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老子》一書,分為“道經”和“德經”。《老子》之“德”的根本特征是“自然”與“無為”。所謂“自然”,乃自本自糧、本自具足、自是其是之意;所謂“無為”,乃不加施為、任其自化、順其自然之意。學術界對《老子》“道經”的研究成果頗多,而對于“德經”的研究卻尚顯匱乏。本書的獨到之處在于,以《老子》“以道觀人”“以道觀萬物”和“以道統德”的“大道觀”為視角,解讀《老子》“德經”并參悟其對當下學校教育和道德修養的借鑒意義。
于洪波 王康寧 ·中國哲學 ·21.7萬字
本書是基于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及其對社會文化精神生活的影響而開展的文化與科學技術哲學的交叉研究,探討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創新文化的哲學問題,并把這一理論研究與中華傳統、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斗爭、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中國新時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建設相結合。本書突出了學科交叉的增長點,是文化與科技實踐,即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創新文化研究。
陳凡 文成偉主編 ·中國哲學 ·26.4萬字
百年來,唯物史觀的傳播與發展深刻影響了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走向。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在中國共產主義革命陷入低潮時,思想界卻掀起了繼五四之后的第二次唯物史觀傳播熱潮。這次熱潮的興起正是對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向何處去”現實問題的回應與關切。當時各派知識分子都對唯物史觀抱有極大興趣,對唯物史觀性質和基本理論作出了不同的判定和闡釋。本書重點探討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低潮時期,馬克思主義者在面對反馬克思主義者的理論挑戰與猛烈的話語攻擊時,如何共同舉起馬克思主義旗幟,堅決反駁種種理論詰難,著力對唯物史觀進行創造性闡釋與運用的歷史過程。
金夢 ·中國哲學 ·19.1萬字
本書是對現代儒學代表人物牟宗三哲學的全面分析,分別從其儒學詮釋中的道德形上學、自律道德、良知本體和歷史意識四個維度,審視牟宗三在與康德哲學的對話中建構而成的道德形而上學哲學體系所存在的問題。作者站在原始儒家的立場,認為現代儒學以“舊瓶裝新酒”的方式,徹底扭曲和背離了儒學傳統,即用道德取代倫理,用規則取代美德,用人取代天,用內在的歷史終結論取代了超越的歷史可進論;批評牟宗三所建構的道德形上學和宏大歷史觀念是一種理論上的嫁接,和對現代性未經反思的信從。本書2012年作為“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之一種初版。此次再版,作者增寫前言,回溯了出版以來學術界的諸種討論,重申了自己的思想立場,認為此書迄今“仍未被儒學界真正消化”。
唐文明 ·中國哲學 ·24.2萬字
本書沿循由哲學理路到文學意涵的寫作思路,剖析夯筑在羅蒂新實用主義哲學觀和科學觀底基之上的文學思想。本書將羅蒂的文學思想溯源至分析哲學、歐陸哲學、實用主義哲學及浪漫主義傳統,將羅蒂顛覆形而上學、重塑科學文化的哲學改造視為他文學觀的理論底色,將他對哲學文化、科學文化的批評視為助推文學文化興起的路徑。羅蒂推崇文學所激發的多元化、對話、想象力、偶然性,他暈染文學的邊界,擱置文學的本質問題,以“真理即有用”的實用主義真理觀將文本闡釋視為讀者對文本的使用。在羅蒂的新實用主義文學理論框架中,文學之于個人完美、公共團結的倫理意義遠勝于文學的審美藝術性,文學是道德進步的基石,是通往人類美好社會的最佳途徑,是人類獲得救贖的希望。
馬莉 ·中國哲學 ·17.8萬字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意識形態領域各種思想雜陳,一些錯誤思想觀點特別是歷史虛無主義伺機冒頭,妄圖挑戰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攻擊、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發展道路,極力爭奪意識形態話語權。本書堅持以歷史的視野、辯證的方法,運用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這種錯誤思潮進行學術性、系統性和全面性的動態考察,將批判、遏制、反擊錯誤思潮與研究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著力解決意識形態領域中存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郭彥林 ·中國哲學 ·17.4萬字
奠立“中正”之修的上古奇書。對大量專業術語進行注釋,為讀者全面掃除閱讀障礙?!吨芤住肥且徊恐袊耪軐W書籍,亦稱易經,簡稱易。易的主要意思是變化,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雙邊關系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各樣的變化,并附以卦爻辭作簡要說明。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與商紂王之間的斗爭。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相傳為周人所著。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于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干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吨芤住肥侵袊鴤鹘y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金永譯解 ·中國哲學 ·25萬字
《周易》以伏羲八卦為基礎,以乾、坤、震、艮、離、坎、兌、巽分別代表天、地、雷、山、火、水、澤、風,并進一步將八卦兩兩組合,衍生出六十四卦,揭示天地陰陽化生萬物的內在規律,并升華為中華文明的思想內核,其內容涉及天文、地理、經濟、文化、修身養性、待人接物……包羅萬象,奧妙無窮?!吨芤住钒ń浐蛡鲀蓚€部分,經主要是對每一卦、每一爻所作的解釋,為古時占卜之用;傳則用于解釋經的內容,為占卜之辭賦予哲學式的理解。經和傳相輔相成,蘊藏著樸素的宇宙衍化法則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程向東譯注 ·中國哲學 ·7.3萬字
本書在馮友蘭先生傳世名作《中國哲學簡史》的結構框架下,參考胡適、牟宗三、張岱年等現代哲學大家的觀點,精選48位哲學家和98個哲學主題,繪制近200幅思維導圖與圖表,以超圖解的手法,梳理了中國哲學史上的核心概念與思想體系。百家爭鳴如何轉變為儒術獨尊?漢傳佛教是如何形成的?宋明之際的理學、心學在爭論什么?清末民初的哲學家們是如何推動西學東漸的?當代中國哲學泰斗馮友蘭認為人類先天具有對超乎現世價值的追求,而中國人的追求方式便體現在中國哲學之中。
王宇琨 董志道 ·中國哲學 ·9.9萬字
作者認為周易是史書,寫“商周社會之變易”,寫文王的祖父公亶父立意滅商,即“亶父翦商之旨意”。文王繼承祖父遺志制訂各項方針政策策略,與商搏斗終身,“姬昌革命之宏議”。最后由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完成滅商興周的歷史任務。所以,周易是“西周建國之演義”,是“西周騰飛之羽翼”。它描述了商周兩個政治集團百年的斗爭,是“商周智慧之博弈”。商周是奴隸社會,奴隸是社會的生產力,商朝大批屠殺奴隸,活人祭天,活人殉葬,千萬奴隸死于無辜,激起奴隸反抗,奴隸全國大逃亡,社會陷入混亂。周人出法律“有亡荒閱”保護奴隸,廢止人殉人祭。兩地形成鮮明對照,周易就寫“奴隸處境之迥異”。周人的勝利,正確對待奴隸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周易成書于商末周初,客觀地記錄了滅商興周的歷史事件,所以說它是“西周史料之補逸”。
張家明 ·中國哲學 ·37.3萬字
本書試圖用深邃的反思方式觸摸那些深奧的精神秘密—精神、靈魂、價值與詩意的秘密—這一秘密在人類有價值的深度體驗中比較充分地顯現出來。在本書中,信仰、精神、靈魂與詩意本質相同、方向一致,都從某個側面顯露了人類存在的根基。本書獨有并具有概括力的相互關聯的核心概念是:人的多重之我,神性—精神原型及神性—人對應、感應、順應與合一的存在結構—這是人的信仰型存在結構,也是人基本的精神性存在結構,也是詩意性存在的基本結構—以及在此基礎上的信仰—存在—詩意路線。本書認為:人的真正的存在就是面向神性(純存在性)而在,存在的復歸就是以和諧完整一致的方式從內在的深處歸向神性—精神原型。人的存在之核心實踐是內在超越的心靈實踐,其經常表現為有深度的價值體驗,其既具有內在性也具有超越性,來自人對存在的深邃之根的想象、理解、感悟與洞悉。
丁來先 ·中國哲學 ·26.7萬字
雖然只有短短五千多字,卻不妨礙《道德經》成為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哲學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來源,開創了中國古代哲學本體論的學說。在《道德經》中,老子用“道”來解釋宇宙萬物,將道看作萬物的本源。道先天地而生,至虛至無,卻是萬物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世間所有事物都要遵循于道,天地萬物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運動不止,垂示給人很多跡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德就是道發生作用的方式和成果。人們要通過德理解道:道是獨立不改的客觀規律,無所不包,周行不殆,對任何事物而言,都是絕對的,不可能被超越的。而任何事物對道而言,都是相對的,有限的,都有正反兩面,且正、反皆可相互轉化。一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重為輕根,靜為燥君”。老子的思想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對中國哲學影響匪淺。
老子 ·中國哲學 ·30萬字
《傳習錄》是心學代表人物王陽明的論學語錄與書信集,是陽明心學的經典,也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經典,其中有許多充滿思想智慧至今仍令人回味無窮的經典語言?!秱髁曚洶倬洹窊袢『吞釤捔恕秱髁曚洝非疫m當采用《王陽明全集》中的部分經典語句,并結合陽明的思想做了啟人心智的解讀,舉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萬物一體”等心學核心思想于此皆有充分體現,于此引導更多的讀者進入心學世界的大門。
吳震 ·中國哲學 ·8.6萬字
王陽明一生遵循孔子“述而不作”的思想,雖沒有專門解注《論語》的著作,但在他的文集中卻散見大量對《論語》的解注,通過解讀這些解注,本書認為,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是他從《論語》等典籍中體悟出來的,王陽明《論語》學中體現出了圣學、心學和實學相統一的特征,而圣學、心學和實學也是陽明學的三個重要特征。陽明學首先是圣學,因為圣學,才把它與佛、老區分開來;其次是心學,因為心學,才把它與程朱理學區分開來;最后是實學,因為實學,陽明學才易于實踐從而被人所接受。因此,王陽明《論語》學可稱得是上具體而微的陽明學,在陽明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牛冠恒 ·中國哲學 ·13.3萬字
中國儒學緘默維度是在語言關閉的緘默中,轉向靜的深度體證,具有淵與根兩個特征,集約表達為“藏心于淵,美厥靈根”,詩意表達為“氤氳一氣似初春”。本書從孔子觀周見金人“三緘其口”開始,以方以智證成太極丸春結束,選取顏回、言偃、揚雄、周敦頤、朱熹、楊簡、文天祥、王陽明及其后學胡直與萬廷言、劉宗周、王夫之等重要儒者,溯源至孟子、《易傳》、莊子、屈原四個先秦流派的展開與互動,圍繞罕言與雅言、深靜與真動、沖然與恬愉、主靜與持敬、藝術大美與道德至善等重點問題,挖掘中國儒學緘默維度的深蘊及特質,并展望其在現代語境的展開,重寫中國儒學史。
張昭煒 ·中國哲學 ·46.1萬字
13世紀初,朱子學傳播海外,邁進了一個新的發展時代。在韓國和日本,朱子學成為近世東亞文明共同分享的學術傳統,東亞文明的共同體現。以朱子學為核心的價值觀,得到東南亞社會的普遍認同,成為一種配合經濟增長的有利的人文因素。在西傳過程中,歐洲傳教士對朱子學的解釋,為歐洲啟蒙思想家和古典哲學的開創提供了一種思想資源。在北美,當代學者以較為熟練的西方現代哲學語言來闡明朱子學,重視對朱子思想的研究,推動現代新儒學的發展。本書以二十幾位外國哲學思想家為主,著眼于中外哲學對話,從中看到朱子學在海外“得新意,長新格”。朱子學作為一門學問,作為一種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思想學說體系,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它具有“世界朱子學”的意義。
張品端 ·中國哲學 ·40.1萬字
本書以“應得”問題為主線,從多個視角對不平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綜合。第一部分關注不平等指標的計算和推測,提供了眾多估算實例,對計算和推測進行了方法論上的反思,借此可對不平等理論進行初步評價。第二部分主要探討“自然狀態”下的不平等狀態。這部分首先探討了“自然狀態”理論在近現代人文社科理論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對當代的理論延伸進行了分析。當代考古學和社會學可以證明,經典理論中的“自然狀態”假設是錯誤的,而為不平等辯護的經濟物理學和生物學中的基因研究等也不一定正確。第三部分是理論探討,試圖從哲學的角度來梳理不平等的危害、以及該研究領域“左”、“右”兩派的理論并提出對“應得”問題的看法。本書在指出道德的多樣性后,進一步指出“應得”問題是政治問題而非道德問題,進而論證“個人權利不可轉讓”是站不住腳的,但本書亦不支持“完全平等”的訴求。本書第四部分從微觀和宏觀的角度進行了反思,提出了政策建議。
陳榮虎 ·中國哲學 ·22.2萬字
《中西元典對讀》是一項跨學科研究,是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對話的基礎工程。本書以《論語》為線索,以節為單位,與西方元典相應章節進行對比,尋找共同點相似處,同時闡釋各自的背景與理路,指出同中之異。互相參照與啟發,獲得了不少新解與新知。傳統《論語》注釋與研究局限于儒家思想本身,沒有異質文化作為參照,視野受到限制,難以出現思想的碰撞。本書引入西方經典,大大拓寬了《論語》的研究領域,開辟了一個新的學術生長點。本書加入了大量明清以來傳教士和早期中國信徒的《論語》注釋與研究成果,彌補了傳統《論語》學的不足,也成為一大亮點。
石衡潭 ·中國哲學 ·40.9萬字
本書作者研究中國哲學,涉獵老莊道家、孔孟荀儒學、宋代理學30年余年,出版著作數種,整理古籍多部,發表論文30余篇。本書為作者研治晚周諸子學的專題成果,收集了作者多年來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在學界都曾經獲得了好評。
張京華 ·中國哲學 ·38.4萬字
《儒家經典與現代閱讀——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第二季》是由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深圳圖書館聯合舉辦的品牌學術沙龍“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第二季”十期活動中的精彩內容重新修訂整編而成。主要內容以儒家之經典——“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為主題,逐期逐本展開,以現代的視角進行解讀,引領讀者閱讀原典,感悟儒家經典與現代社會的關聯和影響。
張驍儒主編 ·中國哲學 ·24.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