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人們的印象中,植物都是一動不動的,但你知道嗎?有些植物可是很愛動的,比如舞草,它能根據聲音分貝的大小,像跳舞一樣擺動。而有些動物則愛吃“肉”,比如捕蟲堇、豬籠草,它們會捕食昆蟲,通過分解昆蟲來吸收營養物質。你還知道哪些與眾不同的植物?比如哪些植物可入藥,哪些植物可以給我們創造經濟價值?你看,這個世界有那么多植物,卻各有各的不同和有趣之處。你想知道更多有意思的植物嗎?看看這本書吧,那些有意思的植物,都在書里啦。
芒果編著 ·生物世界 ·3.8萬字
潮漲潮落間,生命的交織與繁衍在海邊開展了一場壯麗的盛宴。從海浪的沖擊到高溫的炙烤,生物們在潮起潮落間展現出令人驚嘆的生存本領,它們悉心實踐著初為父母的喜悅。生物如何把握生存繁衍的密碼?本書將帶你穿越潮水的涌動,探尋潮汐間生命傳遞的隱秘故事,講述你所不知的生命接力,追問潮間帶物成為父母的“升級打怪”進階之路。本書是作者多年來對潮間帶生物的觀察研究及長期的經驗積累的成果,它結合了大量的野外補充調查、室內研究、文獻查閱、照片拍攝和行為記錄,通過公眾喜聞樂見的趣味筆觸,以潮間帶生物的繁殖策略為切入點,介紹了數十種潮間帶生物的繁殖策略和生存故事,對多個物種的行為、習性、繁殖、棲息地、捕食關系和面臨的問題都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希望在提升公眾科普認知的同時,也能引發讀者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層面的思考。本書圖片豐富翔實,內容嚴謹有趣。本書適用于對潮間帶生物、生態保護感興趣的大眾讀者,及各科研單位、管理部門、科普機構和保育組織。
劉毅 尉鵬 ·生物世界 ·9.1萬字
《知了,你在做什么?》從開始觀察知了的外形,到了解知了的特征習性,再到領悟這個世界是一個所有生物和諧生存的地方……這本書如童話般描述了知了與人類和諧共生的關系。《海灘,你還好嗎?》從海灘的形成,到海灘遭遇人類無休止的剝奪,再到呼吁人類保護海灘,這本書了揭開海灘上埋藏億萬年的秘密,告訴你海灘的種種奇妙故事。《感謝你,大樹醫生!》樹木也有自己的生命,只有給樹木提供可以呼吸好空氣的環境,樹木才能健康。這是一本用獨特的故事讓小讀者領悟到樹木生命珍貴的兒童科普教育書籍。《大樹長大時,發生了什么?》松樹,銀杏樹,櫸樹……是我們常見且熟悉的樹木。但是,只知道樹木的名字并不是真正了解大樹。這本書將告訴你我們身邊常見樹木的花、葉、莖、果實的物種特征和與這些樹木有關的有趣的、悲傷的故事。
(韓)高圭弘 金明坤等 ·生物世界 ·12.4萬字
作為編輯,我和我的同事們努力想要呈現給讀者一種特別的圖書,能幫助讀者將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我們精心策劃了這一套《指尖上的探索》系列小百科圖書。這套書,實現了傳統圖書前所未有的動手效果,實現了同類圖書難以效仿的閱讀體驗。在許多百科圖書將知識拆散、用更多的圖片呈現的今天,我們還是喜歡把一段一段完整的文字提供給讀者。文字帶給人們更多思考與想象的空間。閱讀對思維的促進作用是確定無疑的。閱讀能夠幫助一個人更好地認識和了解我們的世界。深度閱讀尤其有益于小讀者形成系統性的思維習慣。閱讀能力強的人,更容易洞察這個世界,相對而言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生物世界 ·5.4萬字
請你嘗試一下自己能否做出以下幾個動作:A.卷起舌尖(卷起舌尖,用舌尖觸碰舌頭中段)B.把舌頭卷成管狀(從正面看呈U形或V形)C.傾斜舌頭(當然是從正面看呈傾斜狀態)D.把舌頭卷成W形(或者三葉草的形狀)怎么樣?這四種動作全都能做到的人,我想應該不太多。針對上述的幾個舌部動作,有時父母做不到而子女做得到,即便是同卵雙胞胎,能做到的動作也不一定完全一致。也就是說,即便是“遺傳”,也不能決定100%的事情。本書以簡明易懂的、風趣幽默的形式來向大家介紹從起源到最新研究的各種遺傳相關的趣話。本書并不是什么艱深難懂的教科書。大家從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開始讀起就好。那么,歡迎大家來到基因的世界!
(日)竹內薫 丸山篤史 ·生物世界 ·8.3萬字
這是一個關于生存的故事。自然界的動物們為了達到延續血脈這一生命目標,必須經歷非凡之旅。無論是學習新技能,還是尋找配偶或是保護幼崽,它們所做的一切以及所經歷的特殊挑戰都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逆境出極解。本書帶你探究鯊魚如何教會信天翁雛鳥飛翔,為什么有些黑猩猩會制作長矛以應對生存問題,魚類為何會有建筑技巧,鳥類的誘惑藝術從何而來。書中不僅展示了動物母親的偉大奉獻、青年動物的群體生活,還有某些動物用來戰勝或是消滅競爭對手的令人震驚的戰術。本書中的圖片選自BBC《生命的故事》系列紀錄片所拍攝的令人驚嘆的照片以及壯觀的劇照,記載著自然界戲劇性的時刻,令人過目難忘。本書適合紀錄片愛好者、對動物世界感興趣的大眾閱讀。
(英)魯珀特·巴林頓等 ·生物世界 ·9.7萬字
作者盛口滿是日本著名的博物學者,他從孩提時代就一直喜歡觀察自然,在自然中收集“寶物”,他還會把這些“寶物”畫在自己的寫生本上,進行長年累月的記錄。《我的收藏:尋找大自然的寶藏》就是作者歷經幾十年間創作的自然記錄圖鑒。內容以春夏秋冬四季為主題,介紹每個季節里獨一無二的“自然寶貝”。樹葉、蟲翅、種子、鳥巢、蒲公英、狗尾草……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成為“我的收藏”,而這正是大自然給我們的恩賜。作者創作的自然插圖高度逼真、美不勝收,知識解說親切有趣,讓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相信讀過本書的人,也一定會愛上自然觀察,感受到生命的美麗。
(日)盛口滿 ·生物世界 ·0字
DNA條形碼(DNABarcoding)最早由加拿大皇家學會會員PaulHebert等于2003年提出,并迅速成為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研究的前沿學科之一。DNA條形碼是利用標準的基因片段對物種進行快速鑒定的技術。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學術部 ·生物世界 ·6.7萬字
本書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當今世界各種各樣的難解之謎和科學技術,集知識性、趣味性、新奇性、疑問性與科普性于一體,深入淺出,生動可讀,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廣大讀者在興味盎然地領略世界難解之謎和科學技術的同時,能夠加深思考,啟迪智慧,開闊視野,增加知識,能夠正確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激發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熱愛科學和追求科學的熱情,不斷掌握開啟人類世界的金鑰匙,不斷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使我們真正成為人類社會的主人。
科普小組主編 ·生物世界 ·5萬字
主要針對廣大讀者的好奇和探索心理,全面介紹了自然世界存在的各種奧秘未解現象和最新探索發現,以及現代最新科技成果、科技發展等內容,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前沿性和可讀性,能夠啟迪思考、增加知識和開闊視野,能夠激發廣大讀者關心自然和熱愛科學,以及增強探索發現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是全民科普閱讀的良師益友。
馮化太主編 ·生物世界 ·3.2萬字
新疆古稱西域,動物地理區系屬于蒙新區。作者在新疆的三年時間,用自己手中的筆,記錄了看到的每一種鳥兒,給讀者展現一個神秘的鳥國。在那里,猛禽是食物鏈的頂端,威風的王者;看似弱小的沙雞,卻是一個標準的“心機婊”;遷徙的鳥兒是出色的外交家……這是一本一線動物學者的自然筆記,兼有科學性和趣味性。同時作者由科學的記錄,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每一個物種來到世界都有它們獨特的生存智慧,人類不過是萬千物種中的一員;保護鳥兒,也是保護我們自己的世界。
趙序茅 ·生物世界 ·7.2萬字
利奧波德買下荒廢的“沙鄉”農場,以全新的土地倫理視角觀察生物間相互依存的共生關系——土壤、水、植物和動物都是平等的成員,當一件事情傾向于保持生態共同體的完整、穩定和美好時,它就是正確的。若是走向別的方向,便是錯了。《沙鄉年鑒》是利奧波德在美國各州進行生態保育工作的智慧結晶,充滿了對大自然迷人景物和荒野生活的向往與反思,語言優美凝練,內容嚴肅深邃,從哲學、倫理學、美學等角度生動闡釋了人與土地的共同體關系,成為土地倫理學的開山之作,是值得讀者反復品味的傳世經典,也是培養生態環保意識的科普讀物。
(美)奧爾多·利奧波德 ·生物世界 ·12.6萬字
本書從生命的起源,到人類的出現,從奇特怪異的動物,到多種多樣的植物,每一種神奇的生靈都值得我們探索。在浩瀚的生物種類中,既選擇了逾百例獸、鳥、魚、蟲、樹、木、花、草研究,也分析了人類本身。這是一本揭示奧秘、展現多彩生物世界的知識書籍,書中既有幾十億年的生物奇觀,也有身邊種種奇聞怪事,可謂內容豐富,選材新穎,涉獵廣泛。本書一定可以成為一本愛不釋手的課外讀物,翱翔其間,也定能開拓視野,增長智慧,更能從中汲取知識,完善自我。
侯東政 ·生物世界 ·12.9萬字
榮獲全日本博物館學會特別獎!生物學家并木美砂子經過30年的觀察總結,多角度再現大猩猩、鯨頭鸛、豚鼠、鴨子、洪堡企鵝、樹懶、亞達伯拉象龜等動物的生態特征、飲食習慣,對動物福利、食材特性等知識也展開了細致解說,生動科普動物的秘密生活。本書配有200多張手繪插圖,還有一問一答的互動方式,增加閱讀的趣味性和沉浸感。沒有讀過本書,就不要說你了解動物園里可愛的動物們啦。
(日)并木美砂子著 植木七瀨繪 ·生物世界 ·4.3萬字
病毒都是不好的嗎?人類能否像根除天花一樣消滅冠狀病毒?面對改變世界的冠狀病毒,我們該如何應對新一輪疫情暴發?百萬粉絲歷史大號鏟史官沉淀3年力作,打造更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漫畫病毒史。本書趣味與深度兼備,通過超400余幅匠心獨具的二次元漫畫,幽默詼諧的文字,提綱挈領地講述了歷史上影響人類至深的重大傳染性疾病,剖析病毒演變背后的真相與演變邏輯,揭秘野生動物傳播人類全過程。一本書讀懂人類與病毒抗爭史幾大重要轉折時刻,同時聚焦疫情關鍵問題,引發讀者對疾病和健康的思考。
鏟史官 ·生物世界 ·2.6萬字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生物世界 ·5.9萬字
長期以來,博物學是人們了解山川、巖石、動物、植物等自然物,對其進行觀察、記錄、分類的重要學問。首先是世界各地的普通百姓對自己生活區域周圍事物的熟悉和利用,其次是專門家對遠方世界中自然物的探索、收集。現在,在近或在遠,無論曾經如何輝煌,博物學在宏觀層面探究事物的方式已不再時髦,各種專門學科和技藝似乎完全取代了其功能,各級學校的課程表已難覓博物學的字樣。博物學已經淪為前科學、膚淺探究的代名詞。博物學在衰落中,但是并沒有徹底死掉,相反它在主流教育體制之外意外獲得了廣闊生存空間。在許多國家中,博物學得到公眾前所未有的高度認可和廣泛參與,博物類圖書和博物類活動均受到大眾的普遍歡迎。可能的解釋在于,博物學有獨特的視角和眼界,重視普通人對“生活世界”的感受,在乎系統在大尺度上的價值權衡,它相當程度了彌補了主流“現代性”話語的不足。
劉華杰 薛曉源 ·生物世界 ·12.9萬字
《指尖上的探索》編委會 ·生物世界 ·5.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