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以“讀經典、勤臨床、跟名師”為模式,旨在培養繼承創新的中醫臨床領軍人才。推出這套《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心得系列叢書》是記錄“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的研修心得和感悟。本書分三篇,上篇是讀經典,包括12篇文章,中篇是勤臨床,包括19篇文章,下篇是跟名師,包括11篇文章,還有一篇附篇是臨床隨筆,包括5篇文章。
萬文蓉 ·中醫 ·13.7萬字
管氏針灸醫學流派五代相傳,由管氏針灸第五代學術傳承人為主組建的168名的學術團隊,是管氏特殊針法學術流派的中流砥柱,他們在針灸事業上各自創出一片天地,為管氏針灸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本書匯編管氏針灸第五代主要傳承人學術著作節選和主要傳承人的醫學論文,通過出版第五代主要傳承傳人的學術成果,反映出管氏針灸醫學流派一脈相承的學術思想和“理”、“法”、“意”的傳承理念。
管遵惠等主編 ·中醫 ·27.5萬字
《金匱要略》總結了東漢以前的豐富診療經驗,當時對多種疾病的病因認識,已明確地歸納為三大類,并將體虛感受外邪、從經絡傳入臟腑(所謂“內所因”)列于發病的首位。重視四診合參,以臟腑經絡為辨證重點,結合營衛氣血、陽陰五行等理論。在論治方面,重視預防和早期治療,所謂“上工治未病”。強調在治病時必須照顧整體,調整臟腑功能。
(漢)張仲景述 張永泰校訂 ·中醫 ·1.9萬字
張京春教授長期研究清宮醫案,并在北京電視臺“養生堂”欄目作系列專題講座,在群眾中有一定影響,本書系作者講座的進一步完善,突出了清代宮廷養生方法與當前民眾養生需求的結合。本書用生動簡明的語言,針對普通群眾中常見的不適癥狀及病患如眩暈、心慌、胸悶介紹了清代宮廷中的精良方劑及方劑功效、服用方法、宮廷軼事等,可讀性強,有一定推廣價值。
張京春 ·中醫 ·7.9萬字
內容:“臨床解剖學系列”不是單純描述人體結構的形態學理論,重點在于“應用”兩個字,是說明臨床醫學有關病因、診斷、治療、術式設計和操作要點的解剖學依據,提供手術操作的解剖學知識,為手術中的要點、難點或事故的防范從解剖學角度提供解釋或對策,特別要引進近十年的微創解剖學的概念。特點:全書的結構和內容將以解剖學為主線,以臨床為依據,系統性與專題性兼顧,基礎與臨床結合,找準解剖學與外科的結合點,在結合上下功夫。各分卷的一切人體結構描述,必須服從“針對性和實用性強”這一宗旨。
丁自海 張希 ·中醫 ·37.4萬字
本書作者行醫數十年,匯通中西,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對中醫經方診治疑難雜癥的優勢有了很深體會,深刻領悟到經方運用的訣竅,書中所載四十多個醫案,基本都是他醫久治無效甚至醫院已下病危通知的疑難雜癥,但在經方調治下,往往數劑即愈,令人大為嘆服。現集結成書,乃作者畢生臨證心血,以獻讀者。
張世文 ·中醫 ·7.5萬字
國醫大師李士懋先生與其妻田淑霄教授共同推出平脈辨證體系的原創作品:《平脈辨證仲景脈學》《傷寒論冠名法求索》《平脈辨證經方時方案解》《平脈辨證脈學心得》《李士懋教授論陰陽脈診》《平脈辨證溫病求索》《論汗法》《火郁發之》《田淑霄中醫婦科五十六年求索錄》《平脈辨證治專病》《平脈辨證傳承實錄百例》(一、二)《平脈辨證相濡醫案》《平脈辨證相濡醫論)《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上《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中《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下。成為中醫界平脈辨證的代表性作品。
李士懋 田淑霄 ·中醫 ·14.4萬字
本選題主要介紹廣東省名中醫蔣麗霞行醫三十余年的經驗。這些經驗包括案例、學術思想和醫學科普經驗。案例有小兒反復感冒咳嗽、小兒遺尿、濕疹、心悸、高血壓、月經不調、痛經、膽汁反流性胃炎、頭痛、泄瀉等50余個。學術思想有大劑量運用單味中藥的經驗、膏方治療不孕不育、益氣活血法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上熱下寒體質調理等十余篇。醫學科普經驗有涼茶不能隨便喝、春季流感預防方、抗疫六寶、高尿酸血癥要慎用嘌呤含量高的中藥等。
蔣麗霞主編 ·中醫 ·18.4萬字
本書是全國名老中醫姜兆俊的臨床經驗集。姜兆俊教授是全國第二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吉成工作指導老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專家,山東知名老中醫專家,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東中醫學會外科專業委員會、中西醫結合皮膚病性病專業委員會顧問。本書主要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介紹了中醫外科的治法選方、外科常見病(特別是乳腺、甲狀腺、周圍血管、皮膚等的疾病)驗方驗案;下篇主要介紹了名老中醫姜兆俊的學術思想,以及在治療外科常見病方面的治療原則和現代方劑、藥理學研究。本書是中醫外科最貼近臨床的名醫經驗集成,是中醫藥專業人士的必備圖書,也是為中醫愛好者推出的最具可讀性和實用性的中醫藥讀本。
楊毅主編 ·中醫 ·18.7萬字
劉方柏仲景學術幽微探,上卷是仲景學術理論研究。含仲景思維研究,仲景學術研究暗角,仲景殿堂入室之路和仲景著作八步讀法共四章。下篇是臨床應用研究,以“五綱十二目”統率經方應用,共以40個疑難病案為體現。
劉方柏 ·中醫 ·12.8萬字
《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四部中醫經典巨著,對古代乃至現代中醫藥學的理論發展和臨床實踐都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與研究價值。本叢書選輯經典中的主要內容給予準確的英譯,第一次為國內外學習中醫者提供四部經典的英語系列教材;兩位主編均是長期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和科研的資深教授、博導,一位至今仍在加拿大從事中醫藥的英語教學,并已撰寫寫經過多個英語班教學實踐的講稿;體例上,在分類選輯原文的基礎上,針對每段原文給予“概述”、“評論”,力求對中醫經典的學術思想、觀點、法則進行準確而系統的詮釋、挖掘與升華;特設“臨床應用”欄,突出了后世對經典的傳承,讓讀者體會到中醫經典的理論價值及其對臨床的指導、啟發作用,從而防止學習中醫經典時易產生的抽象、枯燥感;英文翻譯上,實行意譯為主、適當配合直譯和音譯的方針,力求用大眾化的英語準確地表述中醫的本義,盡量防止“外國人英譯的中醫書缺乏中醫的味道”,而“中國人英譯的中醫書外國人看不懂”的通病。本叢書不僅具有創新性和先進性,而且也有廣泛的讀者群及銷售對象。
成肇智 陳家旭 ·中醫 ·3.6萬字
《程氏釋方》共4卷,釋方800余首。分為中風、傷寒、傷暑、濕證、燥結、火、瘧疾、痢疾、泄瀉等47門。每方“取方訓義,集藥為歌”。釋文依據歷代醫籍,附以己見,闡奧釋疑,有助對方劑的理解運用;并將每方藥物組成編為七言歌訣,以便記誦。本書幾乎囊括歷代名方,訓釋嚴謹,文字流暢。是一部別具風格的方論書,對學習和研究方劑學均有裨益,國內尚未見有現代整理出版。
王鍵 陸翔 鄧勇 ·中醫 ·5.6萬字
本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為醫論醫話,理法俱全,主見鮮明。中篇為臨床驗案與點評,包括婦科、妊娠與產后諸疾、男科疾病和雜癥,辨證論治頗精、理法方藥周全,用藥簡潔,療效滿意。下篇為臨床經驗方,每方詳明來源、主治、組成、加減,并加作者臨床驗證之按語,可供讀者參閱學習。
劉惠杰 ·中醫 ·15.3萬字
高血壓這樣吃就對了,首先介紹了高血壓的基本常識,接著分別從飲食原則、適合吃的常見食物、經典菜譜、粥羹飲品、健康中草藥等方面提供了具體的飲食方案,還針對不同類型患者以及特殊人群給出了飲食方案,介紹了合并癥的食療原則和飲食禁忌等。此外,還為大家提供了一些對治療糖尿病有輔助療效的中醫療法,以供讀者參考。本書集全面、科學、實用為一體,是一本既適合高血壓患者及其家屬閱讀,又可供醫學工作者參考的保健手冊。
張尊環 邵禮暉主編 ·中醫 ·10.3萬字
本書是集作者近60年的臨床、科研、教學經驗與國內外現代醫學科研成果、新進展及中醫歷代醫家豐富經驗融為一體的現代實用糖尿病專著。全書共38章,詳細介紹糖尿病的歷史沿革、中西醫基礎理論、研究進展、研究思路和方法;糖尿病的病因、發病機制、中醫辨證、診斷標準、分型、綜合治療、預防措施;糖尿病急性、慢性病變的綜合防治,臨床與并發癥部分均附有病案;此外,介紹了作者從事糖尿病臨床與科研的心得,旨在啟迪臨床、拓寬科研思路,作為引玉之磚。
林蘭 龔燕冰編著 ·中醫 ·84.2萬字
過敏性紫癜,紫癜性腎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治療本病有絕對優勢。本書詳細介紹作者從醫30年來總結的三部六法治療紫癜性腎炎的寶貴經驗。本書共分為三個部分,上篇介紹過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腎炎的中西醫病因及治療概況,中篇介紹“三部”的概念,及紫癜性腎炎“三部”的臨床表現、病因及病機的關系,下篇介紹“六法"的適應癥、臨床應用、代表方藥等。本書豐富了紫癜性腎炎的中醫藥治療方法,為其發病機制和臨床診治提供進一步理論依據。適用于廣大醫療工作者,尤其基層醫療工作者。
雷根平主編 ·中醫 ·5.4萬字
本書從瘧疾寫起:兩千年抗瘧大閱兵、走出安第斯、太平洋上的發燒、變化出自叢林、發現罪魁禍首、滅蚊…,故事絲絲入扣,緊緊抓住讀者的興趣。全書從奎寧到青蒿素、從人痘到牛痘、從豬流感到禽流感、從磺胺到反應停、從狗苗到達菲、從牛眼到霉團、從神舍到病房、從河流到叢林、從叢林到海洋、從個例到群體,深入淺出寫出了醫學發展史上的一個個標志性事件的來龍去脈。適合醫學專業人員和普通大眾閱讀。生動出色的科普書,既有現代醫學史,又包含傳染病現狀,內容豐富,可讀性強。
王哲 ·中醫 ·15.9萬字
相傳東漢名醫董奉治病救人,栽樹濟貧。其杏林佳話不脛而走,風靡九州。由此“杏林”一詞成為中國醫學的象征,杏林文化形成中國醫者的靈魂。《杏林春秋》所揭示的,正是中醫從古至今的核心思想、獨特理念、文化源流與人文精神。雖名“春秋”,卻不是史書,而是由61篇散文組成。信筆杏林,直抒胸臆,以“全球”和“文明”的史觀,回眸“中醫”與“華夏”之最,既展現出中醫學術的歷史腳印,又謳歌了中醫學人的精神情懷。
王玉來 ·中醫 ·21.3萬字
呼吸系統疾病作為常見病和多發病在臨床中占居重要地位,嚴重影響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而廣大群眾對呼吸系統疾病的認識理解還十分有限,常導致延遲診病,給患者個人和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甚至不可挽回的損失。本書以問答的形式全面地講解了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用藥注意事項等,以糾正在普通百姓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錯誤觀點和認識,從而幫助大眾正確認識呼吸系統疾病、科學防治,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進行疾病的治療。
張錦 田桂珍 高占成 ·中醫 ·5.4萬字
《壽世秘典》十八卷,清·丁其譽編,成書于1673年,現存清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維揚丁其譽頤吉堂刻本,現藏于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存九卷)和甘肅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存十四卷)。兩館合璧出版有影印本面世。第1卷為月覽,包括歲時通典、物華紀麗、農家占候等內容;第2卷為調攝,其中分養生要論,保生月錄,頤真秘韞,食治選要,飲食禁忌等篇;第3、4卷為類物,包括水、谷、菜、果、鱗、介、禽、獸等部,介紹五谷,菜蔬、禽肉等日常飲食物的醫用;第5卷至第9卷為集方,包括內、外科諸證及刀刃、蟲獸諸傷等部分,介紹內外科病的病因、病機、治則、方藥及外傷處理等。現存順治十八年(1661)頤古堂刊本。
(清)丁其譽編 宋志靖等校注 ·中醫 ·34.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