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根據十九大精神、四川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等方針政策,對四川綠色經濟發展趨勢、小微型企業轉型壓力進行分析,提出綠色小微企業發展的建議,并從全省各級政府規劃、職能、機構效能等方面進行分析,建議政府轉換職能撬動多級主體,構建小微企業綠色管理體系,助推四川鄉村振興。
楊小川 ·環境科學 ·15.3萬字
動物瀕危甚至滅絕的兩個重要原因,一是環境惡化,二是人類買賣。環境惡化是人類逐利時,地球生態付出的代價。我們在經濟騰飛的路上洋洋自得,但那些被污染的空氣、海洋、江河、土壤,在再難承受時,終將通過各種方式的循環,將這一切還給人類,而動物的消亡,只是唇亡齒寒的前奏。呼吸潔凈空氣成為品質,吃無毒蔬菜成為可遇不可求,海鮮河鮮帶有重金屬污染,氣候異常,天災頻現。也許科技能夠與這些回擊做一時抗衡,但我們不做出改變,不從點滴力行.又能把什么留給未來呢?
趙元征主編 ·環境科學 ·1.4萬字
本書圍繞海上絲綢之路海區熱帶氣旋、大風、大浪和惡劣能見度等極端天氣及海平面上升等的影響與危害,開展針對地理環境特征、氣候變化情景、氣象水文要素、島嶼和海峽及港灣等孕險環境與承險對象的研究,包括敏感性、脆弱性和風險防范等自然環境風險分析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等,特別是針對現實存在的案例樣本不充分、評估信息不完備、決策知識不確定等問題,借助動態貝葉斯網絡、直覺模糊集、群決策場和信息流等工具方法和技術,通過構建風險評估與應急管理指標體系和數學模型,開展自然環境風險評估、氣候變化情景響應、突發事件應急推演和航道安全研究。本書可供政府職能部門、管理機關、大氣海洋、環境生態、交通運輸、自然資源、防災減災、應急管理等部門的科研人員和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張韌等 ·環境科學 ·15.9萬字
針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湖南省政府、企業、民眾、學術界、社會組織等進行了不懈探索和努力,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經驗、模式與成效。本書從湖南生態文明建設實際出發,遵循從理論分析到實證研究的基本思路,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專題與案例相結合,全面研究分析了湖南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成就、問題與不足、路徑模式與保障舉措。
高立龍 ·環境科學 ·12.7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實驗室安全、實驗室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以及環境檢測實訓的基礎知識、環境檢測基礎實訓項目(含水和廢水監測實訓、空氣與廢氣監測實訓、噪聲與其他監測實訓)和綜合實訓項目等內容。本書既可作為環境檢測行業從業人員、工程檢測中心和檢測公司等機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環境檢測職業資格和崗位資格培訓人員的學習參考書,也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建筑工程與公共衛生等專業的教學參考書。
崔玉波 劉麗敏 鄒學軍 王泓 ·環境科學 ·15.1萬字
我國鋼鐵企業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仍面臨許多問題,一是企業缺少明確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減排動力不足;二是鋼鐵行業低碳技術仍處于發展和完善階段,有的減排技術成本過高,難以推廣;三是我國鋼鐵企業缺少能源管理和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相關知識,對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產品碳足跡相關方法學等不夠熟悉;四是部分鋼鐵企業不具備提出本企業減排溫室氣體技術方案的能力,不能及時、準確識別減排潛力和機會。本選題詳細給出了鋼鐵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減排量的核算方法,從各個角度分析了鋼鐵企業可能存在的減排機會,討論分析了國內外鋼鐵行業生產現狀與趨勢、能源利用與碳排放的現狀與趨勢,闡述了我國鋼鐵行業節能減排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壓力,闡釋了鋼鐵企業碳元素流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減排技術的一般性遴選方法,列舉了未來幾年重點減排技術的潛力,并進行了成本分析,最后給出了關于各種有利于減排的措施和手段的政策建議。
楊宏偉 郭敏曉 ·環境科學 ·8.3萬字
本書比較全面地總結了項目執行期間所進行的有關土壤抗沖性的實驗研究,提出了一些適合于研究區土壤抗沖性實驗測定的方法,并利用這些方法分析了寧夏南部彭陽縣中莊小流域為主的研究區內林草植被得到良好恢復的背景下,土壤抗沖性所表現出來的一些規律。
馬璠 ·環境科學 ·4.8萬字
按照國務院對地理國情監測工作總體部署和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發展需要,在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貴州省普查工作完成后,自2017年起,貴州省以每年6月30日為時點,持續開展基礎性地理國情監測,主要監測地表覆蓋變化,直觀反映水草豐茂期地表各類自然資源的變化情況。在符合國家監測規范成果的基礎上,分析選擇了適合自然保護區監測的指標體系,開展了以保護區為單元的監測和基本統計工作。本書根據2017—2019年度基礎性地理國情監測成果和相關專題信息,選擇了貴州省行政區范圍內的16個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為監測對象,監測統計形成報告、生成圖表,組成全書內容。全書共分四章,第1章緒論,第2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第3章省級自然保護區,第4章結束語。第2章與第3章是本書主要內容,以獨立的自然保護區為統計單元,依照保護區概況、地形、植被、水域、荒漠與裸露地、人工堆掘地、交通網絡、居民地與設施等的順序安排,按照相應的地理國情基本統計指標和統計流程,生成相應的統計報表,形成相應的統計數據,用圖、表的形式表達基本統計成果內容。
貴州省自然資源廳編著 ·環境科學 ·5.7萬字
本書將視角落在碳排放權交易體系中的價格機制上,以目前交易量最大、市場價值最高、最為成功的歐盟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為參考,深入探究其發展情況、價格機制的形成和運行、交易價格的影響因素,以及價格關聯機制等。同時,結合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在國際環境及氣候公約約束之下快速發展的現實,側重歐盟對中國的啟示,在對中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進行整體設計的基礎上,建構中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價格形成機制、價格運行機制與價格發現機制。
孫悅 ·環境科學 ·11萬字
本書以廢鋼鐵、廢機電產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廢橡膠、廢塑料和其他資源如廢紙、廢玻璃等為主要城市礦產資源,首先分析各類城市礦產的類型、分布和市場情況,理清上下游關系,了解相關政策和技術規范,運用科技方法,找出每一類再生資源處理與利用的規律,選擇適當的工程手段和設備,做到無害化處理、高值化回收、循環化利用。通過產業鏈的建立,將產業的上下游在合理區域內銜接,節約了大量的能源、資源,為資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本書不僅適合高等院校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和能源專業相關師生閱讀,也可供資源綜合利用專業方向研究人員、城市礦產資源化處理項目的投資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
楊敬增主編 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組織編寫 ·環境科學 ·15.3萬字
《環境與社會》主要由四個關聯部分組成。第1-2章主要闡述了中國農業文明時代生態環境的歷史演變、工業化以來環境問題“危機化”的動力和過程;第3-4章梳理了生態系統的一般規律,以及衡量生態-環境-資源狀況的標尺性理論、方法及其應用研究發現;第5-6章考察了當代中國環境治理方式的演變及其績效;隨后的四章則分別解剖了人與自然關系的演變、特定的社會-政治結構與環境問題的互動關系、“環境權”確立的作用和意義,等等。
張玉林 ·環境科學 ·18萬字
本書從我國實際出發,以綠色治理理念為指導,詳細介紹我國黑臭水體污染現狀、治理研究進展概況,并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詳細介紹了太陽能曝氣治理黑臭水體研究、反應墻治理黑臭水體研究、曝氣耦合鐵粉/錳砂處理黑臭水研究、原理、實驗和方法應用,以及黑臭水體底泥抑制劑的研究現狀和應用,同時闡述了太陽能曝氣-反應墻-底泥穩定工藝治理黑臭水體的工藝原理、方法應用及效果。本書對于從事城市環境治理的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具有良好的參考和指導作用。
朱慧杰 ·環境科學 ·8.6萬字
本書是環保公益項目“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機理、效果評估及協同預警研究”(201009066)的研究成果。通過建立模型分析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機理與效應,探討各種治污減排對策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促進作用,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主要內容包括:分析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構建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模型,建立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影響效果的評價指標體系以及治污減排與經濟結構調整之間的協同、預警指標體系;通過對地區、重點行業的研究,實證分析治污減排對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效果,得出治污減排目標實現對結構調整的優化建議。
牛海鵬 ·環境科學 ·16.3萬字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報告(2015)》在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理論研究基礎上,完善中國生態文明發展評價、綠色生產發展評價和綠色生活發展評價三套指標體系,量化評估各省生態文明發展指數(EcologicalCivilizationProgressIndex,ECPI)、綠色生產發展指數(GreenProductionProgressIndex,GPPI)與綠色生活發展指數(GreenLivingProgressIndex,GLPI),新引入國際比較、各省分析,以更科學、客觀地反映我國生態文明發展態勢,提出更具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嚴耕 ·環境科學 ·10.9萬字
《銀川市環境空氣細顆粒(PM2.5)來源解析、污染成因及控制對策研究》通過獲取銀川市典型季節不同點位采集的PM2.5樣品,研究銀川市大氣污染現狀、大氣顆粒物排放源類識別、銀川市區空氣顆粒物、大氣顆粒物排放源化學組分,并依據顆粒物綜合來源解析結果,明確銀川市PM2.5的控制方向并提出相應的控制對策。
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監測中心站 ·環境科學 ·6.7萬字
本書基于對寧夏以黃河干流為主的地表水,以城鄉水源地為主的地下水環境現狀、功能和問題的研究,分析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區域水環境質量狀況及污染特征,優化環境監測任務,明確水環境保護目標,探討水環境質量與污染物總量的相關性,建立健全環境風險源數據庫,及時跟蹤和發現污染源的環境風險隱患,提出水環境預警體系建設方案。
鄭忠安主編 ·環境科學 ·11.4萬字
本書針對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復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厭氧降解菌的探討,為厭氧生物修復技術提供了理論基礎。本書系統介紹了降解石油烴產甲烷菌群的初篩、高效產甲烷菌群的建立、混合菌中單菌鑒定及混合菌培養條件的優化、生長激活劑對菌群產甲烷的影響及降解石油烴產甲烷的機理初探幾部分內容。通過微生物降解石油烴產甲烷技術,提供對殘余石油進行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徑。本書適用于石油化工、生態環境、生物工程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工程、化學化工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胡恒宇 ·環境科學 ·8.2萬字
本書從我國焦炭行業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出發,系統介紹了煤焦化過程中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現狀,煤焦化過程多環芳烴的生成機理,煉焦排放大氣污染物的采集與測試分析方法,探討了煤焦化過程典型大氣污染物(多環芳烴、重金屬、碳顆粒物)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排放因子及排放量,最后給出了針對我國焦化行業大氣污染控制的對策與建議。本書旨在全面加深對我國焦化行業大氣污染物的生成、排放與控制的理解,進一步促進焦化行業清潔生產,可供環境工程、化學工程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牟玲 ·環境科學 ·10.4萬字
潮間帶是海洋與陸地相互作用的交匯區域,其具有重要的區位、資源、環境、生態與軍事價值,是世界各國政府和學者關注的熱點區域之一。伴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潮間帶面臨高強度圍填海開發活動、大面積水產養殖和無序的陸源污染物排放,其環境質量日益惡化。本書以典型泥質潮間帶為研究區域,針對沉積物重金屬污染展開系統研究。在構建潮間帶沉積物重金屬本底的基礎上,科學評價重金屬污染現狀,結合重金屬過剩通量的垂向變化,探討污染過程的演化,利用污染源解析尋找污染的發生機制,并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議,為潮間帶的綠色發展提供科學支撐。
陳勇 ·環境科學 ·6萬字
本書緊緊圍繞時下中國生態環境管理中的焦點問題,對美國相應的綜合性環境政策、空氣污染治理政策、水污染治理政策、土壤污染治理政策進行分析和研究,旨在為我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參考和借鑒。
李媛媛 楊君 耿潤哲 李麗平 劉金淼等 ·環境科學 ·1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