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集作者近60年的臨床、科研、教學經驗與國內外現代醫學科研成果、新進展及中醫歷代醫家豐富經驗融為一體的現代實用糖尿病專著。全書共38章,詳細介紹糖尿病的歷史沿革、中西醫基礎理論、研究進展、研究思路和方法;糖尿病的病因、發病機制、中醫辨證、診斷標準、分型、綜合治療、預防措施;糖尿病急性、慢性病變的綜合防治,臨床與并發癥部分均附有病案;此外,介紹了作者從事糖尿病臨床與科研的心得,旨在啟迪臨床、拓寬科研思路,作為引玉之磚。
林蘭 龔燕冰編著 ·中醫 ·84.2萬字
《本草綱目》是舉世聞名的博物學巨著,也是中華醫庫中一部食物養生學和藥物學大典,影響后世的食物養療學,飲食烹飪學、醫藥學、動物學、種植學,以及400年來人們對日常食物品味的選擇。影響中國人400年日常生活,中國藥物學的著作!白話文譯本,900張全彩手繪插圖,一物一圖,700多頁內文!內附7000多條生活附方,涵蓋吃穿住行,適宜男女老少,是居家常用的生活用書。
李時珍 ·中醫 ·75.8萬字
本書著重收集整理了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離退休名中醫工作室導師,以及退休的部分副高以上專家的學術思想、學術理論、學術觀點和臨床經驗。名中醫和專家們來自內科、外科、骨傷科、腫瘤科、婦科、兒科、針灸科等各個不同的專業領域,涉及神經系統及精神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腎病、風濕病、脾胃病、老年病、血液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內分泌疾病、膽道疾病、肛腸疾病、皮膚病、骨傷疾病、腫瘤、婦科疾病、肝病、眼科疾病、兒科疾病等等。內容包括各位專家的學術理論與學術觀點、臨床治療經驗、治療特色,枚舉了大量的醫案、醫話、驗案選析,更加入了成熟的經驗方藥介紹,以及新藥研發、院內制劑等轉化醫學的新內容。
陳湘君 徐振曄主編 ·中醫 ·66.1萬字
1981年至1985年,周鳳梧、張奇文、叢林主編的《名老中醫之路》第一輯至第三輯相繼正式出版發行。記錄了著名中醫學者和名老中醫的成才之路,對一代青年中醫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張奇文作為原作者之一,繼承《名老中醫之路》之志,繼編《名老中醫之路續編》。《名老中醫之路續編》,載名老中醫近200位,他們學習中醫理論,則記誦、精讀、覃思、博覽,夜以繼日;學習中醫臨床,則嘗藥、侍診、求師、省身,未曾停頓;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更是來自實踐,豐富多彩,理論創新成一家之言,臨證積累殊多真知灼見和獨到之秘,誠為中醫藥學之瑰寶;而他們百折不回、艱苦奮斗、精誠專一的治學態度和高尚的醫德醫風,更令人肅然起敬。合集將之前我社出版的1—6輯何在一起,按照老中醫姓氏筆畫排序,分冊出版,這對于宣傳中醫,繼承和發展名老中醫之學術經驗,以及培育新一代名中醫,具有重大積極意義。
張奇文等主編 ·中醫 ·64.6萬字
張奇文等主編 ·中醫 ·61.9萬字
本套叢書是將古代針灸文獻與現代臨床相結合,匯總分析古代醫籍中針灸治療150余種臨床常見病證的相關文獻。文獻資料來源于先秦至清代末年的130余種重要針灸著作。通過數據庫的應用全面、準確地整理出相關內容,對各病證的取穴進行統計分析,歸納出臨床治療的規律和特點,包括循經取穴、分部取穴、辨證取穴、針法灸法特點等,以求起到提綱挈領的效果,并與現代臨床進行比對,尋找異同點,最后提出合理的臨床參考處方。此書涉及兒科病癥近25種,內容全面,分類準確,實用性強。
劉立公 黃琴峰 胡冬裴主編 ·中醫 ·57.3萬字
本套叢書是將古代針灸文獻與現代臨床相結合,匯總分析古代醫籍中針灸治療150余種臨床常見病證的相關文獻。文獻資料來源于先秦至清代末年的130余種重要針灸著作。通過數據庫的應用全面、準確地整理出相關內容,對各病證的取穴進行統計分析,歸納出臨床治療的規律和特點,包括循經取穴、分部取穴、辨證取穴、針法灸法特點等,以求起到提綱挈領的效果,并與現代臨床進行比對,尋找異同點,最后提出合理的臨床參考處方。此書涉及外傷科病癥近30種,內容全面,分類準確,實用性強。
劉立公 黃琴峰 胡冬裴主編 ·中醫 ·53.3萬字
本書分為上篇(總論)和下篇(各論)兩大部分:總論分為三章。第一章為緒論,較全面地闡述了中醫臨床安全合理用藥的基本概念、意義及目的,以及追溯中醫臨床安全用藥的源流,介紹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有關法規,歸納中藥的安全性與中醫臨床合理用藥的基本要素等。第二章從藥物因素、醫學(用藥)因素、機體和環境因素,以及藥后調攝等方面闡述了與中醫臨床安全合理用藥的相關因素。第三章從中藥作用的基本原理、有毒中藥的安全合理用藥、各系統病證的用藥特點,以及中藥藥膳、特殊人群、病證用藥禁忌、正確書寫處方等方面闡述中醫臨床安全合理用藥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劉良主編 ·中醫 ·41.8萬字
經絡是人體自帶的祛病良藥,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它溝通了人體中臟腑與五官之間的聯系,從而使人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中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及皮肉筋骨等組織,之所以能保持一種相對的平衡,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也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完成的。經絡一旦發生堵塞,身體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癥狀。所以說,人之所以會生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身體里的經絡運行不暢,就像道路上發生了堵車,疾病自然也就找上門來了。正因為如此,經絡學也是人體針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楊克新 ·中醫 ·34.5萬字
本書屬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共衛生資金項目“民族醫藥文獻整理項目”廣西部分。廣西項目共出版15種圖書,分別為《實用壯醫學》《實用壯藥學》《壯醫藥學概論(中英文版)》《壯醫針刺學《中國壯藥材》《壯醫方劑學》《中國壯醫外科學》《壯醫基礎理論研究》《中國壯藥資源學》《廣西民族藥志》《抗腫瘤壯藥彩色圖譜名錄》《壯藥民間驗方集》《壯醫診療標準與規范》《壯醫常用診療技術操作規范》《瑤醫診療技術操作規范》,對廣西壯族和瑤族傳統醫藥學進行了系統整理。本套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適合館配。
韋松基 ·中醫 ·34.1萬字
本書總結了人體頭部、五官、面色、口腔、舌頭、四肢、排泄物等方面的異常狀況,詳細介紹了中醫望面色、察手掌、辨舌苔、聞氣味等診病的方法,深入分析各種身體異常所反映出的疾病,幫助讀者快速掌握自診、自查疾病及為他人診病的知識和方法、面部如何反映臟腑氣血盛衰等內容。本書是一本專屬中國人的治病保健全書,方法實用,且與我們生活結合得比較密切,且圖文并茂,本書的出版對提高日常生活中自我保健有很好的幫助作用,具有一定的出版價值。
蔡向紅 ·中醫 ·32.9萬字
本書收錄150味常用中藥的現代加工炮制方法,同時從中醫古籍中收集整理了歷代的炮制方法,厘清中藥飲片炮制加工脈絡,呈現中藥歷代加工炮制的特點,尤其是整理出現代不常用或者未用的一些加工方法,為臨床用藥提供了理論支撐。
王洪云 李智輝主編 ·中醫 ·32.9萬字
每分冊以疾病為目,每疾病分為概述、疾病診斷標準、西醫治療、中成藥應用和單方驗方等五個部分。既有西醫關于疾病病因病理、診斷和治療的主體內容,又注重體現中醫辨證論治思維,簡單、明了指導西醫醫生開處中成藥處方。
劉平安 劉建和主編 ·中醫 ·31.8萬字
本刊第四輯共收錄學術論文19篇,“名醫·名家訪談”欄目介紹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教授在清宮醫案與老年醫藥文獻的整理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貢獻;“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研究”欄目既有法律制度、保護模式、知識產權保護等制度層面的討論,又有道地藥材、地理標志產品、中醫藥傳統知識持有人等具體個案的剖析,還有從國外法律分析、國際立法借鑒等視角對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的探討;“出土醫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欄目既對出土醫學文獻的激活與利用進行整體思考,又以《天回醫簡》的整理研究為例進行分析,還對出土醫藥簡牘與戰國秦漢醫療史研究進行了回顧與展望。“中醫哲學研究動態”欄目評介了新近出版的《中醫學的邏輯哲學:中醫原創思維與中西醫邏輯比較》《宋元明清醫學哲學思想史》兩部學術著作。
陳玉梅 江鳳艷主編 ·中醫 ·26.8萬字
本書共收錄抗癌藥328種,彩色照片650幅,抗癌驗方1000多條。每種抗癌壯藥均按正名、別名、來源、植(動、礦)物形態、分布、采集加工、藥材性狀、性味功用、用法用量、抗癌驗方等順序進行編寫。本書實用性強,驗方效果顯著并有特色。
劉華鋼 韋松基 ·中醫 ·26.7萬字
張素芳為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經驗傳承指導老師,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指導專家,山東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博士生導師,山東省推拿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從醫五十余年來,張素芳教授一直從事中醫推拿的教學和臨床工作,擅長運用推拿手法治療小兒消化和呼吸系統疾病,尤其在診治小兒腹瀉、厭食、腹痛、便秘、感冒、發熱、咳嗽、夜啼等方面頗有心得。對小兒腦癱、先天性巨結腸、小兒抽動癥、遺尿、腎病、血液病、腺樣體肥大、生長發育遲緩等兒科疑難雜病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本書為張素芳教授臨床經驗的總結。全書分為小兒推拿基本知識、常用手法、常用穴位,重點介紹了50種病證的推拿操作。
張素芳 王立新主編 ·中醫 ·24.3萬字
中國的醫學典籍浩如煙海,論著以中醫經典文獻《黃帝內經》作為研究進路,循跡中國醫學思想史的脈絡為后設圖景,以《黃帝內經》的生命源流理念為研究主軸,立足內蘊的智慧思辨,通過探賾生命之氣、生命之體、生命之脈、生命之理、生命之養等面向,期使彰顯其內蘊的學術價值及其所蘊含的文化意涵,與此同時,亦對《黃帝內經》中的重要經典理論進行詮釋反哺,期冀能夠呈現中醫經典文獻精粹在歷史脈絡中的源流傳承與時代脈搏中的文化開新。
王進 盛紅 ·中醫 ·24.1萬字
在高等中醫藥院校系統開展中醫藥文化建設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正式提出并開展以來,已經走過了四十年關輝歷程。各校結合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取得了喜人成果,有力地推動了中醫藥文化建設發展,增強了文化自信,增進了對中醫藥學博大精深的理解,推動了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但從目前的研究現狀看,偏于實踐操作,疏于理論總結。系統總結、梳理和升華高等中醫院校中醫藥文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等學術著作還較少。本著作結合學校實際,以校本中醫藥文化建設為基礎,放眼全國中醫院校,對當前高等中醫院校中醫藥文化建設進行系統梳理和理論提煉,為在新時代下更好地開展中醫藥文化建設作一些理論總結和經驗梳理。
郭宏偉主編 ·中醫 ·23萬字
中華鉤活術經過12年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并在理論、針具、操作手法、感控、方案、路徑、治療等方面有了巨大的進展,對35年的中華鉤活術“傳承創新”內容進行總結,提煉精華,編著中華鉤活術系列叢書修訂版。此書稿為全國鉤活術執行人操作鉤活術治療頸胸椎退變性及軟組織疾病提供了參考,為中醫執業醫師治療頸椎病及胸椎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據鉤活術不斷進步創新的現狀和鉤活術執行人不斷增加的趨勢,書稿在內容上會有所增補,需求量會有所逐漸增加,再版的可能性非常大。
魏玉鎖 ·中醫 ·22.7萬字
本書分為上編和下編兩部分,上編“概念與理論”側重于理論解讀,主要運用知識考古的方法,回溯與重新闡釋傳統針灸的概念理論,著重討論針灸理論形成時期的文化背景因素的影響;下編“學術史專題探討”側重于史論,引入社會史與歷史人類學的方法,對針灸學術史上重要命題與影響其理論演變的重要人物與事件作了分析。本書較為全面地呈現了針灸學術史上的重要概念命題的形成與演變,尤其對技術思想的演變歷程與重要節點作了分析。
張樹劍 ·中醫 ·2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