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對于一個在中國大學里教授憲法學的教師來說,什么是中國憲法學迄今仍然是一個不能不解答,但是在現有的條件下又很難讓人非常自信地給出明確答案的問題。雖然,中國憲法學需要從世界各國,尤其是那些憲政發達國家的憲法實踐和憲法理論中汲取經驗教訓和思想資源,但是它若要有資格成為一門為中國人自己的憲政事業作出貢獻的學問,它理應是在研究中國人自己面臨的特殊憲法問題的基礎上而形成的學問。
陳玉山 ·憲法 ·17.7萬字
《憲法學講義》嘗試將世界憲政的普遍原理和中國憲政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以中國和西方憲政國家的重要憲法判例為主線,系統講解憲法學原理。《憲法學講義》共24講,涉及憲法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憲法的制定與修改、憲法的實施與解釋、基本人權的憲法保障、選舉和政黨制度、政府組織結構、中央和地方關系等內容。在方法上,《憲法學講義》奉行“問題中心主義”——以實在和具體的憲法問題為中心,通過個案闡述憲法學的基本原理和知識。在形式上,《憲法學講義》以各國經典判例為主線,采取敘述、議論和實例相結合的多樣化方式,力求做到生動而不失準確。全書內容翔實、體例新穎、深入淺出、博采眾長,適合作為大學生憲法學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張千帆 ·憲法 ·55.2萬字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規定,將每年十二月四日定為國家憲法日。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凡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公開向憲法宣誓。本書收錄憲法修正文本和中國共產黨章程,并附有憲法宣誓誓詞及入黨誓詞,以供廣大讀者學習了解憲法和黨章使用。
中國法制出版社 ·憲法 ·3.6萬字
本書不囿于通常教科書式地對條約解釋的闡述,第一次創見性、系統性地提出了條約解釋的六要素論、條約解釋的三對基本矛盾、條約解釋的兩種結構和條約解釋的四大循環原理,整體上頗具突破性。
韓燕煦 ·憲法 ·14.2萬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盡管對立法權限的劃分、立法程序、法律解釋等問題作了原則規定。但由于憲法對立法權限的劃分不夠具體、不夠明確,導致有些法規、規章與法律相抵觸或者法規、規章之間相互矛盾、沖突,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國家法制的統一和尊嚴,有鑒于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于近期公布《立法法》以提高立法質量,維護國家法制統一。
中國法制出版社 ·憲法 ·2.8萬字
本書收錄全國人大關于設立國家憲法日的決定以及憲法修正文本和四個憲法修正案,擬采用32開開本,特種紙紅皮燙金。《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規定,將每年十二月四日定為國家憲法日。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凡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公開向憲法宣誓。這就極大地擴展了憲法文本使用的范圍與場合,因此我們應當有針對性地設計出適合工作人員就職宣誓時使用的開本,以滿足讀者學習憲法需要。
中國法制出版社 ·憲法 ·2.3萬字
中國憲法學說史主要以梳理、整理與研究中國學者本土的憲法理論和憲法學說為主。根據歷史發展的階段的不同,以新中國的成立為界,將中國憲法學說史的研究工作分為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早期憲法學、新中國成立后新中國憲法學發展兩個階段,在每個階段又具體分為若干歷史階段。具體章節結構如下:導論、背景篇、歷史篇和范疇篇。導論部分解釋了中國憲法學說史的基本概念、基本脈絡和基本體系。背景篇介紹了西方憲法學對中國憲法學說的影響。歷史篇介紹了新中國成立前及成立后中國憲法學說的發展。范疇篇闡釋了人權、基本權利、制憲權、公民、基本義務等概念及其演變。
韓大元 ·憲法 ·80.8萬字
《憲法學專論》內容簡介:憲法學是研究憲法這一特殊社會現象的法律學科,要了解、學習憲法學,首先必須了解什么是憲法,認識憲法概念的基本內涵,并在此基礎上,準確把握憲法產生、發展的基本規律。德國學者克納德認為,對實定憲法的理解是以憲法概念的理解為前提的,只有以憲法概念的理解為基礎,我們才能分析各種憲法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什么是憲法是實定憲法學研究中首先提出的課題。
殷嘯虎 ·憲法 ·33.7萬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釋法典”叢書是我社集數年法規編撰經驗,創新出版的大型實用法律工具書。本套工具書不僅全面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成果,而且秉承權威、實用的理念,相信能夠成為廣大讀者理解、掌握、適用法律的首選工具書。本套工具書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主線,結合日常司法實踐領域確定分冊,本書為其中的憲法分冊。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憲法 ·67.6萬字
本書為憲法知識競賽題集,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1、以《憲法》文本為基礎的題目。2、以憲法相關法條文為基礎的的題目。3、與憲法的歷史及憲法文化相關的人文知識題目。4、與憲法及其實施相關的其他重要文本的題目,如:《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等。全書的題型暫定為選擇題(單選、多選)、判斷題、填空題等。
中國法制出版社 ·憲法 ·10.2萬字
《憲法制度與法治政府》以憲法的視角,對法治政府進行了關聯性研究,試圖回答法治政府建設的憲政制度支撐,解釋法洽政府的合憲性依據,梳理法治政府建構的憲法理論資源。《憲法制度與法治政府》除第一章概述外,從人權保障制度、立法制度、預算制度、行政組織制度、地方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性自治制度和政黨制度八個方面展開論述,既有宏觀把握,又有微觀剖析,是對憲法制度與法治政府關系的全景展示。
焦洪昌 ·憲法 ·28.5萬字
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是為了規范人民檢察院的設置、組織和職權,保障人民檢察院依法履行職責,根據憲法,制定是法律。本書最具特點的是新舊法條對照表,該部分將新舊法條之間的未修改內容、修改內容以及新增加的法條通過列表的形式加以對照說明。本書便于讀者以最直觀的方式在已經掌握的原法內容基礎上,了解修改變化,從而快速掌握該法的新體系和新內容。
本書編寫組 ·憲法 ·4598字
本書集中討論了實踐中的權利即權利救濟問題。通過對冤假錯案中權利救濟的實現過程與途徑的分析,通過對受害人權利救濟的理論溯源與追究,通過對我國發布的人權白皮書的分析,多方位展示了權利理論的淵源與哲學基礎。作者指出,人權的主體性原則反對原子式的個人主義思潮,反對各種形式的私力救濟行動(如私刑、復仇等),提倡具有商談精神的自力救濟(如調解、和談等)。
賀海仁 ·憲法 ·17.9萬字
美國著名政治哲學家、法哲學家德沃金的法律理論存在著普適性與特殊性共存、斷裂性與一致性相伴以及理論脈絡復雜等研究難題。為了破解這些難題,本書從德沃金捍衛自由主義傳統的問題意識入手,重構了德沃金的自由主義法律理論,揭示了德沃金“認真對待平等權”的理論核心、動用各種理論資源堅持“認真對待平等權”的研究方式、堅決回應來自各方面理論批判的“刺猬型”研究態度。本書為在整體上把握德沃金的法律哲學思想提供了嶄新的視角。
楊國慶 ·憲法 ·17.3萬字
本書作為法學院高年級選修課程和研究生教材,致力于"為什么"的論述。分為若干專題,但又有完整的理論體系,條理清晰的探究國家賠償法中的主要問題。以案例作為課后的延展,一方面,關注法官在說什么,另外一方面,設置拓展式的、不追求固定答案的問題,意在探討法律的原理、法律發展的可能性以及在實踐中的應用。本書出版后在學界內學術評價較高。此次改版因為國家賠償法領域有很多新的司法解釋,加之行政法其他領域的法律修改以及將要修改的行政訴訟法可能涉及到一些相關內容。
沈巋 ·憲法 ·44.8萬字
個人通過社會力量而完成自身的解放,這是馬克思向我們揭示的社會發展方向,也是今天的社會建設應致力的價值目標。社會建設需立足于社會現實而推動“抽象的公民”復歸于“現實的個人”、復歸于每個人的現實社會生活。一個有活力、有生機的社會需要公民積極主動地行使公民權責,而公民行權擔責的意識和能力,需要通過切實的社會建設來促成。今日中國需要努力促成積極的公民身份,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個體的安全、自由、幸福、成長與社會的整合、團結、有序、生機之間的平衡協調。
王小章 馮婷 ·憲法 ·16.7萬字
本文以憲法文本為依托,通過憲法解釋的方法,來分析、解讀我國憲法文本,研究我國憲法文本中緊急狀態條款的規范內涵、規范模式設置、規范結構、價值理念和核心目標。從研究方法上來看,本論文主要通過憲法學的視角,著眼于憲法文本的研究,主要通過規范分析的方法,來解析我國憲法上緊急狀態制度的內涵。另外一點,就是結合中國問題,探析中國制憲背景、歷史變遷、法律文化中的緊急狀態,探尋中國政治體制中的緊急狀態應對之道。
王安鵬 ·憲法 ·17.9萬字
本書選收了中國海洋法學會年會和其他學術報告會上發表和提交的部分優秀論文,其目的是將海洋法學者在海洋法領域內辛勤耕耘的結果付梓面世,以推動和促進國內海洋法理論研究和實踐的發展,爭取在國際上發出中國海洋法學者的聲音。本書內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別為海洋法的新發展、海上絲綢之路與海洋權益問題等。
高之國 賈宇 ·憲法 ·40.6萬字
憲法實施和憲法監督是依法治國事業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依法治國能不能實現,關鍵要看憲法實施和憲法監督能不能實現。本書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總體精神為指導,以落實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偉大思想為目標,針對幾十年來憲法實施和監督中存在的關鍵性問題展開研究。注重史料分析,在歷史脈絡中把握憲法前進的節奏與方向。努力抓住重大問題,使憲法實施和監督綱舉目張。力求準確闡釋四中全會精神,以健全憲法實施和憲法監督為突破口,為將依法治國的整體事業推向歷史的新高度盡綿薄之力。
劉松山 ·憲法 ·34.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