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習題集主要依據人衛出版社第八版《病理生理學》(王建枝殷蓮華教授主編)內容編寫,并參考了其他具代表性的病理生理學教材和題集。習題題型包括選擇題(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問答題,附有答案。本書適合于病理生理學教師備課、輔導、命題及學生復習考試時使用,亦可供相關臨床和基礎專業人員學習病理生理學知識以及研究生考研時參考。本書中的題目涉及面廣,覆蓋教材全部重要知識點,且內容與最新版教材同步。
汪洋 ·生物科學 ·8.5萬字
本書根據管理科學的系統論,采用計算機仿真技術模擬人體內的信息流過程,預測人體生命管理系統,建立人的生命周期數學模型,尋找人體生長、發育、衰老、進化等成長規律,用計算機科學語言描述人生各個階段,模擬人體生命管理過程,探討生命過程的階段性質量指標,幫助獲得最佳生命狀態和健康、科學的生命保障。本書包括人的系統性、人的系統分析、人體軟件系統、人的生命管理系統、生命過程的質量管理以及人類進化等章節,作者試圖通過現代計算機技術,創建高質量生命管理理念,提高生活品質,享受美好人生。
陸欣 陸鎮奇 ·生物科學 ·8.3萬字
本書通過系統闡述生物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及發展前景,引領讀者深入探索生命的奧秘與科學的魅力。首先,本書從結構功能觀、物質能量觀、穩態平衡觀到進化適應觀,逐一揭示了生命現象背后的統一性與復雜性,展現了生物學如何以獨特視角理解世界。其次,書中介紹了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邏輯與非邏輯思考方式,以及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等科學研究方法,幫助讀者理解科學家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書中展望了生物學的未來發展與就業前景,鼓勵讀者在生命科學的新紀元中探索無限可能,為生物學的繁榮貢獻力量。本書適合中學生和對生物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和淵 ·生物科學 ·8.3萬字
繼前一本《尋蟲記》,前香港漁農處長李熙瑜博士再次執筆為香港人撰寫屬于本土的昆蟲記。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城市急速變化,有些昆蟲也隨之而消失、煙滅,令人慨嘆。然而大自然的生命力總叫人驚訝萬分,蟲蟲們在石屎森林中也找到了各自的生存之道、棲身之所。此書就透過李博士的親身經歷,回顧了香港今昔的蟲蟲生態,也道出新時代的蟲蟲如何求生應變,觀察者仍可在時代的洪流中得到寶貴的啟發和感動。作者甚至藉此與孫兒互動,建立美滿的親子關系。如主題“蟲中取樂”所言,雖然時代變遷令人慨嘆,但只要用心感受和觀察,仍能得到安慰和歡樂。本書透過極富趣味的筆觸及數百張高質素的照片,介紹多種香港趣致的昆蟲,包括因社會發展漸已不復見的浮塵子;外形如白色孔雀的廣翅蠟蟬若蟲;喜歡跟人玩捉迷藏的白腰天蛾;懂得耍太極拳的小若螳;“馬拉蟲”交配選手泛光紅蝽等,是一本了解本地昆蟲生態的活生生教材。
李熙瑜 ·生物科學 ·8.2萬字
《心血運動論》是英國生理學家、實驗生物學理論創始人之一威廉·哈維于1628年出版的著作,在本書中,他“把心臟比作水泵”,提出血液是循環運行的,心臟有節律的持續搏動是促使血液在全身循環流動的動力源泉,并通過親身經歷的解剖實驗、大量的實驗材料、科學的假設、特定的結果,運用生活化語言,舉一反三地論證和闡釋了心臟和血液的運動,從根本上推翻了統治人們頭腦上千年的關于心臟運動和血液運動的經典觀點。哈維通過自己的解剖學實踐,批駁了蓋侖的許多錯誤說法,首次揭開了血液循環運動之謎,本書的出版標志著近代生理學的誕生,對現代醫學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英)威廉·哈維 ·生物科學 ·8萬字
植物形態觀察常用的實驗技術:石蠟切片制作,半薄切片和電鏡切片的制作等;第二章著重闡述本書即以研究生在進行植物發育生物學研究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實驗技術為主體,系統地介紹相關的植物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基本研究技術與方法。全書共分為四大章:第一章介紹分子生物學相關的檢測實驗:包括定量檢測基因表達量的qRT-PCR,檢測基因表達模式的切片原位雜交和整體原位雜交,蛋白的免疫定位和激素的免疫定位等技術;第三章為植物發育生物學常用的多種互作檢測技術:涉及到蛋白-蛋白,基因與蛋白互作相關的凝膠阻滯電泳、雙分子熒光互補技術及酵母雙雜交等技術;第四章闡述了轉基因和突變體中常用的檢測方法。
王東輝 ·生物科學 ·7.9萬字
沃森的《雙螺旋》是一部以個人名義寫就的回憶錄,記述了科學家們發現DNA分子結構的故事。這一發現及其隨之引起的影響促使生物學界發生了一場革命,堪稱20世紀科學界最為重大的事件之一。《雙螺旋》把新概念的誕生描繪得栩栩如生,把許多扣人心弦的場面逐步推向全劇的高潮,同時又將科學家們的日常生活娓娓道來,為讀者揭示了一個神奇而又平凡的世界。此書一經出版便引起科學界巨大的興趣和爭議,是一部獨具風格的科學史。因過于“尖刻”而被哈佛大學出版社退稿,最終出版后引發學界巨大反響與爭議。定義生命與人類存在的偉大科學發現,科學界的八卦與角力,年輕科學家的野心與追求……這些背后故事解構了大眾印象中神秘難解、高高在上的科學研究世界。
(美)詹姆斯·沃森 ·生物科學 ·7.9萬字
本書主要在介紹生姜的生物學特性、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基礎上,對生姜的栽培與生產、貯藏、中藥特性、臨床應用以及產品開發與利用展開系統論述,為合理地開發和利用生姜資源提供了科學的依據,更為生姜產品研發人員提供了較全面的專業性指導。
姜程曦 耿國河 徐紅珍 ·生物科學 ·7.9萬字
本書第一部分討論幾個香港擁有優勢的創新科技領域,包括“大數據”、“智慧城市”、“物聯網”、“金融科技”等,以及香港如何配合國家科技規劃發展創新科技產業。第二部分探討創新科技對社會的影響,讓讀者了解當中可能引發的問題,包括網絡安全、私隱、教育政策等,為迎接未來數碼“新常態”作好準備。
黃錦輝 ·生物科學 ·7.8萬字
本書稿整理記錄了寧夏西吉縣黨家岔濕地自然保護區鳥類16目40科82屬138種。書中介紹了保護區的自然概況、保護區鳥類的群落結構及區系、鳥類野外識別及分類知識等方面的知識,圖文并茂。本書不僅是一本學術著作,也是鳥類愛好者、自然保護區工作者的重要學習參考書。
張大治 趙紅雪 楊貴軍主編 ·生物科學 ·7.7萬字
本書是一部濕地植物對重金屬轉運機制的研究著作,論著以鄱陽湖濕地植物為研究對象,調查研究鄱陽湖濕地植物的根表鐵膜;分析了根系分泌物對鐵膜形成及解析的影響;探討了植物根表鐵膜的動態變化特征;采用SEM-EDX和XRD來分析植物根表鐵膜的形成。研究論證顯示濕地植物根表鐵膜的研究對污染物的消減及調控有著重要的生態環境意義。
劉春英 ·生物科學 ·7.7萬字
本書共配有198種鳥類的生境照片198幅。并首次描述了六盤山鳥類組成狀況和分布情況,是研究六盤山鳥類的基礎資料。六盤山鳥類資源豐富,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多年來的監測調查中,共觀察記錄到鳥類17目47科198種,其中還記錄到寧夏鳥類新紀錄1種。
王雙貴 宋森 袁海龍 ·生物科學 ·7.4萬字
威爾遜以書信的方式,以博物學家的寬廣胸懷和科學家的坦蕩從容,從哲學層面對地球生命和人類的價值觀展開了深刻的探討。通過酣暢的文字、生動的案例和殷實的數據,作者向讀者闡述人與自然各自的處境、地球生命存在的價值、導致目前生態困境的主要根源,以及未來的希望與出路。
(美)愛德華·O·威爾遜 ·生物科學 ·7.3萬字
螞蟻,是這個星球上最有魅力的生物類群之一。全世界有超過1.5萬種螞蟻,遍布陸地各個角落,而我們知之甚少。國際螞蟻研究翹楚、社會生物學之父愛德華·威爾遜,一生癡迷螞蟻,他將帶領我們開啟這場持續80余年的螞蟻探險之旅。從童年時期在亞拉巴馬州森林中第Yi次與螞蟻相遇,到前往西印度群島、莫桑比克、新幾內亞、多芬島等遙遠之地的旅程,威爾遜對螞蟻的觀察和研究步步深入。他選取25種典型螞蟻作為重點,不僅介紹了它們的種類、形態和社會體系,還介紹了它們如何通過信息素“說話”和認路,如何協作和戰爭,如何進化和改變歷史,讓我們認識到螞蟻作為社會性昆蟲的代表,如何“統治”了這顆星球。威爾遜力圖還原一個真實的螞蟻世界。在研究“雄蟻不過是會飛的精子導彈”和“螞蟻讓老太太參加戰斗”時,威爾遜雄辯地用火蟻、行軍蟻和切葉蟻等來考察論證。許多鮮為人知的螞蟻躍然紙上:“白蟻克星”馬塔貝勒蟻,非洲最兇猛的螞蟻戰士;哥斯達黎加的角窩蟻,世界上節奏最慢的螞蟻;新喀里多尼亞曾被認為滅絕的黃尾犬蟻,威爾遜在2011年發現了它。書中含有克里斯滕·奧爾細致入微的螞蟻插圖,以及威爾遜在世界各地探險的罕見照片。
(美)愛德華·威爾遜 ·生物科學 ·7.3萬字
本書介紹了實驗鼠運動系統和內臟器官重要的形態、功能及組織結構,以及它們同循環系統、神經系統之間的緊密聯系,同時也介紹了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感覺器官、皮膚和皮膚附屬器的形態和功能,各個部分的功能形態通過一種簡明的形式呈現出來,并且內容與獸醫實踐相結合。
李健 李夢云 廖成水 ·生物科學 ·7.2萬字
青蛙鳴叫,蜜蜂飛舞,人類與蟲子相互依賴,成為這個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只蟲子背后,有哪些源遠流長的傳說故事?每一聲鳴唱背后,又有多少無法述說的情感與源流?人類,到底該如何與蟲子相處?本書講述十二種小蟲子身上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以及它們在經典讀物、古詩詞中的溯源故事,讓讀者重新認識那些微小的生命,感知世間萬物的多彩與美好。
陸生作 ·生物科學 ·7.2萬字
《尋覓自然》收錄了愛德華·威爾遜富有開創性的12個短篇文章,闡述了他一生中一直在積極探索的主題。涉及生物學和社會生物學領域,以及荒野和人性的緊密相連。“動物天性,人類天性”講述了從蛇到鯊魚再到螞蟻的社會性,探問了人類和靈長類動物對蛇普遍厭惡的情緒是如何以及因何進化出來的。“自然的模式”探究了社會生物學的基礎,拷問社會行為具有什么基本的遺傳基礎,以及這對人類物種未來意味著什么。“自然的豐裕”贊美了生物多樣性,并解釋其對人類持續存在的至關重要性。《尋覓自然》是對20世紀至為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一生研究主題的綜述式介紹。藝術家勞拉·索思沃思為這本書獻上了富有想象力的插圖,這將是值得摯愛自然的人品讀的書。
(美)愛德華·威爾遜 ·生物科學 ·7.2萬字
本書收錄賀蘭山地區12目91科321種昆蟲的生態照片368幅,包括15種寧夏新紀錄種(書內用“寧夏*”表示),是賀蘭山地區昆蟲多樣性的基礎性資料。這些昆蟲是賀蘭山地區常見的林業昆蟲,其中一部分在林區造成較大危害,另一部分是重要的天地昆蟲。
楊貴軍 王繼飛編著 ·生物科學 ·7.1萬字
微生物提高石油收率技術(MEOR)以其費用低、適應性強、作業簡單、對產層無傷害和無環境污染等優勢,成為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采油工藝技術。本書從介紹微生物的采油概況到分子生物學在油藏微生物多樣性研究中的應用,通過分子生物學手段分析了油藏微生物的多樣性,可為微生物采油技術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王君 ·生物科學 ·7.1萬字
26種本草的前世今生,一本書帶你深入了解身邊的本草玉簪、芍藥、紫花地丁、玉竹……這些本草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在書中,作者借助古今中外的各類典籍和文獻資料,跨自然科學、歷史、醫學、傳統文化等多學科,詳細追溯了我們身邊的26種本草的前世今生。200余幅中外古籍復原、古風彩色繪圖,帶你領略本草的人文之美;高清實拍本草圖&植物標本,輕松閱讀并能學以致用,識別并了解本草的習性和價值。附植物科普知識&名家醫學典籍里的經典醫案,長知識、變博學每一章節的文后均添加了相關的植物科普知識,認識本草之余,還能學習有關植物的科普知識;《身邊的本草》是一本貼近生活的普及讀物。在書中,作者從文化、歷史、(中)醫學、自然科普等多角度闡釋了20多種目前我們身邊的本草,對這些本草進行了詳細的追溯,簡述了他們背后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它們在我國博大精深的中醫學中的應用,并重點突出了它們深厚的人文價值,探究根植于中華文化中的生存智慧,借此繼承和發揚內涵豐富的本草文化。圖書視角獨特,兼具專業性和實操性,不僅能讓讀者學到關于本草的人文知識,更能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去辨識我們身邊的本草。
阿南 ·生物科學 ·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