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東研究》是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主辦的國內唯一一本專門以中東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學術集刊,涉及中東政治、中東經濟、中東文化、中國與中東國家關系等內容。集刊圍繞中東國家的政治、經濟、安全形勢,中國與中東國家的關系,中東國家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參與及其影響展開分析研究。本輯共計12篇文章,分為特稿、中東政治與國際關系、宗教與社會問題、埃及史研究4個欄目,對學界前沿問題進行了討論。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編 ·國際關系 ·16.4萬字
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代表的高層決策者欲將日本從二戰后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為建立經濟、政治、軍事與文化上強大的日本,開展了極富雄心的戰略性外交。本書從歷史事實出發,基于文獻追蹤與赴日調研,把日本外交置于國際秩序變革大背景下,主要立足于單元層面考察日本外交轉型新動向,對日本外交戰略與決策體制的“雙轉型”結構進行系統剖析,并就日本外交理念變革、體制重構、智力支撐、精英引領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見解。
張勇 ·國際關系 ·16.3萬字
本書在當前全球化、地區化、跨學科的背景下,主要突出國際問題學科定位,使地區研究成為聯結國別和全球問題研究的重要層面和節點,地域無問東西南北,理論和方法兼收并蓄,以“新地區研究”引領地區研究風氣之先。本書依托云南大學特色鮮明的中國西南面向的地區和國別研究力量,同時這一研究面向的東南亞南亞正是中國周邊外交與“一帶一路”建設經略的重點地區,其大量主題既具有顯著的地區特性,也具有普遍的全球性意義。
盧光盛主編 ·國際關系 ·14.2萬字
本書主要研究從“科倫坡計劃”開始到冷戰結束之初(1950~1993年)的這一時期,加拿大官方發展援助的理念與模式、促因與目標及其影響與本質等,旨在揭示在冷戰產生、加劇直至終結的大背景下,加拿大官方發展援助的理念、體制、內容、目標以及利益糾葛經歷了哪些起伏變化及其深層原因,即在服從于西方整體利益的前提下,實現受援國發展利益與加拿大國家利益的共存與雙贏是加拿大官方發展援助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賀建濤 ·國際關系 ·13.9萬字
本書在分析全球安全治理的新態勢的基礎上,從全球網絡安全治理、全球數據安全治理、全球衛生安全治理、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全球生態安全治理、全球能源安全治理、全球輿論安全治理和全球智能安全治理等方面展開,探索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與“全球文明倡議”以構建“和衷共濟,和合共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治理道路。
闕天舒 ·國際關系 ·17萬字
中印關系是中國外交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對中國實現周邊戰略、維護西南戰略方向領土完整與國家安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近年來,中印關系發展跌宕起伏,既受到快速變化的國際與地區形勢的影響,也受到雙邊關系結構性問題的制約,如何認識中印關系的性質、結構和內容,始終是中國南亞學界研究的熱點和難點。作者從事南亞地區外交工作及涉印研究近20年,本書即作者對近年來中印關系發展演變及中國對印政策的系統性思考。
葉海林 ·國際關系 ·13.7萬字
非洲研究是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主辦的專門以非洲問題為研究對象的綜合性刊物,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二卷。2010年出版的創刊號登載了主編劉鴻武撰寫的《發刊詞》,闡釋刊物編寫宗旨與學術追求是秉承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非洲情懷、中國特色、世界視野”的治學精神,搭建交流平臺,匯粹學術精華,以求推動中國非洲研究事業之進步及青年人才的成長。刊物開設有“理論思考與學科建構”、“非洲政治與國際關系”、“非洲經濟與發展”、“非洲歷史、文化與教育”、“中非關系”、“非洲田野調查”及“書評”、“大使訪談”、“資料庫”等欄目,及時刊布國內外學者、媒體記者與外交官的最新成果及思想智慧。
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主辦 ·國際關系 ·19.7萬字
本書從絲路地緣環境切入,對絲路綠洲地帶、絲路草原地帶、絲路海陸交會地帶等三個不同區域展開深入研究,旨在梳理絲路不同地帶的商路或古道、驛站或古都等的地緣環境變遷的內涵、方式,分析絲路不同地帶間經貿往來與人文交流的規律、特征,以及廓清中國西部周邊地區間在辟路交往、靠路發展、借路繁榮的文明成長中所取得的成就與不足、經驗與教訓等,為建設中國西部周邊地區“絲路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提供歷史依據與現實基礎。
馬麗蓉主編 ·國際關系 ·14.8萬字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傳統外交從內涵到外延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政黨外交的蓬勃發展正是外交領域發生重大變革的反映。在這一背景下,本書試圖從政黨外交這個角度,運用文獻研究、案例研究、比較研究以及歷史分析等研究方法,把政黨政治與國際政治、外交學等理論相結合,全面回顧和系統梳理了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對外交往的歷程和經驗,對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規律進行總結提煉并對政黨外交理論進行了深化研究。
于洪君 金鑫 胡昊 ·國際關系 ·17.7萬字
《全球政治與國際關系經典導讀》從更宏大的視野出發,圍繞“人的解放與國際關系的進步”這條歷史主線,選錄了十幾篇經典文章,以期使學習和研究全球政治與國際關系的讀者有一個參考和品讀的藍本。全書大體分成三部分,分別涉及“國際關系的進步”、“全球治理”以及“當代國際關系新挑戰”等主題。編者特意對各篇選文加了簡短的評語,簡要評介了一下原作者,并在每篇文章之后列出了值得讀者進一步深入研讀的五篇文獻的目錄。《全球政治與國際關系經典導讀》可供學習和研究政治學、國際關系學、外交學等專業的學者和學生閱讀使用,也可供那些對國際問題感興趣的讀者參考。
王逸舟 ·國際關系 ·18萬字
本報告是由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組織編寫的年度連續出版物,已經連續出版兩年。本報告主旨明確,主要圍繞2015~2016年中國周邊區域經濟合作、周邊外交與周邊安全合作兩大主題展開分析和預測,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本報告作者皆為該領域知名學者,論述嚴謹,分析透徹,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
周方銀 ·國際關系 ·16.8萬字
本書系精選作者在國際關系和中國外交等研究領域的14篇重要論文編纂而成。其中有對歐洲一體化以及中歐關系的梳理和深思,有對國際體系與中國外交變化的體察和把握,也有對國際關系“實踐理論”的探究,致力于國際關系理論與中國外交實踐的有機融合和創新。從歐洲安全到中國外交,世界與中國,起點與終點,書中凝結了朱立群教授一生的工作和生活軌跡,打開了一個求真與創新的學術和思想空間。
朱立群 ·國際關系 ·17.6萬字
本書主要分析和論述了1914~1929年英國對歐洲大陸和平外交戰略的成因、演進和影響,集中論述了英國面向歐洲大陸的“歐洲均勢”戰略同法國追求歐洲大陸霸權政策的矛盾與互動。具體表現為,英國的“扶德抑法”政策與法國的壓制德國政策產生了尖銳的矛盾,經過外交上的折沖樽俎,英國迫使法國一步步做出妥協,各相關大國在歐洲大陸安全問題和賠償問題最終達成了和平的解決框架,促使歐洲在一戰結束后步入短暫的和平時期,但也為二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劉作奎 ·國際關系 ·17.3萬字
身份與行為的關系是社會科學的重要研究議題。隨著建構主義流派在國際關系領域內的興起,作為建構主義核心概念的身份成為國際關系分析的重要變量之一。受到結構主義與認知主義的長期影響,體系建構主義身份理論存在一些重要缺陷。為了開拓國際關系身份研究的視野,本書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在關系本位思想的基礎上,對身份概念進行了重構,提出了關系導向身份的概念,將情感的驅動性以及情感與認知因素的互動作為研究身份轉化問題的關鍵,提出了身份建構的情感動力框架。本書還通過考察東亞合作進程中“東亞共同體”身份符號的興起和弱化,說明了本書提出的概念和理論框架對于理解復雜多變的國際現象所具有的適用性。
季玲 ·國際關系 ·16.9萬字
本輯所收錄的文章來源有三:一是2014年在杭州舉辦的“蔣介石與抗日戰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二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蔣介石資料數據庫建設”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三是另行邀約的佳作。分為“中外關系史專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蔣介石資料數據庫建設’專題”“學術論文”等六個部分進行呈現,集中展示近代中外關系研究視野下蔣介石研究的關注點和研究動態,以此促進該領域學術研究的交流和進步。
陳紅民 張俊義 肖如平 侯中軍 ·國際關系 ·15.5萬字
書中作者詳細深入地探討了以色列公共外交的方方面面,及其與國家軟實力建設的關系。作者首先明確了“公共外交”研究的現實意義,隨后進行概念厘定和學術梳理,最終確立了“軟實力理論視角下以色列公共外交、國家形象與軟實力的邏輯關系”和“歷史學視角下以色列公共外交與軟實力構建”兩個大的研究視角,其中既有理論探討,也不乏實證支撐,從而凸顯本書的學術價值。
閔捷 ·國際關系 ·14.8萬字
企業履行海外社會責任對于樹立企業良好形象,獲得東道國和社區支持,創造良好的運營環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課題組對中資企業海外社會責任,尤其是公益行為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梳理現狀,提出問題,總結了跨國公司的經驗:善用企業核心優勢、注重項目本土化、善于借助NGO力量、持續開展長期堅持、吸引員工和利益相關方參與等。提出改進建議:重塑公益理念,優選公益領域,實施戰略性公益;完善公益管理機制,有計劃、有制度、有評估,引導員工參與公益;加強責任溝通和公益宣傳,善于借助NGO的力量,提高慈善公益的效率和效益。中國政府也要為中國NGO走出去創造更好的條件,建立起政府、企業與NGO協同合作、共同履責的新模式。
鐘宏武 張蒽 魏秀麗等 ·國際關系 ·15.7萬字
有價值的學術爭鳴有助于我們理解中國對外政策研究的變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際關系學界的重大爭鳴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十一個議題展開,絕大多數與中國重大外交政策的轉型直接相關,而且學界的分歧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內部的分歧,因此研究這些爭鳴是外界觀察中國外交政策和政學關系的一個窗口。本書將中國的研究界與政府之間的互動模式稱為“政主學從”模式,并分析了這一模式的特點及形成原因。
徐進 李巍 ·國際關系 ·14.3萬字
本書匯集了作者近十余載有關美國東亞政策的研究探索,從美國對華戰略、中美戰略關系、美國對朝政策、美國對臺政策和地區安全問題等方面進行了學術分析,有助于人們認識和把握美國東亞安全政策的基本線索、主要思路及政策實質。本書從相互依存和競爭兩大變量分析中美關系走勢的觀點,對美國對華戰略的底線、中美戰略協作的途徑、中美戰略沖突及化解的分析得到學界廣泛關注和肯定。
王帆 ·國際關系 ·14.7萬字
冷戰結束后美國的全球戰略進入不斷調整時期。2009年,奧巴馬政府上臺以后,湄公河流域國家成為其“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要支撐地帶。美湄關系從奧巴馬第一任期到第二任期持續升溫,實現了雙邊、多邊并行的格局,軍事合作是首要,經濟合作是重點。湄公河流域國家是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與中國周邊外交戰略的重疊區域。美湄關系推動了地區合作進程,同時對中國的周邊外交和“一帶一路”倡議產生了負面影響。中美應探索消弭在該地區競爭帶來的不安定因素。
尹君 ·國際關系 ·1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