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醫學統宗》是由明代何柬編輯的一套綜合性醫書。全部共五冊,包含:難經本義補遺(二卷)、治病針法、滑氏診家樞要、醫書大略統體、滑氏伯仁卮言、附雜錄、試論。書中不僅記有《內經》《難經》等醫經理論,還記述了滑壽、何柬、劉純等醫家解經及臨證心得。此書約成于明代晚期(1569年以前)。此書最早見于明代殷仲春《醫藏書目》,書中記有“《醫學統宗》八卷”。明末醫家孫一奎《醫旨緒余》也論及此書。這說明此書于明末尚且流行一時、而清以來在我國就極少流傳。
(明)何柬編纂 李成年 楊云松 曾蘭 鄭思敏校注 ·中醫 ·12.3萬字
本書以問答形式書寫,可以設100問,或200問。以青春期、性成熟期、圍絕經期、老年期為綱,以各期常見病、多發病為目,對女性全生命周期進行一個專業科普解讀。如青春期:對女性生理的正確認識;如何預防痛經的發生;減肥對卵巢功能的影響等。如性成熟期:不孕癥的病因病機、診斷、治療;HPV感染的預防、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預防、治療等。如圍絕經期:如何平穩過渡圍絕經期、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病因、治療。如老年期:老年性陰道炎的病因病機、預防、治療等。
黃素英 蘇麗娜主編 ·中醫 ·8.3萬字
康平本、康治本是流傳于日本的傷寒論版本,康平是日本平安中期的年號,康治是后期的年號。康平康治本被稱為傷寒論四大古本之一。康平本的排版格式與其他版本顯著不同,有五種書寫格式,從內容和形式上看,被認為是最接近傷寒論原型的版本。康治本原系唐人手抄卷子本,內容很少,國內中醫界認為是節錄本。本書中《康平本傷寒論》以《和氣氏古本》為底本,《康治本傷寒論》以戶上玄斐版刻本《康治本傷寒論》為底本,均以宋本《傷寒論》為校本,改豎排繁體為橫排簡體,重新標點。對于書中出現的明顯錯字、誤字,對照宋本《傷寒論》予以徑改,不出注;與宋本《傷寒論》內容有異之處,保留原文,文下出注;并對個別疑難字詞作注解。本書主要配套《我在東漢末年學中醫的日子——另辟蹊徑讀傷寒》,該書作為傷寒論入門讀物,重點講解了康平本傷寒論,以及康治本傷寒論。我社目前僅有康平傷寒論影印本,定價108,銷量較好。無康平康治本的簡體校注本。學宛出版社2019年出版了康治本康平本傷寒論,開卷查銷量4000多冊,實際銷量應該上萬了。
(漢)張仲景著 鄭豐杰 湯陽 孫婧薇校注 ·中醫 ·6.1萬字
本書為“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之一。本書為名老中醫講述成才故事、深入解析名老中醫道術形成過程,大師在身邊,與名老中醫貼近,展現不同大醫風采。本書以訪談錄的形式,采自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全景式地呈現名老中醫的群體鮮活形象。本書記錄了22位名中醫的訪談錄,分為名醫簡介、名醫寄語和名醫訪談三部分。名醫簡介是對名老中醫的基本介紹,名醫寄語是精煉總結了名老中醫對青年學子提出的期望和鼓勵,名醫訪談主要包括名醫之路、職業認同、學成中醫、擅治疾病、傳承發展等方面。名老中醫的治學方法、獨到創新的學術觀點、豐富鮮活有效的診療經驗、對中醫傳承發展的精辟見解,對發展中醫藥事業具有指導意義和借鑒意義。
谷曉紅 丁霞主編 ·中醫 ·19.2萬字
“辨證論治”作為中醫的基本特點之一,近代被認為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原則。但是傳統的辨證不能代表疾病全貌,有自身的局限性。作者認為,“辨機論治”是治療疾病的核心理論和關鍵所在。從臨床實踐中出發,本書將病機分為十三類,主要有初始病機、衍生病機、對證病機、共通病機、體質病機、時空病機、環境病機、兼夾病機、藥毒病機、雜合病機、對癥病機、局部病機、微觀病機,這些病機構成了中醫臨證從病機論治的基本思維模式,有助于中醫臨證的精準化和邏輯化。本書將對辨機論治的內涵、類型及臨床應用進行了詳細論述。
王耀獻主編 ·中醫 ·16.4萬字
本書為“十四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之一。本書分別從醫家介紹、學術觀點、臨床特色、病案精選四方面對12位名老中醫臨床經驗進行整理和分析。醫家簡介部分重點介紹醫家基本信息和主要成就,從傳統的客觀化、數據化的角度綜合簡要地介紹醫家情況。學術觀點部分力求全方位的展現醫家獨特的學術觀點,及其學術觀點形成的淵源及延展。或分條論述了學術創見及其對于兒科疾病治療的影響,或通過中醫理論的總學術觀點開展至兒科學術觀點。臨床特色部分簡潔、精準的展現醫家診治的特點,治療兒科疾病的特點。如診療特色、特色療法(針灸,泡洗等外治)、常用驗方、常用藥物、特殊藥物劑量、藥物配伍等。
谷曉紅主編 ·中醫 ·20.1萬字
本書主要是根據1978年任應秋在中醫首屆研究生班上的講課錄音整理而成,我們收集到的任應秋講《黃帝內經》的錄音資料中有三種情況,即全文講解、分段提要講解和提問答疑。限于錄音資料,本書收錄了《素問》25篇的全文講解、大部分文獻的提要講解和提問答疑,對沒有錄音資料的部分,依據任應秋主編的《黃帝內經章句索引》進行整理。全書按照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黃帝內經素問》的篇章順序進行合編,任應秋講解引用的原文亦以此為準,整理中未對引用原文用字進行修改。具體到每篇,均設有【篇解】,即篇章結構解析,及根據錄音資料設置【講解】和【答疑】,有的篇章錄音資料是部分提要式講解,故與篇章結構解析不一致,望讀者周知,書末還附對6個問題的學習答疑。閱讀此書,希望讀者能在全面了解《內經》知識結構和要點的同時,重溫任應秋先生對《內經》的理解和認識。
王國柱 任廷革整理 ·中醫 ·40.1萬字
癲癇是神經內科腦病領域僅次于腦卒中的第二位常見疾病,在世界疾病負擔中所占比例較高,影響到全世界約5000萬人。與普通人群相比,癲癇患者的過早死亡風險要高出3倍。我國每年約有癲癇患者900萬以上,其中難治性癲癇150萬以上。癲癇發病人群涵蓋所有年齡段,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和家庭生活質量。中醫自黃帝內經以來積累了與癲癇斗爭的豐富經驗,目前臨床多采取中西藥聯用的模式,相當一部分患者采取中醫治療,而較為全面系統、案例式場景化展示、核心化抽提用方思路的醫案參考書較少,臨床醫師亟待此類參考書閱讀學習,以提高癲癇診療水平、體現中醫治療難治病的優勢。該書全面收集了古今著名醫家治療癲癇的真實病案,按照朝代先后順序編撰,涵蓋醫家簡介、醫案、按語,所選醫家知名度高,醫案要素齊備,首診、復診、療效、理法方藥齊全,可信度高,可讀性強,并選編現代知名醫家的醫案,時代性強,該書有助于臨床醫師、醫學生學習掌握癲癇病的中醫診斷治療思路,提高臨床診療水平,降低癲癇病患者的病痛和就醫成本。
劉金民 荊志偉主編 ·中醫 ·11.2萬字
本書為李士懋、田淑霄教授的醫案集。李士懋、田淑霄教授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始終堅持中醫理論體系指導下的辨證論治,形成了以脈診為中心的辨證論治體系。作者認為對個案的分析、總結,是提高辨證論治水平的重要途徑,所以,學習中醫,就必須學醫案,從大量的醫案中總結其辨證論治的規律。本書所集醫案,均為作者親手所治者,有門診或病房的記錄,亦有追憶的醫話形式。不論效與不效,凡有所悟處,皆詳于按語處,以期對讀者有所啟發。本書適合中醫臨床醫生、中醫教育者、中醫研究者及中醫院校學生閱讀。
李士懋 田淑霄 ·中醫 ·15.2萬字
本書繼承前書以小兒常見病為主的特點,開出了60種常見病推拿方,8種保健方。在此基礎上,廖教授還深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將三十年臨床推拿經驗總結傾囊相授,提出“謹守病機”總推拿原則,解析每種常見病的“治則”,介紹常用穴位的“主治病癥”,解答門診醫案“辨證加減”。讓你不僅知道怎么推拿,還知道為什么這么推拿,以后自己也能辨證配穴、對癥推拿。本書適用于廣大家長和各級臨床推拿愛好者及醫師參考學習。超值附贈小兒推拿演示視頻,手機掃二維碼就能看。
廖品東 熊茜 ·中醫 ·7.6萬字
本書主要由“經方治驗實錄”和“讀書與經方隨筆”組成,其“經方治驗實錄”真實記錄了筆者運用經方治療臨床疑難危重癥案例65則,每個醫案均較詳細的講述了筆者個人用經方、用藥的臨床思路與方法,涵蓋了筆者對78首經方的臨床新用體會;“讀書與經方隨筆”記錄了筆者讀書,特別是讀經方相關書籍的筆記7則,多為經筆者自己臨床驗證的讀書心得。本書理論性、學術性、臨床實用性甚佳,匯集了筆者多年來對經方研究的臨床心得和體會,值得中醫藥高校師生及中醫藥臨床者參考借鑒。
何慶勇 ·中醫 ·19.5萬字
本書主要是高利教授從醫30余年臨床積累的臨床望診經驗的總結,集中體現了中醫與西醫的望診有機實用的結合。并且在書中貫穿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理論結合及實踐運用。對于西醫必須掌握的實用臨床望診技術配以大量臨床資料和圖片進行解析,對于中西臨床醫務人員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本書圖文并茂地介紹了作者數十年來運用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思路對神經科臨床常見疾病的中醫望診所見,并展示了現代技術檢測證據,實踐了中醫望診理論的客觀性和準確性的探討,尤其是面舌望診部分,內容尤為豐富多彩,不僅為中醫望診理論提供了很好的闡述,還進一步揭示了胃腸道疾病與腦血管病的相關性,為探索國人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提供了思路。
高利 ·中醫 ·12.6萬字
全書收輯173味中藥,其特色:①每味藥記載名稱、科屬、品考、產地、形態、修冶、性味、成分、用量、作用、效能、禁忌、按語等中西合璧新論述;②以實踐為基礎,發掘中醫藥實效精華的原則;③用科學學理闡明中藥精髓實質;④發揮汗吐下和作用外,深入開竅、鎮痙、解毒、強心、健胃、護膜、行瘀、強壯法的創新開發;⑤重視中醫藥對營養缺乏疾病的研究。
王羲明 ·中醫 ·20萬字
本書由天津中醫藥大學一線教授傾力打造,以最新教材為底本,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方劑歌訣引入,對該方配伍特點,臨床應用注意點等以簡練形式列出,重點難點提示,易學易記,旨在幫助中醫初學者、愛好者理解并記憶,較迅速奠定中醫基本功底。以期獲得較好的市場。
嚴哲琳 ·中醫 ·8.5萬字
作者1956年入北京中醫學院,現年逾古稀,聯合其同窗故交等,回憶撰寫青年時期實習時眾多名老中醫,如秦伯未、祝諶予、謝海洲、任應秋、董建華等的點滴教誨,主要內容為名老中醫的用方用藥經驗及中醫治學的思路與方法。文筆清新流暢、重點突出,對中醫青年學子及臨床工作者均有重要參考價值。
王世民 ·中醫 ·7.1萬字
本書對五十余位上海籍國醫大師、國家級名老中醫、上海市名中醫以及活躍在膏方門診第一線的中醫師臨床應用膏方經驗和驗案進行總結和梳理。每位醫家按個人簡介、臨床經驗、防治優勢、醫案精華四部分撰寫。內容豐富實用,對臨床有較高的指導意義,對中醫藥愛好者學習膏方提供參考。
吳銀根 王慶其 顏乾麟 ·中醫 ·54.1萬字
張京春教授長期研究清宮醫案,并在北京電視臺“養生堂”欄目作系列專題講座,在群眾中有一定影響,本書系作者講座的進一步完善,突出了清代宮廷養生方法與當前民眾養生需求的結合。本書用生動簡明的語言,針對普通群眾中常見的不適癥狀及病患如眩暈、心慌、胸悶介紹了清代宮廷中的精良方劑及方劑功效、服用方法、宮廷軼事等,可讀性強,有一定推廣價值。
張京春 ·中醫 ·7.9萬字
本書由淺入深,從PET/CT檢查原理到各疾病的診斷。從疾病的生理病理到診斷的描述與圖片。囊括消化系統盡量全的腫瘤性疾病。全書約600千字圖近千幅,圖文并茂。本書編委會主要成員由從事相關基礎研究和臨床工作的有扎實理論基礎和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組成,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及臨床實踐。名譽主編及主審系國內影像學及核醫學知名專家,為全書編寫提供咨詢和指導,為定稿把關。本書不僅適于影像診斷學,核醫學等專業人員,同時對內科、外科、腫瘤科和放療科等臨床醫師和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崔新建 房娜 王艷麗 ·中醫 ·15.1萬字
這是一本介紹二十四節氣采用導引術動作練習的口袋科普書。全書以照片圖的形式逐一節氣地演示二十四節氣導引養生術,簡明扼要地闡述動作要點,闡述該節氣的健康養護理念。希望讀者通過圖書的圖片便能夠快速掌握該健身精要。
張明亮 ·中醫 ·2.7萬字
本書介紹了100種常見病的“三級精選用藥模式”。總論部分闡述“三級精選用藥模式”的原理及應用等有關問題。各論部分則是“三級精選用藥模式”對糖尿病、痤瘡、痛經、手足口病、過敏性鼻炎等100種常見病的具體運用。每種病證按用藥三級精選、臨證組方框架、辨證應用范例、評按各項加以論述。全書內容豐富,博采眾長,立論新穎,簡易實用。
王超 王博 ·中醫 ·3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