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分9章詳細介紹了中醫臨床研究方案優化的實施、中醫臨床研究過程管理與質量評估的設計與實施、質量評估方法、因子分析法、臨床研究過程質量評估、臨床研究結題質量評估、中醫臨床研究數據管理等。內容全面權威,框架設計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對建立中醫臨床研究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體系,保障中醫臨床研究質量,確保研究結論科學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適合中醫藥醫療、科研、教學人員從事科研課題設計與研究參考。
翁維良 ·中醫 ·22萬字
鄭氏三杰即鄭惠伯、鄭邦本、鄭家本,三人既是師承關系,也是國家兩部一局命名的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鄭惠伯為首批,鄭邦本為第三批,鄭家本為第四批),同時亦分別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三人之中,鄭惠伯是其長者,長于溫?。?003年病故);鄭邦本精于雜癥;鄭家本擅長中醫婦科。為傳承名醫學術及防病治病經驗,更好地服務于民眾健康,特就三人的學術經驗分別予以系統整理,并擬按“學術淵源、醫理心悟、臨證一得、經驗方藥、醫案實錄、薪火傳承”等篇目分別成集。
蔣飛等主編 ·中醫 ·23.4萬字
呂宏生主任醫師是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本書是由其弟子在多年的跟師學習過程中,對呂師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進行系統整理而成。該書對呂師的腎病學術思想、多種腎臟疾病辨治的特點進行了整理和總結。專病專治部分對難治的膜性腎病,以及腎病綜合征、腎小管-間質性腎炎、尿毒癥、繼發性腎病等臨床經驗分別進行了介紹。并闡述了呂師在傳承先師呂承全教授以脾腎為本的學術經驗基礎上經過長期的臨床檢驗,總結整理出的經驗方。醫案部分進行了系統的整理與分析。將中醫的“亢則害,承乃治”的過盛學說與西醫的高濾過學說相結合,突出辨證論治。通過腎病驗案的證型、治則、處方及診療過程,以按語形式力求客觀、完整地進行了介紹。
張琳琪主編 ·中醫 ·21.4萬字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上篇為理論探討篇,對陳可冀院士的學術思想與相關中西醫結合理論進行深入淺出的闡述;中篇為臨床實踐篇,分別對常見病、多發病中西醫結合臨床的學術理論進行了系統總結,對陳可冀院士治療相關疾病的經驗進行了系統的挖掘;下篇為基礎研究篇,分別論述了在陳可冀院士學術思想的指導下,對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冠心病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的基礎研究經驗,期望對各位讀者有拋磚引玉作用。同時,醫案是醫家臨床實踐的記錄,也是其臨床思維活動的真實載體,我們在臨床實踐篇中通過對醫案的分析更好地總結了陳可冀院士的診療經驗和方藥運用體會。
張敏州主編 ·中醫 ·25.7萬字
謝晶日教授作為全國名老中醫指導教師、黑龍江省名中醫,躬耕杏林40余年,享譽一方,尤精于脾胃肝膽類疾病,對其他內科雜病也有深厚造詣,臨證之際,經方為骨,時方為肉,師古而不泥古,治愈了無數經海內外各大醫院確診的疑難疾病和不治之癥,深受患者的信任和好評。本書作者乃謝教授高徒,在跟師過程中深受師恩,特精選謝教授臨證驗案160余份,其中以脾胃疾病、肝膽疾病為主,內科雜病及外科、婦科雜病為輔,將謝教授畢生學術精華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廣大讀者,不尚空談,唯論實效,愿為杏林后學點一盞指路明燈。
王海強主編 ·中醫 ·28.3萬字
全書依次分為清修妙論、四時調攝、起居安樂、延年卻病、燕閑清賞、飲饌服食、靈秘丹藥、塵外遐舉八箋,共19卷,含目錄1卷,總20卷。本書為養生學專著。作者廣征博引,采摭宏富,內容涵蓋儒、釋、道籍,經史雜著,醫藥著述等豐富的文獻。內容包括醫藥衛生、氣功導引、飲食起居、山川逸游、花烏魚蟲。琴棋書畫、筆墨紙硯、文物鑒賞等廣博的知識,論述了身心調養、性情陶;臺、生活調攝、衛生保健、疾病防治、氣功修煉、藝術欣賞等卻病延年、養生防病的知識與方法,取材精當,方法實用,文筆雋永,意趣高雅,不僅可使讀者增長養生知識,也可增長文學藝術欣賞情趣。因此,本書是一本流傳甚廣、膾炙人口的佳作。
(明)高濂著 王大淳等整理 ·中醫 ·37.7萬字
《葉氏中醫心病真傳》由葉氏中醫流派傳承人執筆完成,深入闡述葉氏醫家有關心病的學術觀點、特色治療經驗,圍繞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擴張型心肌病、慢性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房顫、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等進行論述,突出葉氏中醫治療心病的特色,展示了家族代代傳承的處方用藥經驗,理法方藥俱備,論述翔實,特色鮮明,對中醫臨床工作者尤其是心病科從業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葉秀珠 梅煜川 ·中醫 ·28.3萬字
本書選取新中國成立初期影響醫療衛生和中醫行業的重要政策方針調整、重大歷史事件為切入點,對中醫政策形成與調整、醫學教育與中醫教育、中藥材生產供應和研究整理、中醫藥參與防疫、疾病社會史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充分利用一手史料,力求還原歷史場景,厘清歷史脈絡,解決理論研究上懸而未決及尚未觸及的問題,消除當代醫學史和中醫藥事業發展史上許多問題的長期誤讀,對于更真切地理解新中國醫學史尤其是中醫藥行業演進與事業發展的歷史,并進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的中醫藥發展的歷史規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政策依據,為中醫高等教育、中國傳統醫學當代史研究提供事實確鑿、邏輯清晰的理論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李劍 ·中醫 ·33.8萬字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基礎篇,簡明介紹中醫治療不孕不育發展史、不孕不育病因病機、治則治法、臨證思路、用藥特色、研究現狀等。下篇為臨床篇,以病為綱,精選中醫治療效果顯著病種十余種,每病從概述、病因病機、診斷、治療、辨證分型、其他治療方法(針推等)、名家經驗、醫案選讀、預防調護、臨證綜述等方面論述。書末附有附篇,以表格形式簡介輔助生殖技術。本書由多名國內中醫生殖婦科、男科學界富有影響力的知名專家、學者撰寫而成,群策群力,數易其稿,是一部集體智慧的結晶,代表了本學科目前發展的最高水平,展現了本學科的最新成果。
連方主編 ·中醫 ·37.2萬字
本書是關于中醫經方桃核承氣湯的專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經典溫習”,論述了本方原文的學習研究的見解,包括對原意的理解和作者的認識;中篇“臨證新論”,介紹了本方加減化裁在臨床常見疾病與疑難雜癥中的應用:下篇“現代研究”,采集選編了近年來有關本方的實驗研究成果,并附有當代名醫對半夏瀉心湯的理論闡釋和醫案。全書結構清晰,層次分明,論述深刻,有獨到的見解,對本方的理論認識研究成果頗具創新性,更側重了臨床實踐的指導作。
牛俐等主編 ·中醫 ·20.7萬字
本書首先對《神農本草經》的成書年代、積極意義與存在不足之處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與全面的評價,繼而選出該書所載78種現今臨床常用藥物,根據原書三品分類法依次而下。每藥內容除收錄《神農本草經》原文外,并將后世醫家及有關文獻對其基原、性味、功效、主治病證的認識進行了詮釋。最后介紹了作者臨床應用該藥治療相關病證的配伍組方、療效結果以及粗淺體驗。本次整理再版,增補了葉顯純先生遺留的部分“《神農本草經選讀》講稿”,葉明柱、葉平所撰《隋以前人參考》一文。
葉顯純 葉明柱 ·中醫 ·23.9萬字
本書由“中醫臨床必讀叢書”精選而來。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籍,多為醫家推崇,尊為必讀經典醫籍,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所選醫籍均為各位專家遴選精善底本,加以嚴謹??埃瑸樽x者提供精確的原文。本次修訂擬從開本、裝幀形式、用紙方面進行調整,同時針對原書錯訛之處進行訂正,并改寫導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說明等。張錫純是近代中醫大師,其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也被中醫界視為必讀之書。原書共分七期,為便于讀者閱讀,此次重訂對其順序作了調整,并根據文義擬定篇名,分別為藥物篇(四期)、方劑篇(一、二、三期)、醫論篇(五期)、傷寒論篇(七期)、醫案篇(六期)。
張錫純原著 柳西河等重訂 ·中醫 ·48.3萬字
本書通過對臨床大數據床研究實踐的梳理和總結將全書分為理念、方法、實例、體系四大部分內容:第一章論述了大數據、臨床和中醫藥研究的內在相關性,指出大數據對中醫藥臨床研究的巨大推動作用;第二章到第五章介紹了大數據背景下開展真實世界研究的方法論,包括數據來源、選題、設計、數據倉庫構建、質量控制、數據處理分析等;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別從“藥”和“病”兩個角度列舉了大數據臨床中醫藥研究腦卒中的多個實例;第八章和第九章主要講述了腦卒中風險評估與預警體系的原理、框架以及構建。希望讀者能通過內容加深對于大數據臨床研究以及腦卒中風險評估與預警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拋磚引玉,與開展中醫藥臨床研究的同道交流。本書面向的讀者是中醫藥學臨床科研人員和臨床醫護人員。對于前者,希望書中中醫藥研究實踐能鼓舞更多同道加入到中醫藥臨床大數據研究中來,也希望通過腦卒中風險評估與預警體系的研究能給正在開展臨床大數據研究的同道一些新的啟發和靈感;對于后者,希望本書腦卒中風險評估與預警體系的研究能為臨床實踐提供一些線索或參考。
沈曉明 蘇朝陽主編 ·中醫 ·27.1萬字
上海在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中西醫深度融合,成功實現了四減目標“減少發病、減少住院時間、減少重癥發生、減少死亡”。本書計劃總結上海市新冠肺炎中醫藥抗疫過程中形成的成熟經驗,選擇最具代表性的重癥危重癥和難治癥100案,由參加臨床一線工作的中醫專家整理寫作成文,由國家和上海市的新冠肺炎中醫救治專家組成員點評分析,最后有嚴世蕓校長和張伯禮院士審定,每個案例,詳細記錄中西醫的診斷、治療經過,分析中醫藥應用關鍵點和得失點,總結寫出救治過程中的中醫藥應用方法、特點、思考和得失,以指導提升中醫藥的救治新冠肺炎的能力和水平。
張煒等主編 ·中醫 ·47.4萬字
本書作者司言詞長期深耕于針灸臨床,臨證之于潛心研讀中醫經典,擅長情志疾病、頸肩腰腿痛及各種疑難雜癥的針灸保健與治療。本書內容乃作者臨床實踐所得及其他針灸師經驗驗證,主要內容包括針灸臨證瑣談、十四經常用穴位應用經驗、針灸醫案五十例三個部分,書中所列醫案從筆者近年來針灸臨證驗案中精選而來。本書內容真實原創,突出療效,經驗真實可靠,乃真正的針灸臨床“針”功夫,可堪中初級針灸師、基層醫務人員效仿學習,有助于臨床針灸療效的提高。
司言詞主編 ·中醫 ·22.4萬字
本書簡要論述了作者近一甲子杏林生涯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包括其提出并歸納的微量元素辯證論治體系以及臨床腎病、雜病等經驗輯要。
薛莎 朱宏斌 ·中醫 ·25.8萬字
隨著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及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中藥材種植業蓬勃發展,新產區不斷涌現,中藥材種子交易及貿易日趨活躍,但是中藥材種子缺乏質量標準和相應的檢驗方法。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的支持下,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聯合國內48家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及企業系統開展了中藥材種子種苗質量標準的研究。本書系統介紹了131種中藥材種子種苗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為建立我國中藥材種子種苗質量標準研究平臺及質量標準技術體系,為中藥質量標準化奠定良好基礎。本書旨在為建立我國中藥材種子質量標準和檢驗方法,為中藥材種子貿易提供依據。
李先恩 魏建和主編 ·中醫 ·21.6萬字
本書收集歷代名醫用茶本草及茶方防治疾病之經驗精華,歷經三載編寫而成。全書分歷代茶論、各科茶方、茶療醫案三章。茶論按唐、宋元、明、清、民國排序,茶方按內、婦、兒、外、五官科及養生分類,茶案按內、婦、兒、外、五官科及嗜茶排列。本書可使醫師者用茶之偏,養生者趨茶之利,愛茶者明茶之性,嗜茶者避茶之害,充分發揮茶葉防病治病與食療功效,使茶回歸藥、食、文化本位,為今后研究茶療打下基礎,也為開發相關新藥提供參考。
李成文 衛明主編 ·中醫 ·31.2萬字
本書上篇醫論新悟,從病證結合分析辨病與辨證的思路方法,以及從數十年來所從事的血瘀證及血管病研究入手加以演示及剖析。此中又以臨證的關鍵眼點如舌診、脈診及立法進一步說明。中篇再從病證結合角度出發,對具體用藥經驗及方劑進行闡釋及立新,對經臨床驗證的予以選擇性介紹。下篇臨床錄驗,按心臟和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及危重癥、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精神系統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風濕免疫疾病等加以分篇敘述。以更貼近臨床,聯系實際。
史載祥 黃柳華主編 ·中醫 ·30.7萬字
本書為大連市中醫醫院主任醫師、全國名老中醫石志超臨床經驗集。由石志超名醫工作室成員共同編寫。全書分醫論、治法、醫方、用藥及年譜等五部分,其中醫案舉例穿插其間,皆為石志超主任醫師臨證心得精華。
薄文斌 石鑒泉 李享輝主編 ·中醫 ·3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