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期封面文章《再造管理團隊》的三位作者指出,外界環境的變化促使管理者,特別是高級管理者的領導能力發生變化,其中,平衡貌似矛盾問題的能力尤為突出。為此,他們提出了6種矛盾組合,并指出,多數領導者缺乏相應的能力,同時給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再造管理團隊首先要從高級領導者開始,但這種再造必須層層向下,在整個組織中培養新的領導能力。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1.9萬字
《數量經濟研究》由吉林大學數量經濟研究中心主辦,主要發表國內外學者在數量經濟理論與應用、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經濟政策評價與建議、金融市場與金融風險管理、微觀經濟計量與經濟模擬、博弈論與制度經濟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集刊遵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關注世界經濟領域的重大學科前沿問題,并結合中國的實際進行深入的分析和闡釋。
張屹山主編 ·財經 ·11.9萬字
過去40年里,上市公司模式是否合適一直處于爭議中。批評者們認為,如今資本市場的交易比以往更頻繁,這種模式會鼓勵高管日益關注短期利益。這種模式的確有問題。那么可以取代上市公司成為主流商業模式的新結構又是什么呢?在本期聚光燈文章《是時候取代上市公司了》中,多倫多大學羅特曼商學院前院長羅杰·馬丁考察上市公司的衰退,指出我們需要一種真正關注長期發展的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滿足退休投資者和知識型員工這兩個群體的主要需求,同時保留上市公司結構的益處。長期企業既可以引導退休金流向投資,在20年至30年后產生高額回報,又可以鼓勵身在富有活力的知識密集型行業的員工積極創造產生回報所必需的價值。
領導一家公司的要求和復雜性大到難以想象。CEO必須監督各職能和事業部日程,應對眾多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客戶、員工、董事會、媒體、政府和社區。但CEO并非機器人,也需要留出時間陪伴家人和朋友、健身,以及拓展和工作無關的興趣愛好。他們的時間總不夠用。領導者管理時間的方式反映出本質問題,日程表中的每個決定都可能提高或拉低CEO的認可度。
現在年老絕對是一種劣勢:剛剛年過三十,就被稱為“油膩大叔”“老阿姨”。在職場上亦是如此:招聘要求明確多少年齡以下,40歲以上絕對是裁員的優選目標,晉升機會可以不顧能力,年輕者先得……人們對此已經熟視無睹,甚至認為是理所應當。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本期文章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Fiberead 馬克·加德納 ·財經 ·11.9萬字
忽視企業文化后果嚴重,可直接導致戰略失敗,硅谷里流行一句話“文化能把戰略當早餐吃”。要想發揮企業文化的價值,管理者首先要認識企業文化的特點。了解了自身的文化類型,組織就可以根據當前及未來的戰略目標設計、改進文化內容,進而提升戰略效果。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1.8萬字
今年是《商業評論》創刊20周年。在這20年里,我們介紹了諸多先進的管理理念;遍訪國內外管理名家,解讀管理之道;邀請眾多國際管理大師來中國現場布道;我們遇到許多志同道合的中國管理學者,為讀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管理思想……在這20年里,我們不僅源源不斷地傳播管理理念,更致力于推動把理念轉化為企業的行動,讓這個世界發生真正的變化。縱然歲月流轉,我們的使命不會變,我們服務于中國企業的心不會變。讓我們投身如洪流奔涌的大時代,一路縱情向前。
《商業評論》編輯部 ·財經 ·11.8萬字
傳統觀點認為,賣東西就是錢物(服務)交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但這種交易模式的弊端也非常明顯:首先這多是一錘子買賣,買賣雙方并不絕對保持后續的交易關系,即使有也是非常脆弱的買賣關系。其次,這種交易方式極少能讓賣方獲得差異化優勢。有研究表明,僅有15%的賣家獲得。無疑長期穩定的客戶關系對于不確定時代的企業極為重要。但如何才能建立這種客戶關系呢?INSEAD的克里斯托夫·森教授就給出了他的答案,并撰寫了《與其銷售不如協作》一文。
當科技越來越多地介入到商業世界中,必然會產生這樣一個結果:新生市場的蓬勃發展。哈佛商學院副教授羅里·麥克唐納和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特勒恩·艾森哈特認為,科技重新定義了整個產業,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有一段市場創造時期。他們用科幻小說中的蟲洞一詞形容這些未知的新生市場,在蟲洞中,常規的時間和空間定理都不再適用。同樣,在新生市場中,通常定義公司戰略沒有簡單的答案。因為環境是那么的陌生,并且沒有地標可尋,邁克爾·波特的五力模型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在這樣的市場中,差異化戰略并不適用,那么企業又該如何制定戰略?在獲得新生市場領導地位后,企業還應該回歸傳統戰略,關注競爭,并形成一個或多個差異化的特性。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1.7萬字
《中國金融業發展趨勢報告(2020)》是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金融研究院推出的年度重磅研究報告,在每年舉行的“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推出,迄今已有十五年歷史。報告包括銀行趨勢篇、保險趨勢篇、銀行排名篇等。銀行趨勢篇每年觀察銀行業發展的最前沿趨勢變化,以一線業內人士的視角探討這些趨勢給銀行業帶來的影響;銀行排名篇推出《亞洲銀行競爭力排名研究報告》,嚴謹的延續一貫的指標體系選取亞洲各國家和地區參與排名的銀行,這項排名研究也已經持續了15年,在銀行業內有著非凡的影響力。
21世紀經濟報道 ·財經 ·11.5萬字
別讓指標毀了公司。當我們談論敬業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么。有一種高明,叫作鼓勵員工找工作。經理們,你們比想象中還可怕。當老板有負于你,你該怎么做?你真的知道員工離職的原因嗎?如何獲知無人愿給的反饋。招聘時如何減少個人偏見。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1.5萬字
中國有句俗語“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這放在公司選擇繼任CEO的情境下,仿佛也依然成立。諸多公司都傾向于從外部尋找繼任CEO,原因很簡單,這些“空降兵”有著光鮮的履歷,公司理所應當地認為,他們會在新工作崗位上創造出新的佳績。但事實并非如此,有研究者比較了標普500公司數次擔任CEO的人,發現70%的人第一次經歷表現更好。另外一項研究則表明,外部聘用的CEO在頭三年的離職率比內部晉升者高84%,原因往往是業績表現不佳。不僅如此,傾向于外部招聘CEO還會增加企業的諸多成本,比如聘用了不合格的外部CEO,企業股票表現偏弱以及CEO走后原公司C級管理層損失人力資本。那么,公司到底應該如何尋找繼任CEO?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1.4萬字
本期封面文章里,沃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Grant)以喬布斯為例,詳細介紹了如何與“萬事通”類型的領導者溝通。格蘭特在文中寫道,“許多領導者對自己太有信心,拒絕接受別人的好建議,也不會放棄自己的糟糕創意。所幸,即使是最自大、頑固、自戀、討厭的人,都有可能敞開心扉。”文章節錄自格蘭特的最新著作《多想一想》(ThinkAgain,暫譯),給出了四項策略供參考。在這個分歧根深蒂固的世界里,設法表達不同意見,是一種超越了管理學的重要技能。希望世界各地的領導者都能將格蘭特的建議付諸實踐。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1.3萬字
所謂頭腦風暴最早是精神病理學上的用語,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錯亂狀態,現在轉而為無限制的自由聯想和討論,其目的在于產生新觀念或激發創新設想。本期《頭腦風暴升級》就著重探討了問題和答案的關系。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1萬字
在國內市場日趨飽和、資本盈余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家,掌握了這款時間機器,開始集體出海,全球并購。與聯想不同的是,他們正在把中國積累數十年的技術優勢、信息優勢、文化優勢輸送到全球各地。因此,我們看到了BAT全球買買買、海爾挺進了GEA、華為走進無人區。
《商界》雜志社 ·財經 ·11萬字
從量變到質變。作為一個經濟體量冉冉升起漸與美國比肩的國家,中國在產業創新的價值層面卻嚴重滯后。在中國,模式創新占到80%,而美國60%以上是技術創新。有用即真理。當很多模式還沒走到窮盡的時候,實用主義觀念如此有效,也很正常。但即便中國企業界誕生諸如小米、微信乃至馬云這樣的現象級事件,那些在本土行之有效的技巧依然很難跨境移植,獲得更具普世意義的成功。更可怕之處在于,這些企業個體的成功,對更廣泛的企業群體幾乎毫無意義。——為什么中國亟須一場商業思想新啟蒙?
CEO職業生命周期;CEO任期真相;越動蕩越要堅持商業長期主義;一旦有了“復原力”人生真的沒啥可怕;新任領導應決策從緩;公平比賽,同工同酬;在線社區如何創收;企業人才教育新途徑;強化公司文化的錯誤方式;“#MeToo”的反作用;企業為何難以創新?
取經易,取真經難。UGC脆弱、PGC未熟,優質IP們也因為衍生市場的傳遞滯后和產業化程度的剛剛起步,變現方式傳統單一。內容總在為他人作嫁衣裳,是否可以再次成王?互聯網平臺江山初定,易朝者又能從中獲得多少能量?羸弱的產業鏈形態,是在資本的熱捧下被迅速催老,還是能夠健康成長?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化產業其實是附著產業。內容是核心生產力。而我們,都是這場文化西游中的行者。
《商界》雜志社 ·財經 ·10.9萬字
百佳CEO榜單的特點是:拒絕短期主義,信守長期主義。信奉長期主義的企業應該堅持三個基本原則:具備使命感,堅守價值觀,錘煉工匠精神。
哈佛商業評論 ·財經 ·10.9萬字
《商界》雜志順應了時代,洞察了人心,承擔了使命,數年后,中國才有了商業財經媒體這個概念。白駒過隙25年,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智能化……中國社會經歷了史無前例的“過山車”,中國企業演繹了斗轉星移的升騰起落。每個時代的奇跡都曾被我們記錄:從劉永好們創造的白手起家傳奇,到馬云們奔赴的改變中國人習慣的技術,到任正非們發起的挑戰全球一流企業的沖鋒……無數登頂的英雄和悲壯的失敗,都推動我們思考:什么樣的基因、什么樣的文化、什么樣的行動、什么樣的技術,才能穿越時間與環境的變化,讓企業創造基業長青的價值?
《商界》雜志社 ·財經 ·10.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