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圖文并茂,介紹百色的城市建置沿革、城市歷史文化與歷史人物、地理位置與自然風光、資源物產(chǎn)、風土人情、人民生活、經(jīng)濟建設、城市建設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南寧的歷史人文資源,全力展示其優(yōu)美自然風光,全面介紹城市發(fā)展現(xiàn)狀,凸顯城市精神,是宣傳百色市的亮麗名片。
嚴風華 ·地域文化 ·5.6萬字
該套書為有關重慶本土歷史文化的通俗讀物,內容涉及重慶本土的美食、民俗、文化和歷史。作者精選重慶本土歷史文化中有代表性的人、事、物,廣羅史料,去偽存真,用通俗的語言、詼諧的文筆,將重慶本土歷史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書中有趣的手繪老重慶線描圖,更是錦上添花,別有一番風味。
司馬青衫 ·地域文化 ·16.3萬字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更有著燦爛的文化。本書是《美麗石嘴山叢書》之一,是眾多史志學專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結,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資政、教化價值的文獻。
石嘴山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地域文化 ·17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xiàn)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舌尖尋香·大連美食》介紹了大連美食文化來源、發(fā)展及特色。餐飲名樓牽出了大連菜鮮為人知的秘密,七次人類遷移史啟幕了大連美味飄香的百年大戲,三位大連籍中國名廚烹出了大連菜變與不變的主題,六大美食話題開席了魯菜、東北菜、日韓料理、俄羅斯菜大融合的"海雜拌"式的大連菜盛宴……鮮香爽脆的風韻里,盡顯山峻海俏的情懷。
王希君 ·地域文化 ·17.9萬字
石嘴山是一座開放包容的移民城市,來自五湖四海的人組成城市的血脈。石嘴山地處黃土高原和蒙古高原交會之處,各民族和諧相處、共同發(fā)展。獨特的區(qū)位特點,成就了石嘴山豐富多樣的文化形態(tài),孕育了“五湖四海,自強不息”的城市精神。石嘴山是著名的移民城市,城市人口大數(shù)據(jù)顯示,石嘴山50%以上的人口是移民和移民后裔。千百年來,民族交融,多種文化相互碰撞,共存共榮,形成了博大精深、開放包容的特點。
石嘴山市委宣傳部 ·地域文化 ·15.3萬字
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東北(遼寧)老工業(yè)基地‘勞模文化史料編纂及當代價值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共分為勞模與勞模文化、勞模文化史料、勞模文化價值三大板塊。第一板塊集中展示了對勞模、勞模文化、勞模精神等相關內容的研究;第二板塊是對以黑、吉、遼三省為代表的東北地區(qū)的勞模文化史料研究的概述;第三板塊則是在前兩個板塊的基礎上集中展示不同學者對勞模文化的時代價值及其在社會發(fā)展中作用的相關研究。
田鵬穎 ·地域文化 ·15.2萬字
本書以廿四節(jié)氣為經(jīng),本土民俗為緯,帶你游遍香港,尋找特色風土習俗、吸睛美景,如何花費最少,享受充滿活力的生活。是內容充實,多采多姿,港人愛不釋手的樂活生活指南。詳述廿四節(jié)氣的內容、風俗、食俗、養(yǎng)生須知、飲食、四時相應活動。
駱思嘉 ·地域文化 ·10.1萬字
廣西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也是多種文化生態(tài)村落繁衍生息的家園。《品牌廣西(中國知名村鎮(zhèn)卷)》介紹了廣西144個入選國家評比的品牌村鎮(zhèn),分為四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少數(shù)民族特色村寨”“入選中國村落名錄村落”,圖文并茂地介紹了這些村鎮(zhèn)多彩的文化、豐富的民俗、富饒的物產(chǎn)、新奇的節(jié)慶,是廣西村落風貌的具體呈現(xiàn)。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11.9萬字
本書延續(xù)了《留住手藝》和《留住手藝Ⅱ》的視角與精華,除了采訪記錄手藝人的日常之外,更進一步深入探究手工藝品材料的困境、手藝曾如何通過師徒制度傳承、新時代的傳承制度等內容,以不同視角記錄了日本手工藝的時代變遷,深度分析了傳統(tǒng)手工藝消失的內在原因。本書是鹽野米松在數(shù)十年采訪手藝人后,對日本傳統(tǒng)手工藝和“人”與“物”關系的思考。雖然手工藝時代不可挽回地結束了,但鹽野米松通過《留住手藝》與《回望手藝》的記錄與出版,在消費主義盛行的今天,試圖幫助我們找回原初的幸福。
(日)鹽野米松 ·地域文化 ·14.6萬字
《記憶的碎片》是一本筆記類文集,主要取材于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反映了地域文化之一角,世道人心之不同。作者文筆簡約,故事隱藏在文字背后,將大幅想象空間留白給讀者,耐人尋味,值得品讀。
蘇良 ·地域文化 ·7.1萬字
主要講述發(fā)生在老北京老宅子里的故事。老北京的老宅子,大部分建于明清時期,飽經(jīng)滄桑,久經(jīng)風雨。這些宅子有大有小,有的富麗堂皇,有的破敗不堪,但每一座宅子,都記錄下了許多曾經(jīng)在這座城市里繁衍生息的人們以及這些人之間發(fā)生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王公貴族的故事,有文人學士的故事,更多的是平頭百姓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深摯的情感、曲折的遭遇,都是一段行走的歷史。這些故事交互錯雜在一起,構成了一幅錯落有致的老北京風情畫卷。
班宏躍編著 ·地域文化 ·9.4萬字
從北京歷史文化地標故宮推出的西式蛋糕,到走進CBD的民間小吃鹵煮火燒,從老舊菜市場的關停到互聯(lián)網(wǎng)超市的興起,從憑票吃飯的大食堂到人臉識別的新食堂,北京這座古老又現(xiàn)代的城市所特有的味道,在新舊交替的時代變遷中回轉流淌。這里不僅有改革開放后第一批來到中國的外國淘金者,也有要把傳統(tǒng)手藝進行標準化生產(chǎn)的餐飲店經(jīng)營者,還有在美食行業(yè)被資本追逐的新寵兒。面對未來,人們也在思考:未來的無人餐廳會是什么樣子?人工智能將會怎樣改變傳統(tǒng)餐飲業(yè)?外賣行業(yè)因何而起,誰又會因此而消失……處在飛速變化中的北京,每天都在催生新的變量。但無論怎么變化,如何吃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都是永恒的主題。也沒有哪個城市能像北京這樣,以她海納百川的胸襟,創(chuàng)造出生生不息的北京味道。
北京廣播電視臺編著 ·地域文化 ·2.1萬字
“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以“記一城一市之概貌,溯一城一市之源流,述一城一市之風物”為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xiàn)大連的人文歷史、社會生活、時代風貌,著力弘揚城市文化精神,充實城市文化內涵。《城市尋端·大連開埠建市》為“品讀大連”系列叢書之一,講述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大連港口和城市的規(guī)劃與建設過程,構建了大連城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歷史演變的清晰脈絡,再現(xiàn)了120年前大連從一個小漁村向遠東自由港和貿易中心推進的曲折歷程。
蔣耀輝 ·地域文化 ·18.5萬字
本書是一部有關彭陽的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彭陽的一些作家作者所寫的文學評論的合集。所涉彭陽的作家有楊建虎、穹宇、韓聆等,所涉寧夏的作家有郭文斌、李進祥、了一容等,另外還有彭陽古代的皇甫謐等著作,反映了彭陽的文學發(fā)展和現(xiàn)況,給讀者提供了一面窺視彭陽文學的鏡子。
馬文山主編 ·地域文化 ·11.5萬字
本書通過社會學調查和口述史研究的方法占有資料,多維度地探尋了一座建筑、一例公共藝術品的來龍去脈,描述了行政權力、社會思潮、建筑師、營造隊伍、普通市民和其他各種專業(yè)人士在公共藝術產(chǎn)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方式,介紹了一個文化符號的創(chuàng)意、設計、構建和解讀、追認以及后續(xù)開發(fā)利用的過程。
嬰父 ·地域文化 ·7.8萬字
地理標志產(chǎn)品,是指產(chǎn)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于該產(chǎn)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jīng)審核批準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chǎn)品。廣西地處亞熱帶,動植物物種繁多,經(jīng)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的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有一百多種。加大國家地理地標產(chǎn)品的品牌宣傳,提高國家地理地標產(chǎn)品知名度,對于增加農民收入有重大作用,因此單獨作為叢書的一本向讀者推介廣西獨一無二的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9.5萬字
《2024中國陜西》一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用豐富的數(shù)據(jù)和流暢簡潔的文字,展現(xiàn)了陜西省2023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自然環(huán)境、歷史人文、物產(chǎn)資源、科技創(chuàng)新以及教育、人才培養(yǎng)等方方面面。書中還概述了陜西省2023年度的宏觀發(fā)展概況、民生工程、城市面貌以及對外交往與經(jīng)貿合作等情況。總而言之,《2024中國陜西》一書是一本認識陜西、了解陜西的精品圖書,進一步加強了陜西文化的影響力,也彰顯了新時代下的陜西新風貌。
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地域文化 ·3.4萬字
衢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在燦若星辰的歷史文化長河中,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孔氏南宗家廟是杰出的代表之一,是最值得衢州引以為豪的“家珍”。歷經(jīng)800多年的生息繁衍和遷徙融合,孔氏南宗對衢州及周邊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為孔氏南宗家廟這一寶貴的歷史遺產(chǎn)修志,對弘揚很好歷史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衢州文化界的同仁集眾家之力,編纂了本書。
衢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地域文化 ·14.1萬字
陳凌廣編著的《古埠迷宮(衢州開化霞山古村落)》以霞山這一浙西古鎮(zhèn)為研究對象,從民居建筑的形式案例為研究脈絡,著眼于民居建筑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內涵,裝飾要素、空間布局與工藝成就等審美要件,在立足于本體論解釋學大師、德國人伽達默爾提出的“視域融合”理論支撐下,對霞山古民居建筑文化元素加以分述,凸顯了其獨特的學術地位和文化與時代價值。全書以田野調查為依據(jù),圍繞霞山“三雕”藝術成就,從居住建筑、商業(yè)建筑、公益建筑、宗廟建筑等四大類別的案例研究為載體,結合當?shù)氐纳鐣M織結構與民風民俗、人文典故,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系統(tǒng)地加以闡述說明,凸顯其史料的真實性、學術性,有效提升和增強當前人們迫在眉睫的文化遺產(chǎn)保護意識,提升民族文化的軟實力。
陳凌廣 ·地域文化 ·7.5萬字
廣西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千年以來,少數(shù)民族和南遷的中原民族相互融合,文化相互碰撞,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見證。《品牌廣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卷)》介紹了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分為三輯:“古建筑及歷史紀念建筑物”“石刻及古墓葬、古遺址”“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圖文并茂地介紹了這些古建筑、古遺跡背后的故事,梳理了廣西千年的風云變幻。
本書編寫組 ·地域文化 ·8.7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