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本草無疆》紀錄片同步圖書,計劃與央視等媒體播放同步推出,從側面反應紀錄片拍攝的相關背景和幕后花絮。《本草無疆》紀錄片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和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等單位聯合攝制的大型紀錄片。紀錄片以全球化視野,在地域交叉、時光穿越中,講述環環相扣的從古至今“一帶一路”上中醫藥的人與事,記錄了重要的歷史故事,記錄了具有代表性的當下發生,凝聚了對未來的思考與展望,是一部全球中醫藥華人的奮斗史。紀錄片共4集,分別以溫度、初心、浸潤、如茵為主題。
《本草無疆》創作組編著 ·中醫 ·3.8萬字
鑒于現代臨床醫學惡性腫瘤的高發率與高死亡率,作者通過對當前免疫療法前沿思想與技術的分析,把握癌前病變的基本概念及最佳切入點,明晰癌癥防治的核心突破點,討論了現代醫學篩查與診斷的空缺及諸多不足,深入發揮中醫“治未病”與宏觀診斷、調控方面的優勢,并結合中醫經典《傷寒論》與《黃帝內經》深度發掘中醫瞑眩反應介入的臨床機理與診療優勢,依托六經辨證對癌前病變診察、病因、病位、病機、治法加以探討與歸納,從而總結出系統而又較為全面的中藥免疫治療方案,最終進一步論述了癌前病變的相關心理社會干預,形成了比較完備的臨床醫學思路,為“現代醫學中醫化”與“腫瘤防治六經化”做出了典范,為腫瘤免疫療法提供了進一步開拓的可能性與顛覆性延伸,為人類生命健康發展提供切實可靠的保障。
張耕銘 ·中醫 ·4.1萬字
盧秉久,張艷教授,主任醫師,遼寧省名中醫,博士研究生導師,第一批全國中醫臨床優秀人才;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等。發表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相關論文80余篇;《中西醫結合肝硬化研究》、《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王文彥》、《王文彥肝病辨證思維經驗集》《五臟系列養生書》《心病證治錄》等專著20余部。主編及參編國家統編教材及研究生教材2部。先后主持省市級課題20余項,參與中國家級課題6項。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6項,沈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中華醫學會科技進步2等獎1項。
盧秉久等主編 ·中醫 ·17.8萬字
《溫熱經緯》乃清代著名醫家王士雄的代表作。本書“以軒岐仲景之文為經,葉薛諸家之辯為緯”,選取《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中有關熱病的內容,及葉天士、陳平伯、薛生白、余師愚等諸家溫病條文,分卷輯錄,同時旁考他書,結合自己的臨證經驗,參以注釋析義,經緯交錯,通過整理和總結前人的溫病學內容,系統地闡述了溫病學的理論體系,后人謂為集溫病學之大成者,是學習溫病學的重要參考書。本次整理以清同治二年(1863)刻本為底本。
(清)王士雄著 孫淑雯等校注 ·中醫 ·15.4萬字
上世紀70年代,段亞亭教授調任重慶市衛生局中醫科工作時,舉辦了多場中醫藥治療溫熱病的研討會,邀請多位重慶市名老中醫參會。段老將50年前老中醫們對于溫熱病的思考重新整理而成本書。全書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辨治精思,深入剖析了溫病衛氣營血辨證的臨床應用;第二部分醫理闡微,展現了名醫們對于多種溫病的認識及獨到的診治經驗;第三部分科研求索,精選了部分溫病學的臨床科研論文,體現了當時對于中醫科研的求索精神;第四部分臨證傳真,精選了典型驗案27例,在保持原有醫案完整性的基礎上,加入編者按語。本書再現了當年重慶市名中醫們治療溫病的寶貴經驗,而這部分經驗對于當今急性發熱性傳染病的防治也有著重要的意義,適用于廣大中醫院校師生及臨床工作者閱讀參考。
段亞亭等主編 ·中醫 ·14.3萬字
江西中醫藥大學陳日新教授是熱敏灸技術發明人,相關研究曾獲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在中醫界有重要影響。本書主要介紹了熱敏灸的理論、技術操作、熱敏灸優勢病癥的治療方案,論述了灸療的新概念,更新了大家對灸療方法和施灸部位的認識;詳細介紹了熱敏灸防病治病知識與方法;展示了熱敏灸最新的科研成果,開拓了讀者的視野;列舉了大量臨床案例,讓讀者感受熱敏灸的神奇效果。本書圖文并茂,方便讀者對照取穴施灸,實用性強。
陳日新 謝丁一 ·中醫 ·14.2萬字
本套書分成上下兩冊,配有輕松有趣的漫畫,以簡潔明了的語言為讀者解讀那深奧晦澀的古籍。上冊著重于養生方面的內容,下冊則把目光投向治療領域,對精心選取的與大眾聯系緊密的這兩個部分予以深入剖析講解。每個分冊又做了更為精細的分類,把闡述相同內容的原文集合一處。書中全面詳盡地闡釋了諸如飲食、起居、情志、自然、病因、病機、不同疾病的治療等30多個養生專題知識。
張嘉銘 王婧編著 ·中醫 ·11.4萬字
何氏名醫輩出,累世傳承,何鴻舫是其中之出類拔萃者,他醫道精湛,擅長書法,留下的眾多方箋,既是醫案,又是藝術隗寶,受到人們的爭相追索和珍藏,亦是深入研究的寶貴資料。本書以此為旨,將何鴻舫的相關資料作一較完整的疏理、展示、校注、評析,以冀更好地傳承、發揚、光大。
(清)何鴻舫著 何新慧等校評 ·中醫 ·13.1萬字
本書介紹了中藥植物藥中相關成分藥理學知識,并深入分析其與婦科疾病的關系等。該書為牛建昭教授名醫工作室的多年的研究成果。
趙丕文 孫麗萍編著 ·中醫 ·8.6萬字
作為浙江省名醫、著名中醫婦產科專家,中醫功底深厚,臨床經驗豐富。本套書作者精選臨證50年頗具特色的驗案,包括疑難重病會診案、男治病證案、少見病證案和妙法巧治案,每則案例加精煉按語,點出驗案的關鍵。
馬大正 ·中醫 ·9萬字
馬大正 ·中醫 ·9.3萬字
本書是作者研究中醫藥經典理論及臨床經驗30余年的總結,不僅對中醫藥業者有一定的啟發、參考,對初學者亦有指導意義,同時也是廣大的中醫藥愛好者的啟蒙讀物,有較好的社會效果及一定的經濟效益。該書分為五個部分。一為“古義新解”。中醫經典為學業之根本,自然反復研味為上,積滴成流,多多益善。故作者年少時即留意于此,時時誦讀,輒有體會,隨記隨錄,驗之臨床,常有奇效,可奉為圭皋。二為“治法探源”。“方因證立,方隨法出,藥依方遣”,可見治法為診療過程之中樞,至關重要。治法得當,可得效之大半,反則南轅北轍。作者臨證每反復揣摩證候變化,所訂治法往往不落窠臼,與常相異,而獲出奇之效,可供參考。三為“血證存真”。該篇內容為作者在天津求學時,奉派赴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研究所進修,針對血液系統疾病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依托臨床積累的大量資料,對其病因病機、治則治規、辯證分型、預后判斷等做了較為全面深入之探索,在當時達到了較高水準,可圈可點,可供借鑒。四為“肺癌擷菁”。肺癌為當今發病率最高之惡性腫瘤,中西醫均稱棘手。中醫本無肺癌之名,其癥散見于典籍,作者自全面復習相關文獻入手,纖悉無遺。復以現代醫學診治為經,祖國醫學辯治為緯,總以中醫基本規律為歸依,參考前人經驗,對其從“理、法、方、藥”四個層面,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發掘,試圖在現代醫學語境下按照祖國醫學理念對其全面解讀,可謂下力最多,結果可信。五為“奇證求實”。內收各項,為古所未見,古書未載之奇病怪癥,如放射性疾病、罕見烈性傳染病之類,皆在辨證論治之原則指導下,通過全面分析、辨別及綜合其原因、性質及病位,及最為關鍵之邪正關系,加以概括,隨之確定相應治療方法,某些方面可填闕補漏,其思路可法。
張霆 ·中醫 ·19.8萬字
此稿為原《北京針灸名家叢書》中新增加的一本,為葉心清先生之子葉成鴣的夫人韓碧英主任醫師提供。本書分四章介紹葉心清教授的從醫經歷、針穴、中藥研究以及臨證醫案。其中醫家小傳介紹葉心清教授的從醫之路;談針論穴介紹葉心清教授的金針術、針刺補瀉法以及對特定穴的認識;方藥研究主要介紹葉心清教授對中藥功效主治的研究以及解放前后經常使用的一些驗方、秘方;臨癥醫案收集整理葉心清教授針灸和中藥治療的臨床驗案,具有很高的臨床實用價值。
王凡 季杰編著 ·中醫 ·8.1萬字
本書由“中醫臨床必讀叢書”精選而來。該叢書暢銷十余年,累計數百萬銷量,久居圖書暢銷榜前列。所選醫籍,多為醫家推崇,尊為必讀經典醫籍,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所選醫籍均為各位專家遴選精善底本,加以嚴謹校堪,為讀者提供精確的原文。本書為走方醫治療技術方面的專著,書中所載治法及單方驗方,需要在熟練掌握診療技能、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予以采用,該書有價值、有影響,是學習外治法必讀著作,對中醫臨床及研究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清)趙學敏纂輯 (清)吳庚生補注 鄭金生 紀征瀚整理 ·中醫 ·11.8萬字
本書旨在以應用性成果產品作為研究目標,強調中醫臨床研究在立項和頂層設計時就應圍繞最終產品凝練研究目標、優化設計方案、精細實施路線及嚴格質量控制,以最大程度保證臨床科研成果能轉化應用于臨床,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益,并初步構建了中醫藥科技成果第三方評價的模式。本書可供中醫臨床研究人員在設計和組織臨床科研項目時使用,也可供有關管理部門進行管理創新時參考。
李振吉 ·中醫 ·11.1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是登革熱在臨床診斷、治療與預防,包括登革熱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與鑒別診斷、重癥登革熱的診斷標準及早期預警、病人管理與治療、預防與控制等8章。為各級醫療機構特別是基層醫務人員提供登革熱的處理流程,可用于指導一線醫務人員解決登革熱患者可能出現的各種臨床問題。本書在參考WHO及國內外登革熱診療指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及作者多年來診治各類登革熱病例的臨床經驗,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登革熱的臨床分型、診斷與治療原則,并詳細的列出各類并發癥的診療方案,實用性較強。本書是我國第一本重點介紹登革熱診斷與治療的實用性手冊,條理清楚、圖文并茂,可讀性強,可作為從事登革熱防治工作醫務人員的案頭參考書。
張復春 ·中醫 ·3.4萬字
羅凌介為海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中醫工作40余載,臨床經驗豐富,對內科疑難雜癥,特別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重癥肝炎、肝癌、急慢性腎炎等有廣泛深入的研究。本書主要介紹羅凌介老中醫的成才之路、臨證思辨特點與學術思想、經驗方、論文精選,并以醫案形式介紹羅老的醫療思維過程、診斷方法和臨床治療經驗。作者簡介:蔡敏,男,1966年1月出生,海南省中醫院業務院長,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海南省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畢業。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傳染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繼續教育分會委員,海南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蔡敏 程亞偉 ·中醫 ·14.7萬字
第一部分明醫傳承(醫家小傳)主要介紹各自最具特點和指導意義的學術思想、觀點;學術傳承的脈絡;行醫的經歷等。第二部分臨證精華包括特色手法、取穴經驗的介紹;特色單穴治療、配伍治療介紹;特色病種治療;醫案醫話等。(說明:本部分一定總結各位老師根據自己臨證心得總結出的最具有特點且療效確實較為顯著的經驗、技術)。第三部分醫宗真髓本部分各位老師可以介紹對于自己臨證非常有指導意義的一些中醫經典著作,并對其中指導性的內容進行詳細說明;對于穴位名稱解釋等其他一些與臨床相關,具有指導意義的看法、見解等。
吳中朝 ·中醫 ·14.4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中醫四大經典(包括《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和四小經典(包括《醫學三字經》、《藥性賦》、《湯頭歌訣》、《瀕湖脈學》)及針灸歌賦、名家名言選編等內容。四大經典條文以中醫經典等級考試、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要求為準,四小經典條文邀請多位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根據臨床應用價值等要素遴選確定,確保所選條文的經典性和實用性。本書編寫對文中晦澀難懂之處進行注音,適合中醫初學者、中醫愛好者誦讀參考。
劉毅主編 ·中醫 ·13.5萬字
西醫學中醫的教材未能讓學生對中醫基礎理論真正理解,認同率低,他們對中醫臨床思維及其辨證論治更難有切實的理解,心中疑慮無底。因而學完之后,多數人仍重操舊業——西醫,不愿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為此,我們認為應深入淺出努力用現代的學術語言來闡釋中醫理論思維的真諦,讓受業者不再有“玄”的感覺,并獲得理解認同,幫助他們理解中醫臨床思維,闡釋各個相互關聯的重要環節的明確聯系及運用,從而提供學習門徑。本著述針對廣大西學中讀者,吸取以往失敗的教訓,以師傳的方式列出:一、理解中醫原創思維的真諦;二、對癥下藥是入門;三、辨證選方是路徑;四、掌握臨床思維的古今主要方法;五、驗案選介等。
王伯章 黃澤輝主編 ·中醫 ·1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