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歸潛志》,金劉祁撰,黃益元校點。全書十四卷,是劉祁于金亡次年(1235)對金朝覆亡的痛定思痛之作,所記多為金末歷史的珍貴資料。以《知不足齋叢書》本為底本,參校《四庫全書》、《學海類編》諸本。《樂郊私語》,元姚桐壽著,李夢生校點。全書一卷,凡記三十一事,以海鹽為主,概括了元末東南大事,頗資考證。作者與當時名士楊維楨等過從甚密,所記傳聞軼事,筆墨細致,饒有趣味。以現存最早的明刊本為底本,校以明清各叢書本。
(金)劉祁 (元)姚桐壽 ·集部 ·9.5萬字
《歸田瑣記》,清梁章鉅撰,陽羨生校點。《歸田瑣記》書成于道光二十四年,內容多記朝野逸事、歷史人物、草木蟲魚、醫卜星相、讀書論學及風俗地理等,第八卷則為作者晚年的日記詩。此書正如他門人許敦書所說:“仿唐人之閩書,沿宋稗之舊例,穿穴百氏,剽竊一家,闡揚忠貞,臚述耆舊。小亦足以正洨長之說,補華陀之書。”不但可以廣掌故,開見聞,所載醫藥知識,對中醫也很有借鑒價值。此書最早的本子是道光二十五年浦城北東園刻本,此次校點即以此為底本,校以諸本而成。
(清)梁章鉅輯撰 陽羨生校點 ·集部 ·9.4萬字
周作人、季羨林、鐘淑河等大師推崇備至。比名言更管用的國學經典,看一本就受用一生。菜根譚:教人處理復雜人際關系。圍爐夜話:現實中如何安身立命。小窗幽記:怎么保持飄逸的心態和通透的看事情。寧為小人所忌毀,毋為小人所媚悅;寧為君子所責備,毋為君子所包容。——《菜根譚》心能辨是非,處事方能決斷;人不忘廉恥,立身自不卑污。——《圍爐夜話》眼里無點灰塵,方可讀書千卷;胸中沒些渣滓,才能處世一番。——《小窗幽記》。民國定本精校全注,精編精校,足本詳注,收全歷代序跋傳記!套裝共三冊,收錄《菜根譚》、《圍爐夜話》、《小窗幽記》。《菜根譚》、《圍爐夜話》和《小窗幽記》三書,世稱其為“處世三大奇書”。前人種樹,后人納涼,三書皆是前人用畢生智慧總結出的金玉良言、處世“奇”言。為人處世的道理永遠不會過時,細讀其文,受用無窮。
(明)洪應明 (清)王永彬 (明)陳繼儒 ·集部 ·9.4萬字
《搜神記》,晉干寶撰,曹光甫校點。此書是魏晉志怪小說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結集。《搜神后記》,晉陶潛撰,王根林校點。又名《續搜神記》、《搜神續記》。
(晉)干寶等 ·集部 ·9.2萬字
《商君書》是戰國時期法家學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學的著作匯編。該書解決了在當時條件下實行變法的理論基礎問題,提出了變法的幾大原則,既有宏觀理論闡述,也有具體的法令軍規,其中有些內容比如不能讓利益一致的人相互監督等,至今仍有借鑒意義。本次譯注對傳世的《商君書》全本進行了注釋翻譯,內容豐富,論述深刻,讀來發人深省。
石磊譯注 ·集部 ·9.2萬字
本書收錄《朝野僉載》、《云溪友議》兩種。《朝野僉載》,唐張鷟撰,恒鶴校點。本書記述唐代前期朝野遺事佚聞,以武后一朝事跡為多。《云溪友議》,唐范攄撰,陽羨生校點。本書共六十五條,記載了唐開元以后文壇的逸事瑣聞、詩歌本事。
(唐)張鷟 范攄撰 恒鶴 陽羨生校點 ·集部 ·9.1萬字
《萍洲可談:老學庵筆記》分《萍洲可談》、《老學庵筆記》兩篇,《萍洲可談》所記,多為朱彧隨父朱服游宦所至見聞,卷二詳細記載北宋廣州市舶司的職能以及舶船航海、外商“住唐”等情況,最為精彩。《老學庵筆記》是陸游晚年所著的筆記,所記內容多為作者耳聞目睹之事。
(宋)朱彧 陸游撰 李偉國 高克勤校點 ·集部 ·9.1萬字
本書收錄《青箱雜記》和《春渚紀聞》二種。《青箱雜記》,宋吳處厚撰,尚成校點。據作者自序,知書成于元祐二年,系仿《北夢瑣言》、《歸田錄》等“采摭一時之事,要以廣記資講話”而作。其多記五代及北宋朝野雜事、官制、掌故、詩話、民俗等,于北宋館閣官制設置、一些政要生卒年月記載頗詳。其立言偶有失實附會之處,致為《郡齋讀書志》所責。本書以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用《稗海》、《筆記小說大觀》等本對校,并予斷句標點。書前諸本均無作者自序,今據國家圖書館所藏抄本補。《春渚紀聞》,宋何薳撰,鐘振振校點。“春渚”疑指富春渚,在富陽、桐廬一帶,為東漢高士嚴光漁隱之地。是書多涉神怪方術及因果報應,荒誕不經,誠有不足取者。但時亦導人向善,又不可一概斥之。此書以《學津討原》本為底本予以斷句標點,又據別本改正少量錯字。
(宋)吳處厚 何薳撰 尚成 鐘振振校點 ·集部 ·9萬字
白居易是唐代的詩作大家,是中國詩史上的難得的詩人。本書是其詩作的精品選粹,收入詩近200首,都是流傳久遠的佳篇、代表其創作成就的力作。作品所依版本可靠;注釋準確簡要,必要處作串講;所設“解讀”一項概括全篇要旨和賞析詩作的藝術特點,分析細膩獨到,語言流暢清新。該書由此可使讀者在精悍的篇幅之中欣賞到白居易創作的精華,洵為善本。
白居易 孫明君 ·集部 ·8.8萬字
《楓窗小牘》,宋袁褧撰,袁頤續,尚成校點。全書二卷,記事前后相距近百年,內容多及汴京故事,如艮岳之筑、京城規制、河渠狀況、宮闕構建、戶口增減等,可與史傳相參。以《叢書集成》本為底本,校以《四庫全書》等本。《清波雜志》,宋周煇撰,秦克校點。全書十二卷,為周煇晚年定居杭州清波門時所作,多記前言往行及耳目所接,雖尋常小事,多有益風教,并可補野史所闕疑者,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以《四部叢刊》影印宋刊本為底本,參校他本。
(宋)袁褧 周煇撰 尚成 秦克校點 ·集部 ·8.6萬字
《山居新語·至正直記》收錄《山居新語》、《至正直記》兩部文言筆記小說。其中:《山居新語》,一名《山居新話》,元楊瑀著,李夢生校點。此書成于元末,是作者歸老山中后所作,“皆記所見聞,多參以神怪之事,蓋小說家言”(《四庫總目提要》)。于當時朝廷異聞、文人逸事知之甚詳,足資談助。所記杭州事多為后世地方志書采納。以《武林往哲遺著》本為底本,校以《四庫全書》、《知不足齋叢書》等本。《至正直記》,又名《靜齋直記》、《靜齋類稿》,元孔齊撰,莊葳、郭群一校點。全書四卷,元末避居四明(今浙江寧波)時所作,提供了不少有關當時政治、經濟等方面的資料,還記載了許多文學家和藝術家的逸聞軼事。以《粵雅堂叢書》本為底本。
(元)楊瑀 孔齊撰 李夢生 莊葳 郭群一校點 ·集部 ·8.5萬字
南北朝時期,臨川王劉義慶廣招天下文人雅士,搜集名士逸聞趣事,經過潤色整飾,編撰成書,是為《世說新語》。本書收錄了自漢末至東晉數百年的段子精華,文辭優美,簡樸雋永,可謂篇篇珠璣,是文學中之極品,影響了一千多年來中國文人的風度,被魯迅先生稱為“一部名士的教科書”。本書精選世說新語條目,奉清簡好讀為第一要義,以公認善本——日本尊經閣文庫藏宋本為底本,博采眾家之長,力求臻美。
(南朝宋)劉義慶 ·集部 ·8.4萬字
《冷齋夜話》十卷,北宋僧人惠洪撰,李保民校點。惠洪與黃庭堅過從甚密,對其推崇備至,又好談詩,故本書論詩十居七八,且多引黃庭堅語,并涉及司馬光、蘇軾、王安石、秦觀等人。作者能詩,故所言多有可采之處。這次校點,以《津逮秘書》本為底本,參校《稗海》本、《學津討原》本,并參考了《詩話總龜》、《苕溪漁隱叢話》中的相關條目。《梁溪漫志》十卷,南宋費袞撰,金圓校點。全書內容主要有四,一為辨述朝廷典章制度,二為記敘前人遺聞軼事,三為考訂史實,四為品評詩畫文章。故本書資料價值頗堪矚目,書成刊行即為國史實錄院收錄,以備編修高、孝、光三朝正史參用。此次整理以明刻本與影宋鈔本比勘而成的《知不足齋叢書》本為底本,校以《四庫全書》本、《學海類編》本等其他諸本,并參校《永樂大典》《說郛》中所引和《宋史》《宋大詔令集》等有關內容。
(宋)惠洪 費袞撰 李保民 金圓校點 ·集部 ·8.2萬字
《棠陰比事》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案例匯編,載述刑法折獄的一些典型案例,作者是南宋寧波人桂萬榮。《棠陰比事》的體例比較特殊,即把性質相近的兩個案例并列連綴起來,“比事屬詞,聯成七十二韻”“共一百四十四條”。本書譯注者立足于《棠陰比事》文本,對這144則案例進行改寫,使之成為通俗易懂、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古代審案故事。
桂萬榮 朱道初 ·集部 ·8.2萬字
本書收錄《博物志》、《穆天子傳》、《燕丹子》、《神異經》、《海內十洲記》、《古今注》、《南方草木狀》、《荊楚歲時記》共八種。
(晉)張華等撰 王根林等校點 ·集部 ·8萬字
《唐摭言》,五代王定保撰,陽羨生校點。全書十五卷,詳細記載了唐代科舉制度及與此相關的遺聞瑣事、文士風氣,并保存了許多詩人別集中失載的斷章零句,是后人研究唐代科舉與文學的重要參考書,極有資料價值。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以《雅雨堂叢書》本為底本,對照《學津討原》本補正文字出版,1960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重版。此次以此本為底本,據《太平廣記》、周勛初《唐語林校證》有關條目改正訛誤。
(五代)王定保撰 陽羨生校點 ·集部 ·7.8萬字
本書收錄《西京雜記》、《漢武帝別國洞冥記》、《漢武帝內傳》、《漢武故事》、《裴子語林》、《殷蕓小說》共六種。《西京雜記》,漢劉歆撰,晉葛洪集,王根林校點。本書是一部介紹西漢一代帝王后妃、公侯將相、方士文人等的志人小說。內容涉及宮廷制度、禮節習俗、奇聞軼事等,情節精彩,文筆雅馴。其中不少故事,都成為后代傳奇、戲曲的素材。以《漢魏叢書》本為底本,以《四部叢刊》影印的明嘉靖本、《古今逸史》本加以校勘標點。《漢武帝別國洞冥記》,漢郭憲撰,王根林校點。本書以漢武帝求仙和異域貢物為主要內容,涉及西域以及中亞西亞一帶國家的傳聞,極富想象力,可了解這些地區的民俗與傳說。以《顧氏文房小說》四卷本為底本,參校以《古今逸史》、《漢魏叢書》本。《漢武帝內傳》,佚名撰,王根林校點。本書從漢武帝出生時寫起,直到他死后殯葬,詳于求仙問道,特別是西王母會武帝之事,情節繁復,極盡鋪陳,運用漢賦排偶的手段,文學性很強。以《守山閣本》為底本,以《道藏》本、《太平廣記》等本參校。《漢武故事》,佚名撰,王根林校點。又名《漢武帝故事》,記載漢武帝從出生到葬于茂陵的傳聞軼事,屬于漢武帝傳說系統中的一部傳記小說。主要記述武帝追求長生不老的過程,也有"金屋藏嬌"等雜事,文字簡雅拙樸。以《古小說鉤沉》本為底本,以《古今說海》等書參校標點。《裴子語林》,晉裴啟撰,王根林校點。又名《裴啟語林》,輯錄漢魏至晉代知名士人傳聞軼事及人物間精彩對話,是魏晉時期清談風氣的體現,不少內容被《世說新語》襲取。此書誕生時就影響很大,風行一時,因得罪謝安,被禁廢不傳,由后人輯錄才得流傳。以《古小說鉤沉》為底本,參校他本標點出版。《殷蕓小說》,梁殷蕓撰,王根林校點。本書記載自先秦到東晉的軼事傳聞,帶有野史性質。除帝王將相、歷代名人,還涉及民間傳說、街談巷議,是后代野史筆記的濫觴。其中一些內容,他史不見,頗為珍貴。此書久已散佚,匯集《古小說鉤沉》本、余家錫《殷蕓小說輯證》、周楞伽《殷蕓小說》三家的輯集成果,以其他類書或者正史加以校勘標點。
(漢)劉歆等撰 王根林校點 ·集部 ·7.8萬字
《稽神錄》,宋朝徐鉉撰,傅成校點。此書是一部志怪小說集。書中所記多為靈異神怪之事,宣揚神靈顯圣,因果報應此書開宋人志怪小說欲人可信和果報迷信的風氣。《睽車志》,宋朝郭彖撰,李夢生校點。此書為志怪小說,承六朝志怪體,專記耳聞目睹之神鬼異談。
(宋)徐鉉等撰 傅成 李夢生校點 ·集部 ·7.5萬字
國家語委重大項目《中華經典誦讀與語文素質、語文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研究》于2011年7月立項,劉明華教授負責的子項目之一是《大中小學生中華經典誦讀定篇研究》。該子項目的最終成果形式是誦讀和閱讀本三卷。通過廣泛收集,深入調研,精選百年來最具認同感、最富文化價值、最受歡迎、最易誦讀的古詩文,分小學捐(誦讀,中英文對照)、中學卷(閱讀)、海外華人卷(閱讀)三卷出版。該書的編選是建立在對百年來各種語文教材、語文讀本古詩文篇目統計的基礎上,使選本具有堅實的學理基礎和文獻依據。該書不僅名學了各年齡段學生最宜誦讀的古詩文,對學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家庭開展蒙學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提供了作為一個中國人通過誦讀而積累文化素養的途徑。
劉明華 ·集部 ·7萬字
《投轄錄》,宋王明清撰,朱菊如校點。此書多記奇聞異事,偶亦涉及歷史人物及其活動。作者家學淵博,耳濡目染,考其實而筆錄之,內容多正史所未見。《玉照新志》,宋王明清撰,汪新森、朱菊如校點。
(宋)王明清撰 朱菊如 汪新森校點 ·集部 ·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