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地理這門學科有很強的實用性,閱讀地理書籍可以讓人的知識更加豐富,成為博學多聞的人。本書旁征博引,以省份為單位,分別介紹中國大陸地區各地地質地貌、氣候、物產,以及民俗文化、風景名勝,可謂內容豐富、蔚然大觀,讓讀者的每一次閱讀都成為一次心靈的旅行。本書語言簡練、資料權威,可以讓讀者快速了解國家自然與人文地理知識,兼有工具書之性質,可隨用隨查。如果在閱讀這本書之后,使你感受到了中國地理的魅力,獲得了一些啟迪,那將是對我們最大的安慰與鼓勵。
韓燾 ·生態環境 ·44.1萬字
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最初僅指地球的繪圖與勘查,但發展到今天已經逐漸成為一門范圍廣泛的學科。全書以介紹地理學的發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種系統性傳統為開端,四大傳統獨立成篇。前三篇專門介紹地理學的分支學科,而區域分析傳統作為全書最后一篇,利用前三種傳統和主題,并通過相互參照對其進行綜合。相對于其他地理學書籍,本書特別突出了地理學與生活的相關性。對人體有害的天氣現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與危險廢物的處理等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均有涉及。平實、生動的文字與豐富的實例,使本書極具可讀性,讀者通過本書亦會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美)阿瑟·格蒂斯 朱迪絲·格蒂斯 杰爾姆·D.費爾曼 ·生態環境 ·50萬字
本書從旱災和饑荒、無法抗拒的火山和海嘯、無情的戰爭和種族屠殺、地震災難、劇烈的污染、颶風和洪水災難、可怕的傳染病、海難、空難以及特大火災等方面入手,闡述了災難給人們帶來的刻骨銘心的痛,告訴人們災難背后的故事,希望讀者通過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例,能喚起歷史的記憶,牢記歷史的經驗教訓,保護自己,也保護人類,并珍惜現在的生活。
李杰卿 ·生態環境 ·25.5萬字
在房龍撰寫的所有著作中,《地球的故事》是擁有最廣泛讀者的一部著作。首版一年間(1932~1933年),在美國始終名列非虛構作品排行榜榜首。它被視為出版史上的一個“奇跡”,不只是“曾經暢銷”“幾度暢銷”,而是一本“永遠暢銷”“永不過時”的書。在這《地球的故事》里,房龍打破了常規地理書的寫作方式,不僅簡要地介紹了基本的地理知識,還視角獨特地從地理的角度講述了各國的歷史演變,分析了地理對國家的歷史演變、人群性格的形成所產生的影響。生動地演繹了“人文地理”這一概念。
房龍 ·生態環境 ·25.8萬字
本書是一部實用性極強的中國地理百科全書,包括中國地理環境概述、中國自然區的劃分、中國各省級區域三部分。
任嘯科 文若愚 ·生態環境 ·40.5萬字
從亞洲的卉老與含蓄之美,到歐洲的深情與浪漫之旅;從非洲的狂野與廣漠之行,到美洲的神秘與溫柔氣息;從大洋洲的豐富和大氣間穿梭,到南北兩極的奇幻與想象間邀游,自然的力量在永不止息地塑造著這顆美麗的星球,太陽日復一日地在不斷地俯首與仰望間幻化著數不清的神奇。讓攝人心魄的絕世美景和鬼斧神工的地質地貌去凈化靈魂,同到生命初的地方。
《國家地理系列》編委會編 ·生態環境 ·27.7萬字
人類的歷史,就是災難與發展共存的歷史。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有一些令人恐懼、令人刻骨銘心、令人終生不能忘懷的災難,始終沉淀在人類的記憶中,一代代流傳……經過這些災難洗禮的人類,卻無比堅強、無比決絕——他們從災難中奮起,與災難抗爭,任何苦難都不曾令高傲的人類屈服。他們。終于成為自然的強者,成為生命之者。在這兒,我們追溯著歷史的記憶,回顧那慘烈的一幕幕往事;我們試圖展現在災難面前那堅強的人類的靈魂,以此獻給過去、現在,乃至未來,始終與災難相抗爭的生靈。
吳正清編著 ·生態環境 ·20萬字
《經典典藏:圖解房龍地理》是一本講述世界地理的書。《圖解房龍地理》與傳統意義上的地理書不同,它以人們的活動為基點,從地理的角度上闡述了人與地理以及地球的關系,從而試圖找到人類幸福的途徑,在書中,房龍生動地演繹了各國歷史發展的來龍去脈。
房龍 文思 ·生態環境 ·26.3萬字
在我們的心中,母親河是完美的,它清澈見底,河底魚蝦不計其數,它驚濤澎湃,一往無前,過流之處,無不給兩岸人民帶來無盡的福音,她是那么神圣,是那么美麗豐饒……可現實是:靠著河岸的居民卻要去買水飲用,漁民已無魚蝦可撈,污染的河流臭氣四溢……聽起來讓人恐怖、憤怒,面對這些現象,我們該怎么辦?怎么辦?保護我們的河流,保護屬于我們每個人家鄉的母親河,讓母親河兩岸的人民在這里安居樂業,讓人類與我們的母親河和睦相處,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母親河無私地養育著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如今卻變得傷痕累累。
宋學軍 崔峰濤 ·生態環境 ·20.9萬字
本書注重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性及其綜合性,從人類、歷史與環境,人類、社會與環境,及人類、科學與環境的角度對人類與社會環境問題進行論述。
王天津 田廣 ·生態環境 ·37.4萬字
《園林生態學》一書針對我國園林生產實踐現狀及發展趨勢,以生態學基本原理為基礎,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有關園林的生態學知識。全書分為園林生態環境篇、生態學基礎篇、園林生態系統篇和園林生態實踐篇共四篇十二章,介紹了國內外園林生態的最新研究成果,將相關內容合理安排,符合園林專業的課程要求。
楊期和 許衡 楊和生 ·生態環境 ·34.3萬字
本套書包含《地理中的自然奇觀》、《地球的外貌》、《地球的血液——江河湖泊》、《地球上的水資源》、《地球之肺——森林》、《神秘的南極》共六冊,本套書是一部以地理知識為題材的社科讀物,內容新穎獨特,并以細膩的語言,形象的描述,將那一幕幕壯麗的景色展現于讀者眼前,以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愿望。
李宏主編 ·生態環境 ·46.9萬字
在斯文·赫定所處的年代,人類對地球的探索還沒有全部完成,“征服地球”依舊是人類追求的目標。斯文·赫定結合自身多年探險經歷與歷史上其他著名探險家的事跡,描繪了一幅人類如何勇敢地挑戰自然、探索未知區域的畫卷,在人類立足地球、放眼太空的今天,這樣的經歷和探索精神依舊值得回味。在這本《從南極到北極》中,讀者可以看到斯文·赫定從歐洲一路往東,橫跨亞洲大陸到達中國、日本,穿越沙漠,翻越高原,登上冰山之巔,九死一生的豐富經歷,還可以看到對他產生影響和激勵的先行者哥倫布、利文斯通、斯坦利、富蘭克林、沙克爾頓等人在全球各地的精彩故事。
(瑞典)斯文·赫定 ·生態環境 ·27.1萬字
紅寺堡作為全國最大的生態移民區,與其他地區相比有著很強的特殊性:移民來源多樣、民族構成復雜、經濟發展滯后、宗教派別交錯、資源競爭激烈等。隨著生態移民工程的不斷推進,各種影響經濟社會協調持續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不斷涌現,移民經濟收入增速減緩,產業化發展仍待加強,水土資源壓力持續增大,社會管理尚需進一步規范,種種跡象表明,紅寺堡生態移民區的開發建設進入了瓶頸期。
張京澤 任維楨 ·生態環境 ·35.6萬字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第六次評估報告指出,除非未來幾十年內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否則限制升溫在接近1.5℃或甚至2℃的目標將無法實現。對此,我們需要從多個領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共同促進實現碳中和。本書從環境保護的角度,闡述了其與碳中和的協同關系。根據光大環境對固廢處置、水污染治理、海洋污染治理和氣候治理等業務領域的理解和實踐,本書闡述了減污降碳機理和協同治理路徑,介紹了促進碳中和的綠色金融措施,還分享了光大環境多年來的最佳ESG實踐以及在信息披露方面的經驗。本書內容全面豐富,兼具學術嚴謹性與大眾可讀性,可參考性強,可供從事環境保護、氣候治理、綠色投融資等領域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研究機構及高等院校的同仁參考。
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 ·生態環境 ·20.1萬字
《城鄉垃圾及人居環境治理》收錄作者近二十年的工作心得,分為“垃圾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環境治理”和“城鄉發展”4篇,既介紹具體問題及其對策,又介紹實踐案例,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是一本工作手冊、一部工具書,也是一部全面、多角度地論述城鄉垃圾及人居環境治理的著作。可供從事環境衛生、固廢處理、垃圾治理、鄉村建設等行業的技術人員、研究人員、管理人員和一線工作人員參考。“垃圾治理”篇是本書的主篇,系統介紹了體系建設、產業發展、垃圾分類、垃圾處理、鄰避效應、經濟手段、行政手段、互動共治8個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論述了“推行”和“實施”垃圾分類的管理、運行和監督,強調了“推行垃圾分類,加強源頭需求側管理”“補齊物質利用短板,加強垃圾處理體系建設”“建立供求均衡價格,優化垃圾處理體系”“推動全社會良性互動(包括地方互動),加強垃圾治理體系建設”等的重要性,梳理垃圾處理體系和垃圾治理體系。
熊孟清等 ·生態環境 ·38.9萬字
本書為“中華水文化專題叢書”分冊之一。本書主要介紹水對我國文學藝術(包括詩詞歌賦、散文、小說、楹聯等文學形式和書法、繪畫、音樂、戲劇、雕塑、建筑)等方面的重大影響和作用。本書適合于水利行業職工、水文化研究學者、社會大眾的閱讀。
朱海風 史月梅 張艷斌 ·生態環境 ·27.4萬字
本書展示了在綜合分析統計數據和文獻資料基礎上,對中國北方荒漠化形勢嚴峻的內蒙古、寧夏和新疆三個典型省區荒漠化現狀、成因、危害、自然特征、社會特征及防治工作進展實地調研與資料分析的結果。三地荒漠化問題突出、危害顯著、防治工作任重道遠。三地荒漠化成因各異。內蒙古主要由混亂無序的牧區經濟政策失誤和經濟行為等人為因素造成;寧夏南部過度墾殖導致水土流失問題日益加劇,中部嚴重的濫墾、濫牧、濫采、濫樵等造成草原沙質荒漠化急速發展,北部灌區和中部零星灌區灌溉措施不當使土壤次生鹽漬化加劇;新疆氣候變化導致水資源配置變化,水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過度墾殖、放牧、樵采等是誘發和強化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胡躍高 保母武彥 ·生態環境 ·25.9萬字
本書為“中華水文化專題叢書”分冊之一。本書主要介紹對水利事業發展有重大作為,特別是與著名水利工程的興建聯系緊密的著名水利人物的奉獻精神、治水思想、光輝業績,這些都是水文化的重要體現。旨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水文化傳統,更好地獻身當代水利事業的改革和發展。
任紅 陳陸 劉春田等 ·生態環境 ·25.4萬字
本書對松花江流域自然概況、經濟社會發展、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對松花江流域生態資源以及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與破壞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特別是對針對生態破壞與水環境污染問題多年來采取的修復與治理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效進行了全面的總結。書中從政策體系、機制建設、經驗借鑒、宣傳教育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專題分析研究;對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規劃執行情況,各相關生態要素的修復、治理及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針對性較強的政策建議。
許淑萍 朱宇 王愛新 王繼偉 ·生態環境 ·30.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