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精選全國最具價值、最具特色的古鎮、古村、古民居,古代建筑群,以當地的建筑元素為主體,進行功能性、歷史性、溯源性的解讀,深入淺出的解讀,旨在讓大家通過對當地建筑的了解,更能深刻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人文地貌,領略建筑背后所蘊含的故事。
許超 ·歷史文化 ·7.1萬字
本書通過清晰明了的講解、生動詼諧的語言,以樹木作比喻,解讀中國傳統木建筑的主要構件及裝飾,講解了中國傳統木建筑中有關基座、柱礎、梁、柱、屋頂、欄桿、斗拱、牛腿、雀替、門窗、獅子與龍的建筑知識。小小一本書,帶你走近匠心獨運的中國古建筑,領略中國傳統建筑的精巧與魅力,發現深藏在其中的生動的歷史文化與智慧。
張克群 ·歷史文化 ·3.5萬字
百年前的華西協合大學建筑是中國最早由西人建筑師設計的完整大學建筑。它的建筑設計者為英國建筑師榮杜易,其設計建筑開創了中西融合的“中國新建筑”的先河。華西壩老建筑是中國僅存的與美國常春藤大學賓州大學同源的貴格建筑群,也是“藝術與工藝運動”在中國的優秀的傳承。本書以公誼會和公誼會建筑溯源,講述了榮氏建筑成功的歷史淵源、建筑學中的藝術與工藝運動,著重介紹了華西協合大學內的建筑布局和特色建筑。
羅照田 ·歷史文化 ·8.5萬字
本書以符號學原理和場所理論為基礎,運用符號學和場所精神的相關理論方法對環境設計符號進行分析研究,通過對符號能指與所指的分析,闡述環境設計符號所具備的潛在意義,進而揭示環境設計造型符號在現代消費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
任永剛 ·歷史文化 ·7萬字
顏軍 周國寶 ·歷史文化 ·8.7萬字
本書從上古時期開篇,一一再現了人類建筑的非凡智慧。金字塔五千年永屹的奧秘是什么?古羅馬角斗場是古代建筑的巔峰嗎?科隆大教堂是歌特式建筑的璀璨華彩嗎?克里姆林宮見證了俄羅斯帝國的興衰嗎?悉尼歌劇院是海浪托起的不隕的風帆嗎?盧浮宮剔透的水晶折射的是人類聰慧的心靈嗎……本書懷著景仰與虔誠的情懷,如數家珍般將人類建筑史上最具代表性、最美麗、最輝煌的建筑神話給予了生動、專業、翔實、有趣的記述。
陳文斌主編 ·歷史文化 ·15.3萬字
本書一共介紹了20世紀以來的205個瑞士及周邊建筑案例。每個案例都在給出基本信息的同時,附上了額外的介紹。這些額外的介紹有些是技術細節,有些是文化背景,有些是設計感悟,有些是國情對比,有些是背后故事。這使得本書不僅可以作為一本瑞士建筑旅行指南,更是一本瑞士當代建筑案例合集。作為旅行手冊,讀者可以根據目錄之后的“主題線路推薦”制定特色線路。作為建筑介紹,讀者可以根據“閱讀話題推薦”更深入地了解各個案例的來龍去脈。作為作品合集,讀者可以根據正文后的“建筑師索引”了解該建筑師的重要作品。作為史料匯編,讀者可以根據正文后的“年代索引”了解特定時期的瑞士建筑全景。但無論如何,本書大目的是讓讀者獲得一個切入瑞士建筑的角度,無論通過旅行還是閱讀,終建立對瑞士建筑的個人化理解。
于洋 ·歷史文化 ·14.7萬字
柯布西耶代表作,首度收錄17張柯布西耶《世界遺產名錄》建筑作品彩插,法語直譯!這是一本揭示建筑設計方法、顛覆建筑價值觀的書,向世界宣告一個全新的建筑時代的來臨。本書是柯布西耶在其主編的《新精神》雜志上發表的文章結集,書中闡述了何為機械美學,以及有關工業、經濟、形式與功能的關系。作者提倡建筑走平民化、工業化、功能化的道路,以及相應的建筑美學革新,其石破天驚的理念對現代建筑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柯布西耶指出現代建筑應當結合時代的需求、拋卻虛華的空洞、批量建造住宅,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機器”這句劃時代的名言,并確立了現代建筑的美學觀念“工程師美學”。
(法)勒·柯布西耶 ·歷史文化 ·6.2萬字
本書以時間為軸,以地標性建筑為線索,介紹了自先秦時期到現代的中國建筑,將中國的建筑發展史及各個時期的建筑風格娓娓道來,并輔以豐富多彩的插圖,將中國建筑的形象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本書共分為十一章,重點介紹了先秦時期的木構建筑、秦朝時期的經典建筑、兩漢時期的宮殿建筑、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建筑、隋唐時期的宏大建筑、五代遼宋金時期的多元建筑、元明時期的建筑群、清代的皇家建筑、中國近代的中西融合建筑以及中國現代的城市建筑。本書內容豐富、史料翔實,文字簡潔明雅,是一部富有實用價值的中國建筑知識普及讀本。
肖鵬 ·歷史文化 ·15.2萬字
鄉村與城市是互補關系,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放開和鼓勵,其必然要有所發展和演變。當前,鄉村民宿業蓬勃發展,能抓住機遇的人應該因時而上,迅速轉型,這樣既有可能賺到真金白銀,又能展現情懷。本書就是要探索有志于開發鄉村民宿事業的同仁如何借此機會破局和突圍,在今后的十年掌握自己的命運。鄉村如何帶我們回到夢中的桃花源?莫干山鄉村民宿的實踐范本說明莫干山的民宿不是簡單的民宿,背后的故事是一條“互聯網+”和萬眾創新相結合的線索。我相信未來五到十年,鄉村民宿會成為投資者和參與者的桃花源。若要五年之后有所收獲,那么現在就要開始去研究。總之,鄉村民宿一直在持續遞進往上走,在近幾年呈現井噴式的發展。本書通過對莫干山地區的12家鄉村民宿案例進行深入的調研和分析,從民宿火爆的原因、民宿的類型及體驗設計等多個方面解剖民宿,旨在為民宿開發者和參與者提供思路。
俞昌斌編著 ·歷史文化 ·13.4萬字
“20世紀20年代初,石頭縫里迸出了一個孫猴子,柯布西耶出版了《走向新建筑》,造了玉皇大帝的反。”《走向新建筑》被稱為“一本奇書”、“一本極重要的書”、“一本永遠不會磨滅的書”,“它把幾千年來的建筑價值觀顛倒過來了”。幾千年的建筑史無非是帝王將相宮殿廟宇的歷史……他關心為普通而平常的人使用的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將其當作建筑學的基本層次,而任憑宮殿倒塌。他關心人的尺度,強調恢復人道的基礎,需要的標準、功能的標準、情感的標準,認為這就是一切。他提出了建筑必須走平民化、工業化、功能化道路,反對搞虛假裝飾的古典主義;提出“住宅是住人的機器”這句劃時代的名言,并建立了現代建筑的美學觀念“工程師美學”。他的徹底性和堅定性,他的石破天驚的理論和觀念,對世界現代建筑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
(法)勒·柯布西耶 ·歷史文化 ·7.1萬字
曹上秋 周國寶 ·歷史文化 ·7.5萬字
本書以中國古建筑構造技術為主線,根據中國古建筑的構造組成,按照從基礎到屋頂,從結構到裝飾裝修的順序,分別介紹了古建筑下分“基礎、臺基與地面”的構造,古建筑中分“墻體、木構架、斗栱”的構造,古建筑上分“屋頂”的構造以及古建筑木裝修和古建筑彩畫等知識。全書滲透了宋《營造法式》、清《工程做法則例》、江南《營造法原》的內容,在學習中可以相互比照。本書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對內容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訂與完善,增補了綜合實訓內容,以便將構造理論與實踐工程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增補了古建筑地杖分層做法表、古建筑各類彩畫特征表、古建筑常用名詞對照表,以供讀者查用。與第一版相比,質量進一步提高,實用性進一步加強。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及高職高專古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崗位技術培訓及從事古建筑設計、施工、監理等的工作人員的參考用書。
王曉華主編 ·歷史文化 ·18.3萬字
本書作者團隊通過梳理歷史、拍攝圖片、3D建模,圖文并茂地向廣大讀者介紹南京大學校園內百年建筑流變,包括金陵大學、中央大學校園內各個歷史建筑,從歷史到現實,以建筑為載體再現南大百余年校史沿革,對于銘記校史、保存校園文化記憶具有重要記憶。
周學鷹 馬曉 ·歷史文化 ·12.8萬字
本套裝書由《得乎檐角梁柱間:尋訪晉南鄉野古建》《藏在木頭里的靈魂:中國建筑彩繪筆記》兩本書構成。
連達 佚名 ·歷史文化 ·14.5萬字
這本書不是教科書式的西方建筑史,也不是一本建筑的鑒賞手冊或裝潢指南。這本德波頓積數年之功著成的最新作品從一個極其獨特的角度,審視了一個我們看似熟悉、其實頗為陌生的主題:物質的建筑與我們的幸福之間的關系。人為何需要建筑?為何某種美的建筑會令你愉悅?為何這種對于建筑美的認識又會改變?建筑與人的幸福之間到底有何關聯?德波頓從哲學、美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對這些問題的解答,足以顛覆你日常的那些有關建筑的陳詞濫調,會促使你從根本上改變對建筑、進而對人生和幸福的既定態度與追求。
(英)阿蘭·德波頓 ·歷史文化 ·9.1萬字
本書用活潑的語言、漫畫的形式,結合歷史故事,使讀者可以從整體上快速了解整個歐洲建筑的發展歷史,包括古典主義和洛可可是怎么雙雙出現在法國的,近代第一建筑是否只是座溫室,20世紀初歐洲建筑圈兒到底有多亂,等等。本書適合歐洲建筑愛好者以及喜歡建筑歷史文化的大眾讀者閱讀。
密小斯 ·歷史文化 ·5萬字
這是一本為建筑、規劃和設計專業人士以及廣大藝術愛好者而著的有故事的現代建筑史。本書將為您詳盡講述從18世紀啟蒙運動開始,現代建筑所走過的200多年發展歷程,涉及34個國家,289位建筑家、工程師、工業設計家、藝術家、教育家、理論家、評論家以及對現代建筑具有重要影響的政治家和實業家,360座(件)建筑、繪畫、家具和工業產品。本書配有488幅精美的插圖輔助您的閱讀。
陳文捷 ·歷史文化 ·13.2萬字
庭院、斗拱和藻井作為中國古建筑的三大重要元素,其源遠流長。學術界對于它們的探討一直以來沒有停息過。建筑實踐更是受到了這些中國元素的影響,特別是在重要公共文化建筑中,它們一直被創新性地詮釋。但是,目前絕大多數的學術研究對于這些建筑元素都是圍繞在其類型學和結構功能方面的,在人文上的研究甚少。或許正是因為缺少人文上的基礎研究,導致了現代建筑實踐中把庭院、斗拱和藻井僅僅作為一種空間、結構和視覺元素。本書追溯庭院、斗拱和藻井在早期中國的淵源,以及它們在漢代一系列與天國和升天主題相關的演繹。本研究的基礎材料主要為考古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商周青銅器和宮殿廟宇遺址,漢代石墓、畫像石和銅鏡等,以及古文字和文獻資料。通過研究可以看到庭院、斗拱和藻井在早期有效地表達了中國古人的宇宙觀、世界觀和人生觀。
謝景 ·歷史文化 ·6.8萬字
這是一本為建筑、規劃和設計專業人士,以及廣大藝術愛好者而著的有故事的羅馬建筑史。本書將不僅為您詳盡介紹羅馬各個時代的城市和建筑的特征及發展脈絡,還會抖開歷史的塵土,為您講述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再現羅馬從共和國走向帝國、從愷撒的世界變成基督的世界這樣一個波瀾壯闊又跌宕起伏的歷程。本書配有510余幅精美的插圖輔助您的閱讀。
陳文捷 ·歷史文化 ·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