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國民黨軍事制度史(套裝上下冊)》共設陸軍、空軍、海軍、后勤、省軍與保安部隊、警務與憲兵等十一章,對國民黨不同歷史階段的國防政策、軍事制度、中央與地方部隊的組織與演變,都追蹤索要,做了詳細的考述。特別是關于警備、憲兵、后勤和保安部隊等部分,更具有開創性。這部書稿還以相當的篇幅,介紹了國民黨軍撤臺以后,面對兩岸關系的變化,在軍事編制和武器配備上進行的一系列調整和演變。
劉鳳翰 ·軍事史 ·54.7萬字
本書梳理了盟軍從登陸西西里,到最終攻下羅馬城的時間線,描繪了恢弘壯烈的意大利戰役,訴說了無數“為自由而死”的英勇故事。雖然進攻意大利的決定極具爭議,但行動一旦開始,盟軍解放意大利的決心便未曾動搖:集結的號聲伴著奔涌的海浪將沖鋒艇送上西西里的金色海岸,轟鳴的鋼鐵戰車履帶碾過薩萊諾平原堅固的防線,呼嘯的戰機在塔蘭托港投下鋪天蓋地、如雨般密集的炸彈..阿特金森筆下,一幅雄渾與悲壯共同揮灑而就的畫卷徐徐展開。不堪重負的艾森豪威爾,無畏卻自負的馬克·克拉克,天縱奇才的巴頓,偏執、微情的丘吉爾,運籌帷幄的坎寧安,四面楚歌的墨索里尼...從將軍到士兵,從政客到平民,無數生命的軌跡在這段歷史中會聚、燃燒。這是第三帝國與其反抗者之間,為爭奪歐洲大陸而展開的史詩戰役,打響了瓦解軸心國歐洲防線的第一槍。當馬克·克拉克最終“征服”羅馬時,諾曼底登陸前的最后一處障礙被徹底排除了——第三帝國末日將近。
(美)里克·阿特金森 ·軍事史 ·52.9萬字
“太平洋戰爭”系列全景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的主要成員國日本和同盟國的美、英等國,于1941年至1945年進行的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東亞地區的太平洋戰爭。完整呈現日本軍國主義興起至敗亡的全過程,深入分析太平洋戰爭的前因后果,多角度展示軸心國和同盟國之間的軍事、政治、外交和經濟斗爭。作者文字流暢,行文脈絡清晰,引經據典,還原史實,對事件和人物有精辟的見解。書中戰爭場面宏大、進程細膩;人物形象飽滿,性格突出;情節驚心動魄,扣人心弦。本書系“太平洋戰爭”系列第七部《鉗形攻勢》,主要敘述了馬紹爾群島戰役、突襲特魯克、英帕爾戰役、馬里亞納群島戰役等內容。
青梅煮酒 ·軍事史 ·52.3萬字
本書梳理了盟軍從入侵西西里,到最終攻下羅馬城的戰爭進程,重現了恢弘壯烈的意大利戰役:集結的號聲伴著奔涌的海浪將沖鋒艇送上西西里的金色海岸,轟鳴的鋼鐵戰車履帶碾過薩萊諾平原堅固的防線,呼嘯的戰機在塔蘭托港投下雨點般的炸彈……一幅雄渾與悲壯共同揮就的畫卷徐徐展開。不堪重負的艾森豪威爾,無畏卻自負的馬克·克拉克,天縱奇才的巴頓,偏執、激情的丘吉爾、運籌帷幄的坎寧安、四面楚歌的墨索里尼……從將軍到士兵,從政客到平民,無數生命軌跡在這段歷史中匯聚、燃燒。這是進攻第三帝國的第二階段,西西里島和意大利的戰爭迫使美國肩負越來越多的戰場責任,也磨礪了美軍的戰斗力和意志力。崎嶇的地形、嚴苛的氣候、強大的敵人,戰場形勢已然明晰:要么殺敵,要么被殺。正是在意大利戰場上,美國軍隊從新手蛻變為主宰二戰局勢的強大力量。
(美)里克·阿特金森 ·軍事史 ·52萬字
暢銷50余年,全球再版40余次的二戰史經典。在汗牛充棟的二次大戰史著中,利德爾·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無疑是其中的權威作品。他憑借個人的軍事經歷、豐富的資料文件、與當事人的訪談紀錄,以及二十多年的殫思勤耕,終于完成這部翔實精辟的成熟巨著。本書不僅是對事件的敘述與鋪陳,更是對這段慘烈歷史的現實研究與客觀分析。作者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從序曲到尾聲進行了全面回顧,從戰術戰略、政治等角度來客觀分析戰爭起因、事件過程、導致的后果,尤其是對每場戰役的戰術特點和戰略細節分析,給讀者帶來諸多經驗和啟示。
(英)利德爾·哈特 ·軍事史 ·51萬字
“太平洋戰爭”系列全景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的主要成員國日本和同盟國的美、英等國,于1941年至1945年進行的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東亞地區的太平洋戰爭。完整呈現日本軍國主義興起至敗亡的全過程,深入分析太平洋戰爭的前因后果,多角度展示軸心國和同盟國之間的軍事、政治、外交和經濟斗爭。作者文字流暢,行文脈絡清晰,引經據典,還原史實,對事件和人物有精辟的見解。書中戰爭場面宏大、進程細膩;人物形象飽滿,性格突出;情節驚心動魄,扣人心弦。本書系“太平洋戰爭”系列第九部《困獸之斗》,主要敘述了雅爾塔會議、硫黃島戰役、東京大轟炸、“大和”號之死、沖繩戰役等內容。
青梅煮酒 ·軍事史 ·50.8萬字
“太平洋戰爭”系列全景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的主要成員國日本和同盟國的美、英等國,于1941年至1945年進行的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東亞地區的太平洋戰爭。完整呈現日本軍國主義興起至敗亡的全過程,深入分析太平洋戰爭的前因后果,多角度展示軸心國和同盟國之間的軍事、政治、外交和經濟斗爭。作者文字流暢,行文脈絡清晰,引經據典,還原史實,對事件和人物有精辟的見解。書中戰爭場面宏大、進程細膩;人物形象飽滿,性格突出;情節驚心動魄,扣人心弦。本書系“太平洋戰爭”系列第六部《美日對決》,主要敘述了巴布亞半島戰役、獵殺山本五十六、新喬治亞群島登陸戰、開羅會議、血戰塔拉瓦等內容。
誕生于抗日的烽火,三打運城,克臨汾、攻晉中、戰太原,秦嶺奪險、川西剿匪,參加抗美援朝“五次戰役”、冬季防御戰役……這是一支戰功赫赫的部隊;它也曾在朝鮮戰場折戟,陷入敵重重包圍,損失慘重,驚動了中南海,是一支備受關注和爭議的部隊。這支部隊就是一八〇師。
《歷史的回音》編審委員會 ·軍事史 ·50.1萬字
阿姆斯特朗公司位于英格蘭北部的紐卡斯爾市的泰恩河畔,晚晴時期,它是清朝中國海軍軍艦重要的設計、制造廠家。本書以大量保存于英國各機構的檔案為基礎,以當年引進的各型號軍艦為經,以清朝中國各級機構和官員的相關活動為緯,詳細敘述了清朝中國海軍建設過程中從戰艦型號的設計、修改、確定到如何接引戰艦回國、戰艦的服役、戰斗經過直至最后結局的歷史過程。
張黎源 ·軍事史 ·48.4萬字
1939年,德國潛艇U-47偷襲英國皇家海軍基地斯卡帕灣,擊沉“皇家橡樹號”戰列艦,由此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海戰序幕。1930年,英、美、日、意、法五個主要海軍強國代表曾在倫敦召開限制和縮減海軍軍備會議。然而此舉未能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到來,不到十年,歐洲就再次卷入新的全球沖突,海軍也成為這次全球戰場上各國對決的主要力量之一。本書囊括了二戰中全部重要的海上戰役,并對全球不同戰場和戰役間的關聯進行分析。西蒙茲為解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海戰提供了一個全球史的視角,從主要參戰國之間利益的分化組合、新的艦隊裝備、作戰技術的競賽升級、決策者海權戰略的對決以及作戰將領的戰術博弈等不同層面抽絲剝繭,使歷次海戰的前因后果一覽無遺。通過本書的敘述不難發現,這些海戰并非孤立地發生在不同的水域,而是環環相扣,與陸地上的戰役和整體戰爭的形勢也息息相關,而這也正是當時的決策者在運籌帷幄時所面對的真實態勢。
(美)克雷格·L.西蒙茲 ·軍事史 ·47.6萬字
喬良將軍、王湘穗教授聯袂推薦!戴旭、薩蘇、方軍傾情作序!被廣大軍迷追捧,全面揭開朝鮮戰爭臺前幕后隱秘歷史的必讀書。本書是一部全景式再現朝鮮戰爭歷史命運的經典作品,以恢宏的氣勢、凝練的語言、多維度的視角記述和分析了朝鮮戰爭成因、決策過程、五次戰役及板門店停戰談判等重大事件,包括戰前國際國內形勢、重要戰役戰況、雙方將帥決策過程及這場戰爭中涌現的堪稱“軍神”級人物,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同時,本書通過翔實的史料全面揭開朝鮮戰爭臺前幕后的諸多歷史真相,如中美蘇朝最高領導層的博弈較量,朝鮮人民軍南征的真相,中國出兵朝鮮真相,中美軍戰力真實對比,蘇聯對華軍援、空軍參戰的內幕,志愿軍戰俘的真實境遇,板門店談判過程等等,破除了有關朝鮮戰爭的種種迷思與誤解,非常真實出彩。本書曾被廣大軍迷譽為朝鮮戰爭題材國內品質扛鼎的作品,暢銷近30萬冊,本版在原有精彩內容基礎上,新增了百余幅朝鮮戰爭歷史照片,給讀者以極強的代入感。
李峰 ·軍事史 ·46.4萬字
美國海軍五星上將回憶錄,二戰美軍戰略規劃及決策的權威著作。威廉·丹尼爾·萊希,美國海軍五星上將。美國參加二戰后,擔任新設置的總統參謀長職務并主持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是事實上的第一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參與了二戰時期盟軍的一系列重大軍事決策。1944年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獲五星上將軍銜的軍官。《身歷其境》是萊希將軍的回憶錄,根據其日記整理撰寫而成,是研究美國在二戰期間戰略規劃和決策過程的一部權威著作。書中極為詳盡地記錄了萊希主持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英美聯合參謀長會議和參加盟國最高級政治會議的情況,極具史料價值。
(美)威廉·丹尼爾·萊希 ·軍事史 ·44.7萬字
從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912年清朝轟然倒塌,在這五百多年間,兩朝爆發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戰役。《中國明清時期的戰爭》從中選取十一個精彩戰爭故事,以朱棣伐安南(越南)為開始,以李鴻章圍剿太平天國為結束,用濃墨重彩的筆調著重講述了明末清初這一歷史大變局時期的朝代更替、社會動蕩與周邊戰爭,包括孫傳庭戰死潼關、孔有德吳橋兵變、西南土司叛亂包圍貴州、盧象升鎮壓農民起義、萬歷明緬戰爭、南明弘光政權的覆亡、南明永歷政權名將李定國抗清、中俄雅克薩之戰、康熙三征噶爾丹。每場戰役都由相關領域的深入研究者撰寫,史料豐富,角度開闊,力求還原,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指文烽火工作室 ·軍事史 ·44萬字
《東線》系列叢書,由著名軍事作家朱世巍先生撰寫。它全面而詳細地講述了二戰中蘇德戰爭的整個過程。《東線:命運——斯大林格勒》承接上部《東線:1941年的冬天》,主要講述了:1941年德國進攻莫斯科失敗,希特勒決定改變戰略,采取局部重點進攻方針,制定出以奪取高加索油田和切斷蘇聯中南部交通線為主要目標的1942年夏季攻勢計劃。同時,蘇軍在哈爾科夫再次慘敗,德軍乘勢實施夏季戰略,一舉推進到了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蘇德兩軍在意義重大的斯大林格勒展開激烈爭奪。巷戰過后,冬季來臨,蘇軍再度反擊,合圍并殲滅了德軍第6集團軍。
朱世巍 ·軍事史 ·43.9萬字
從北非戰場到阿登戰役,直觀再現美軍三巨頭在戰爭中的恐懼和掙扎、謀劃與策略。艾森豪威爾、巴頓和布萊德雷,都畢業于西點軍校,都以驚人的熱情在歐洲戰場上追逐戰爭的勝利和爭奪肩章上的將星。從炎熱的北非到尸橫遍野的西西里海灘,從血腥的諾曼底登陸到出其不意的阿登戰役,三位將軍不僅要與強大、老練、狡猾的軸心國部隊較量,還要面對作戰團隊間的沖突,經受盟友權斗的考驗,并吞下后勤混亂和軍事誤判的苦果。在擊潰納粹德國的殘酷戰爭中,他們披荊斬棘,將椎嫩的美軍打造為強悍之師。本書的敘述主要來自艾森豪威爾、巴頓、布萊德雷的言論和著作,也來自他們的助手、參謀、上司、秘書、速記員、司機、勤務兵以及名流相識的口述和文字記錄。通過梳理“火炬行動”、“霸王行動”、卡塞林山口之戰、突出部之役、西西里之戰和萊茵蘭之戰等,本書還原了三位將軍的真實面貌。與大眾熟悉的光輝形象不同,艾森豪威爾、巴頓和布萊德雷,將自己的才能、恐懼、焦慮和欲望融入了戰場。他們既是情誼深厚的兄弟,也是彼此欺騙、互相暗算、經歷無數次爭執和遷就的對手。同時,他們的往來和交鋒,始終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和對共同事業的忠誠,而這些正是盟軍贏得勝利的“秘訣”。
(美)喬納森·W.喬丹 ·軍事史 ·43.8萬字
《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是一套關于中、日兩國裝甲部隊在上世紀初組建及使用情況的歷史科普叢書。《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1918-1937》講述了中、日兩國從1922年初組建裝甲兵到1938年前雙方裝甲部隊交戰的歷史。即將出版的《鋼鐵抗戰:中日裝甲兵全史1938-1945》將為大家呈現自1938年開始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前在中國及太平洋戰區的裝甲兵作戰歷史。
徐帆 甄銳 ·軍事史 ·42.3萬字
“太平洋戰爭”系列全景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的主要成員國日本和美國、英國等同盟國,于1941年至1945年進行的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東亞地區的太平洋戰爭。完整呈現日本軍國主義興起及敗亡全過程,深入分析太平洋戰爭的前因后果,多角度展示軸心國和同盟國之間的軍事、政治、外交和經濟斗爭。作者文字流暢,行文脈絡清晰,引經據典,還原史實,對事件和人物有精辟的見解。書中戰爭場面宏大、進程細膩;人物形象飽滿,性格突出;情節驚心動魄,扣人心弦。本書系“太平洋戰爭”系列第四部《艱難時刻》,主要有美日鏖戰菲律賓、“四國聯軍”對日爪哇海戰、中國遠征軍緬甸作戰、杜立特轟炸東京、英日錫蘭大海戰、巴丹死亡行軍等內容。
青梅煮酒 ·軍事史 ·41.9萬字
在1904年-1905年,為爭奪中國東北地區的控制權乃至整個東亞地區的主導權,腐朽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俄國與新崛起的帝國主義國家日本發生了一系列激烈的海陸大戰。這場激烈的戰爭對后世的軍事思想、政治局勢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日軍的旅順要塞攻堅戰,后世軍事家總結出了行之有效的要塞攻防戰術。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對馬海戰的勝利,也標志著日本將在窮兵黷武的道路上越行越遠。而在政治局勢方面,在軍事上失敗的俄國,陷入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中,國內不滿的聲音年開始高漲,共產主義革命開始醞釀,由此引發的歐洲格局變化也即將開始。
查攸吟 ·軍事史 ·41.5萬字
1944~1945年,從太平洋中部到日本本土,美國跨越全面戰爭門檻。在馬里亞納群島戰役中,第五艦隊一路向西,引出日本的整個航母艦隊,搗毀日軍據點;陸戰隊正面登陸有數萬防御兵力的塞班島,在短短兩個月內相繼攻入塞班、關島、天寧三島;陸軍航空隊首次大范圍空投凝固汽油彈,火攻東京,使在劫難逃的敵軍陷入地獄般的火海。一系列戰役幫助美軍開辟了通向日本的空中走廊,使美軍得以向日本本土投擲原子彈——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戰爭中動用核武器。基于權威學術研究、大量一手資料及個人敘述,霍恩費舍爾以其電影般的筆觸與敏銳的洞察力,記錄了二戰改變全球命運的最后一幕。
(美)詹姆斯·D.霍恩費舍爾 ·軍事史 ·41.5萬字
在近代中國發展海軍以來,有那么一支被人們忽視的海軍艦隊,那就是民國時期的海軍。他們既沒有清政府的大艦巨炮,也沒有新中國海軍大發展的輝煌,民國海軍始終在為生存而戰。但他們卻承前啟后,既完結了清政府時期的甲午之恥,又為后來的新中國海軍提供了不少元老軍艦和富有經驗的海軍將領。民國海軍由四個系組成:中央、東北、廣東、電雷,著名的人物既有經歷甲午海戰的薩鎮冰、程璧光等老資格,又有民國海軍的中堅力量陳紹寬、陳季良、沈鴻烈、陳策、歐陽格等性格各異的海軍首領,還有后起之秀林遵等人。本書著重描寫從1917年海軍南下護法至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這一階段,其中包括廟街事件、南下護法、經營閩廈、投身革命、嶗山事變、混戰廣東、江陰抗戰、馬當死守、虎門之戰等民國海軍的所有重大事件。在這些事件中,海軍為了各自的生存,而多年處于互相對峙的狀態,這可謂亂世國殤;另外,民國海軍還背負著甲午國殤,所以在抗日階段,海軍同仇敵愾,四海一心,共同抗戰,幾乎全軍覆沒,所以他們也可謂中華海魂。
肖璞韜 ·軍事史 ·40.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