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西醫學是當今世界并存的兩大醫學體系,兩者來自于不同的地理環境、語言文字、人類的歷史活動和文化傳統,兩者經歷了完全不同的歷史發展過程,兩者在理論體系、思維方式、認知方法、價值取向、行為規范、診療模式乃至審美意蘊等多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本書從文化源頭、核心精神、思維方法、文化特征等方面介紹中西文化的不同,并挖掘在各自文化孕育下的中西醫學之間區別,探討中西醫學的互融性。
周亞東 ·中醫 ·12.6萬字
本書由全國名老中醫張曾譻教授及其工作室數位專家編寫,內容包括各類甲狀腺疾病的概念;目前中西醫對其病因病機及治療的認識;編者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總結出的治療各類甲狀腺疾病的治療原則及經驗方并綜述其他中醫名家對各類甲狀腺疾病的認識及治療;甲狀腺疾病預防及調養、甲狀腺疾病研究進展等甲狀腺疾病醫師關注和困惑的相關知識。全書首次從中醫學角度提出了甲狀腺病的概念并系統總結了甲狀腺疾病中醫病因病機治療方法及名家獨到經驗,是一本思想性、科學性、實用性并重的醫藥參考書,對中醫從業者來說,是不可多得的高級臨床指導用書。
張曾譻 任明主編 ·中醫 ·19.1萬字
《醫學辯害》12卷,日本江戶前期醫家宇治田云庵所撰。全書凡190論,作者針對歷代名家有關陰陽、五行、臟腑、診脈、氣味、疾病、治法、方劑、攝生等方面論述的內容,凡世有所惑,則以《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難經》等經典為依據,加以辯正。或辯后世醫家所論醫理之偏頗,或辯醫經注釋之謬誤,或正傳寫之錯訛。同時對病家求診、醫家應求、日常養生乃至度量衡等諸多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以示后人。
(日)宇治田(云庵)撰 鞠寶兆等校注 ·中醫 ·26.4萬字
《小兒膏方辨證》是一本兒科膏方辨證教材,適合于兒科從業者、小兒推拿愛好者。全書分為四大部分:辨證分型篇、膏方篇、常見病篇、舌診脈診篇。在辨證分型篇中,總結了兒科12種常見基礎分型,讓兒科臨床辨證化繁為簡;在膏方篇中,系統論述了15種小兒膏方的組成和用途以及各種膏方組合,豐富了小兒臨床的治療劑型;在常見病篇中,總結了各種小兒常見病的辨證分型、膏方搭配,深刻論述了疾病特點,有利于讀者理解小兒疾病的本質;在舌診脈診篇中,圖文并茂地總結了各種小兒舌象、脈象的特點,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小兒四診合參,為小兒臨床診斷開拓了新的思路。
梁子峰 韓燁 ·中醫 ·6.1萬字
外感熱病診治理論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學說眾多,經驗豐富,但同時也呈現出許多矛盾。形成一個被大家認同的理論體系,既是理論研究的需要,也是關系到臨床診治疾病是否規范,如何與世界交流,如何讓世人看得明白,如何與西醫協作的重大現實問題。作者認為,中醫外感熱病是中醫學最有代表性的理論體系,一直處于發展演變的過程之中,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的學術領域。作者從寒溫統一辨證夢想緣起、辛溫解表難用溫病學派崛起、熱病理論指導下取得的成就、近現代對寒溫統一的探索、寒溫統一的現代研究、建立寒溫統一的分級診治體系等部分論述了寒溫統一辨治外感病。作者簡介曹東義,主任中醫師,碩士生導師,河北省第四批師帶徒指導老師,師承國醫大師鄧鐵濤、朱良春,現任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副院長、河北省中醫藥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中醫藥學會張仲景學術思想研究會會長。主持省和國家多項課題,發表論文80多篇,出版著作12部,文字累計300余萬。
曹東義 方朝義主編 ·中醫 ·15.7萬字
《法古錄》由清代魯永斌纂。全書共分為天集、地集、人集三卷。天集包括總論部分的“法古錄敘”“集古”“凡例”“用藥總義”和各論部分的草部藥物;地集主要收錄木部、果部、谷部和菜部藥物;人集主要收錄水部、土部、金部、石部、人部、禽部、獸部、鱗部、介部、魚部和蟲部藥物。全書共收藥物正品551種,附藥292種,總計843種。本書學術思想主要受《本草備要》的影響,正文內容主要節引或義引自《本草綱目》和《本草備要》等書。對于中醫藥學習、研究和愛好者來說,本書不失為一部集思廣益之作。本次校注以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年據原稿本影印本為底本。
(清)魯永斌 ·中醫 ·21萬字
《婦科百辨》據《宋元明清醫籍年表》記載,成書于1644年,為明代莊履嚴所著。全書分為雜證、調經、種子、胎前、臨產、產后六篇,采用問答形式對近百個病癥的病因、病機、治療以及用方進行闡述。是書分門別類、提綱挈領、脈絡清晰、條理井然,有一定的臨床參考作用。本次整理以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收藏的莊氏第二十七世孫莊憩樵抄本為底本。
莊履嚴 ·中醫 ·2.2萬字
本書是介紹中醫藥治療臨床常見皮膚病性病的圖譜類書籍。本書共20章,分為121種(類)皮膚病與性病。書中應用中醫理、法、方、藥,并列舉臨床病案。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包括7種惡性腫瘤,7種性病和11種生殖器部位非性傳播疾病)的治療方法,并配套治愈前后的精美圖片300余幅。
藍吉如等主編 ·中醫 ·19.9萬字
刺五加作為目前臨床應用非常廣泛有效的一味中藥,在神經保護方面作用顯著,本書在古今文獻的參考和多年的實驗研究的基礎上,對刺五加的文獻研究、種植栽培、現代基礎研究及現代臨床應用進行了全面的記述,并且著重介紹了刺五加治療帕金森病的研究進展和課題組取得的研究成果,為刺五加的臨床應用和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新藥研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盧芳 ·中醫 ·18.6萬字
西方醫學伴隨著歐洲民族重大的歷史拐點文藝復興,開啟了科學醫學的進程。但在近三個百年中,西醫對人類醫學產生了廣泛影響。本書從醫學近代史、社會史、人物史等方面梳理了西醫進入中國社會的過程,用史話形式寫出中國社會對西醫進入后的反應和變化。作者簡介:亓曙冬,副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社科部教研室主任、上海黨史學會理事。長期從事歷史學、政治理論的教學與研究。曾獲得“上海市‘兩課’優秀教師的稱號”。
亓曙冬 ·中醫 ·14.2萬字
中醫學蘊含著豐富的預防醫學、健康管理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獨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歷經長期的實踐,逐步形成了中醫健康管理的理論體系和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技術方法。本書圖文并茂的方式,全面整理了中醫的特色學術本質和思維方式,對中醫工作者用傳統思維研究中醫及指導臨床辨證用藥都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李俊 ·中醫 ·16.6萬字
本書由周翠英教授的弟子通過收集其多年來的臨證經驗、醫案等,并在此基礎上系統梳理其學術思想,從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理法方藥等多層次、多角度分析總結而成。內容涉及類風濕、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皮肌炎、硬皮病、白塞病、痛風、骨關節炎、口腔潰瘍等臨床常見病。
孫素平 李大可 劉英主編 ·中醫 ·19.1萬字
本書屬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共衛生資金項目“民族醫藥文獻整理項目”廣西部分。廣西項目共出版15種圖書。本書進一步規范常見病證的名稱及其診療過程,內容涉及一百多種病證的診斷依據、治療原則、治療方法與療效標準。可供廣西各級中醫民族醫院及其他相關機構參照使用。
甘霖 鐘鳴 ·中醫 ·15.5萬字
《婦科備考》是婦產科著作,清代何應豫所著。全書分四卷。卷一包括胎前章和產后章。卷二論述經產圓機。卷三論述經脈、胎孕、妊娠藥禁、產育等。卷四收載本書臨床諸方。綜觀全書,論述詳盡,每有獨到之處,具有一定的臨床指導意義。
(清)何應豫 ·中醫 ·10.9萬字
《藥理近考》,清代陳治撰。本書為本草類著作,主要輯錄先賢典籍中的藥學理論及用藥方法,兼以介紹家傳用藥經驗。上卷闡述藥物補瀉及汗吐下諸法之辨證用藥、正治從治、五臟五味補瀉、引經報使和臟腑標本用藥式等,共十論;下卷分列七方、十劑、五味宜忌、標本陰陽、升降沉浮、四時用藥、妊娠禁忌、反畏等,共十三論。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貞白堂《證治大還》刻本為底本校勘而成。作者簡介陳治(約1640—1710),字三農(一字山農),號泖莊,清代云間(今上海松江)人,輯其先祖遺著及家書中驗而有效者,兼采先賢醫論,編成《證治大還》四十三卷。
(清)陳治 ·中醫 ·2.7萬字
《平法寓言》,清與樵山客撰。全書共十卷,分六大類,包括臟腑、經絡、脈法、熱病、婦兒、雜證。卷一、卷二為慎學篇,以經文為綱,概括臟腑經絡大要。卷三、卷四為啟悟篇,解析脈經,歸納40種脈法,圖說五運六氣;卷五、卷六為正名篇,在《傷寒論》六經病框架下論熱病,大膽質疑前人之不足。卷七育類篇,細數婦科經、孕、產及雜病,經驗和方藥頗有見地。卷八遏移篇,談小兒絡脈辨證及驚風、痘、痧等病的病因診治。卷九、卷十為砭惑篇,批駁溫厲、腸澼、喉痹、痎瘧為疫病之說,同時也探討了胃癰、振埃、癰疽疔毒、金瘡箭毒等病的理法方藥,對消癉病更是以身說法,用藥精當。本書載180余首方劑并多種診療方法,可供中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參考。
(清)與樵山客 ·中醫 ·10.4萬字
《亟齋急應奇方》系清代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亟齋居士所著,亟齋居士著述頗豐,現存世有《達生篇》《集驗新方》《胎產良方》等,以《達生篇》流傳最廣。本書是一部以應對急癥為主,又兼論各科雜病的方書。全書共分為24門,總計收錄700余首方,后附備急方。每病之下詳論其癥而慎于選方,每癥只取一二屢驗奇效之方,所用藥物亦多為家常易得之品,并詳述藥物的煎煮、炮制、服用等。書中專列急救門,介紹了縊死、溺水死、跌死、打死、壓死等急癥的診斷及臨床救治方法,同時也選錄了一些去油污、去墨污、補瓷器、補石器之類的生活實用方法,以及喂養和救治動物的驗方等。本書編撰完成以后未能付梓,有抄本存世。此次整理以清康熙抄本為底本,采用文獻學方法進行校勘注釋。
(清)葉風 ·中醫 ·6.8萬字
本系列叢書共26本,2015-2016年出版其中11本,涵蓋11個病種。本書內容主要包括:西醫概述,中醫概述,古籍研究,現代文獻研究方法,中醫治療(某病)的結果,針灸及相關療法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其他中醫藥療法,其他證據總結,中醫藥治療證據總結等。本系列專著以中英雙語發行,這將為全世界的臨床醫生、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現有的最佳證據以指導他們的臨床決策。專著的出版也是中醫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將為全世界中醫循證實踐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林琳 薛長利 ·中醫 ·5.7萬字
本書系常見病癥古代名家醫案選評叢書之一。本書以驚悸病為綱,先對驚悸病癥作簡要概述,繼將名家醫案分類歸納,并注明出處,末加"評議"。評議內容客觀準確,且融以作者的心得體會和臨床經驗,著力闡發辨證施治要點,辨異同,明常變,有分析,有歸納,使人一目了然,從中得到啟發。本書體例新穎、內容豐富、評議精當、對臨床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有利于提高診療能力和學術水平。
沈欽榮 ·中醫 ·7.1萬字
《內經評文》由清末醫家周學海所著,本書系其《靈樞》部分。是書按原本分為十二卷,斷句分節,并用圈點、旁批、夾批和總批形式,對各篇的布局格式、文法筆勢等一一作了評點。書中還對部分內容加以校注,校勘精而錯誤少,注疏則兼顧文理和醫理,堪稱精校善本,尤為后人所稱許。原文經過周氏析篇解構,提綱挈領,各段落文字的血脈聯絡、竅奧要害都清晰地展現。此次整理以清光緒戊戌(1898)皖南建德周氏藏版單行為底本,以四部叢刊影印趙府居敬堂本、日本經絡學會影印明刊無名氏本為參校本。
周學海 ·中醫 ·12.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