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儒家文化與中醫學》分為5章,首章為源流概述,第2章從儒學的“道中庸”、“謹孝道”、施“仁術”、“樂從和”與“以致用”諸方面探討其對中醫學發展的影響;第3章從“太極圖說”“遏欲存理”“氣化”理論和“格物致知”等角度談儒學與中醫理論的關系;第4章在儒醫考辨基礎上介紹了歷史上著名的49位儒醫;第5章從清代樸學的今古文之爭探析近代中西醫匯通的背景;最后,從當代儒學的創造性轉化展望了中醫學的傳承與創新愿景。
林殷 陳可冀 ·中醫 ·28萬字
張西儉先生系第四、五、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重慶市文史研究館館員。2017年被評為首屆全國名中醫。張西儉先生認為,正確的基礎理論和臨床理論、思維方法,能夠幫助醫者研判疾病,正確運用前人和自身經驗,是十分嚴肅的醫學課題,本書醫論篇匯集張西儉先生關于《內經》虛實理論、《傷寒》氣變規律、病機結構、氣機及方劑相反相成配伍等重要問題的學術見解,有其豐實的臨床實踐基礎。臨床篇系統整理了張西儉先生關于感證熱病、咳嗽、失眠、高血壓病、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及濕滯互結證的理性思維、辨治方略和成熟經驗,并附自擬經驗方18首。本書系《張西儉脈論與脈案》的姊妹作,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重要參考價值。
張西儉 ·中醫 ·28萬字
朱步先教授,始承家學,后拜朱良春、朱則如為師,從醫50余載。海外行醫多年,受限于動物藥禁用,悉以中草藥應病,極具心得。本書系統整理了朱步先教授臨床50余年的用藥經驗,涉及常用本草近百種,折衷諸家,議論平正,驗之臨床,擇善而從,化古為新,發掘藥物的潛在功用,不泥于古,亦不悖于今,頗為可貴。本書反映了朱教授在本草藥性方面的新發現以及在疑難病治療方面的用藥經驗,內容翔實,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朱步先 ·中醫 ·28萬字
“靶向針灸針灸”,是借用現代醫學分子靶向技術的治療理念,所提出的以“瞄準靶位精確針灸”為目標的治療方法。這個靶位可以是某個組織,也可以是某塊肌肉的起止點,或某些神經的體表分布區。而治療方法可以是針,灸或刺絡拔罐等,但必須與疾病相對應。較之傳統的針灸治療,“靶向針灸針灸”更強調現代醫學對疾病的深入認識以及對針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重點講述了靶向針灸治療的應用基礎,內容包括:靶向針灸治療的概念與形成、疾病的靶向學特點、針灸方法與靶向針灸、靶向針灸治療的現代醫學與針灸學基礎,以及靶向針灸治療的適應證與禁忌癥等;下篇則重點介紹了一些病變的靶向針灸方法。首先按照解剖、病因、病理、病位對某病種進行闡述與診斷,在此基礎上,提出明確的針刺部位、針刺方法,作出靶向針灸療法的原理分析,并與傳統針灸方法進行比較。為了更清晰地闡明靶向針灸方法的機理與疾病的關系,將以繪圖的方式標明疾病的性質與針灸的方向與深度等,對一些病種,并附驗案或臨床對比數據,以提示靶向針灸在治療中的優勢作用。
王茵萍 ·中醫 ·27.9萬字
本書分別介紹了原發與繼發、感染及其他腎臟疾病。每病按概述(包括病因、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飲食宜忌(保羅飲食原則、食療藥膳方及禁忌)及藥物宜忌(包括中西藥治療與禁忌)均做了詳細介紹。重點突出了飲食及中西藥物宜忌。其內容新穎,通俗易懂,科學實用。
孟靚靚 楊際平 ·中醫 ·27.9萬字
本書詳細介紹了食道、胃腸常見疾病,每病按概述(包括病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飲食表現、輔助檢查、飲食宜忌(包括飲食原則、食療藥膳方、飲食禁忌)、藥物宜忌(中西藥治療與禁忌)進行了詳細闡述。該書簡繁得體,內容全面,方法簡便,實用性強,是胃腸疾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常備用書,亦可供基層醫務人員學習參考。
孟靚靚 孟現偉主編 ·中醫 ·27.9萬字
王三虎教授長期從事惡性腫瘤的中醫診療工作,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在中醫理論和治療方面有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在深入探討前賢理論的基礎上,結合中醫抗癌臨床實際,提出了"濕相混致癌論"、"寒熱膠結致癌論"、"人參抗癌論"等新學說、新觀點,井對自己較為成熟的處方用藥經驗作了詳細介紹。本書系統整理了王三虎教授關于肺癌、食管癌、肝癌、胃癌等疾病的治療經驗,突出了病機探討和用藥經驗發揮,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王三虎 ·中醫 ·27.9萬字
本書是《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新進展大系》的一個分冊,全書主要內容包括急性腦血管病、周圍神經病、癲癇、偏頭痛、癡呆等常見神經病的中西醫結合優化選擇、中西醫結合難點探討、中西醫結合臨證思路分析和典型病案等內容。全書立足臨床,反映近3-5年中西醫結合腦病治療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成果”,突出中西醫結合點,對于臨床中西醫務人員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黃燕 郭建文 ·中醫 ·27.9萬字
《艾葉》一書是我國首部正式出版的全面闡述中藥艾葉的專著,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廣泛的實用性。為推動艾葉的深入研究、產品開發及推廣應用發揮了積極作用。國內不少科研、醫療及生產單位在引用、研發艾葉產品時都有參考引用該書,艾灸愛好者都在參閱,該書首版印5千冊早已售馨,第二版更名《艾葉的研究與應用》更受歡迎,已重印4次,此次修訂再版十分有必要,本書通俗易懂、簡便實用,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其社會及經濟效益是十分顯著的。作者簡介:梅全喜,1982年畢業于湖北中醫學院中藥專業并獲學士學位。先后擔任過湖北蘄春李時珍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蘄春縣藥檢所副所長、湖北蘄春李時珍中醫藥研究所所長、廣東省博羅先鋒藥業集團藥物研究所所長、廣東省中山市中醫院藥劑科主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中山中醫院中藥藥理實驗室主任,現任科教科科長、教授、主任中藥師、碩士生導師。
梅全喜 ·中醫 ·27.9萬字
本書為痹病證治,為痹病論治專屬,有全國名老中醫石志超工作室團隊編寫。本書以痹病為經,以現代醫學以痹癥表現為主的疾病為緯,系統闡述了痹病的辨證論治,對臨床具有參考價值。
張洋等主編 ·中醫 ·27.8萬字
孫桂芝,廣安門醫院著名中醫腫瘤學家,國家級名老中醫潛心研習和臨床實踐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50年,先后曾主持國家“六五”、“七五”、“八五”中醫腫瘤攻關課題及中醫藥管理局科研課題,本書內容主要是闡發孫桂芝教授對蟲類藥物的認識、理解和運用,并以近20種不同惡性腫瘤的臨床驗案實例分別加以闡釋和深入淺出地說明,這些病案一般都有效存活3年以上,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對于學者或病患以及家屬而言,應該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顧恪波 何立麗 吳潔 ·中醫 ·27.8萬字
本書共分為11章,第1章為緒論,主要介紹了苗藥藥代動力學研究的意義、分析技術、生物樣本前處理技術、研究方法和研究展望;第2章到第11章分別對貴州特色苗族習用藥材頭花蓼、隔山消、杜仲、葒草、白及、羊耳菊、天麻、黑骨藤、紅禾麻、云實皮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及藥動學研究、實踐與應用進行全面歸納與論述。全書內容豐富,數據翔實,方法可靠,是一本有實用價值的工具書,可為研究人員提供參考和借鑒。同時希望本書能為苗醫藥現代化研究方法提供一種有益的思路和模式,為促進貴州特色苗族藥材資源的深度開發與合理利用,為確保相關苗藥產品質量穩定可控、臨床應用安全有效提供科學依據,對發揮地方特色資源優勢,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具有現實意義,也對推動貴州民族醫藥產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黃勇 鞏仔鵬主編 ·中醫 ·27.8萬字
本書在汗牛充棟的古今中外歷代經方醫案文獻中披沙揀金,嚴格篩選出“一劑治愈”或是“一劑顯效”的經方驗案,這不僅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真實寫照,而且還反映了醫家的臨床經驗及思維活動。因其中又包括了對經典的闡發、具體疾病的辨證分析、經方的加減應用、藥物性味功效的探討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濃縮、涵蓋了中醫理論和臨床各方面的知識,故對于經方醫案的研究、仲景著作的研讀、中醫基礎理論的理解、古今中外歷代醫家學術思想的掌握以及臨床各學科的深化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尤虎 蘇克雷 熊興江編著 ·中醫 ·27.8萬字
隨著中醫藥信息、醫療、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和貿易日益增長,對國際標準的需求也愈加強烈。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組織相關專家研究制定了中醫基本名詞術語多語種翻譯系列標準,本書即是這個系列的中-俄對照國際標準。這些標準的制定發布,為中醫藥國際交流提供了統一、準確的語言。本書包括6526詞條,詞條來源于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基本名詞術語中英對照國際標準》(2008年出版),每個詞條包括編碼、中文、漢語拼音及俄文對應詞,詞條按照中醫學術體系歸類排列。本書的出版將填補中醫名詞術語俄語系統翻譯的學術空白,對于中醫藥在俄語語種國家的發展、對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李振吉 桑濱生主編 ·中醫 ·27.7萬字
該書歷經3年整理,集中反映重慶市名中醫、主任中醫師、重慶市中醫藥學會會長、第四批、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全國名老中醫藥傳承工作室專家周天寒從事中醫教學、醫療及科研工作40余年臨床經驗。從他在國內外醫學刊物上發表的250余篇中醫文論中,篩選128篇編輯成書。全書分岐黃求索、醫林證治、杏林教研、醫林傳新、醫案醫話等部分,內容豐富,編排有序,有較強的實用價值,適用于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的廣大醫務工作人員學習參考。作者簡介:周天寒,男,重慶市名中醫、主任中醫師、重慶市中醫藥學會會長、第四批、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全國名老中醫藥傳承工作室專家。
周天寒 ·中醫 ·27.7萬字
《圖解小穴位大健康》內容全面實用,是一部經絡穴位療法百科全書。本書不僅系統介紹了每條經脈在人體的循行,還講述了經絡與五臟六腑、人體各種疾病的關系,重點介紹了人體常見穴位的準確取穴方法和治療作用,人體常見疾病的穴位療法,及由穴位養生而衍生出來的拉筋拍打養生保健法。本書可以幫你輕松掌握經絡穴位養生的要點,認識每個穴位的保健功效,讓你不僅可以系統學習經絡穴位養生知識,更可以隨查隨用,針對不同的疾病用不同的穴位來進行保健治療,為自己,也為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楊克新 ·中醫 ·27.7萬字
小兒推拿作為一種療效好、無副作用的療法,在小兒保健和臟腑病治療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書的編寫,旨在提高小兒推拿師的整體素質,體現小兒推拿學科的科學性、嚴謹性、系統性、完整性、實用性的指導思想,強調理論與實踐技能相結合,促進小兒推拿教育事業的發展。本書主要介紹了小兒臟腑推拿的發展史,小兒生長發育特點,小兒診法、辨證要點,臟腑病推拿作用原理,臟腑與經絡的關系,小兒推拿常用特定穴位,臟腑病癥的治療,小兒臟腑推拿注意事項,以及小兒保健、食療方等。
王華蘭 ·中醫 ·27.5萬字
頸肩腰腿疼痛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中醫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治療頸肩腰腿疼痛可有效改善癥狀,緩解病情。本書詳細介紹了頸椎病、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膝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十九種疾病。對疾病的病因病機、疾病分型、治法治則、內服與外用驗方及常用中藥藥理展開介紹。著重從組成、功效、主治、用法、組方意義等多方面對內服與外用驗方進行介紹,應用性較強。本書適合從事中醫骨科、風濕免疫科的專業醫師和研究人員參考。同時可供頸肩腰腿痛患者參考。
趙勇 ·中醫 ·27.5萬字
《溫病條辨》是中醫溫病學術理論的奠基著作之一,清代吳鞠通著,成書于嘉慶三年(1798)。吳鞠通是乾隆、嘉慶時期名醫。吳氏嚴謹治學,勤于思考,銳意創新;他溯源《內徑》、精讀《傷寒》,又博采劉完素、吳有性、葉天士諸家之長,取精去蕪,融匯貫通,大膽革新,自成一家之學。吳氏臨證診詳察微,知行相契,不拘于成規,立法頒方,著手精準,療效顯著;他行醫廣及大江南北,尤其在乾隆年間溫病流行時,名噪京都。吳鞠通基于長期學識積累和豐富的治療經驗,創立了溫病“三焦學說”,并結合“衛、氣、營、血”理論,創造性地提出溫病辨證論治的綱領和方法,為溫病診治確立了理論體系、治療大法,也使中醫學在外感病和熱性病方面的辨證綱領和治療法則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作為溫病學的一部重要代表著作,《溫病條辨》流傳甚廣,影響深遠。先后曾有多位名家對《溫病條辨》著力研究、品評批注,如朱武曹的增批本,王孟英、葉子雨、鄭雪堂三家的評注本等。這些評論多以肯定闡揚為主,也不乏糾偏補漏之議;褒貶評價不一,可謂各抒己見,見仁見智。曹炳章匯集六家評注,編為《增補評注溫病條辨》,納入《中國醫學大成》?!稖夭l辨》是中醫溫病學說中的一部經典,建國之后尚無更新的系統評注版本面世。郭謙亨先生評釋《溫病條辨》的出版,或可彌補這一缺憾!他以淵博的溫病學識和豐富的臨證經驗,對《溫病條辨》的經旨作了詳盡詮釋和深切點評。
郭謙亨編著 郭冠英整理 ·中醫 ·27.5萬字
管氏針灸醫學流派五代相傳,由管氏針灸第五代學術傳承人為主組建的168名的學術團隊,是管氏特殊針法學術流派的中流砥柱,他們在針灸事業上各自創出一片天地,為管氏針灸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本書匯編管氏針灸第五代主要傳承人學術著作節選和主要傳承人的醫學論文,通過出版第五代主要傳承傳人的學術成果,反映出管氏針灸醫學流派一脈相承的學術思想和“理”、“法”、“意”的傳承理念。
管遵惠等主編 ·中醫 ·27.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