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星云大師的《百年佛緣》是一部重要的口述歷史的著作,全書分為:生活篇、社緣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場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別冊、名家看百年佛緣十個部分,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記述了星云大師與社會各界的往來、弘揚佛法和為社會服務的經歷,讀來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臺灣幾十年來的歷史變幻和海峽兩岸關系從冰凍到如今的全面交流與交融的全過程,是一部難得的歷史巨篇。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20.7萬字
作者于一九六九年初識南師懷瑾先生,旋即參加禪學班追隨學習,并參與《人文世界》月刊工作。作者曾于南師七十壽誕時編成《懷師》一書,后又于一九九九年撰成《禪門內外——南懷瑾先生側記》,記錄南師身邊的大小事。追隨學習期間,并主編出版多本南師講課記錄。
南懷瑾 ·佛教 ·20.6萬字
本書全面而深入地介紹了佛教的創立、傳播的歷史與現狀,以增加讀者對佛教文化的全面認識。
星云 ·普及讀物 ·20.6萬字
作為獲得四川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杰出教授、國家“985工程”四川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創新基地首席專家、四川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的卿希泰教授,是從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重點學科中遴選的享受院士待遇的文科杰出教授,這在中國人文學科領域是極其崇高的榮譽。卿希泰教授以他在道教學領域數十年的辛勤耕耘,和在國際宗教學界的極高聲譽,堪稱當代道教學研究的一代大家。本書選取卿先生《道教綜論》《道教文化與現代社會生活》《道派史研究》《道教思想研究》等論文,體現在道教學研究上的極高造詣,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卿希泰 ·道教 ·20.5萬字
俱舍論又稱“聰明論”。詮釋了佛陀一轉法輪的經論教義,主要講述一切萬法之總相、別相、性質、類別,詳細闡明流轉與還滅的因果法則,真實開顯四諦真理,為希求解脫的修行人指明一條修行途徑,也可以為深入三藏打下堅實基礎。本書是17世紀的蔣揚洛德旺波尊者為《俱舍論》所造之注釋。蔣揚洛德旺波尊者精通顯密教法,修證境界高深,也是研究藏傳佛教五部大論不可多得的文獻資料。
(清)洛德旺波尊者 ·普及讀物 ·20.5萬字
在“忙”中,有數不盡的樂趣;在“忙”中,有無限的喜悅;在“忙”中,能安身立命;在“忙”中,能多所體悟。“忙”的生活實在太美妙了!在“忙”中,我感覺到懶惰懈怠實在就是罪惡。我感受到生命之可貴在于躍動不息,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焉能不將自己“忙”起來呢?有用的人,即使接受一點小因緣,也能點石成金,做得轟轟烈烈。我一生歷經挫折、打擊,但我從不灰心失意,因為我始終堅信只要自己不死,一定可以“活”出希望來!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20.4萬字
《禪的行囊》是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繼《空谷幽蘭》后的又一力作。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仰慕者和研究者,作者于2006年春進行了穿越中國中心地帶的旅行,追溯了已經成為中國本土文化的重要支脈之一的禪宗,其各代祖師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游歷經歷,并訴說了他多年來對禪的深深體悟。
(美)比爾·波特 ·普及讀物 ·20.3萬字
《觀心:金剛經心釋》乃佛門高僧太虛大師、圓瑛大師和清凈居士憑借深厚的佛學底蘊和慈悲普世的情懷,娓娓闡述《金剛經》中的義理精神。他們不僅深入淺出地闡釋了經文的大義,在此基礎上,還根據自身在長期的修持中感悟到的佛理真諦,講述自己對《金剛經》的理解與領悟。《觀心:金剛經心釋》使一部原本艱澀枯燥的經書,變得簡明生動,易于理解。即使是初讀佛經的入門人,也能從太虛大師的講述中獲得人生啟迪,達到釋解人生困惑、平靜心靈的目的。
太虛大師 ·佛教 ·20.3萬字
本書根據道教本身的發展規律和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了一些最具意義和影響的內容,深入淺出的介紹道教的教義戒規、名剎景觀、人物傳略、經典著述、生活禮儀等基本知識。
李睿編著 ·道教 ·20.2萬字
星云大師 ·普及讀物 ·20.2萬字
《六祖壇經箋注》是為佛教、特別是禪宗極為重要的經典《壇經》進行注釋解說的著作,也是《壇經》“箋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書搜集資料豐富,注釋嚴謹,以“字字考其來歷,句句求其證據”的標準,詳細解釋闡述《壇經》本義,使《壇經》奧義清晰可讀。
丁福保 ·佛教 ·20.2萬字
本書主要探討佛教對普通民眾的思想與行為產生的影響。在重新考察佛教流行北方的歷史背景后,根據1600種有紀年及紀年可考的造像記,借助統計分析,輔以例證,具體展示了民眾信仰對象的興衰變化;剖析了民眾對佛教的認識與追求,涉及生死觀念變遷、大乘起義的心理基礎、民眾的社會觀念等;還考察了部分民眾對法、佛、像與覺悟之途的理解。同時還揭示了造像供養與中土傳統祭祀的關系,分析了興福造像流行的歷史意義,探討了佛教信仰廣及朝野的時代意義與影響。
侯旭東 ·佛教 ·20.2萬字
本書通過對《梵網經》和《菩薩戒義疏》成書因緣、內容源流、作用價值、相互關系的詳細考證、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論證了兩部經典在中國佛教戒律史上的獨特地位、重要作用和廣泛影響,提出了具有系統性的新觀點和新結論。本書從通覽中國佛教戒律發展總趨勢的視角,做出了晉隋之際佛教戒律經歷兩次重大變革的論斷,由此探索了佛教戒律中國化在特定歷史階段的具體進程、特定方式和運行機制。本書從順應重視佛教戒律的社會主流思潮出發,指出了兩部經典在當代佛教契理契機發展過程中所能提供的參考、借鑒和啟示。
夏德美 ·佛教 ·20.1萬字
本書以隋唐時期長安佛教造像為核心,探討了造像藝術中所體現的佛教凈土信仰的具體形態,勾勒了皇室、僧團與信眾之聞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闡述了長安佛教藝術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價值和意義,對于目前“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構想的實施具有重要支撐意義。
白文 ·宗教藝術 ·20萬字
藏傳佛教自西夏時起就已經開始向西域和中原傳播,并在元明兩代成為中國佛教傳統中一個十分醒目和有影響力的傳統。以往由于缺乏文獻資料,對這段歷史的研究幾乎是空白。近十年來,作者在敦煌藏、漢文文獻,黑水城出土漢文、西夏文佛教文獻,吐魯番出土回鶻文文獻和散見于世界各地的元明善本文獻中發現了大量的漢譯藏傳密教文獻,其中以傳自元明清三代宮廷的藏傳密教儀軌集成《大乘要道密集》最具價值。本書利用這些新發現的漢譯密教文本,發掘其藏文原本,通過對這些文本進行細膩的分析,重構了11至15世紀藏傳密教在西域和中原傳播的歷史。
沈衛榮 ·佛教 ·20萬字
空間是人存在的基本要素之一。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空間就表現為不同的文化形態。宗教作為一種文化系統,必須對空間加以形塑和建構,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符號和表征系統,即所謂的宗教文化空間。空間有較為直觀的感性形式,宗教空間所勾勒的恒定場所和目的論,是宗教“拯救”時間的必由之路。本書就宗教文化空間的信仰觀念、感性形態、本質特性、實踐模式等進行探討,從一個側面對宗教文化進行探賾索隱,是為空間的指引。
董琳 ·理論 ·19.9萬字
本書是胡適對佛學研究的總集,收錄了胡適一生所作的重要佛學著述。這些研究著述,以“懷疑”為前提,以“考證”為手段,推出了許多新鮮大膽的結論。著述的內容涉及佛教史特別是禪宗史的發展脈絡,佛教典籍的真偽考證,高僧的生平等等。這些著述展現了胡適對于佛學的根本認知,是大眾梳理佛教發展史的最佳入門讀物。
胡適 ·普及讀物 ·19.9萬字
廬山慧遠教團是指東晉時期以慧遠為中心,在廬山建立的一個佛教修行團體。慧遠教團時期,是中國佛教由都市佛教向山林佛教轉型的時期。廬山教團在中國佛教山林化進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廬山教團對佛教戒律汲汲以求,并在佛教戒律傳譯中做出巨大貢獻,在具體實踐中以富有中國特色的僧制為教團規則。與長安鳩摩羅什教團相呼應,代表了中國佛教發展的兩個方向。本書對它做了比較全面和深入的介紹,頗具學術價值。
李勤合 ·理論 ·19.9萬字
中國佛教中的最大宗派凈土宗的核心經典!全本無刪減,無障礙閱讀,原文精校、譯文精準,依據古今高僧大德的論述解讀經義!附完整譯文、《凈土法門五百問答》!凈土宗系中國佛教中的最大宗派,歷史悠久,信徒眾多。“五經一論”是凈土宗的核心經典,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寶貴遺產。自古以來,多有高僧大德予以積極推廣和鼎力弘揚,關于這些經典的注疏可謂汗牛充棟,然而遺憾的是由于時代的久遠,其文言已難以適應當代人閱讀。直到今天,也鮮有綜合前人注疏、完整解讀“五經一論”且適合當代人閱讀的書籍。《凈土五經一論要義通解》填補了這個空白。本書將通過疏理歷史上高僧大德的精辟注疏,闡述凈土法門要義,揭示其簡單中見其思想體系之博大精深。提綱挈領,以窺全豹,幫助我們深入領會凈土法門之理念、主旨和精髓。
曾琦云編著 ·佛教 ·19.9萬字
翻開本書,翔實的論證,平實的分析撲面而來,一切都那么自然,但又與眾不同。本書從知識分類的角度切入,將中國傳統知識體系的建構與佛教、道教知識體系的發展結合起來,對《法苑珠林》成書及撰者進行了嚴密的考證,對《法苑珠林》及相關類書的分類進行了詳細的比較,將中國古代分類歷史、《法苑珠林》分類的社會知識特征一一呈現。作者以還原歷史、尊重時代為主要指導思想,在對《法苑珠林》進行文獻考證的同時,融合“知識社會學”的理論,將考據學的方法與中國古代知識社會史、文化史等結合起來進行研究。這對中國古代類書在古代文學及相關領域的拓展性研究,都是很有意義且十分必要的探索。在汗牛充棟的中國古代知識典籍里,還有多少被遺忘的明珠?走進本書,也許您會有更多、更精彩的發現。
吳福秀 ·普及讀物 ·1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