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廣安門醫院博士生導師何慶勇在臨床中運用經方治療疑難重癥的實錄及讀書隨筆。全書分為總論、上篇和下篇三部分,共記錄了醫案168則及讀書與經方隨筆31則,集理論性、學術性及臨床實用性于一體,匯集了作者近十年來對經方研究的臨床心得和體會,可供中醫藥高校師生及中醫藥臨床者參考借鑒。
何慶勇 ·中醫 ·35.4萬字
本書基于國家“十一五”中醫行業專項手足口病診療方案研究課題成果編寫,全書立足于古今文獻書籍、中醫理論研究,密切結合手足口病的現代醫學研究(包括西醫方面),內容既能體現其臨床實用價值,又能反映其基礎研究的深度、廣度和最新前沿知識。主要內容包括概論、病因病機、證候研究、治則治法、病證結合研究、中西醫常用療法、中西醫藥物應用、預防與調護等。
李秀惠主編 ·中醫 ·35.4萬字
本書介紹了100種常見病的“三級精選用藥模式”。總論部分闡述“三級精選用藥模式”的原理及應用等有關問題。各論部分則是“三級精選用藥模式”對糖尿病、痤瘡、痛經、手足口病、過敏性鼻炎等100種常見病的具體運用。每種病證按用藥三級精選、臨證組方框架、辨證應用范例、評按各項加以論述。全書內容豐富,博采眾長,立論新穎,簡易實用。
王超 王博 ·中醫 ·35.4萬字
本書融《傷寒論》《金匱要略》及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于一爐,對原書條文進行重新整理編排,并結合條文,對人的生理病理、經方之醫理藥理進行闡釋,言其然亦言其所以然,同時附以名老中醫驗案及31張個人臨床常用方,對學習運用經方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本書作者雖來源于基層,但文筆流暢,闡發醫理深入淺出,學術特色和行文風格頗具中西匯通學派的韻味。
林盛進 ·中醫 ·35.4萬字
本書詳細介紹了全息反射區、經絡、穴位等理論學說,對人體足部、耳部、手部等重點反射區、經絡、穴位及按摩防病治病分章詳細講解,并針對人體各類常見疾病以及婦女、兒童、老人等各類人群常見疾病的調治做了詳細講述,還對時下流行的美容按摩、美體按摩和減肥按摩做了詳細而全面的講述。本書涵蓋人群廣泛,講解深入淺出,清晰易懂,便于讀者迅速讀懂,圖片精美,便于讀者按圖索驥,方法實用,便于操作,適合各類人群閱讀實踐,具有一定的出版價值。
楊克新 ·中醫 ·35.3萬字
蕭龍友先生為北平四大名醫之首。《蕭龍友醫集》主編張紹重為蕭龍友先生關門弟子,以親炙身份對蕭龍友先生的醫學經驗經行總結。書稿分時方存真、息園醫話、蟄公談藝三部分。據蕭龍友先生臨證處方原件、稿本及醫論文章手稿整理而成,真實、獨一。并仿《祝選施今墨醫案》的體例,附以對醫案的評述。蟄公談藝為先生所做書畫類題跋若干,展示一代大醫雍雍之風,翰墨情懷。最后附錄息園散墨,為蕭龍友先生存世處方手跡、醫論手稿,以及為人所題字、少量畫作等,供后人瞻仰收藏。作者簡介:1930年生于北京,幼年從王逢春先生學醫,并跟隨傅增湘先生讀書。王先生逝世后,20歲入蕭龍友先生門下。后調入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1970年響應“626”號召,赴甘肅省會寧縣醫院從事門診工作。1984年調入甘肅中醫學院圖書館任館長至1991年退休。現任甘肅省文史館館員。
張紹重 ·中醫 ·35.3萬字
本書以中醫骨傷為特色,結合現代醫學治療方法,總結許鴻照教授的豐富臨床經驗及學術思想。全書分為學術思想、手法特色、方藥特點、臨床經驗,以及骨傷科教學經驗總結五個部分進行闡述。本書書為對許老60余年臨證經驗的系統整理和總結,對于提高年輕骨傷臨床醫生提高骨傷臨床水平有重要意義。本書主要分三部分,即成才之路、手法與方藥特色、臨床經驗。成才之路主要介紹許老求學從醫經歷、治學精神、學術理念的形成過程;手法與方藥特色主要介紹許老對手法的研究與運用特點、臨床方藥精選及經驗;臨床經驗主要介紹骨傷常見病、疑難病醫案內容。在病案闡述中,以病統論,以案統話,使讀者更好地了解這一病證辨證、治療的獨特經驗。
許鴻照 姚浩群主編 ·中醫 ·35.2萬字
本書通過對中醫原創思維及其原理、中醫經典的臨床思維方式、古代分科臨床思維特色、辨證論治的歷史架構評議、現代醫家思維經驗的梳理,厘清了拓展臨床思維的門徑,對中醫思維方式源流進行了系統、全面的引導與介紹,同時融入作者行醫近50年、從事中醫臨證思維理論與臨床探討30余年的心得,可指導中醫辨證、診治及臨床療效的提高。
王伯章 ·中醫 ·35.2萬字
本書針對當前眾多針刀醫師的實際情況,結合個人多年對針刀的理解和感悟,討論了作者從數以萬計的臨床病例中總結出來的帶有規律與方法。基礎部分密切結合臨床實踐,臨床部分有著重探討了經過優選的治療方法和作者自創的操作方法,實用性較強。本書是從外科、骨科醫生的角度來全面演繹與詮釋新型微創手術刀--針刀微創(閉合型)松解、減壓術,作者將十余年針刀治療百余種疾病的臨床研究成果毫無保留地匯成此書。本書以實用為宗旨,推崇循證醫學原則,強調科學、務實作風,為準確定點、規范操作、規避風險提出了一整套科學且簡便易行的方法。全書理論緊密聯系實際,科研指導臨床,在各疾病的手術操作上毫無保留,突顯無私奉獻的獨特個性。在針刀微創手術臨床中所遇到的問題,在本書中均可找到答案,是學習的好教材、臨床必備的工具、研究者難得的參考書。
龐繼光主編 ·中醫 ·35萬字
玄府理論是中醫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提出于《黃帝內經》,劉完素在《內經》的“玄府”論述基礎上吸納了道學、儒學等相關內容,對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現,特別是對人體的視、聽、嗅、味覺以及大腦所表現的思維、意識、神志、精神等神經系統的復雜性、多變性和重要性的探索研究,對玄府作了比較詳細的闡述和發展,得到了發揚;明清醫家更是在劉完素的玄府氣液學說基礎上有所發展。但玄府的概念經過通過兩千多年的演變,觀察發現因為玄府概念抽象、形態結構不明、功能作用闡發不一等因素,導致醫家對其重視程度不夠,未能將玄府理論更好的付諸于中醫學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本書深入探討了玄府定義、結構、生理功能、病理狀態、治療等,認為玄府是遍布全身、無物不有的至微至細的結構,是人體組織中氣血津液運行與交換的通道,物質與信息交流的場所,具有暢達氣機、輸布津液、滲灌氣血、運轉神機等功能。玄府空虛為玄府病變發病的根本,從而導致氣液郁滯,貫穿疾病始終,致病多樣,治法上以扶正祛邪、開通玄府為主。玄府理論廣泛用于指導內科、外科、五官科等疾病的診療,并獲得一定的療效。
方朝義 馬凱主編 ·中醫 ·35萬字
本書倡導“溯本求源、平脈辨證”,作者李士懋教授與其老伴田淑霄教授,對各類專病的具體診療做了深生動地闡釋和解析。本書所論述的專病,包括高血壓、發熱、肝風、咳嗽、頭痛、不寐、冠心病等常見病。本書以“溯本求源、平脈辨證”的學術思想貫徹其中,尤其突出三:一、精審病機:首分虛實,精細探討,必以規矩;二、平脈辨證:以脈解舌,以脈解癥;三、給邪出路:熱則發之,寒則散之。其中,本書在論述治療常見專病的過程中,尤其突出體現了“以脈診為中心”行辨證論治的具體方法,“平脈辨證,以脈解舌,以脈解癥”,脈診占全部診斷的比重高達50%~90%。尤其對一些疑難久治不愈的病人,常能另辟蹊徑,取得較好療效。本書以“溯本求源、平脈辨證”的學術思想貫徹其中,尤其突出三:一、精審病機:首分虛實,精細探討,必以規矩;二、平脈辨證:以脈解舌,以脈解癥;三、給邪出路:熱則發之,寒則散之。其中,本書在論述治療常見專病的過程中,尤其突出體現了“以脈診為中心”行辨證論治的具體方法,“平脈辨證,以脈解舌,以脈解癥”,脈診占全部診斷的比重高達50%~90%。尤其對一些疑難久治不愈的病人,常能另辟蹊徑,取得較好療效。
李士懋 田淑霄 ·中醫 ·34.8萬字
全書依次分為清修妙論、四時調攝、起居安樂、延年卻病、燕閑清賞、飲撰服食、靈秘丹藥、塵外遐舉八箋,共19卷,含目錄1卷,總20卷。本書為養生學專著。作者廣征博引,采摭宏富,內容涵蓋儒、釋、道籍,經史雜著,醫藥著述等豐富的文獻。內容包括醫藥衛生、氣功導引、飲食起居、山川逸游、花鳥魚蟲。琴棋書畫、筆墨紙硯、文物鑒賞等廣博的知識,論述了身心調養、性情陶冶、生活調攝、衛生保健、疾病防治、氣功修煉、藝術欣賞等卻病延年、養生防病的知識與方法,取材精當,方法實用,文筆雋永,意趣高雅,不僅可使讀者增長養生知識,也可增長文學藝術欣賞情趣。因此,本書是一本流傳甚廣、膾炙人口的佳作。
(明)高濂 王大淳 李繼明 戴文娟 趙加強 ·中醫 ·34.7萬字
本書既有手紋的基礎知識,常見疾病的手紋特征與防治方法,又有心理疾病介紹及不同人群的健康預測。另外還介紹了一些常見病的食療、運動或按摩等方法,讓人們可以在對癥診斷的過程中,還能尋找到適合自己的保健之道。本書從經絡全息的角度,全面介紹了握手、觀手指(指形)、指甲、半月痕、青筋、“三斑”(黑斑、白斑、血痣)、掌紋、手掌氣血等,通過手掌了解自己和別人的健康狀態以及預知各種變化,用以趨吉避兇,提前做好預防、保健,以防疾病和不測。同時,為了便于讀者掌握觀掌手診,還介紹了疾病全息診斷和第二掌骨全息診療方法。通過手掌全息反射區,不但可以保健身體,還能迅速治療一些病癥,適合在外缺醫少藥時運用。
張汝峰 ·中醫 ·34.6萬字
本書是多年來真實世界研究實踐的梳理和總結。全書分為理念、方法、實例三大部分內容:第一章論述了大數據、真實世界和中醫藥研究的內在相關性,指出大數據對中醫藥真實世界研究的巨大推動作用;第二章到第七章介紹了大數據背景下開展真實世界研究的方法論,并辟專章討論了相關的倫理學問題;第八章和第九章分別從“藥”和“病”兩個角度列舉了大數據真實世界研究的38個實例。
謝雁鳴 王志飛 ·中醫 ·34.6萬字
沈紹功,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40余年來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從事醫療、科研、教學及管理工作,曾任急診科主任,基礎研究所副所長等職。本書偏重于闡述其對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心得與成果,以及在實踐中對理論的運用和研究的思考,具有理論聯系實踐的特點,凸顯了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在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方面的引領與示范作用。所以本書既是對中醫基礎理論所著名專家研究工作歷程、研究成果的回顧與總結,也是落實習總書記對中醫藥守正創新工作要求的具體實踐,對中醫藥傳承精華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楊金生等主編 ·中醫 ·34.5萬字
經絡是人體自帶的祛病良藥,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它溝通了人體中臟腑與五官之間的聯系,從而使人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中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及皮肉筋骨等組織,之所以能保持一種相對的平衡,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也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完成的。經絡一旦發生堵塞,身體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癥狀。所以說,人之所以會生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身體里的經絡運行不暢,就像道路上發生了堵車,疾病自然也就找上門來了。正因為如此,經絡學也是人體針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楊克新 ·中醫 ·34.5萬字
《壽世秘典》十八卷,清·丁其譽編,成書于1673年,現存清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維揚丁其譽頤吉堂刻本,現藏于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存九卷)和甘肅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存十四卷)。兩館合璧出版有影印本面世。第1卷為月覽,包括歲時通典、物華紀麗、農家占候等內容;第2卷為調攝,其中分養生要論,保生月錄,頤真秘韞,食治選要,飲食禁忌等篇;第3、4卷為類物,包括水、谷、菜、果、鱗、介、禽、獸等部,介紹五谷,菜蔬、禽肉等日常飲食物的醫用;第5卷至第9卷為集方,包括內、外科諸證及刀刃、蟲獸諸傷等部分,介紹內外科病的病因、病機、治則、方藥及外傷處理等。現存順治十八年(1661)頤古堂刊本。
(清)丁其譽編 宋志靖等校注 ·中醫 ·34.4萬字
梅全喜教授是我國著名的中藥專家,他不僅重視學術研究,也十分中藥中醫藥的科普宣傳工作,從業40多年來在各種媒體上發表數十篇中藥科普文章。本書是把他多年來個人發表的中藥科普文章匯集在一起出版,全書分為七章:中藥漫話與應用、中藥傳說與故事、中藥安全應用、中藥養生保健、中醫藥防瘟抗疫、中醫藥名家介紹和中藥雜議。本書采用了多種科普文章的形式把中藥學理論、健康養生知識、學術思想、診治方法、中醫藥技術等傳播給社會,傳遞給讀者,展現了中醫藥文化的實用性和科普價值。內容通俗易懂,形象生動。本書以加強中醫藥科普宣傳為宗旨,倡導優質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會大家掌握技能,輕松區別中藥,掌握誤食毒性中藥的救治方法,還提高群眾的衛生觀念和衛生意識,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從而減少疾病發生。相信該書一定會受到喜愛中醫藥知識和中醫藥文化的讀者歡迎,該書出版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梅全喜主編 ·中醫 ·34.4萬字
《實用按摩手冊》一書是由北京按摩醫院組織專家在原《按摩手冊》的基礎上,全新改版而成,增加圖表的表現力,豐富新病種,內容更精準。全書分為中醫學基礎、經絡與腧穴、按摩手法、保健按摩、醫療按摩、附錄等六個部分。其中經絡與腧穴部分采用圖表結合的方式進行闡述,定位精準,圖示清晰,讓讀者能準確地按圖取穴;按摩手法部分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對33個基本手法和27個符合手法進行了詳細地描述。
北京按摩醫院 ·中醫 ·34.4萬字
本書講解了刮痧、拔罐和針灸的中醫理論基礎,如經絡、穴位的基本知識,全息理論,各種穴位的適應證,人體不同部位的刮痧方法,灸法的種類和應用,拔罐的取穴原則和操作方法等,并分別介紹了各種刮痧用具,常見疾病的刮痧治療方法,不同體質的刮痧方案,刮痧的注意事項及禁忌證等內容。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刮痧、拔罐和針灸的醫學理論,手把手教你刮痧、拔罐、針灸三大中醫診療方法,對提高日常生活中自我保健有很好的幫助作用,具有的出版價值。
楊克新 ·中醫 ·34.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