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10個人生關鍵詞出發,講述10位古今哲學家(薩特、奧古斯丁、柏格森、榮格、尼采、弗洛伊德、斯賓諾莎、康德、列維納斯)的思想體系。為了更有針對性,作者對哲學家的代表作品進行細讀,包括《懺悔錄》《尼各馬可倫理學》《尋找靈魂的現代人》《悲劇的誕生》《夢的解析》《創造進化論》《實踐理性批判》《倫理學》《總體與無限》等,用簡明通俗的語言,闡明哲學體系背后的論證思路,并以此作為理解自我、理解世界的鑰匙。
姜宇輝 ·知識讀物 ·21萬字
第一卷收《論黑格爾的哲學》《論黑格爾的精神哲學》《自我實現的歷程--黑格爾精神現象學解讀》三書,系統論述了黑格爾的精神哲學。
張世英 ·知識讀物 ·46.3萬字
“敵人”既是人們建構的一種觀念,也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國家需要敵人來界定自己的身份。近代以來,“敵人”是基于國家利益和理性計算之后得出的政治判斷,必須在“民族—國家”的理論框架中獲得詮釋。內部敵人和外部敵人延續和再造著“民族—國家”的觀念。外部敵人是典型的“外部他者”,而內部敵人則是將國民對象化為“內部他者”,是外部敵人擴展的產物。把敵人從你死我活的沖突中解放出來其實是在解放我們自己。在本體論層次上,化敵為友意味著“我們”和“敵人”彼此開放。化敵為友就是要將絕對的敵人轉變為相對的敵人,將對敵人懲罰的無限性轉變為有限性。化敵為友需要人們由沖突世界理念轉向和諧世界理念。化敵為友的可能性存在于自我之中,不僅要有化敵為友的意愿,而且要有化敵為友的能力和行動。
左高山 ·知識讀物 ·30.3萬字
哲學歸根到底關注的是人的命運。根據邏輯與歷史、時代精神與時代相一致的原則,本書區分出西方哲學發展的前現代(古代)、早期現代、后期現代和后現代(當代)四種形態,并重點探討現代哲學的歷程。導論是對主體問題的概述,其余各章圍繞主體的確立、主體的危機、主體的解體和主體的終結來揭示意識主體在現代性及其轉折進程中的命運。本書幾乎囊括了自笛卡爾以來的主要西方哲學流派,既具有宏大的理論視野,又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
楊大春 ·知識讀物 ·30.2萬字
這是一本通俗的哲學入門讀物,作者系菲爾茲獎得主、清華大學丘成桐教授之父——丘鎮英教授。丘鎮英教授1935年畢業于廈門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翌年進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深造,專攻政治制度與政治思想史。執教于香江書院、崇基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前身)和聯合書院,任香江書院文史哲系主任。講授中國哲學史、西洋哲學史、中國上古史、中國近代史、中國諸事研究、中國經濟史、經濟地理等課程。本書由丘鎮英教授存世哲學課程講稿結集而成,全書綜述了各種哲學思想對當時及后代的影響、產生了何種價值,進行了客觀的評論;系統性地介紹了哲學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將東西方哲學的起源和沿革條分縷析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清晰展現了代表性人物的思想軌跡。丘鎮英的文學、哲學素養深刻影響著丘成桐,對哲學思想修養的修煉,也培養了他對學術研究的興趣及專注力。
丘鎮英著 丘成桐編 ·知識讀物 ·24.8萬字
本書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李超杰博士的《哲學的精神》、《近代西方哲學的精神》、《現代西方哲學的精神》中的一部。本書主要集中于討論現代西方主要的哲學家,力圖通過這些“大家”及其哲學傳遞出現代西方哲學的精神。本書針對的是對哲學有興趣的讀者,因而,寫作上注重了可讀大方面。作者一反哲學書籍一貫的艱澀,以流暢的語言介紹和討論了現代重要的哲學大家的生平和思想,在不失學術性的同時,使得作品有很好的可讀性,因為受到了讀者的歡迎。還為了增加趣味性和可讀性,本書配發了若干圖片資料。這些圖片以直觀的形式把現代哲學家的生活和風采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李超杰 ·知識讀物 ·26.5萬字
全書分為十七部分,全面論述了劉少奇哲學思想的基本體系,深入地闡述了劉少奇哲學思想的基本特點。
商孝才 ·知識讀物 ·24.1萬字
本書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是“導論”,主要討論中國政治哲學史研究的范式建構問題,換言之,也就是對中國政治哲學史研究所必須面對的諸多前提性問題進行探究和闡述。第二部分是對先秦政治哲學史的相對完整的研究,這一部分內容無疑是本書的“主體”。作為第三部分的“附錄”則由有關牟宗三儒家“新外王學”研究的三篇論文構成,它們大致上整體性地呈現了牟宗三政治哲學建構的思想理路及其曲折過程。
宋寬鋒 ·知識讀物 ·24.8萬字
本書從后現代哲學視野出發,重新理解古老的時間話題:時間不意味著永恒,時間的真相是瞬間。眾多瞬間的性質、方向、旨趣不同,彼此是斷裂與拼接關系,化為人們真實的舉止言行軌跡。發生在生活世界中的這些真實活動,抵制傳統哲學只發生在頭腦中的邏輯演繹活動。時間還是內感官的活動方式,是情感瞬間的綻開痕跡與印象,它們是空間化了的,有純粹思想感情的場所與情節。本書做一種跨學科研究,涉及現象學、法國當代哲學、語言哲學、文學電影詩歌戲劇等。
尚杰 ·知識讀物 ·31.7萬字
羅伯特·凱根認為,一個人的自我,是在我們追尋社會意義與生活意義的過程中得到發展的。“意義”具有相當寬泛的內涵,包括我們對他人、自己與關系的認識,包括我們的經歷、當下與未來的預期,這也需要我們做出決斷與取舍。在追求意義的過程中,我們既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我們需要有一個相對靜止的狀態來維系內在世界與外在關系之間的平衡,但我們由一個發展階段過渡到另一個發展階段時,也會出現失衡的狀態,這也是自我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動態失衡的過程中,我們會受到文化因素的影響,包括家庭文化、社會文化、同伴團體等,我們以“沉浸”的形式接受著文化。一旦我們接受的文化與我們的認知水平不相匹配時,便會出現沖突,這種沖突也正是發展的契機。羅伯特·凱根把人一生的自我發展分為六個階段的演化平衡,每個階段我們都將面臨不同的挑戰,如果我們能從容應對它們,便能發揮自我的潛能。
(美)羅伯特·凱根 ·知識讀物 ·21.1萬字
宋代是漢學、宋學的轉型期,在這一時期,《論語》詮釋也由漢學轉向宋學。在此期間,面對時代的核心議題,圍繞當時人的生存焦慮與制度焦慮,各派學者紛紛通過《論語》等經典的注疏、訓解與闡釋,提出自己的思想觀念,架構自己的理論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論語》學的進一步發展與興盛。通過對該時期《論語》注本的研究,梳理《論語》注釋自身發展演變的脈絡、探討《論語》詮釋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面貌與特征等問題,有助于明晰宋代學術思想史的基本形態,特別是有助于考察儒家學術的傳承、創新與經典詮釋、流傳之間的關系,從《論語》學的角度具體把握學術的發展、演變,學派的形成與分化,學術風尚與學術旨趣的變化,學術范式與學術視域的轉換,等等。同時,研究宋代《論語》詮釋,還可以從經典詮釋的角度,考察、探索儒學在不同時代得以傳承與創新的內在機制。這不僅有助于深化對儒學的認識,還有助于在當今時代更全面地思考儒學如何發展的問題,從而為當代中國民族精神的弘揚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啟迪。這正是我們對宋代《論語》詮釋予以研究的意義所在。
唐明貴 ·知識讀物 ·43.7萬字
依賴與掌握構成人生存與發展的一對基本矛盾。人為什么必須依賴外部世界,為什么依賴外部世界必須掌握外部世界,人掌握外部世界何以必要、何以可能、實質何在?為什么說需要的社會歷史文化性決定了人性的豐富性和掌握方式的多樣性?實踐和實踐—精神方式及科學、藝術、宗教方式的人學價值與局限是什么?為什么人類只有通過分工掌握才能實現對外部世界的總體掌握?為什么在掌握外部世界的動態過程中必須合理有效地進行自我掌握?如何對需要動力系統、價值范導系統、能力系統和實踐活動目標及過程進行自我掌握?在環境生態等全球性問題突顯的當今社會如何重構人與外部世界合理關系的價值原則?這些就是本書力圖作出思考和嘗試回答的問題。
李火林 ·知識讀物 ·21.3萬字
《老子章句淺釋》,臺灣劉瑞符先生著。中國文化的源頭之一是道家,道家的代表作即為《老子》,故歷代注釋、解讀、研究《老子》之作,不絕如縷。盡管如此,本書亦有其獨到之處。它把《老子》的內容概括為兩大項:一為講自然之道者,一為講人為何法此自然之道。作者據此體例,加以撰述,對于讀者認識自然之道及其可以其為法之義,當能有所助益。作者研讀《老子》多年,取精用弘,功力頗深,是一部較好的學術著作。
劉瑞符 ·知識讀物 ·20.4萬字
修昔底德是一位具有過人哲學頭腦的政治史家,亦被視為西方政治理論與國際關系理論的奠基人。其著作《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在最生動鮮活的歷史語境中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困頓,是進入古希臘人精神世界的橋梁。而他對雅典與斯巴達戰爭的論述,常被后世挪用于分析現代世界。本書為國內修昔底德研究的高水平呈現。上編“學脈源流”選譯“霍布斯論修昔底德”“安提豐辯護辭”“呂西亞斯演說詞”等十篇文獻,展現修昔底德文本豐富的思想脈絡,尤其是他繼承的智術師、修辭家傳統。下編“問題視域”集合了國內治西方古典哲學、古希臘史、文學和古典學的多學科學者,對修昔底德及其《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進行全方位解讀。
任軍鋒 ·知識讀物 ·23.2萬字
本書以具體的哲學問題為切入點,采用問答的形式,介紹基本的中國哲學常識,包括人物、學派、事件、命題、學說、經典等幾大方面。在表述上,淺入淺出,不作過多的理論探討,力求將知識的嚴謹性與表述的趣味性結合起來。
江心力 ·知識讀物 ·23.3萬字
中華民族自古講求榮辱之道,認為只有知榮辱,才能有修養、懂修身。時代發展到今天,注重修身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往往對如何汲汲爭先、求功立名的事情冥思苦想,卻忽略了對自身品格的修煉做深入的思考。流傳千載的經典歷史故事,今天仍能啟發我們的心智;千百年前的古人智慧,今天仍能賜予我們力量!人們往往忽略對自身品格的修煉作深入的思考,而先人們的這些故事將不再讓你局限在一種膚淺的生存狀態之中,會讓你的存在充滿血肉和意義,也讓你的靈魂更為高貴……
趙濤主編 ·知識讀物 ·27.7萬字
本書立足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以價值論為研究視角強調從人的主體性出發分析價值共識的內生性形成路徑,強調研究價值共識需要從價值共識產生的前提因素、過程視角和主體特征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和全面把握。同時,理論上本書還吸收了羅爾斯“重疊共識”和哈貝馬斯商談倫理的部分思想,重視社會交往實踐對推進價值共識的影響,主張以利益導向促價值共識。
劉寶福 ·知識讀物 ·21.4萬字
本書探討其思想內涵與發展線索,既有深細的個案研究,又以問題為中心條分縷析地把握陽明學的發展,尤為突出的是思想討論深入,理論分析常常發前人所未發。本書所達到的深度和廣度都超越了前輩學者。此次增訂新版,使全書更為完善。
彭國翔 ·知識讀物 ·40.4萬字
本書匯集了經典、智慧、耐人尋味的哲學故事,選擇了東西方哲學史上多位哲學大家,以各人的核心思想為主題,以故事為鋪墊,一步步把讀者引到相關的主題中去。它剝去了哲學深奧艱澀的外衣,形象而生動地講述了哲學的分期、流派和思想,剖析了哲學發展的基本原理、規律和方法,揭示了哲學的奧秘。它以生動的語言、高超的分析技巧和深刻而冷靜的洞察力向讀者充分展現了哲學思考的真正旨趣,讓你在輕松愉悅中領悟嚴肅哲學的趣味,回味生活的甜美,體悟人生的真諦。
星漢編著 ·知識讀物 ·20萬字
卡爾·皮爾遜是英國著名的應用數學家、生物統計學家、統計學家和科學哲學家,他是以馬赫、彭加勒為首的批判學派的五位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皮爾遜的科學哲學代表作是《科學的規范》。他的科學哲學思想和科學觀在本世紀初葉甚至對中國學術界也有很大的影響。在這本《科學的規范》中,表達了關于科學的基本概念的觀點,尤其是表達了關于力和物質的基本概念的觀點;自從作者首次被要求思考,如何能夠把動力學科學的要素在擺脫形而上學的情況下介紹給青年學生之時,這些觀點就形成他的教學的一部分。
(英)皮爾遜 ·知識讀物 ·27.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