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經過40多年的發展,民國史學科早已突破自我學科限定,從狹義的民國時期的政治史,發展成為涉及民國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發展、政黨斗爭等各方面的“廣義民國史”。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大量海外民國時期珍稀檔案史料的出版與開放,民國史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得到進一步拓展和提高。本書從政權建設的角度,系統梳理了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民國政治史的學術發展脈絡與研究現狀。
張靜 李志毓 羅敏等 ·中國政治 ·38.8萬字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距今已經超過了30年,使得社會主義陣營瓦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谷。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實踐的經驗教訓,對于今天我們所從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事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短K聯東歐社會主義實踐成敗經驗教訓考》一書,針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之后反對斯大林、反對列寧的逆流進行了批判,堅決捍衛馬克思列寧主義對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不可撼動的地位,深刻地闡釋了蘇東社會主義蛻變的根本原因在于放棄了黨在意識形態陣地的領導地位,未能牢牢堅守思想陣地,背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路線,從而導致西方“和平演變”社會主義國家。該書指出,在百年變局、世紀疫情、世界經濟大蕭條和戰爭陰云密布的形勢之下,世界各國人民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高舉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旗幟,對于從根本上戰勝美西方霸權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統治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偉光主編 ·世界政治 ·40.4萬字
本書對制度社會學體系進行了構建,論述了制度社會學體系構建的背景和意義、國內外制度社會學研究的狀況、制度社會學體系框架的內容、制度社會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以及中國社會制度建設,歸納了社會學三個發展時期和不同理論流派的制度分析范式,對西方社會學發展中二十一位社會學家制度范式進行了研究,為制度社會學分支學科的創立和研究做了一個基礎性的鋪墊。
王勝利 ·政治理論 ·22萬字
本書將明初近70年的中琉關系置于東亞區域秩序演進的整體視閾下進行探討。通過搜檢關聯性史料,依托奉天門曉諭、楊載鑿空、李浩市馬、梁民出使、地保奴移居、呂淵使日、柴山渡琉等重要交往事件,分析明朝與琉球關系的發展演變過程,并兼及其與北元、高麗、朝鮮、日本、倭寇等的內在聯系,嘗試構建立體、動態、系統的“明初中琉關系相”,借以凸顯明初東亞國家關系的廣泛聯動性和區域秩序構建的復雜過程。
李健 ·國際關系 ·24.5萬字
本書在結構上分為三篇。第一篇是有關捷克基本國情的全面闡述,包括捷克的綜合國力評價、人口狀況、資源稟賦、基礎設施、產業結構、政治生態、民族宗教及對外關系等,旨在為讀者呈現捷克國家、社會、政治、經濟、外交各領域的面貌。第二篇為專題研究,重點考察捷克的中長期發展戰略、投資與營商環境、研發與創新能力、氣候保護政策、教育體系與制度、勞動力市場與勞動保障制度、重要城市及區域影響、政治變遷與疑歐主義、國防與軍事和在捷中國移民的融合與發展等經濟、社會和軍事等議題。第三篇則關注中國與捷克雙邊關系的發展,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政治歷史關系、捷克智庫和媒體對華態度、貿易投資合作、金融與銀行合作、人文交流合作、旅游合作和地方合作,分析所取得的成果、面臨的挑戰和發展潛力。
胡麗燕 ·世界政治 ·43.6萬字
讀書期于明理,明理歸于致用。本教材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介紹國際政治研究的成果,以唯物史觀分析國際政治名著篇目并闡釋其中資政育人的思想資源,力求做到學用統一、知行合一。
余麗主編 ·世界政治 ·23.8萬字
本書以大航海時代下全球殖民擴張為廣闊背景,以俄日互識為切入點,有序探討兩國早期關系的發端、發展、延續、突破與延伸,呈現兩國之間“好奇”“試探”“警惕”“接觸”“沖突”與“睦鄰”的歷史過程,總結出俄日早期關系史的顯著特征(特殊規律)和依循的歷史普遍規律。本書立足于全球史和東北亞區域史的歷史記憶,構筑自成一體的世界史視野下的俄日早期關系史敘事體系。
邢媛媛 ·國際關系 ·25.9萬字
本書主要圍繞東晉、劉宋時期,特別是兩晉之際與晉宋之際社會政治局勢演化及其重要政治事件、現象、思潮、重要軍政家族及其代表人物的表現與影響等進行專題性考論。諸如針對東晉門閥政治格局下皇權之表現,專題深入考察東晉立國過程中皇權之伸展及其相關政治沖突;專題考察東晉中期高級門閥式微過程中皇權“振作”之表現,以及隨之而來的寒門勢力的活動,特別是北府武人勢力的興起及未來皇權政治之趨向。針對晉宋變革與皇權政治回歸,專題論述當時高門士族、北府武人、寒門勢力等群體之表現,深入考察晉宋之際與各社會階層、群體之政治關聯,進而揭示劉宋皇權、寒門勛貴軍政勢力崛起過程中的內在分化、斗爭及高門士族社會的境遇與表現等,論述不同社會階層、不同群體、不同政治勢力間的相互關系,揭示劉宋皇權之強化及其對政局演進的主導作用。
王永平 ·政治理論 ·41.9萬字
本書是關于宋代地方州縣官僚制度的論文集,主要研討了宋代州級文臣職官的設置及其相關任用和管理制度、兩種宋代特殊的基層職官體系監當官與巡檢的設置與選任制度、宋代地方官任期制及其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兩宋邊遠地區基層官員特殊的任用制度,以及州縣胥吏制度等,試圖從中央與地方關系的視角,推進宋代地方政治制度及其運行情況、宋代地方治理在維護王朝統治中所發揮的作用及其時代特點等問題的基礎性研討,為反思新時代地方治理提供參考。
苗書梅 ·中國政治 ·27.1萬字
元代的政治制度,建立在蒙漢二元混合的政權結構與組織形式之上,是中國歷史上管理如此廣大疆域的多民族國家的一次嘗試。監察機構職能的加強,行省制度的設立,土司制度的開創,以及民族、宗教事務管理機構的設置等,都為后代所承襲。元代的政治制度在中國政治制度的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陳高華 史衛民 ·中國政治 ·28.8萬字
本書圍繞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河南實踐研究主題,通過發展篇、城鄉篇、文化篇、生態篇、開放篇、調研篇等六個篇章的布局,從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縣域人口變動特征趨勢與對策研究、推進共同富裕等角度十五份報告,著力破解創新能力薄弱、動能轉換不足、新質生產力亟待培育、資源環境約束、民生領域短板等許多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以期為加快推動河南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河南實踐提供有益借鑒。
王文莉主編 ·中國政治 ·22.2萬字
本書首先回顧了鄉村治理體系的歷史變遷進程,分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戰略對鄉村治理體系提出的新要求,探討了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的主要構成內容及本質特征,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轉型發展的基本方向。在此基礎上,本書從鄉村黨組織體系、鄉鎮政府運行體系、鄉村管理服務體系、鄉村治理方法體系、鄉村治理制度體系、鄉村人才隊伍體系等方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鄉村治理新體系進行了探究,嘗試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治理內在發展規律,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治理體系內涵本質,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治理現代化進程,豐富中國式現代化內涵。
李增元 ·公共管理 ·35.3萬字
本書對“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進行了深入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全書內容由三大板塊構成:一是對“命運共同體”構建與“一帶一路”倡議的一般性理論探討及框架建構;二是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構建的戰略環境研究,包括瀾湄區域合作的歷史基礎、動力機制、現實條件、推進障礙及他方行為體對“一帶一路”倡議、瀾湄合作和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的認知等內容;三是“一帶一路”背景下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構建的方案,包括總體思路、建設內容及對中國進一步推進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對策建議。
盧光盛等 ·國際關系 ·25.8萬字
《元史·順帝本紀》中有“謚唐杜甫為文貞”的記載,但這一杜甫重要的“身后事”,卻在明代詩壇“崇杜”風潮盛行之下,長期不為人關注,直至晚明方重新被發現;且晚明士人論及此事,態度又迥異于元代儒臣,其間關節極耐深思。本書以元代“謚杜”切入,首先針對事件始末作了考訂,進而立足多民族文化背景,通過梳理元、明兩朝對杜甫謚號的利用、闡釋與認同等問題,系統展現“謚杜”記憶的起伏及流變。在具體的研究中,既要回應在不同民族輪番執掌中央政權的元明時段,作為漢文學典范而被共同宗奉的杜甫,對該時期價值建構、文化認同、族群融合的意義,也要探究多民族文化持續的沖突、互動與交融,對該時期文學史面貌的形塑作用。
翟墨 ·中國政治 ·23.9萬字
一切分析判斷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認識國際問題,一定要具體地分析具體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預測,今后一段時間乃至21世紀,是資本主義不斷下降并走向衰落的歷史階段,是社會主義不斷上升并走向成功的歷史階段,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力量、兩條道路、兩種制度、兩種前途命運生死博弈的歷史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成功的大好時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的大好時機,是科學社會主義復興發展的大好時機。
王偉光主編 ·馬克思 ·28.4萬字
本書圍繞防范和化解社會風險進行研究,基于社會治理共同體理論、協同治理理論、韌性治理理論、風險管理理論和公眾參與理論構建研究的理論分析框架。并在分析新時代防范和化解社會風險面臨困境的基礎上,對社會風險的成因和機理進行了研究。以第三方介入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防范和化解社會風險的案例,探討從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強化社會協同治理,完善社會韌性治理,創新社會風險管理和加強公眾參與實效性五個方面提高防范和化解社會風險的效能。
李文姣 ·政治理論 ·20.1萬字
本書探討了“中國之治”的理念創新與實踐路徑。通過多領域、多維度的綜合視角,本書分析了新時代中國在眾多治理領域所面臨的復雜問題與挑戰,并探討了中國在面對這些挑戰時的創造性回應。在研究過程中,本書結合了政治研究的微觀、中觀與宏觀視角,部分依托田野調查實踐,深入挖掘中國治理的主體性經驗,并通過對氣候治理、規范性治理、非遺治理、基層治理、城市安全、網絡安全、公共衛生、水安全與國際輿情等領域的全景性和多尺度的實證觀察,揭示了中國治理模式中的“特殊性”與“普遍性”的辯證統一。通過對國家治理體系與能力建設、治理規范擴散路徑、治理實施中間角色以及技術治理四個維度的深入剖析,本書挖掘了中國全球治理過程中的多重邏輯互動,并對技術在治理中的雙重面向進行了反思性考察。特別是通過對氣候治理中“雙重擴散”現象與次國家規范化的分析,本書展現了地方議程在全球治理結構中的獨特介入方式。
劉天陽 談笑主編 ·中國政治 ·21.6萬字
推進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品格和獨特優勢,是黨領導人民百年奮斗的寶貴經驗,是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途徑。本書匯編了黨的二十大以來重慶社會科學院理論工作者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學習把握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撰寫發表的部分研究闡釋文章。分為全國篇和重慶篇兩個欄目:全國篇,體系化學理化探討綜合性重要前沿理論問題;重慶篇,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宏大場景下重慶生動實踐,緊扣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以及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美麗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城鄉融合發展等實踐問題展開理論研究和學理闡釋。
劉嗣方等 ·中共 ·26.4萬字
本書對日本從飛鳥時代王權的成熟至平安時代古代天皇制的終結這段歷史時期的皇親制度作系統的研究。一方面,在縱向上全面分析不同時期皇親與古代天皇制之間的關系及其在古代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在橫向上系統考察與皇親相關的皇位繼承制度、敘位制度、任官制度、封祿制度、婚姻制度、賜姓制度以及齋王制度,并探討這些制度與古代天皇制之間的關系。在考察古代日本皇親制度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本書也盡可能地關注古代中日兩國皇親制度的異同。
章林 ·各國政治 ·20.9萬字
本書所收24篇文章,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在梳理學術史的基礎上,論述了秦漢郵驛機構淵源流變及其職能和相互關系;第二部分主要探討秦漢公文的收發、傳遞與管理;第三部分為郵驛吏員雜考,涉及郡督郵、邊塞部候史和各郵驛機構服役的刑徒及漢化的羌人;第四部分考證漢代武威郡治移徙和居延郡縣建置,其內容與郵驛管理密切相關,故作為“附錄”置于文末。
高榮 ·中國政治 ·26.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