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拜經日記》是清代乾嘉時期的考據學家臧庸的代表作。本書以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武進藏氏拜經堂自刻本爲底本,以清費念戀光緒十年(1884)所校清抄本、清阮元編《皇清經解》所轉本屬參校本,擇要吸收前賢的相關成果,對《拜經日記》進行標點、校勘和必要的注程,便於學界據以開展進一步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夠對研究臧庸及其學術成就在乾嘉考據學和清代學街史上的學術地位,進一步瞭解乾嘉時期考據學、校勘學、訓話學相互促動的學術盛況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丁喜霞 ·古籍整理 ·27萬字
王尚絅是明代中期有名文學家和理學家,在文學和理學發(fā)展史占有重要的地位。現(xiàn)存王尚絅文集主要有兩種版本:一是明嘉靖三十年(1551)刻本《蒼谷集錄》12卷,現(xiàn)存6卷;一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刻本《蒼谷全集》12卷,附錄1卷。本書以四庫未收書集刊本《蒼谷全集》為底本,錄王尚絅詩文12卷,后附詩文輯佚、傳記資料、文集序跋及年譜。整理中以《蒼谷集錄》《盛明百家詩·王方伯集》、明人詩文集、《直隸汝州全志》《明嘉靖八年登封縣志》《清同治三年郟縣志》《清道光十七年寶豐縣志》等進行輯校,注釋一般注出事由、出典,兼及詞語解釋。
(明)王尚絅著 王冰校注 ·古籍整理 ·14.1萬字
本書全面搜集了漢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著作并撰寫提要,起于漢賈誼,迄于隋顏之推,按照作家生存時代及其生卒年先后編排。全書共收錄撰寫116位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2100多部著作的提要,包括從1900—2015年在中國正式出版的漢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學術著作、提交的博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后研究出站報告;每位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著作提要,也均以出版(或提交)時間順序編次,力求呈現(xiàn)漢魏六朝作家及其作品的專題研究(或個案研究)學術史。
楊曉斌 馬燕鑫 楊沐曉 ·古籍整理 ·43.8萬字
南北朝時期地記、郡書漸趨豐富,并呈現(xiàn)山水化、文學化的趨勢?!端涀ⅰ返奈膶W成就得力于其對這些地理文學文獻的借鑒和吸收。除明確征引外,其還大量暗引、抄變這些文獻。由于年代久遠,這些文獻皆已亡佚。本書對《水經注》所引主要地理文學文獻進行細致的梳理和考證,為學人今后的研究提供資料方面的便利,同時亦欲彰明這些地理文學文獻對于《水經注》的成書的重要意義?!端涀ⅰ费刂鴿h魏晉宋地記、郡書的山水化、文學化之路,進一步開拓前進,是集六朝地志之大成的大地記、總地記。
鮑遠航 ·古籍整理 ·30萬字
《關中石刻文字新編》是清代學者毛鳳枝所輯的一部金石學著作,全書收錄了關中地區(qū)漢魏以迄隋唐的石刻資料一百六十多種,是研究關中石刻文獻的必備書之一。本書首先對毛書進行了點校整理,在此基礎上又廣泛收集了毛氏所輯石刻資料的相關研究成果,以匯考為目逐一編次。其次,全書還包括了整理者對具體石刻資料所做的討論,以按語的形式附于最末。本書集文字點校、資料匯編和研究于一體,對中古時期石刻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清)毛鳳枝編 魏宏利點校匯編 ·古籍整理 ·37.9萬字
這是一本有關《周髀算經》解讀的作品。本書包括對《周髀算經》的長篇論述、《周髀算經》全文白話譯文、《周髀算經》全文原文及詳細注釋、相關附錄、參考文獻及綜合索引,意在為現(xiàn)代讀者提供一種全面的《周髀算經》第一手史料。新論重新考察了《周髀算經》的宇宙模型,原文注釋則討論了幾乎所有的技術性細節(jié)及有爭議的問題,白話譯文融會了漢代趙爽、北周甄鸞、唐代李淳風等各家注釋的精華。同時,本書還特別分析了《周髀算經》中所體現(xiàn)的在古代中國科學史上極為罕見的公理化嘗試及其意義。
江曉原 ·古籍整理 ·7.6萬字
《文館詞林》是唐高宗中書令許敬宗等編的一部詩文總集,原一千卷,分類纂輯自先秦到唐代各體詩文。原書北宋時已散佚,流傳在日本的殘本有數(shù)十卷,許多為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馮惟訥《古詩紀》所未載者。日本影弘仁本《文館詞林》收三十卷,匯集了全部殘卷,是目前為止最為齊全的一個本子。筆者整理研究《文館詞林》多年,在《文獻》雜志、《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頗引起國內、臺灣、美國、日本等學者的注意。本課題1998年被列為教育部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
林家驪 鄧成林 ·古籍整理 ·63.6萬字
清代王琦輯注的《李太白全集》是李白研究最重要的底本之一。當前研究多從文學文獻的角度解讀其版本價值和王琦的文學思想,從訓詁學和注釋學角度研究王琦注釋的成果相對較少。本書立意於此,以語言層面的基礎性注釋和文學性注釋為基本架構,從訓詁學和注釋學角度對王琦的注釋條分縷析,探討了王琦針對不同內容進行注釋的方法和特點,肯定了王琦溯源出處和採用徵引式注釋李白詩文的價值,客觀評價了王琦注本的成就和不足。
李紅霞 ·古籍整理 ·23.8萬字
本書對臧庸及其《拜經堂文集》的整理和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研究篇、點校篇、資料篇。研究篇即《臧庸及其〈拜經堂文集〉述論》,主要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對現(xiàn)存《拜經堂文集》的版本和內容進行評介,一是依據臧庸之《拜經堂文集》和《拜經日記》、相關史籍和清人詩文集的記述,以及近現(xiàn)代學者的相關研究。點校篇即對《拜經堂文集》進行文本識讀、分段、標點和必要的????;蛴猩僦?。資料篇。研究歷史必須以可靠的史料為基礎,研究學術史同樣如此。本書匯輯、點校了部分相關史籍和清人詩文集中對臧庸其人其事及《拜經堂文集》的記述和評語,以及國內外學者研究臧庸生平、著述的相關《年譜》《年表》等資料,冀于臧庸研究乃至清代考據學研究和學術史研究者或少有幫助。
丁喜霞 ·古籍整理 ·29.3萬字
此書擷取二十六史及《資治通鑒》《續(xù)通鑒》《明通鑒》《清通鑒》等史籍中記述的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跡。上起殷末周初,下至晚清,先后約三千年。所記皆可敬可惜、可親可恨、可喜可悲、可惡可笑之言和行。讀來讓人或沉思、或嗤笑、或悲憫、或憤怒,讀罷則足以發(fā)人深省。編者對原著并非照抄照錄,而是以“辭不害意”為原則,對歷史事件進行黏合刪汰,如此則人物形象豐滿立體,史事前因后果靡不畢見。編者對歷史人物未加點評論說,而將其蘊含于事實的描述中,相信讀者能明辨善惡是非,知何者當贊頌效法,何者當譴責唾棄。編者以耄耋之年,不辭勞苦,孜孜以求,于卷帙浩繁的史書中,探幽鉤沉,去粗取精,刪繁就簡,歷時三載,而成此書。雖寂寞艱辛,卻樂在其中。編者以較少的篇幅,較多地紹介中國悠久歷史所積淀的豐富遺產,欲以古人正反兩面的事跡,為時人提供涵養(yǎng)品德、增進智慧的參考。編者拳拳之心,讀者當能明察。
王忍之編 ·古籍整理 ·87萬字
東晉史學家習鑿齒的著作唐以后已經散佚,其《漢晉春秋》《襄陽耆舊記》自清末以來已有多個輯本。本書首次對歷代所見習鑿齒全部著作進行了輯校與簡注。習鑿齒的著作一向是治漢晉文史學者必備的案頭資料,此書的出版將極大地方便相關領域的文史學者。
葉植 靳進輯校 ·古籍整理 ·26.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