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隨著免疫學的飛速發展,抗體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幾乎涉及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在本實驗室多年從事抗體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總結以往工作的經驗,參考國內外的相關文獻,我們編寫了本書。本書分為八章,詳細地介紹了抗原、抗體的相關理論,三代抗體的制備原理、方法,抗體的處理,抗體在體外檢測及抗體藥物在定向治療中的應用。本書可作為生物學和醫學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科研人員參考。
馮仁青 ·生物科學 ·18.4萬字
從渺小的生命中更能窺見大自然的全貌。《熊貓的拇指》是古爾德的又一部精彩之作,由31篇短小精練的科學隨筆組成,包括進化理論、二疊紀滅絕、幼態持續、異速生長、發育的遺傳調控、科學史等廣泛話題。億萬年的地球巨變,毫微間的存亡一瞬,都因古爾德的生花妙筆躍然紙上。驚嘆之余,不妨用一句法國名言安慰自己:變化的東西越多,就有越多的東西保持不變。
(美)斯蒂芬·杰·古爾德 ·生物科學 ·18.1萬字
本書收錄了800多種公園、街道、郊外、田野和山區常見的、有藥用或食用價值及有毒的野花,按照花的顏色及花的特征分類,為便于讀者快速識別各種野花,以花的局部特征圖為目錄。文字內容包括各種野花的科屬、識別、藥用、食用及毒性等知識,并配有植株、花、果、葉等形態特征圖。該書適合植物學專業、植保專業、中醫藥專業人士及植物愛好者、中醫藥愛好者閱讀參考。
楊輝霞 岳桂華 于愛華 ·生物科學 ·17.7萬字
該書是一本講述花草的博物學圖書。作者本人有著幾十年的植物搜集、分類、攝影和研究的經歷,該書精心挑選了作者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一方面介紹植物學的有趣知識,另一方面滲透了他對博物學與實驗科學分野的反思。博物學是一種普通人都可以參與,而且和人的生活與快樂緊密聯系的一種知識,和只有專家才能參與,并且跟生活世界切斷了紐帶的實驗科學是極其不同的。作者在本書中通過生動的文字和精彩的照片喚起了一個生氣勃勃與人相親相近的自然世界。
劉華杰 ·生物科學 ·17.5萬字
本書針對我國傳統蟲草這一珍稀物種的研究展開,涉及中國蟲草屬名稱139個,除了反映蟲草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和前沿之外,還涉及其臨床與人類健康關聯基礎方面的探討。全書共分13章,內容涵蓋:國內、國際專家對蟲草研究的近況;蟲草物種分類、分布及現狀;蟲草屬真菌研究進展;蟲草的生物化學、營養學分類探索;蟲草的高端生化研究;蟲草多糖的化學結構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人類基因組計劃;蟲草商業轉化科技探索;蟲草生化成分與人體健康;現代科技發展推動蟲草科技的發展;蟲草的中醫藥理研究進展;蟲草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進展;蟲草培育研究進展;等等。本書系統地呈現了現代科技蟲草研究成果的總結和開發應用前景,對蟲草這一國寶為人類疾病預防及健康提高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性研究及實踐,也奠定了這一領域的研究地位,起到了方向性的指示作用。
樓良水 ·生物科學 ·17.4萬字
本書介紹古典學領域的基本情況,幫助讀者了解如何做古典學研究,是劍橋古典系對研究生推薦的第一本必讀書。第一部分講基礎知識,比如什么是古典學,如何使用文獻目錄、收集材料、寫書評;第二部分講語言問題,怎么用詞典,怎么讀原文。之后介紹古典學的分支學科。第三部分講傳統的領域,包括語言學、哲學、歷史、文學。第四部分講對實物進行研究的學科,包括考古學、邁錫尼研究和錢幣學。第五部分講最難的分支,包括金石學、紙莎草學、古文字學以及校勘學。第六部分講古典學相關學科,包括藝術、音樂、科技、宗教、法律等方面的研究。最后,第七部分講古典傳統的傳承。
(美)摩爾根 ·生物科學 ·17.3萬字
《高等院校生命科學實驗系列教材·植物學實驗技術教程:組織培養、細胞化學和染色體技術》系統地介紹了組織培養、細胞化學、染色體技術的基本知識,內容包括:培養基,植物組織培養程序,植物成分的細胞化學,酶細胞化學,免疫細胞化學,分帶技術,銀染色技術,染色體原位雜交等。
尤瑞麟 ·生物科學 ·17.3萬字
本書收錄了公園、街道、郊野、農田、山區等地較常見的植物1000多種。本書內容按照野外觀察植物感官認識的順序,層層深入進行編排,首先按照植物的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本、水生或陸生等進行大體分類,再根據葉的形態進一步分類,從而一步步縮小識別范圍,最后讀者可以通過查閱本書中每一植物的特征性圖片及植物特征文字描述對植物進一步鑒別。本書適合植物愛好者參考閱讀。
楊輝霞 岳桂華 于愛華 ·生物科學 ·17.3萬字
《蘭科植物的受精》是達爾文繼《物種起源》之后最重要的著作,出版于1862年,15年后(1877年)出版第二版,本中譯本是根據第二版譯出的。在本書中描述了許多蘭花與昆蟲精巧的傳粉系統,他認為自然選擇作用使花的構造適合異花受精,這為他的進化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英)達爾文 ·生物科學 ·17.2萬字
在出生時,我們的命運就已經被決定了嗎?基因決定了我們的智力、身材、人格和心理健康嗎?我們是否擁有自由意志?本書用最新的基因學發現正面對決基因決定論。我們對于基因有著一種普遍的誤解,似乎基因掌控著我們的命運。然而最新的基因學方面的發現并不支持這種觀點。盡管不同基因的不同性質的確會對不同的人的行為具有不同的影響,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并不能削弱我們真正的自由意志。基因決定論只是在一些醫學背景下才起作用,主要是一些精神病綜合征。本書指出,我們不是基因的奴隸。基因作為決定論只是作用于分子生物學的層面上,而且僅限于一些特殊基因。對我們行為具有更大影響的是在科學之外的我們的思想和我們的世界觀,它們將會對我們如何思考以及應用最近的基因發現產生重要影響。本書讓基因的真相變得更加清晰透徹,讓讀者不再為基因決定論困擾,而是積極利用自己基因的優勢,避開自己基因的劣勢,創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英)丹尼斯·亞歷山大 ·生物科學 ·17.1萬字
這是一本昆蟲學入門科普書。作者基于自己長期的昆蟲專業學習和野外觀察,結合拍攝的昆蟲高清圖片,為我們全面系統梳理了昆蟲的分類知識,昆蟲的形態,昆蟲的觀察、攝影和飼養方法。本書帶領那些喜愛昆蟲的小讀者們,亦或是有一定昆蟲學基礎的昆蟲愛好者們領略昆蟲之美。汪闐,地球記憶工作室創始人之一,昆蟲學研究者,野生動物生態攝影和保護工作者,自然博物科普工作者。擔任北京自然博物館外聘教師,北京四中等多家中小學外聘科學指導教師。主要研究類群為中國蜻蜓目昆蟲,著有《北京蜻蜓生態鑒別手冊》等科普圖書。
汪闐 ·生物科學 ·17萬字
本書是對野生動物和人類沖突的調查。對亂穿馬路的駝鹿該怎么辦?一只熊被抓到擅闖民宅該怎么辦?正如《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瑪麗·羅琦所發現的那樣,這些天來,答案最好的不是在法理學中,而是在科學中:人類與野生動物沖突的奇特科學,這是人類行為與野生動物生物學的交叉點。致命的豹子、狂暴的大象、被飛機擊落的鳥,甚至是殺人樹,這是一個不斷擴大的沖突區域,羅琦挖掘了大量的奇特的故事,旨在提醒人類,在不斷擴大人類居住地的同時,應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共存。瑪麗·羅琦,在這本書里對野生動物和人類相遇的變幻莫測的世界展開一項不可抗拒的調查。
(美)瑪麗·羅琦 ·生物科學 ·16.9萬字
本書以生動的語言與精彩的故事和豐富的科學實驗數據,揭示了谷氨酸的多面性。谷氨酸的這種多面性不僅體現在它對人體許多器官具有重要影響,也體現這種影響既有正向的,也有負面的,正向影響可以更好地塑造我們的大腦,而負面影響則會導致疾病。面對如此多面的谷氨酸,我們又該如何趨利避害,讓谷氨酸發揮其優勢,而避免對我們的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呢?作者在書中提供了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來優化谷氨酸能神經元網絡的實用建議,通過體育鍛煉、間歇性禁食和智力游戲,我們就能夠認知能力和生活質量,塑造出更好的大腦!
(美)馬克·P.馬特森 ·生物科學 ·16.8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神秘的動物世界、動物的不同家族、奇特生存本領、奇妙的動物行為、人類身邊的動物。
青少科普編委會 ·生物科學 ·16.8萬字
納豆激酶是來自新鮮納豆中的蛋白質,多年來的研究發現,納豆激酶具有非常好的溶解血栓的生物學活性,因此,納豆激酶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成為了近些年來的一個熱點領域。為了給納豆激酶的研究、應用提供支持,作者將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作者的最新工作匯集成冊,介紹了納豆激酶的研究歷史,納豆激酶的分子結構與生物合成,它的提取、分離和純化,納豆激酶制劑、質量控制,溶栓作用,抗凝血作用,對血壓、血脂等代謝綜合征的影響,納豆激酶的毒理學研究及臨床研究等,是國內不可多得的一本納豆激酶研究專著。
陳杰鵬 徐峰 ·生物科學 ·16.5萬字
這本書分為四部分,讓大家從四個角度了解那些我們原本好奇卻難以查證的生命科學知識。思考生命發生的演化:可重溫國寶熊貓“墮落”史,看看是什么基因作祟,讓兇猛的上古神獸“淪為”呆萌系的代表;也可踏上大腦進階之路,看人類如何借助大腦物質結構的演化,發起對理性的無盡追求。感受科學詮釋的美麗:一場花叢中的《甄嬛傳》將會上演,植物為傳宗接代各顯神通,其手段之豐富令人嘖嘖稱奇;或者,莫以基因大小論英雄,看看是不是物種越高等,基因組就越大。關愛基因引發的不幸:“基因的詛咒”將道出缺陷基因密碼給人類造成的痛苦與折磨,并展現基因科技所能帶來的光明與慰藉。憧憬科技締造的未來:干細胞到底能干啥?克隆人離我們究竟有多遠?我們的狀態還受腸道菌群的影響?生命的設計與構建正在走進現實,本部分將走進合成生物學的曼妙之境,那些充滿想象力的應用前景會讓我們嘆為觀止。
尹燁 ·生物科學 ·16.5萬字
《中國植物志》第27卷(1979)中的唐松草屬收載了67種,英文版FloraofChina(2001)的唐松草屬收載了76種。至今我國唐松草屬的種已經增至98種,急需進行修訂,此即為編寫《中國唐松草屬植物》的主要目的。本書作者王文采院士對中國唐松草屬的演化和分類方面的新貢獻,與過去德國專家Prantl(1887)、美國專家B.Boivin(1994),和日本專家M.Tamura(1995)關于此屬的演化、分類上的觀點、方法都有不相同。著名植物科學畫家孫英寶先生為本書繪制了101幅精準的圖版(其中對花部器官萼片、雄蕊、心皮都有放大的插圖),這在國內植物學著作中是罕見的。并且王文采先生為每一種編寫了中名,拉丁學名,文獻引證,中、英文的形態描述,地理分布,生長環境、經濟用途等介紹。本書研究了唐松草屬的重要形態特征及其演化趨勢,理清了唐松草屬中原始種、原始群和進化群之間的關系。可充分幫助中外讀者了解此屬植物間的親緣關系和同等的演化水平,以及對此屬植物的鑒定,是對中國植物學基礎研究領域的一次非常有價值的補充和完善。正因為其重要的學術價值,本書獲得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的資助。
王文采 ·生物科學 ·16.3萬字
本書共分為五部分,主要內容包括:植物大家族、植物的活動、居住的地方、植物與人類、美麗的花卉。
青少科普編委會 ·生物科學 ·16.1萬字
本書結合微生物學、草地生態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和技術,對棲息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耐低溫產酶真菌的群落結構特征、優勢真菌的生物學特性、產酶的類型、酶學性質及對植物細胞壁木質纖維素類物質的降解作用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介紹了氣候變化對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響,以及產酶真菌在草業可持續利用方面的實踐指導成果。
蘆光新 李宗仁 ·生物科學 ·16.1萬字
在8年前一次偶然的極地旅行中,作者無意中踏進神奇的野生動物世界,最終成為一名生態攝影師和自然愛好者。本書將呈現作者游歷五洲四海,從陸地、島嶼和海洋三個部分探索這個星球上的非凡物種的經歷。從南極到北極,從赤道到寒帶,從非洲草原到熱帶雨林,再到深邃大海,請跟隨作者一起挑戰自我,尋蹤秘境。
陳婷 ·生物科學 ·1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