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介紹張炳厚教授的中醫學術思想,充分體現了中醫的理論性、實踐性及靈活性;中卷分別包涵對腎病、疼痛、頭痛、心病、肝膽病、脾胃病、肺病、痹證、失眠、皮膚病和婦科病的論述及張老的臨床治療經驗,病案取自張老師承徒弟的月志,內容有辨證論治、學生體會、師授三部分,醫話部分由學生整理而成;下卷是張老青年時代從師的筆錄,所載者均為五六十年代(已故)名醫泰斗的精專理論和臨床經驗,十分珍貴,錄于此書,以饗同仁。
張炳厚 ·中醫 ·31.1萬字
《弄丸心法》八卷,清乾隆間四川名醫楊鳳庭所作,撰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該書卷一、卷二討論脈訣,卷三、卷四論述醫理、藥性,卷五至卷七載錄內科雜證,卷八介紹婦、兒科諸病證治。本書內容豐富,文字流暢,論理透徹,適合廣大中醫、中西醫結合人員和中醫院校師生閱讀,也是中醫業余愛好者的良多讀物。
(清)楊鳳庭 ·中醫 ·17.8萬字
作者運用循證醫學回顧性研究方法,對《傷寒雜病論》方60余年的文獻,研究十余載。其科研成果以科學、客觀的態度回答了《傷寒雜病論》每一首方劑各自治療哪些優勢病證,這一研究結果對指導臨床醫生科學使用經方起到了一定的規范作用。該書為系列研究《傷寒雜病論》方的典范,極具出版價值。可謂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宋俊生教授為天津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導。從事經典理論教學與臨床工作36年,對中醫臨床基礎有較深刻的理解與認知。多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研究項目,本專著亦為科研成果,對客觀、科學使用經方起到指導作用。
宋俊生 ·中醫 ·42萬字
本書主要由“經方治驗實錄”和“讀書與經方隨筆”組成,其“經方治驗實錄”真實記錄了筆者運用經方治療臨床疑難危重癥案例72則,均詳細講述了筆者個人用經方、用藥的臨床思路與方法;“讀書與經方隨筆”記錄了筆者讀經方相關書籍的筆記7則,多為經筆者自己臨床驗證的讀書心得。本書理論性、學術性、臨床實用性甚佳,匯集了筆者多年來對經方研究的臨床心得和體會,值得中醫藥高校師生及中醫藥臨床者參考借鑒。
何慶勇 ·中醫 ·19.2萬字
本書為全國著名中醫萬友生教授所著。內容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總論分為傷寒和溫病的病因病機、傷寒六經辨證論治的基本內容、溫病三焦和衛氣營血辨證論治的基本內容、八綱是傷寒和溫病辨證論治的總綱四章;下篇各論分為表寒虛實證治、表熱虛實證治、半表半里寒熱虛實證治、里熱虛實證治、里寒虛實證治五章。本書在八綱的主導下,把傷寒六經和溫病三焦、衛氣營血的理法方藥統一起來,從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外感病辨證論治體系。其中所引歷代醫學家的方藥用量及其用法等,悉仍其舊,以免失真,并便于古今對照研究。臨床可因時、因地、因人不同,結合各自的實踐經驗,靈活掌握,不必拘執。作者簡介:萬友生(1917—2003),男,別號松濤。江西省新建縣西山鄉人,江西省全國著名的中醫學術專家,國家級著名老中醫,國務院特殊津帖專家。生前曾任省衛生廳中醫科負責人,省中醫藥研究所所長,江西中醫學院教授,中華中醫學會第一、第二屆常務理事等職。傾畢生精力提出寒溫統一的外感熱病理論體系,在全國中醫學術界獨樹一幟。
萬友生 ·中醫 ·21.8萬字
本書全面闡述了針灸在輔助生殖中的應用、指導思想,辨病、辨證特點與方法,詳細分析了針灸配合輔助生殖技術的優勢,探討了針灸配合輔助生殖技術臨床最關注的問題。總結與介紹了輔助生殖技術在備孕期及各種技術周期時的針灸配合療法,并對其作用原理進行了分析。該書集學術性、實用性、可操作性于一體,對于開拓針灸配合應用輔助生殖技術的相關理論與臨床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包括不孕癥的中醫病因病機、辨病與辨證的關系,重點提出了不孕癥的針灸序貫治療理論與方法,介紹了毫針、刺絡拔罐、埋線、穴位注射等方法治療不孕癥,并分析闡述了針灸與輔助生殖技術的結合應用。下篇則重點闡述了在導致不孕癥的各種婦科疾病中,輔助生殖技術與多種針灸療法的運用。
王茵萍 夏有兵 ·中醫 ·24萬字
書稿總結了楊達夫、尚天裕、李振華、王今達等33位津沽名家的學術經驗與治學特色,有助于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和思想方法,為傳承中醫藥名家學術經驗做出貢獻。
張伯禮 ·中醫 ·78.3萬字
本書系作者臨證所經歷的百余來例中醫經典案例,其中大部分為疑難雜癥,通過敘述描寫的方式,詳細記錄了作者臨證診療的思維辯證過程,真實詳盡的記錄了每一例案例的救治過程,以及作者當時的診療思路,并且通過整理歸納分析而有所收獲。
匡武 ·中醫 ·18.9萬字
本書分六章,依次介紹了林氏南派正骨手法的學術思想,特色手法運用要點及治要,手法運用的臨床經驗及研究,筋傷內治法臨床運用和心得,手法治療筋傷病的科學研究,以及醫論醫話。較為全面介紹了名中醫林應強的筋傷學術思想和臨證治驗。
吳山 ·中醫 ·23.8萬字
《醉花窗醫案》是清朝道咸年間進士王堉公余所著。著名中醫藥學家、醫史文獻學家耿鑒庭先生評價此書手稿是醫林難得善本,評價王堉為山西醫界出類拔萃之人物。編者對王堉的生平及《醉花窗醫案》手稿的近乎傳奇的流傳過程進行了考訂,這在王堉及其《醉花窗醫案》研究方面屬于首創。編者對醫案進行了詳細的注解,主要分為三類:1.文字注釋考訂:對醫案中涉及的清代時事、政治、考試制度、年代、典故、生僻字進行了詳細考訂,為讀者充分理解文義提供了基礎。2.臨床思維鉤玄:編者通過反復深入閱讀醫案原文,將王堉的臨床診治思維進行了提要總結,并且對于醫案中疾病的危重程度判斷方法、急救方法、急救次序、相應的西醫學知識鏈接、中西醫優劣的對比,都有詳細的闡述。使讀者閱讀中能得到中醫思維的反復訓練,并對于中西醫在急救方面的一些優勢互補有初步的了解。3.方藥組成出處:王堉在醫案中只有方名,沒有組成及藥量,編者查證了醫案中所涉及的所有方劑,對方劑的出處、主治、組成進行了詳細羅列,以附錄的形式附在書尾,便于讀者讀醫案時檢索學習,在一些王堉常用的方劑條目下面設立了“點睛”一欄,簡明總結王堉的對此方劑的使用指征和經驗。
陳騰飛 王帥 ·中醫 ·12.1萬字
《經方實驗錄》為清末至民國年間著名經方大家曹穎甫所著,經其弟子姜佐景編按而成。《經方實驗錄》分為卷首、上卷、中卷、下卷和附錄五大部分。全書共計100則驗案,每則驗案后附有曹穎甫自己診治疾病用藥的思路,以及姜佐景對曹穎甫用藥的感悟或姜佐景自己運用經方的體會。附錄中又列有十幾篇經方相關的論述文章。全書推崇經方,闡發經旨,重視辨證,衷中參西,極具學術價值和臨床實用價值,是中醫臨床重要的必讀書目之一。此次校注以1937年大東書局初版為底本,并將其他版本增加的內容一并補入,形成《經方實驗錄》全本。
曹穎甫 ·中醫 ·21.6萬字
這是一本介紹二十四節氣采用導引術動作練習的口袋科普書。全書以照片圖的形式逐一節氣地演示二十四節氣導引養生術,簡明扼要地闡述動作要點,闡述該節氣的健康養護理念。希望讀者通過圖書的圖片便能夠快速掌握該健身精要。
張明亮 ·中醫 ·2.7萬字
脾臟象理論研究是臟象理論研究的核心。該書以“脾主運化、統血”理論為出發點,對“脾臟象理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挖掘和整理,歸納總結了中醫脾臟象的理論源流,闡述各時期對于脾臟象理論形成、發展、完善、繼承、創新的研究成果,對中醫脾臟象理論體系的繼承與創新,起到鑒古知今的作用并精選從脾論治內、外、婦、兒各科疾病的典型案例進行剖析,為“從脾論治”相關疾病提供臨床診療思路。
楊關林 ·中醫 ·22.3萬字
本書介紹韋以宗教授的整脊手法,內容包括他發掘、整理的中醫傳統手法,指導手法運用的新理論,手功及基本手法的訓練法,理筋常用的17組肌肉手法、點穴法和少林傷科秘法,正脊骨10種手法,牽引調曲6種技術以及練功康復法。本次修訂將增加保健正骨18法和一些新的技術手法。
韋春德 陳文治 林遠方 梅江 ·中醫 ·8.1萬字
經絡拍打方法簡單易行,受眾群廣。本書主要介紹了經絡拍打的基本知識,內科、外科、婦科、男科、五官科等常用疾病,以及亞健康狀態的自我康復拍打法。全書配有與內容相應的穴位圖和動作示意圖,方便讀者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王建主編 ·中醫 ·5.8萬字
明代偉大醫藥學家李時珍的巨著《本草綱目》,其內容宏富,是書雖論本草,實則涵蓋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有大百科全書之謂。李氏在論述藥物時,同時也注重養生,注重普及醫藥知識,注重實用性。本書以養生保健為出發點,將《本草綱目》中部分常用藥物,從科學性、普及性、知識性、可讀性、文化性、實用性等方面進行解讀。全書共收載具有養生保健作用的藥物119味,以藥物筆畫順序進行編寫,并根據李時珍的論述,結合藥物特點,按【時珍原文】、【效用特點】、【養生評述】、【養生特點】、【養生驗方】欄目進行闡述,旨在使讀者在認知藥物特點同時,能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應用,并有所收益。本書內容實用,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書中彩色圖片,既可作為科普讀物,又有助于專業人士研用。同時通過閱讀本書,可使讀者進一步認知《本草綱目》在養生保健方面對人類作出的貢獻。
王緒前 ·中醫 ·12.7萬字
名老中醫和名老專家是將中醫藥學基本理論、前人經驗與當今實踐相結合,解決臨床疑難問題的典范,代表著當前中醫學術和臨床發展的最高水平,是當代中醫藥學術發展的杰出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作為國家級中醫藥科研機構,匯集和成就了眾多全國知名的中醫藥學家,本書精選其中最具代表的名醫名家編撰成書,以促進學術傳承,推動中醫學的發展。
張伯禮 王志勇 ·中醫 ·60.8萬字
本書著者為我國著名中醫臨床專家陳瑞春先生、朱進忠先生弟子,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精研典籍,推求師意,于經方體會尤深。本書總結了著者關于桂枝湯、當歸四逆湯、麻黃湯、小青龍湯等30余首《傷寒》《金匱》方的應用經驗,探討了六經辨證實踐方法,并對方證難點疑點予以分析,系點滴思考日積月累而成,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馮向東 ·中醫 ·12.7萬字
山田正珍(1749—1787),姓菅,氏山田,名正珍,字玄同,又字宗俊,號圖南、杏花園主,人稱圖南菅公。著作有《傷寒論集成》《金匱要略集成》《傷寒考》《新論》《敗鼓錄》《桑韓筆語》等多種。本書收錄山田正珍醫書二種《傷寒考》《桑韓筆語》。《傷寒考》撰于1779年,為《傷寒論》考釋之作,記載著者研究《傷寒論》心得四十五則,內容大體可分為文獻考訂、臨證應用兩部分。本書雖篇幅不多,若學者藉此以研究《傷寒論》原文,可受啟悟。本書以日本永安8年己亥(1779)刻本為底本進行校注整理。《桑韓筆語》撰于1764年,是在朝鮮通信使團出使日本的背景下,記錄山田正珍與朝鮮通信使團中眾人的唱和筆談活動,涉及醫學、文學、民俗、宗教等多方面內容。其中醫學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理論、本草方藥、病證診療及醫事活動等方面。現僅存1764年稿本一部,本書即以此稿本為底本進行校注整理。
(日)山田正珍 ·中醫 ·2.9萬字
《傷寒源流》系清代醫家陶憺庵所輯,為注釋《傷寒論》的匯輯性著作。原書分為源、流兩集,共計六卷。書中附方二百四十,除《傷寒論》原一百一十三方外,另集后世名方,注于諸癥主治之下,并作方解,專置一篇列于六卷之后,便于檢覽。該書以成無己派為宗,搜集吳、戴、朱、王等各家之說,間參陶氏議論。其編次條理井然,詮注理明義通,引經據典,采擷諸家精辟之見,內容豐富,檢索方便,不失為臨證及學習研究《傷寒論》之重要參考書。
(清)陶憺庵 ·中醫 ·13.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