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積極踐行西行“1+1”正是以法治優化營商環境的務實之舉。本書結合“1+1”項目援疆公益之行,敘述了作者辦案札記和考察生活的心路歷程,鮮活再現了絲綢法援路上的流連歲月,對依法治國新時代進程的記錄和隨想栩栩如生。其文筆雋永,生動感人,本書以紀行為基礎,時間為主線,敘述為手法,紀實為導向,以標題代引言、作導讀、成架構。充分展示了法律人對于法律扶貧的深刻理解,生動闡釋了法治與愛心、幸福與擔當、家國與人文之間的內在關聯。
李晶鑫 賈清霞 李閑馳 ·隨筆 ·13.7萬字
本書圍繞法務的職業選擇與規劃、工作思維與技能、職場情商與相處、職業風險與責任等方面,以娓娓道來的文風,生動有趣的故事,全方位描繪出法務職業的方方面面。職場錦囊、業務干貨,均和盤托出。本書可幫助法務工作者重新審視自己在企業中扮演的角色,從而發揮自己職業的巨大價值;幫助律師、法官、法學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法務的工作特質;幫助法學專業畢業生更清晰地看待職業的選擇;幫助公司內部的其他職員更清楚地認識法務的工作,從而認同法務的價值,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
徐泰輝 ·隨筆 ·13.5萬字
《法律人的謀生與謀道》為著名刑法學者劉艷紅教授的致辭、作序、后記以及接受的各種采訪等的合集,精挑細選集結成冊,共計45篇。作者以法律人的堅守和對法治的追求,寄望法學莘莘學子在法律職業人的道路上砥礪求真,擔當作為。同時,通過記敘作者20多年來的學術探索之路,也從中折射出了中國法學的發展歷程,成為中國刑法學術史和作者個人學術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相信每一位法律學人從作者這些極富個人魅力的語言文字之中,都能感受領悟到法律的真諦與內涵。
劉艷紅 ·隨筆 ·13.4萬字
《法治的細節》是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授羅翔新作的法學隨筆,面向大眾讀者,從熱點案件解讀、法學理念科普、經典名著講解等6大板塊,普及法律常識與法治觀念。內容包括辛普森案、電車難題、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識,或N號房、張玉環案等時事熱點的案件,多維度培育法律思維,助力法治社會的構建,點亮每個人心中的法治之光。此外,本書還收錄了羅翔在爆紅后的心路歷程,分享其求學成長經歷,袒露其心境的變化與成熟,與讀者一起通過閱讀與思辨,走出生活中的迷茫時刻,在現實中共同完善法治的細節。
羅翔 ·隨筆 ·13.4萬字
反壟斷法豁免制度是指國家出于對公共利益的保護、國家產業政策的需要和其他特殊目的的考慮,對符合壟斷形式要件的反競爭行為或行業“網開一面”,免于對其追究責任。一般表現為對特定行業、特定行為和特定組織、個人免于追究反壟斷責任的制度。它是基于壟斷存在雙重作用而合理存在的,并已經在各主要的反壟斷國家的立法中得到規定。本書運用規范分析、比較分析和文獻研究方法,從反壟斷法豁免制度的基本理論、外國反壟斷法豁免制度的立法和運用概況,我國反壟斷法豁免立法現狀及存在問題以及我國反壟斷法豁免制度的完善、建議四個方面來探討了中國反壟斷法豁免制度這一問題。
穆維博 ·隨筆 ·13.3萬字
本書共分為以下5大部分:入罪之前、“不等于不”、“尋釁滋事”、羅生門之判、你的權利。共收錄羅翔教授的40余篇隨筆文章,羅老師在書中通過盤點一系列社會熱點案件,探討了刑法義理及其適用,盤點了豐富的法治知識與人文理念。作者筆調自省而尖銳,洋溢著責任感與人文情懷。本書不僅啟蒙讀者的法律思維與維權觀念,更可以幫助理解刑法背后更深層次的哲學基礎。
羅翔 ·隨筆 ·12.7萬字
書籍通過一個個的個案記錄了律師的成長,個案代表了當時的司法環境,個案也側面反映了我國法制不斷健全和完善的過程。書籍分為初涉法律實務、律師的長成、律師職業的堅守、置身事中(彩蛋)四大部分,精選資深律師20余載辦理的經典案例,講述了一個律師的歷練與成長的過程,即有助于提高專業邏輯思維能力,又有利于律師執業素養的培養,干貨滿滿,收獲多多。
劉福奇 ·隨筆 ·12.2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一線辦案的思考與總結,緊密結合當下的司法改革實踐,與最前沿的司法理念接軌。不忘初心,面向未來,代表了最新一代檢察官的人文情懷與法治信念。能夠引領關于“法治如何前行”的新一輪思考。作者在《你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一書中,做了很好的鋪墊,使得本書在法官、檢察官以及律師隊伍當中都有一定的讀者基礎。
劉哲 ·隨筆 ·11.9萬字
《正義的回響》是中國政法大學陳碧教授撰寫的法律隨筆集。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條文,每個個案的判決都是法理、事理與情理的平衡。公平和正義,不僅要在法條中體現,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樁個案中得到回響。陳碧教授結合近幾年的熱點案件,尤其是女性權益相關的熱點案件,從法律中的情理視角解讀買妻、性別暴力、拐賣婦女兒童、弒母案等20余個熱點案件,剖析案件判決中的法治與情理的考量,在講究邏輯與理性之上,關注民眾的常情常感,感受法律的公正與溫度,并對“壞人”的辯護權利、律師的職業困境進行了深刻的剖析。
陳碧 ·隨筆 ·11.9萬字
本書的內容延續了劉哲作品以往的寫作風格,貼近實際,引人深思。這些文章在司法工作者中有深遠的影響力,其傳達的理念不僅得到了一線司法工作者的認同,而且還在整個司法系統中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尤其是“你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同名文章,被最高人民檢察院原文推廣到全國的檢察系統研讀學習。劉哲的系列文章所傳達的理念,體現了新一代法律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擔當意識。本書集精華文章之大成,將前述作品的核心理念精心摘編,是一線司法實務人員案頭的點睛之作。作者力圖傳達這樣一種信念,即司法的觀念,是那些深植于司法官內心的東西。
劉哲 ·隨筆 ·11.5萬字
本書是《公司法研究》叢書之十二,是在上海市法學會為指導單位,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和上海國際商務法律研究會主辦,上海匯業律師事務所和上海天尚律師所承辦的“推進我國行業協會商會自律法制建設學術研討會”的研討成果基礎上,組織我國和日本有關專家學者研寫而成的。“推進我國行業協會商會自律法制建設學術研討會”是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李飛主任委員根據黨的十九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開”的精神,在去年舉行的“商事制度改革與企業誠信經營法制建設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本書在促進行業自律、維護行業規范、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等方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廖明濤 詹德強主編 ·隨筆 ·11.5萬字
無論是嚴肅的法條、冷峻的判決還是漫長的法制史,似乎都缺乏一種人間煙火的氣息。幸好,在千百年的歲月積淀中,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法律器物,在它們身上,我們能感受到法律的剛性與威嚴,亦能體會到法律的溫暖與博愛。本書作者用心搜羅了我國歷史上極具代表性的20多件法律器物,如丹書鐵券、節鉞、銅匭、登聞鼓等,并用生動的文字及精美的圖片建成了一座“法律博物館”,讓讀者足不出戶便能盡識法律之美。
江隱龍 ·隨筆 ·11.2萬字
《歷練:基層政府法律人成長日志》一書,記錄了一位在基層工作了十多年的政府法制工作人員對于法制情懷、法制事業、法制信仰、法制追求的所思、所想,是作者多年來博客和微信公眾號文章的精選。作者生動幽默的文筆介紹了自己在政府法制部門豐富多彩的工作經歷。
王學堂 ·隨筆 ·11.1萬字
本書集中體現了作者對我國法治建設的認知,客觀反映了國家在法治建設和從嚴治黨制度建設等方面已經取得的進步,也印證了作者學術思想的發展脈絡和學術敏銳性。作者作為一個法學人,基于對不同社會問題的思考,以法治國家建設進步的基本脈絡,記錄了國家法治、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從嚴治黨等現實狀態。
劉素華 ·隨筆 ·11萬字
作者以三十多年律師實踐經驗積淀,在由執業技能向執業藝術升華的過程中,深刻感悟到,唯物辯證法像基因一樣存在于律師的有機體中,不僅孕育了律師職業,也是律師群體賴以生存的執業技能之方法論。從閱卷到調查取證,以尋求客觀事實為導向,完成對法律事實的構建,踐行著物質第一性的客觀原則;從發問到質證、辯論,以控辯雙方的觀點博弈,完成對法律事實的認定和社會評價,演繹著對立統一規律的辯證思想。《律師哲思錄》旨在揭示律師和哲學之間,實質上存在著的內在有機聯系。從而引導律師對哲學方法論的自發運用升華到自覺狀態,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實現從匠人型律師到哲人型律師的華麗轉身。《律師哲思錄》共分為律師本體篇、唯物篇、辯證篇、實踐篇四大篇。
宋振江 ·隨筆 ·10.3萬字
八篇文本細讀,八個“要命的地方”,它們是:女性對普遍的生育權的維護(《秋菊打官司)/女性被驅趕出倫理秩序(魯迅《祝福》)/改嫁的倫理之冤(古名家本《竇娥冤》)/父母之不我愛(舜“竊負而逃”解)/自戕以絕宗,徹底拒絕為父(魯迅《孤獨者》)/作父親的兒子還是上帝的兒子(笛福《魯濱遜漂流記》)/弒父以成年(加繆《局外人》)/無父之子的羞恥(卡夫卡《審判》)。三篇關注女性問題,五篇關注父親問題,選擇的文本傾向本土化,關注的問題無疑是中國化的,理論原創程度非常高;最后的附錄《女兒也是傳后人》,是對這兩大主題的綜合性回應。整體而言,是很有三聯味道的法學書籍。蘇力在序中雖言“這是中國法律與文學研究的一次重大拓展”,但它并非讀者一眼望去的“法律與文學”之義,更不是美國法律與文學影響的結果。作者嘗試在一些根本性的人類生存處境中呈現法律問題,在由文學文本構建的具體語境,以及構建這些文本的歷史語境中冷靜地考察中西方倫理問題,它們本質上都是年輕人的人生大問題。
趙曉力 ·隨筆 ·10.2萬字
本書是一本法律文化類讀物,通俗說法,通俗說史。本書針對當下熱點法律問題,回溯考究古代法律如何處理此類問題,從生動有趣的法律故事中,解讀中國古人的法律智慧,以茲當下借鑒。本書涉及的主題有官司、上訪、巡視、舉報、公款消費、律師職業、考場舞弊、掃黃禁娼、性騷擾、計劃生育、滴血認親、拆遷、城管、房產稅、貨幣戰爭、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社會保障、虛假廣告等。
劉峰 ·隨筆 ·9.5萬字
本書是一本法律文化類讀物,通俗說法,通俗說史。本書針對當下熱點法律問題,回溯考究古代法律如何處理此類問題,從生動有趣的法律故事中,解讀中國古人的法律智慧,以資當下借鑒。本書涉及的主題有官司、上訪、巡視、舉報、公款消費、律師職業、考場舞弊、掃黃禁娼、性騷擾、計劃生育、滴血認親、拆遷、城管、房產稅、貨幣戰爭、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社會保障、虛假廣告等。
劉峰 周海燕 ·隨筆 ·9.4萬字
本書的書名脫胎于作者為電影《第二十條》寫的影評,也展現了作者對于人性司法的堅守,更是你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的延伸。作者主張用人性的關懷拉進社會公眾與法律的公平正義的距離,讓公眾樸實的正義感在具體的案件中得到體現,讓大家相信,是非對錯,就是公道自在人心。作者也呼吁法律工作者,在辦案的時候,能夠換位思考,多想想案件背后的為什么,秉持良心辦案,讓人們從具體的案件中認識到法律并不是冰冷的。
劉哲 ·隨筆 ·9.2萬字
包含作者關于多部法學學術名著、法律文化暢銷書的閱讀筆記。涉及《送法下鄉》《政法筆記》《法治及其本土資源》《中國法律教育之路》《簡約法律的力量》《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法律的概念》《法庭之王》《哈佛雄辯》《今日說法》等書。內容深刻,語言通俗易懂,跟學術類圖書相比,這本書更像一本法律文化書,適合律師、學生、法官等各類法律從業者閱讀。使讀者在速覽多篇法學名著的同時,能夠體會筆者的閱讀智慧。
劉星 ·隨筆 ·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