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51章 人類最大的災難:無情的戰爭和種族屠殺(6)
- 第50章 人類最大的災難:無情的戰爭和種族屠殺(5)
- 第49章 人類最大的災難:無情的戰爭和種族屠殺(4)
- 第48章 人類最大的災難:無情的戰爭和種族屠殺(3)
- 第47章 人類最大的災難:無情的戰爭和種族屠殺(2)
- 第46章 人類最大的災難:無情的戰爭和種族屠殺(1)
第1章 死亡之旅:特大空難(1)
1、“興登堡”號飛艇墜落
1872年,法國人特·羅姆成功制成了一艘螺旋槳飛艇,這是一種新的飛行器,它不同于飛機,它是利用輕于空氣的氣體來提供升力的航空器,又有一個充滿氫氣的氣囊作浮力,有點類似氣球。但與氣球相比,它具有推進和控制飛行狀態的裝置。飛艇的問世很快受到人們的歡迎,與當時的飛機相比,在遠距離、大規模運輸性能方面,它具有明顯的優越性,而且先于飛機完成了載客環球航行。
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許多歐美先進國家競相研制大型飛艇,這使世界進入了飛艇時代,飛艇的發展達到了最高峰。在各飛艇大國之中,德國走在了前列。但是,正當飛艇的發展如日中天的時候,在1937年5月6日卻發生了一次飛艇爆炸事故,人類史上最大的飛艇——“興登堡”號,不幸爆炸,這之后,飛艇逐步淡出了航空世界,飛艇時代就此宣告結束。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這艘巨無霸飛艇“興登堡”號。1931年,德國的飛艇專家埃克尼爾決心建造一艘世界上最大的載客飛艇。從制定計劃到成功研制,共經歷了53個月,共156萬個小時。1936年3月24日,這艘新飛艇最終建成,它長245米,高44.8米,最大直徑為41.4米,氣囊總體積達20萬立方米,總重量為195.5噸,可載重19噸,巡航速度可達到每小時21公里,可連續不間斷飛行200個小時,堪稱“空中巨輪”。建造這艘飛艇,共耗資360萬美元,這在當時已屬于極其昂貴的價格。德國人自鳴得意,以當時德國總統興登堡的名字為這艘飛艇命名,稱作“興登堡”號。“興登堡”號內部設施極盡豪華,非一般飛艇能比,艇內設有旅客包艙、淋浴室、餐廳、休息廳、吸煙室,豪華客廳里還放著一架大鋼琴,供旅客休閑時彈奏,總之一切日常生活設施,應有盡有,非常完備。
“興登堡”號飛艇問世后,德國開辟了橫跨整個大西洋的德國至美國飛艇航線。在僅1936年一年中,“興登堡”號就先后10次橫跨大西洋,飛到彼岸的美國,每次到達美國,都會引起一陣騷動,當時的人們無不期盼著一睹這艘飛艇的面容,社會上更是掀起了巨大的飛艇熱潮。德國方面,也把“興登堡”號看作炫耀德國強大國力的資本。
1937年5月3日夜,載著36名旅客和61名乘員的“興登堡”號緩緩升空,離開德國法蘭克福,前往美國紐約的萊克霍斯特,預計于5月6日6時整到達目的地。這也是“興登堡”號飛艇當年第一次橫跨大西洋的航行。
1937年5月5日,“興登堡”號飛艇開始接近美國東岸,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它突然遇到了一股來自加拿大紐芬蘭的強對流空氣,使得抵達時間被迫比原定時間推后10個小時。因為飛艇在逆風飛行,再加上滂沱大雨,速度放慢,無法按原定時間到達。
5月6日下午3點,這艘飛艇來到了紐約市的上空,成千上萬的市民已經期待它很久了,人們抑制不住自己的興奮,紛紛仰首觀看這一人類工業史上的杰作。飛艇終于到達了目的地萊克霍斯特海軍航空港上空,但是這時紐約開始下大雨,惡劣的天氣使得飛艇無法著陸,艇長作出決定,推遲2個小時著陸,在此期間,飛艇將會在紐約附近上空盤旋,等待降落。
等到天氣放晴的時候,已是晚上7時20分,飛艇重返萊克霍斯特航空港,在離地面500英尺的高空盤旋著,準備著陸。
不一會兒,飛艇擲下兩根降落索。3分鐘后,地面工作人員接到飛艇拋下來的兩根降落索。在萊克霍斯特機場地面,前來觀看這個龐然大物的人越來越多,聚集了至少1000多人,他們全部都在翹首期待著飛艇的降落。這時,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這艘飛艇在離地面300英尺的空中,尾部突然劇烈顫動了一下,似乎是氣囊漏掉了一些氣體,緊接著飛艇失去了平衡,起火燃燒,頓時,19萬立方米的氫氣被點燃了。隨著震耳欲聾的聲響響起,飛艇尾部發生了劇烈大爆炸,冒出熊熊火焰和滾滾濃煙,天空霎時間變成了火場,一場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僅僅一分鐘之后,飛艇尾部便脫離了飛艇主體,墜落到地面。現場的人都親眼目睹了飛艇爆炸時的慘狀。
飛艇失事后,營救人員迅速展開救援。幾十名地勤人員和海軍陸戰隊隊員冒著烈火,紛紛沖向落在地面的飛艇殘骸,他們試圖從大火中搜尋尚未死去的幸存者。
幾分鐘后,大批的消防人員和醫務人員迅速趕到現場。到晚上10點45分,大火終被撲滅。此時遇難的人數也統計出來了:34人。后來又有2人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而死亡,使總共遇難人數達36人。不幸中的萬幸,在此次慘烈的空難中,飛艇中的97人,竟然有約2/3的人死里逃生,這絕對是一個奇跡。
飛艇墜落事故發生后,美國和德國組織了專門人員進行調查。美國調查人員認為,飛艇的起火爆炸,很可能是由于當時暴風雨太過劇烈,產生了球形閃電,最終引發了飛艇尾部著火。德國方面則認為,罪魁禍首是飛艇尾部的抗剪力鋼絲。這根鋼絲不幸將飛艇尾部氣囊劃破,致使氫氣外漏;而且飛艇是在雷云區盤旋2個小時后才著落,導致艇體帶有強大的靜電,而被雨淋濕的降落索與地面接觸,產生了電火花,電火花遇到了外漏的氫氣,將它點燃,致使爆炸發生了。
不過美、德雙方的調查人員都有意無意地排除了人為蓄意破壞這樣的一種可能。美國方面擔心,如果真的是人為制造的爆炸,德國納粹政府會感到尷尬和丟面子,這肯定會影響兩國關系。但是很多人都認為,在登艇的時候,有幾名反納粹分子混在乘客或機組人員中,是他們攜帶炸彈炸毀了飛艇,這是一起人為破壞。歸根結底,是德國法西斯希特勒激起了反對勢力,最終葬送了“興登堡”號的光明前途。
由于各種各樣政治的或者技術上的疑問,這起事故的原因,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仍是一個“謎團”。
當時,地面參觀人員中有一些攝影愛好者,他們將拍到的這次慘劇的全部照片迅速傳開,現場目擊者數量龐大,他們的證詞也開始傳播,慘狀被描述得繪聲繪色。這使得興登堡號失事造成的影響,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次飛艇事故。人們逐漸對飛艇失去了希望,繼而失去了興趣。他們擔心害怕,并對整個飛艇產業的安全性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質疑。
飛艇失事后不久,希特勒就下令停止使用飛艇載客。飛艇這種當時最為流行的載客方式,就因為這次空難而中斷了。此后飛艇不再作為一種空中公共運輸工具,徹底為飛機所取代。
“興登堡”號飛艇的爆炸,是人類航空史上的一大悲劇,它最終宣告了飛艇時代的結束。
環航800客機慘案
紐約肯尼迪機場是全紐約最繁忙的機場,平均每天有數萬名旅客乘坐約一千次航班,從肯尼迪機場進出往返。1996年7月17日,一架客機即將從這個機場起飛,目的地是法國巴黎,這架飛機就是環球航空公司的800號航班。這是一架已經服役25年、飛行次數達一萬六千多架次的波音747飛機。
飛機原計劃于晚上6點起飛,但由于一系列原因延誤了兩個小時,晚上8點19分,環航800號客機正式起飛,一切順利。8點31分,環航800順利地升入了夜空,機艙內的乘客們都沉寂在期待中,想象著這次快樂的旅行,然而,他們此時并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個黑暗的深淵。
起飛后僅12分鐘,可怕的災難就降臨到了環航800號航班身上。當時的情形是這樣的,飛機正飛行在紐約長島上空,地面航管中心的航管員給飛機發出通知,希望它爬升至更高的高度,因為這一帶空中區域飛機太多,以避讓其他的飛機。但是在爬升過程中,飛機中間機翼部分突然發生劇烈爆炸,接著飛機的駕駛艙以及部分客艙與機身脫離,飛機的機頭部分斷裂了,從而失去控制,由于慣性,飛機剩下的中央部分和機尾部分仍在半空運行,約30秒后,飛機沒了動力,失去了平衡,開始下墜。在下墜過程中,飛機的左翼部分再次發生爆炸,這時,飛機赫然成了一個巨大的火球,在貼近海面的地方,爆裂成了無數碎片,墜落于大西洋。
環航800客機消失在了航管中心的雷達屏幕上,此時,航管中心并不知道飛機究竟發生了什么事,他們試圖用無線電和環航800聯絡,但沒得到任何回復。
事故發生時,東風航空一架波音737客機正好在環航800失事的同一空域飛行,該客機的駕駛員目睹了事發的整個過程。
空難事故發生后,大量救援人員迅速趕到現場,搜尋遇難者,然而經過3個小時的搜尋,也未能找到一名生還者,這是最可怕的災難,零幸存,機上230人全部遇難。
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起空中災難?美國多個部門聯合對空難原因進行了調查。
調查過程中出現了一段小插曲。事件發生時,相當多的目擊者表示,看到有一條白色的煙柱飛向環航800客機,并擊中飛機中部機翼位置,正是飛機最先爆炸的那個位置,更有甚者,附近的一部雷達發現:客機爆炸時,一艘軍艦就在客機下面的海上行駛,然而飛機爆炸后,這艘軍艦急忙轉頭,以30節的速度迅速逃離了事故現場。人們試圖取證,但聯邦調查局很快就采取了行動,他們率先把附近各個雷達站偵測到的所有雷達數據沒收,無證可取。因此,很多人都懷疑,是由于正在附近海域進行演習的美軍軍艦操作失誤,發射導彈擊中了環航800號。“導彈擊落說”一時之間四處彌漫。
班機墜毀12小時后,聯合調查小組的調查人員便趕赴了事故現場,他們的第一要務就是尋找飛行數據記錄儀,即所謂的黑匣子。經過7天,這個重要的黑匣子才被一個潛水員在海底找到,并上交給調查小組。調查小組火速將黑匣子錄音帶送往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總部進行分析研究。
調查者在數月的調查之后,終于公布了調查結果。他們認為,由于環航800號班機中段機翼油箱過熱,導致了飛機的爆炸、解體。調查人員曾經仔細檢查過飛機的每一塊碎片,試圖找出客機被軍艦發射的導彈擊中并且墜毀的證據,但是沒有找到,這說明“導彈擊毀說”不正確。
調查者采用復原法,把近一百萬個碎片重新組合之后,發現客機巨大的中翼油箱前方的前翼梁上有一連串凹痕,最可能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這個油箱內部發生了爆炸。這并不是沒有可能,調查者曾經做實驗證明,客機中翼油箱中燃料的燃點可能在35.8攝氏度,也就是說,超過這個溫度,油箱就可能燃燒甚至爆炸。
讓我們根據調查者的敘述,重返空難現場,看看當時究竟發生了什么。空難前12分半鐘,環航800號航班順利起飛,然而不要忘記,在此之前,班機曾延誤了2個小時,此間,飛機一直停在機場,為了給留在機艙內的乘客降溫,飛機內的空調一直在不間斷工作,但正是這些空調,把熱氣吹送到載有190公升殘余噴射燃油的油箱內,把油箱內的燃油加熱到了燃點,超過了35.8攝氏度,危險在飛機起飛前就已經迫在眉睫。
爆炸前44秒時,飛機爬升到了距地面一萬五千英尺的高度,油箱溫度已經高達50攝氏度。誘因已經找到,就差尋找點火源,原來當時飛機內部通往油箱的電線,有一些嚴重老化,裸露在空氣中,電流傳輸到裸露的電線部分時,接通了另一個金屬表面,由此造成了電路的短路。
調查人員重放飛機黑匣子錄音帶時,發現錄音曾出現了兩處短暫的停頓,這正是由記錄器的供電曾經兩次短暫地中斷所致,這也印證了客機曾經發生過兩次短路事件。短路產生的火花引燃了油箱內的燃料和空氣的混合物。災難就這樣降臨在這架客機上了。
爆炸的過程也有詳細說明。客機中部的油箱油氣首先爆炸,炸斷了飛機的主翼梁,在慣性的作用下,斷裂的主翼梁繼續往前沖,撞擊到了前翼梁,故而留下了“吻痕”。而機身前段的一個大洞,則是因為爆炸的氣體及碎片持續向前沖,相撞所致。機身既然被破損,就無法繼續承受機頭的重量,機頭首先脫離了機身,繼而下墜,下墜時機身也因為失去機頭重量,無法平衡,持續上飄直到失速。正是這可怕的星星之火,摧毀了這架巨型波音747客機。
這場空難給整個航空界敲響了警鐘。當時全球大約有1200架波音747在各個機場服役,無數的乘客都面臨著和環航800客機一樣的危險。為此,美國聯邦航空局強制改進了所有客機通往油箱的配線的絕緣層,并且還發布了70多項適航性指令,目的就是盡可能杜絕出現一切意外點火源。波音公司毫不怠慢,認真執行了聯邦航空局的命令。此外,為了加強安全性能,他們還在波音客機油箱上層充滿氮氣,防止噴氣機燃油著火。從2007年起,所生產的波音7系列的新飛機,都強制采用這項新技術。
環球航空公司本來就業績平平,這次大型空難又給了該公司致命一擊。經此事故后,環球航空公司不久便被美國航空公司兼并。
特內里費特大空難
1977年3月27日,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島中的特內里費島上,發生了一場慘劇,兩架巨型波音747飛機在起飛過程中相撞,造成583人死亡,這兩架飛機分別隸屬于荷蘭航空公司和泛美航空公司。這次事故死亡人數成為人類空難史之最。
加那利群島是西班牙的海外屬地,位于北非西部國家摩洛哥外海250海里左右的大西洋上。該群島雖小,但位于熱帶,旅游業發達,長久以來,該群島一直是北部的歐洲人在冬天南下避寒的渡假勝地。除此之外,該群島地理位置也很重要,是南北美洲的游客進入地中海地區的門戶,因此每年飛往加那利群島的旅客非常多。
加那利群島由多個島嶼組成,其首府是位于加那利島上的拉斯帕爾馬斯。著名的拉斯帕爾馬斯國際機場就坐落在這個島上。此外,加那利群島上還有一個機場—洛司羅迪歐機場,這個機場位于旁邊的特內里費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