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積極踐行西行“1+1”正是以法治優化營商環境的務實之舉。本書結合“1+1”項目援疆公益之行,敘述了作者辦案札記和考察生活的心路歷程,鮮活再現了絲綢法援路上的流連歲月,對依法治國新時代進程的記錄和隨想栩栩如生。其文筆雋永,生動感人,本書以紀行為基礎,時間為主線,敘述為手法,紀實為導向,以標題代引言、作導讀、成架構。充分展示了法律人對于法律扶貧的深刻理解,生動闡釋了法治與愛心、幸福與擔當、家國與人文之間的內在關聯。
李晶鑫 賈清霞 李閑馳 ·隨筆 ·13.7萬字
本書乃隨筆集,共分三輯。第一輯十多篇內容與國外法律文化有關。第二輯十多篇內容與國內法律文化有關。第三輯十多篇文章基本屬于文學小品文。本書的某些觀點、思想傾向,如法學對數學的借鑒,當代中國法學對古今中外法學資源的汲取,等等,對于中國法學的發展而言,不無激勵促進的意義。
何柏生 ·隨筆 ·17萬字
作為被害人親屬,《對現行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分析和思考》等司法救助篇為您分析司法救助制度,告訴您如何暢通救助捷徑。作為在校大學生、進城務工者,《死而復生的被綁架者》《高樓談判情敵在飛》等人生警示篇,帶給您振聾發聵的深刻警示,避免重蹈覆轍;作為家長,《錄放機引發的血案》等未成年犯罪篇為您提供辦案一線檢察官的誠懇忠告;作為法律同行或大學法學教授,全篇真實案例為您辦案或理論研究延伸思考。尤其是書中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逼真地看清每起案件真相底部的紋理、脈搏,既有情感故事又有法理知識,既有法院判決又有檢察官說法,對于大眾讀者是一本難得的具有指導意義和借鑒性極強的普法讀物。
孟祥林 ·隨筆 ·24.5萬字
本書是以法律圖書為主要對象的專業書評讀物,兼及其他人文社科領域的優秀讀物,由北京大學法學院主辦,著名法學家蘇力教授擔任主編。目前,每年出版一本,主旨為“開放的批評與閱讀”,旨在弘揚和鼓勵中國學術界尤其是法學界的學術批評,以及為關注學術與公共事務的法律人提供面向開放視野的兼具智識性與趣味性的多元化閱讀。本書保持了一貫的謹嚴的學術立場、開闊的人文視野和多元的讀書趣味,對有趣有益的法學知識的增長,對健康活潑的法學學術批評的開展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
蘇力主編 ·隨筆 ·18.3萬字
律師工作,與外科醫生十分相像。事先要詳查案情,研究方案。下刀時,要大膽心細,柳葉刀不能有偏差。律師不僅要在法庭內抗爭,還要在法庭外抗爭。其間機會的把握、火候的拿捏,極其重要。我選取近年若干辯護詞及隨筆,編成一本書,美其名為《法庭上的柳葉刀》。紀念過往,求教同行。
何兵 ·隨筆 ·27.2萬字
本書以詳細的筆觸講述了14個罪案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有自己的發生原因和影響,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故事本身,還有故事帶來的對人性和事件真相的思考。思考會讓你不容易憤怒,也不那么容易感到絕望。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和影響,會幫助我們理解身邊的世界,甚而釋懷,也會幫助我們理解自己存在的價值,然后接受生活,并積極地生活下去。
馬丁韓莊 ·隨筆 ·16.5萬字
本書是《公司法研究》叢書之十二,是在上海市法學會為指導單位,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和上海國際商務法律研究會主辦,上海匯業律師事務所和上海天尚律師所承辦的“推進我國行業協會商會自律法制建設學術研討會”的研討成果基礎上,組織我國和日本有關專家學者研寫而成的?!巴七M我國行業協會商會自律法制建設學術研討會”是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李飛主任委員根據黨的十九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開”的精神,在去年舉行的“商事制度改革與企業誠信經營法制建設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本書在促進行業自律、維護行業規范、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等方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廖明濤 詹德強主編 ·隨筆 ·11.5萬字
本書是作者從事多年律師執業工作,對律師職業的有關問題所做的一些個人的思考與感悟。本書主要是對律師的力量、律師的真善美、律師的能力與態度、當事人請律師的目的與律師服務過程、什么是案件的勝敗輸贏、律師與當事人關系、律師與法官的關系以及律師職業精神、律師法律信仰、律師境界、律師修養、律師思維、律師情懷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本書既是作者從事律師職業的總結,也是作者獻給青年律師的禮物。
王曉靈 ·隨筆 ·6.9萬字
本書是蘇力教授在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10年任期內各種致辭的匯集,主要是迎新和畢業致辭。蘇力的致辭一洗官腔套話,貼近年輕學生的心靈與生活,在當時就引起了校園轟動,并逐漸成為每年6月(畢業)和9月(迎新)學生們翹首期待的一道風景。蘇力的致辭還引領了一股清新致辭的風氣,從蘇力開始,一系列大學校長、院長的清新致辭紛紛涌現。在書中,蘇力還專門討論了大學致辭與政治修辭,闡述他表里如一的致辭理念,這對于教育界同人也有很大參考價值。本書第二版改正了原書中的錯訛,重新調整了每篇文章的語句,使全書表述更為流暢的同時也對最后兩篇修辭文章進行了調整補充。
蘇力 ·隨筆 ·18.3萬字
一位刑事辯護專業律師講述自己從業二十年中遇到和經歷的職場故事。開篇提出“大辯護”的概念和辯護方法,主張用策略性、綜合性方法進行有效辯護。部分講述了作者從選擇做律師,到選擇做刑辯律師的歷程,以及對律師執業中常見問題的觀點和處理方法;第二部分則是一些大案要案和曲折案件等,以案例的形式講述了刑辯律師的辦案過程和辯護技巧。
趙運恒 ·隨筆 ·19.1萬字
“酒色財氣”是刑事司法實務界歸納刑事案件誘發原因的行話俗語,我們又將“情”從“色”中剝離衍生出來,組成“酒色財氣情”,并以這五個字作為本書的框架和章題目;同時在每個字項下容納五個故事,每個故事采取“案、法、理”的結構布局,來對“酒色財氣情”進行詮釋。其實,作為社會中的個體,每個人都有欲望,只不過欲望得不到滿足,不良情緒得不到及時化解,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或者遇到一定的因素,就很容易走向犯罪的深淵。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作品,能夠幫助更多的人遠離犯罪,更期待那些處在犯罪邊緣的人們,能夠有個華麗的轉身,積極陽光地迎接人生正能量。本書的故事均根據真實案例改編。
張洪江 王力欣 ·隨筆 ·13.9萬字
本書記錄了我辦理的一些案件。在這些案件中,我都是以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去爭取百分之零點一的希望,竭盡全力為當事人爭取最好的結果。這些案件記載了當事人的人生;也記載了我自己的經歷;更記載了國家法治的發展和成長。我是以寫歷史的心態來寫這本書的,在寫作的過程中,我重新面對那些曾為之殫精竭慮的法律問題,也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和辦案體驗。希望這些經歷和體會,成為照亮大家繼續前行的微光,也成為鞭策自己繼續前行的動力。
易延友 ·隨筆 ·19.4萬字
本書是由法天使—中國合同庫發起的法律直播節目“合同相對論”嘉賓對談內容的精華合集,對談嘉賓有資深律師、律所主任,有企業的資深法總,有法律科技創業者,偶爾還有與法律不那么直接相關的跨界嘉賓。對談內容既有法律專業的前沿話題,也有職業發展的個體經驗;既有對行業趨勢的觀察,也有法律人成長的方方面面。各位嘉賓都非常優秀,出版的書加起來也有數十本,而今共同作為本書作者,可謂星光熠熠。
常金光 踢米尼主編 ·隨筆 ·20.3萬字
《法治是一種生活方式》作者王利明教授是中國當代法治進程的親歷者、見證者和實踐者,也是一名躬耕于法學領域的學者、參與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的制定者。在《法治是一種生活方式》中,作者將近年來思考和記錄關于中國當下特別是《民法典》頒布實施以來的法治問題及社會問題的點滴想法,以隨感錄的方式集結成冊。《法治是一種生活方式》內容主要圍繞作者參與《民法典》的制定而展開,并借此宣傳并闡釋《民法典》重要制度及相關立法精神。作者先后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法治:良法與善治》《法治具有目的性》《法為民而治》四本隨感錄,《法治是一種生活方式》是這一系列的第五本。
王利明 ·隨筆 ·26.9萬字
反壟斷法豁免制度是指國家出于對公共利益的保護、國家產業政策的需要和其他特殊目的的考慮,對符合壟斷形式要件的反競爭行為或行業“網開一面”,免于對其追究責任。一般表現為對特定行業、特定行為和特定組織、個人免于追究反壟斷責任的制度。它是基于壟斷存在雙重作用而合理存在的,并已經在各主要的反壟斷國家的立法中得到規定。本書運用規范分析、比較分析和文獻研究方法,從反壟斷法豁免制度的基本理論、外國反壟斷法豁免制度的立法和運用概況,我國反壟斷法豁免立法現狀及存在問題以及我國反壟斷法豁免制度的完善、建議四個方面來探討了中國反壟斷法豁免制度這一問題。
穆維博 ·隨筆 ·13.3萬字
本書的內容延續了劉哲作品以往的寫作風格,貼近實際,引人深思。這些文章在司法工作者中有深遠的影響力,其傳達的理念不僅得到了一線司法工作者的認同,而且還在整個司法系統中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尤其是“你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同名文章,被最高人民檢察院原文推廣到全國的檢察系統研讀學習。劉哲的系列文章所傳達的理念,體現了新一代法律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擔當意識。本書集精華文章之大成,將前述作品的核心理念精心摘編,是一線司法實務人員案頭的點睛之作。作者力圖傳達這樣一種信念,即司法的觀念,是那些深植于司法官內心的東西。
劉哲 ·隨筆 ·11.5萬字
本書是一本法律文化類讀物,通俗說法,通俗說史。本書針對當下熱點法律問題,回溯考究古代法律如何處理此類問題,從生動有趣的法律故事中,解讀中國古人的法律智慧,以茲當下借鑒。本書涉及的主題有官司、上訪、巡視、舉報、公款消費、律師職業、考場舞弊、掃黃禁娼、性騷擾、計劃生育、滴血認親、拆遷、城管、房產稅、貨幣戰爭、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社會保障、虛假廣告等。
劉峰 ·隨筆 ·9.5萬字
本書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結合我國新時代法治建設成就,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精神要義及律師所承擔的使命作了生動闡釋。具體包括個人成長學習、法治與生活、案件代理體會等創作文集;同時選取了權威媒體對作者多年來卓越成就的系列報道。本書作者積極投身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立足于新時代中國法治體系的構建與完善,無私交流了人生經歷和律師創業的寶貴經驗,可作為青年法律從業者學習成長及實現人生抱負的有益借鑒,有助于律師工作者發揮職能作用,為法治中國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劉萬福 ·隨筆 ·23.6萬字
八篇文本細讀,八個“要命的地方”,它們是:女性對普遍的生育權的維護(《秋菊打官司)/女性被驅趕出倫理秩序(魯迅《祝?!罚?改嫁的倫理之冤(古名家本《竇娥冤》)/父母之不我愛(舜“竊負而逃”解)/自戕以絕宗,徹底拒絕為父(魯迅《孤獨者》)/作父親的兒子還是上帝的兒子(笛?!遏敒I遜漂流記》)/弒父以成年(加繆《局外人》)/無父之子的羞恥(卡夫卡《審判》)。三篇關注女性問題,五篇關注父親問題,選擇的文本傾向本土化,關注的問題無疑是中國化的,理論原創程度非常高;最后的附錄《女兒也是傳后人》,是對這兩大主題的綜合性回應。整體而言,是很有三聯味道的法學書籍。蘇力在序中雖言“這是中國法律與文學研究的一次重大拓展”,但它并非讀者一眼望去的“法律與文學”之義,更不是美國法律與文學影響的結果。作者嘗試在一些根本性的人類生存處境中呈現法律問題,在由文學文本構建的具體語境,以及構建這些文本的歷史語境中冷靜地考察中西方倫理問題,它們本質上都是年輕人的人生大問題。
趙曉力 ·隨筆 ·10.2萬字
《法律人的謀生與謀道》為著名刑法學者劉艷紅教授的致辭、作序、后記以及接受的各種采訪等的合集,精挑細選集結成冊,共計45篇。作者以法律人的堅守和對法治的追求,寄望法學莘莘學子在法律職業人的道路上砥礪求真,擔當作為。同時,通過記敘作者20多年來的學術探索之路,也從中折射出了中國法學的發展歷程,成為中國刑法學術史和作者個人學術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相信每一位法律學人從作者這些極富個人魅力的語言文字之中,都能感受領悟到法律的真諦與內涵。
劉艷紅 ·隨筆 ·13.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