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和加強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代,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對法治的熱切呼喚可謂前所未有。本書作為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研究基地一年多來科技創新相關法律政策研究的重要成果,從理論和實踐視角解讀了科技創新與法律的互動關系、前沿科技領域法律與政策研究、科技創新給傳統法學理論帶來的沖擊以及科技創新立法與司法實踐等問題,以期回應科技創新與依法治國的時代命題。
譚華霖 陳巍 賈明順 ·文化事業 ·24萬字
本書在全球文化環境變遷背景下,根據中國經濟快速崛起后急需加強社會文化建設的重大需求,吸收西方文化軟實力學說有益成分而去其文化滲透和文化霸權的弊端,以首席專家所在文藝學、藝術學和民俗學為主要領域,開展多學科交叉合作,取得綜合研究成果,全面系統地闡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概念、內涵和結構,探討國家文化軟實力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將政府管理文化與民俗文化統一部署建設;建立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指標體系、國家代表性文化符號,提出國家文化軟實力發展戰略的重點建設領域與行動方案。
王一川 ·文化事業 ·30萬字
在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化的多重背景下,文化強國建設中的倫理風險日益突出。本書認為,加強倫理風險治理,要從發揮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整合作用,厚植制度倫理、促進文化制度不斷完善,增強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道德底蘊,重塑公民道德人格、夯實文化根基等展開,并應從整體上構建倫理評價體系,為衡量文化強國建設的合倫理性提供基本依據。
張永奇 ·文化事業 ·23.8萬字
21世紀以來,網絡文娛(文藝)審美蓬勃發展,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也暴露出了多方面的問題,值得深入研究。本書著力于文本細讀,對新世紀以來的重要網絡寫手骷髏精靈、天蠶土豆、高樓大廈、飛天、月關、風御九秋、狼小京、書屋老妖等的三十多部代表性作品和新近涌現的網絡劇、微動漫、網絡文娛節目、網絡創意文本、網絡游戲等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透視和解讀,力求大處落墨,細處著眼,呈現新世紀網絡文娛審美發展的整體概貌的同時,對新世紀網絡文娛審美進行細部特寫。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網絡文藝發展研究”(課題批準號:16AA002)、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數字美學理論話語建構研究”(批準號19BZW027)的中期成果。
何志鈞等 ·文化事業 ·21.6萬字
《文化治理現代化與文化發展新常態(2015)》內容簡介:文化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治理現代化與文化發展新常態(2015)》闡述了推進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意義及要求,結合分析深圳文化治理現代化的初步探索和經驗,探討了推進文化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路徑及對策。全書以推進文化治理現代化,加快文化強市建設為中心,從創新文化體制機制、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等方面,分析了新常態下文化發展的新經驗、新情況、新問題,以提高城市文化發展的質量和水平為著眼點,提出了一系列可供參考的對策建議。
彭立勛主編 ·文化事業 ·26.3萬字
1901-1911年是皇帝制度最終崩潰的歷史階段,教育體制發生重大轉型,新式學生在中國崛起并逐漸形成影響力。該書選取這一宏大歷史背景下的中國浙江一隅,通過歷史大轉局的理論視角,從學生的學業、革命與前程的視野,來探討這段歷史時期中國學生的學習、思想、行動與進入社會等問題,還原其早期教育生活。以“學生——社會——國家”為暗線,通過154人樣本庫,對清末浙江學生的社會進入進行職業、家庭、地域、教育背景等定量、定性分析,探究近代大轉局時期的社會分層與歷史變遷,揭示社會結構與國家形態演變的動態進程及內在規律。基于理論和實證相契合的研究框架,嘗試構建學生史研究的新范式。
劉訓華 ·文化事業 ·26.9萬字
本書作為我國公共文化政策實踐領域最權威的年度研究成果之一,主要反映了近年來我國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文藝院團等公共文化行業的最新進展,對基層文化單位的體制改革、服務創新、發展績效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做了個案剖析和解讀,可以為文化管理者、文化理論研究者和基層文化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傅才武主編 ·文化事業 ·21.8萬字
跨文化傳播是在人與人之間展開的,它展示了主體間性的思維轉向。與傳統傳播學追求同質化的傳播效果不同,跨文化傳播指向的是異質融合的傳播效果,也就是差異中的進行文化意義。本書討論了主體間性問題。把“我與他”的主客體思維轉換為“我與你”的主體間性思維。任何傳播中的意義不是在主體自身形成的,而是在主體和主體之間形成的。進一步將主體間性轉換為文化間性,認為形成文化的互惠結構,提高個體超越自身和與其他文化互動的能力,是建構完整的自我意識的基礎。同時認為,關于主體間性這種轉向存在于媒介的他者文化敘事過程中,對《紐約時報》等媒體的他者文化敘事進行反思。
張恒軍 吳秀峰 ·文化事業 ·22.4萬字
為深入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在全所范圍內組織編寫了“新時代文化使命與文學研究”文集。內容主要從文學研究角度,就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華民族的現代文明、中國式現代化等進行理論闡發。此文集的編寫和出版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擴大宣傳和闡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馬克思主義引領文學研究;二是突出中國社會科學院將基礎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相結合、為國家和人民做學問的特點。
劉玉宏主編 ·文化事業 ·32.3萬字
為深入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迎來講話發表一周年之際,中國社會科學院從院黨組和院內專家學者公開發表的關于講話精神的研究闡釋成果中,遴選一批有代表性的理論文章、學術論文和筆談文章,匯編成《中國社會科學院“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專題文集》。文集分為上下冊,分為“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兩個結合’的思想內涵”“文化傳承發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五個專題,共收集了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期間正式發表的62篇文章,集中展示了講話發表以來的階段性研究闡釋成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編 ·文化事業 ·41.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