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蕺山集
明末哲學家劉宗周撰。宗周學出陽明,惟以誠意為主,慎獨為功,敦行為本,合周、程、張、朱之學與“致良知”之說而一之。嘗謂“離心無性,離氣無理”,“理”乃“至善之體,而統于吾心者也。”凡所著述,皆原本性命、闡明圣學、有關世道人心之作。“臨歿時,猶語門人曰:“為學之要,一誠盡之,而主敬其功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是書系據乾隆十七年(1752年)雷鋐所刻24卷本,刪汰前8卷《人譜》、《學言》等專著,另行編定之17卷本。另有道光二年(1822年)董元休編次之40卷本,題為《劉子全書》,凡語類13卷,文編14卷,經術11卷,附行狀、年譜各1卷。前有門人黃宗羲序及董氏鈔述等。道光十八年,沈復粲復補輯宗周零簡殘篇及法帖墨跡之屬,編為《劉子全書遺編》24卷。又宗周門人惲日初仿《近思錄》例,按道體、論學、致知、存養等分類編成《劉子節要》14卷,每類1卷。
·20.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