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目錄學研究
目錄作為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包含內容旨趣和形式結構兩個相得益彰的組成部分。內容旨趣是目錄所要表達的思想,形式結構是目錄針對特定思想而選擇的表達方式。顯然,目錄首先需要表達什么,然后才談得上如何表達。因此,內容旨趣相對于形式結構而言,具有邏輯優先性。中國古代目錄學包括三大方面的內容,正是這些內容決定了中國古代目錄學獨特的形式結構。一是有關“部次條別”的技術內涵,它對應于以組織文獻、提供檢索為指向的具體操作。二是“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學術史內容,即在“部次流別”從而“即類求書”的基礎上“因書究學”,其最終目的
·27.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