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那些至關重要的時刻,在當時并沒有被罩上歷史的光環,人們往往只有在回放的時候才會心生感慨。而關鍵時刻被標記的意義,就在于回看時的總結。世界總是混沌的,因此總結才有意義。對于企業家來說,總結的價值不亞于探索未知。既要去總結那些在關鍵時刻順利“渡劫”的企業的成功經驗,也要去體會錯過關鍵時刻在別處開花,甚至重回賽道的企業的心路歷程。——在這個過程中找到競爭和生存的方法,至關重要。
《商界》雜志社 ·財經 ·10萬字
美國企業比他們的總統看上去對印度更友好,Facebook正在嘗試提供免費基礎流量服務。網絡接入在印度都是一個格外重要的東西,這里有1.3億Facebook用戶,3.75億網民,還有8億多沒有上網的人。我們特別編輯了《金磚光彩重生——中國、印度與南非》特刊,帶您走入中國、印度與南非的商業世界,全球貿易與新技術為他們帶來的推動力量并加速變革,在刺激經濟、環境保護、商業投資和移動互聯網等領域,中國、印度與南非都在積極進行探索,解碼金磚國家光彩重生的驅動力量,體悟沖破經濟迷霧的探索之路。
商業周刊·中文版 ·財經 ·2.8萬字
《21世紀經濟報道》是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下屬中國最大的商業報紙媒體,是中國商業報紙的領導者。致力于服務最優秀的人群,是在世界經濟界最受關注的中國經濟類日報。全國三大經濟類報紙之一。中國共產黨誕生一百年以來,披荊斬棘,篳路藍縷,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開拓出了一條屹立于世界東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歷史的視界拉到超過一個世紀的長度,今天這個迎來百年華誕的政黨之偉大,愈發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21世紀經濟報道 ·財經 ·7.5萬字
文章作者是蘇珊娜·皮特森(雷鳥全球管理學院副教授)、羅賓·艾布拉姆森(CRA咨詢公司領導力實踐部門主管)以及R.K.斯塔特曼(CRA咨詢公司執行合伙人)。他們認為大部分人的自然風格可以分為五類:強勢、偏強勢、混合、偏吸引、吸引。很少有人喜歡走極端,多數人會偏向某個風格。由此,他們提出了“混合型領導力風格”這一概念。混合型領導力風格更加強調應該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進行風格切換,也就是要有“臨場感”。領導者往往需要在一天內對其風格進行多次調整,有時在同一個情境下也要做出調整。如何轉換是這篇文章的精華所在,具體建議包括講話使用的音量和節奏,會議中是否要做筆記,何時以哪種方式打斷他人說話。
《哈佛商業評論》編輯部 ·財經 ·12.4萬字
效率是什么?效率是沒有多余動作。不管是要素驅動經濟還是創新驅動經濟,核心問題都是提升整個社會的運轉效率。這是商業社會進化的本質和關鍵。
《商界》雜志社 ·財經 ·9萬字
我們特別編輯了《大選專刊》,分為上下兩期《走向白宮》《我是總統》。基于商業周刊的獨家觀察,以商業視角獨家揭示美國總統競選中的精彩故事。《走向白宮》分別從特朗普、希拉里以及美國普通人的角度,重新審視這場前所未見、出人意料的競選之路。為您帶來美國大選的深度故事:特朗普的崛起之路、希拉里與白宮、特朗普的女婿、為什么中產階級喜歡特朗普、我的選票去哪了……嘗試從多元角度再現美國大選背后政治角逐與商業邏輯。
商業周刊·中文版 ·財經 ·5.4萬字
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開踢在即,人們愛看球賽不僅是因為可以欣賞到高超的球技,更是因為比賽結果的不可預測性。比賽結果雖很難預測,但我們可以從比賽中學習團隊管理知識。本別冊分別從球星、教練和俱樂部角度闡述球賽與管理的異曲同工之處。
《哈佛商業評論》編輯部 ·財經 ·1.5萬字
數字技術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持續迭代升級的平臺算法不斷引發用戶熱議。如何理解大數據?是絕對不能侵犯的個人隱私,還是數字經濟時代生產要素之一?如何解決大數據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開放型研究機構羅漢堂近期發布了《理解大數據:數字時代的數據和隱私》(中文版),以經濟學視角解讀大數據。報告嘗試回應數據價值、數據分享風險和解決方案、數據治理原則等問題,并建立了理解數據的整體性框架。通過大量經驗證據分析,報告對用戶數據分享行為取得第一手洞察。例如,大部分用戶會選擇授權個人信息分享,很少有人會后悔。再比如,相對于較少使用數字服務的用戶,更多使用數字服務的用戶,對隱私泄漏的擔憂會更強烈。
羅漢堂 ·財經 ·5.4萬字
晉升為管理者是個好消息,這代表著到目前為止你的表現都很成功,然而,從今以后的職業生涯道路將會更加崎嶇難行。
《哈佛商業評論》編輯部 ·財經 ·1.9萬字
再從創新的維度來看,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中國企業,正面臨著尋找發展增長新動能的挑戰。而市場規模,正是創新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當你單刀直入,面對更大規模的市場,顯然更容易收回研發成本,因此更有動力增加研發。事實上,數據表明,出口企業確實比非出口企業更加創新。世界是平的。小巨人們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展現的不僅是商業土壤的多樣性,它們砥礪前行的姿態,更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商界》雜志社 ·財經 ·9.5萬字
我們特別編輯“一帶一路”陸地篇《穿越高山與大漠》、海洋篇《通往印度洋之路》系列專刊。陸地篇《穿越高山與大漠》,以彭博獨家視角透視“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的政治局勢與經濟趨勢,重估蒙古、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的投資機會與商業價值。這些國家在地理環境、經濟水平、社會文化等諸多領域存在差異,如何適應這些市場特點、并制定商業策略、贏得市場與消費者的認可,正是中國企業必須直面的新挑戰。
商業周刊·中文版 ·財經 ·5.3萬字
從量變到質變。作為一個經濟體量冉冉升起漸與美國比肩的國家,中國在產業創新的價值層面卻嚴重滯后。在中國,模式創新占到80%,而美國60%以上是技術創新。有用即真理。當很多模式還沒走到窮盡的時候,實用主義觀念如此有效,也很正常。但即便中國企業界誕生諸如小米、微信乃至馬云這樣的現象級事件,那些在本土行之有效的技巧依然很難跨境移植,獲得更具普世意義的成功。更可怕之處在于,這些企業個體的成功,對更廣泛的企業群體幾乎毫無意義。——為什么中國亟須一場商業思想新啟蒙?
《商界》雜志社 ·財經 ·11萬字
雪球“星計劃”,尋找有才有料真懂投資的你。通過雪球星計劃,我們發現了不少有潛質的優質用戶,他們多是各行業的達人,通過他們的發帖,我們加深了對一個個具體行業和公司的了解,對投資大有幫助,本期雪球專刊推出《雪球達人秀II》,帶你認識10位達人,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雪球用戶 ·財經 ·3.5萬字
技術兇猛發展,“黑天鵝”事件頻仍,使得公司高管間的核心話題就是變革,無論交流是從什么開始的。變革已經成為商業世界的時髦詞匯,仿佛不談變革就落伍了。但并不是每家公司,每次變革都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說,變革失敗是個大概率事件。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本期封面文章《評估公司“變革力”》就回答了這一問題。兩位作者還給出了4種通用變革原型,并針對每一原型列舉出“癥狀”和應對之法。相信在按圖索驥之后,每家公司都會對自己的變革力有更為清晰的認知。應該注意到的是,變革力是一個變量,企業可以通過自身的運作提升變革力水平。希望每家公司都能研究并提升自身的變革力,打造更加敏捷和更具韌性的組織,大大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哈佛商業評論》編輯部 ·財經 ·12.2萬字
本刊曾經發表過一篇轟動業界的文章《C2B:互聯網時代的新商業模式》,阿里巴巴首席戰略官曾鳴在文中激情澎湃地預言,C2B模式是對工業時代B2C模式的徹底顛覆。它的出現不是轉瞬即逝的浪花,而是塑造全球商業氣候的巨型洋流。盡管前景如此誘人,但是對于很多傳統企業來說,挑戰仍實實在在地橫在面前:如何識別并體現每一個消費者的需求?如何組織生產,并讓價格仍然具備競爭力?如何保證產品質量,并能快速交付?
《商業評論》編輯部 ·財經 ·4.7萬字
《哈佛商業評論》一直致力于把脈商業世界的法則趨勢,提供最新最有效率的管理經驗和實踐。過去一年登上《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中,兩大主題非常明顯:一是更加關注技術對于商業的影響,另一個是長期主義思維的強化。
《哈佛商業評論》編輯部 ·財經 ·12萬字
2022年9月,是一個不平凡的月份:美聯儲連續第三次加息75個基點,歐元區通脹率再創歷史新高,瑞士信貸股價累計下跌21%......2019年,當市場還在討論長期低通脹會不會演變成通縮時,誰也不曾想到,三年后,消失了半個世紀的大通脹卷土重來,再疊加越來越強烈的衰退預期,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后疫情時代以來,我們已然步入了一個高通脹時代。
21世紀商業評論 ·財經 ·7.2萬字
為什么日本依然很重要?即使日本不再是一個崛起的超級大國,但它開創了一個富庶國度邁向未來的道路。這里仍擁有一些屬于全世界最高水準的基礎設施和最快的子彈頭式列車,在汽車業和機器人行業領先國際水平,其國民的人均壽命居世界各國前列。它仍是金融超級大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和最大的投資及儲蓄國,其擁有的海外凈資產接近3萬億美元。日本的多家超大銀行仍是亞洲除中國以外地區最主要的借貸機構。我們特別編輯了這期《邏輯與行動:日本金融》專刊,從日本央行、貨幣政策、量化寬松、外匯管理、海外投資等角度透視日本金融系統運行與發展,揭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金融創新邏輯與投資行動。
商業周刊·中文版 ·財經 ·2.2萬字
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從傳統零售向新零售轉型的優秀案例對新斜坡球理論的印證。居然之家是中國領先的家居連鎖賣場。面對互聯網勢力的興起,在2013年,居然之家抵制天貓雙11,嚴令禁止商戶參加。但在2018年初,居然之家與阿里巴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啟了居然之家新零售數字化轉型之路。2018年,居然之家首次參加了天貓雙11,成交額排在行業第一,全網第二。這個轉變正符合新斜坡球理論的五大啟示之一:辯證看待“好壞”,努力變“壞”為“好”。如果新的技術、新的商業模式僅為競爭對手所用,那就是我們的威脅,但如果自己積極采用,善加運用,那就成為脫穎而出、甩脫同行的機會。
《商業評論》編輯部 ·財經 ·10.3萬字
城市的競爭,是中國經濟向前發展的動力源泉,2022年剛開始,一場關乎未來城市格局的競爭,已經拉開了序幕。當人才、資金、技術同時聚集,一個城市或地區的經濟自然就能起飛。城市間搶人也早就“殺紅了眼”。
《商界》雜志社 ·財經 ·8.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