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魚縣志
《嘉魚縣志》修纂工作始于明洪武四年(1371)至二〇〇五年,共有十三次修纂工作。明代歷洪武四年、永樂、正統元年、十四年(莫震、孫允恭修纂)四次修纂。清代歷康熙十年(李元震纂修)、乾隆二年(張其維、李懋泗修纂)、乾隆五十五年(汪云銘、方承保、張宗軾修纂)、同治五年(鐘傳益、俞焜修纂)四次修纂。民國十四年、三十五年倡修,因艱于時局而告罷。新中國成立后,一九八三年和二〇〇五年均修纂。正統十四年(1449)刻本的《嘉魚縣志》共三卷,明莫震修,孫允恭纂。該刻本為現存版本中最早的一部,前志皆不存。另有抄本寸于湖北、上海。是志分上、中、下三卷。卷上載建置沿革、分野、風俗、形勢、山川、坊鄉、戶口、土產、貢賦、水利、儲積、職役、公署,卷中載學校、科貢、壇場、鋪舍、津渡、橋梁、寺觀、祠廟、古跡,卷下載宦跡、人物、雜志、詩文,共二十六條目,每目前有小序。其內容在舊志基礎上正訛補缺,增加“水利”“儲積”二目,補“職役”“公署”“公署”所缺略,“科貢”載人物出仕緣由,“戶口”“貢賦”則載自洪武至正統之間,其他條目上溯至宋。此書以武漢大學出版社據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刻本影印本點校。
·連載 ·818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