政變
- 三 到底為何種悲劇?
- 第七章 幕末:公議·尊皇攘夷·強兵運動
- 一 公武和解的嘗試、幕府的強兵改革與大大名的公議運動的交錯
- 二 尊攘運動對政局的決定性影響
- 第八章 幕末:重建秩序的摸索——“公武合體”體制的確立與武力沖突的出現
- 一 “名賢侯”匯集京都與“政體一新”
- 二 “公武合體”體制與外部勢力
- 三 圍繞“合體”“公議”的攻防戰
- 四 “合體”與“公議”的較量(一)——圍繞第一次征討長州的爭斗
- 五 “合體”與“公議”的較量(二)
- 六 對長州藩的最終處分方案與薩摩、長州的接近
- 第九章 維新:走向“王政”“公議”政體(一)——由最初的嘗試至最后的大名會議
- 一 長州戰爭——“御威光”墜地
- 二 德川慶喜繼位與喪失向公議政體轉變的良機
- 三 最后的將軍的外交與政體一新
- 四 公議派四侯與將軍慶喜
- 第十章 維新:走向“王政”“公議”政體(二)——武力動員與政策、合作關系的劇變
- 一 薩摩與土佐的政策轉變——武力動員與新政體構想
- 二 返還政權運動與舉兵的促進與展開
- 第十一章 維新:走向“王政”“公議”政體(三)——兩種“王政復古”
- 一 德川慶喜返還政權
- 二 薩摩與巖倉具視——由舉兵轉向政變
- 三 王政復古政變之路——公議派親德川大名的參加
- 四 由政變轉向內戰——慶喜內定議定一職的幕后活動與其挫折
- 第十二章 明治:政體變革的三年半——“公議”“集權”“去身份”
- 一 “一新”的制度——國家基本法《政體》的意義
- 二 戊辰內亂——規模的限定性與次生效果的規模
- 三 地域間的競爭與“公議”“集權”“去身份”
- 第十三章 明治:急進改革與武力叛亂
- 一 去身份化——身份解放政策
- 二 培育“國民”的措施——教育與征兵
- 三 地域間統合政策——調查土地與人民、交通與通訊基礎建設
- 四 財政統合與家祿處分
- 五 留守政府的宮廷政變與征韓論政變
- 六 西南內亂——維新動亂的終結、暴力與公論的分歧點
- 終章 明治維新與人類的“近代”
- 一 被納入全球化的交通與通訊網絡
- 二 “東亞”的誕生
- 三 人類的“近代”與日本的明治維新
- 明治維新史主要事項年表 (表中月、日依照舊歷)
- 事項索引
- 人名索引
- 后記
- 參考文獻
- 譯后記
- 封底 更新時間:2024-07-18 14:33:39
推薦閱讀
- 最后的帝國:沉睡的與驚醒的“滿洲國”
- 波蘭(第2版)
- 海洋征服者與新航路:哥倫布的四次航行
- 日本對中國東北醫療衛生殖民統制研究
- 早稻田大學日本史(卷七):室町時代(華文全球史)
- 舊制度與大革命
- 帝國終結者:為什么蒙古人成為勝利者(套裝共2冊)
- 早稻田大學日本史(卷八):安土桃山時代(華文全球史)
- 教宗與墨索里尼:庇護十一世與法西斯崛起秘史
- 最漫長的下午:決定滑鐵盧戰役的400勇士
- 地球上最完美的花朵——世界思想史(上)
- 三天讀懂五千年世界史
- 革命世紀:自由與工業的百年傳奇(英格蘭史六部曲4)
- 險路漫漫:早期美洲征服史
- 奧斯曼帝國的終結:戰爭、革命以及現代中東的誕生(1908-1923)
- 從瘟疫中幸存的佛羅倫薩(1630—1631)
- 印度尼西亞國情報告(2017)
- 劃破時代的世界變革(上)
- 孟加拉國(列國志)
- 津巴布韋(列國志)
- 戰爭的試煉:十字軍東征史
- 世界文明史:拿破侖時代(上)
- 俄羅斯通史:1917-1991
- 世界簡史
- 文明的沖突與演化(套裝共6冊)
- 世界現代化歷程(南亞卷)
- 海天絞殺(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叢書)
- 史上最強日本史4
- 何新世界史新論
- 印度會崛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