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村寨里的紙文明——中國少數民族剪紙藝術傳統調查與研究》項目為中央美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前后歷時十五年之久不間斷地進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記錄整理的搶救性檔案成果。全書共計8卷本,首次收錄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的調查文本,共計200多萬字,近萬幅圖片,向我們展示了少數民族文化和剪紙藝術的多樣性。本書為第八卷,介紹了蒙古族、達斡爾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錫伯族的剪紙。
喬曉光主編 ·民間藝術 ·19.7萬字
《村寨里的紙文明——中國少數民族剪紙藝術傳統調查與研究》項目為中央美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前后歷時十五年之久不間斷地進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記錄整理的搶救性檔案成果。全書共計8卷本,首次收錄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的調查文本,共計200多萬字,近萬幅圖片,向我們展示了少數民族文化和剪紙藝術的多樣性。本書為第一卷,介紹了拉祜族、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的剪紙。
喬曉光主編 ·民間藝術 ·19.1萬字
在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先蠶娘娘”嫘祖的故鄉,有這樣一群人,她們繼承了先輩流傳下來的紡織技藝,用勤勞的雙手、智慧的頭腦,制作出一批批精美實用的手工制品——惠暢土布。因其工藝精美、做工考究、歷史悠久、流傳久遠,被國家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書從土布的淵源、歷史文化、制作工藝、傳承情況、產品種類等多個方面,系統地講述了惠暢土布的發展脈落,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惠暢土布這一民族性的手工紡織品。
梁孟華 胡精杰 ·民間藝術 ·5.6萬字
《村寨里的紙文明——中國少數民族剪紙藝術傳統調查與研究》項目為中央美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前后歷時十五年之久不間斷地進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記錄整理的搶救性檔案成果。全書共計8卷本,首次收錄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的調查文本,共計200多萬字,近萬幅圖片,向我們展示了少數民族文化和剪紙藝術的多樣性。本書為第六卷,介紹了藏族、土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的剪紙。
喬曉光主編 ·民間藝術 ·17.6萬字
《村寨里的紙文明——中國少數民族剪紙藝術傳統調查與研究》項目為中央美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前后歷時十五年之久不間斷地進行田野考察研究工作,記錄整理的搶救性檔案成果。全書共計8卷本,首次收錄了藏族、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的調查文本,共計200多萬字,近萬幅圖片,向我們展示了少數民族文化和剪紙藝術的多樣性。本書為第三卷,介紹了苗族、仡佬族、布依族的剪紙。
喬曉光主編 ·民間藝術 ·17.3萬字
箋紙是古代文人用于書寫的小幅花色紙張,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歷經唐宋之發展,至明代,箋紙追求精致意趣的特點表現到了極致,小小花箋之上,隱含著造紙、繪畫、雕版、印刷等各方面的匠心與曲折,可謂融詩書畫印于一紙,匯自然人文于一箋。今天,隨著通信手段的更迭,箋紙已基本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其所傳遞的人文情懷和承載的精神意蘊,仍值得我們尋味。邵文菁的《錦箋記》是專門介紹此的專著。她通過潛心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部較為系統的箋紙專著,從造紙的溯源、箋紙的興盛流傳,一直到箋紙的工藝制作、歷代箋譜,都進行了多方面的論述,特別是對傳世箋譜的前世今生的介紹,讓我們再次看到收藏與保護歷史文化的價值。
邵文菁 ·民間藝術 ·6.7萬字
本書采用圖文并茂形式,從中國木偶藝術開篇,生動形象地探索了中國木偶的起源、種類、分布,分地域講述了北京的宮廷木偶戲,泉州提戲“四美班”,以及四川、臺灣等地的藝人傳奇;繼而,將世界各地的木偶藝術,按照流傳和分布,對俄羅斯、日本、印度、越南、捷克等多個地區,逐一進行了展示;并結合中外木偶文化交流活動,闡釋了世界文化的融合發展。
常勝利編著 ·民間藝術 ·4.1萬字
沂南畫像石墓的表現手法并沒有很多創新,風格也不離它的時代,不過整體安排和設計卻特見斟酌,因此能夠把既有的程序變作一種與眾不同的敘述語言,且以畫像石中少見的刻畫精微突出了敘事中細節的真實,其中的若干細節與文獻對照,竟分毫不爽。作品選擇了墓主人生涯中時人以為有意義的一二事件和生活場景,構成一部簡略的畫傳,而“擬繪畫式”的寫實之筆又使它成為在石頭上用形象表述出來的漢故事,那么尋找和認識它所傳遞的歷史信息,便是細讀的意義了。
揚之水 ·民間藝術 ·10.4萬字
蔚縣剪紙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蔚縣人民的偉大創造和貢獻,其核心技藝是刻制和染色,窗花是其“老名”。本書詳細解析了蔚縣剪紙的起源以及蔚縣剪紙起源過程中代表人物的藝術成就,解讀了蔚縣剪紙早期的珍稀遺存,論述了蔚縣剪紙的內涵和發展等內容。具體包括:蔚縣剪紙的文獻摘錄、什么是蔚縣剪紙、對蔚縣剪紙遺存的記述、蔚縣剪紙工具的來龍去脈、王老賞剪紙的藝術成就等。因而,本書在蔚縣剪紙的挖掘與發現、整理與保護、傳播與弘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
賀寶貴 郝志熹編著 ·民間藝術 ·10.9萬字
本書基于我們重大社會問題和緊迫需求的關于傳統村落中工匠文化的綜合性專題研究。因“一帶一路”傳統村落創新性建設策略研究的激發及對研究過程中細化問題的反思,是對當前“美麗鄉村”戰略、傳統村落保護、工匠精神與工匠文化傳承、中華文化復興四個社會熱點之間共通性的思考。本書以田野考察和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分析、總結、整理、反思為基礎,以設計生態學為知道,以對傳統村落中工匠文化問題的反思為起點,梳理傳統村落中工匠文化的生存現狀,分析傳統村落工匠文化的困境,探討困境隱藏的危機,挖掘造成困境的深層原因,基于傳統村落的“美麗鄉村”建設構建工匠文化的創化策略,為構建“美麗鄉村”戰略智庫服務。
叢志強 ·民間藝術 ·5.9萬字
《長嘴壺茶藝——傳承與創新》主要從五個方面展開介紹,分別為長嘴壺茶藝溯源、長嘴壺茶藝的基本訓練、36式長嘴壺茶藝、長嘴壺茶藝健身七部曲、長嘴壺茶藝的傳承與創新。此五章環環緊扣,循序漸進,既講原理更重實操,讀者容易讀懂,易于操作。本書適合熱愛長嘴壺茶藝人士閱讀,也可作為社區推廣長嘴壺茶藝的宣傳讀本和培訓教材,還可作為專家學者研究長嘴壺茶藝的參考資料,并可作為大中專院校師生的教學用書。
廖大松 周曉紅 ·民間藝術 ·1.7萬字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唐山抗震40周年,唐山中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攜手中國畫院、井岡山畫院,組織河北美協副主席、唐山畫院院長劉亞安等25位美術藝術家赴韶山和井岡山老區寫生采風活動。活動以歌頌黨的英明領導、祖國建設成就、弘揚紅軍長征精神為主題,以韶山、井岡山風景寫生和健在的紅軍人物寫生為主要內容。本書收入了唐山18名畫家90幅畫作,作品以中國畫、油畫和版畫形式,很好地反映了在黨的領導下,老區革命斗爭的歷史、建設成就、風土人情、精神風貌等。
王素女 ·民間藝術 ·1.1萬字
“非遺-中國剪紙經典系列”共12本,每本書按照各自的主題收錄了經典的剪紙300~500幅【全部采用作者本人藏品拍攝】,5萬字左右的藝人介紹、剪紙的制作技藝、剪紙背后的文化及相關說明。本叢書的很大亮點和不可替代的特色是以藏家藏品的保證優勢,用實物資料說話,所有圖片都是從民間剪紙藝術大師真跡中精選。
沈泓 舒惠芳 ·民間藝術 ·1.7萬字
本書介紹了青田石雕的的歷史、雕刻材料、雕刻工序和傳承等相關內容。
潘海賓 ·民間藝術 ·9162字
本書以云南雙江拉祜族七十二套路打歌為主要研究對象,從藝術人類學的視角,通過理論、史料、素材、田野調查等,對云南雙江拉祜族七十二套路打歌的內容、打歌與拉祜族的生產生活的關系進行闡述,對拉祜族七十二套路打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價值進行了分析,理清了當前社會轉型過程中拉祜族七十二套路打歌的發展特點、發展困境,為少數民族藝術的發展提出一些思考和探索。
李汶娟 ·民間藝術 ·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