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法國大革命講稿》系阿克頓爵士擔任劍橋大學欽定近代史講座教授之時,于1895—1896、1896—1897、1897—1898、1898—1899學年授課所用。1789—1795年間的法國大革命,是當時劍橋大學歷史學榮譽學位考試的特別科目之一,這就決定了這些課程的時間范圍。而關于大革命文獻之討論,通常是在談話式課堂上所講,或單作講座講授。還有一些相關散篇,匯集起來作為附錄印出。
(英)阿克頓 ·世界軍事 ·26.9萬字
作為“新域新質”和“無人智能”作戰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無人集群是改變未來戰爭的顛覆性力量之一。本書在介紹智能無人集群概念的基礎上,首先對群體智能涌現的機理進行了歸納,對智能無人集群的應用和現狀進行了闡述;然后從單體智能、群體智能和體系智能三個維度詳細介紹了智能無人集群的關鍵技術;最后展望了智能無人集群的典型作戰樣式和未來發展,并對其面臨的挑戰進行了探討。
趙彥杰等 ·軍事理論 ·26.9萬字
在本冊中,作者記述了美國和各同盟國之間的復雜關系,從對同盟國暗中提供援助,到隨著事態的發展逐步轉變對戰爭的態度,直至發生令美國蒙羞的“珍珠港事件”,美國這個在戰爭初期還試圖置身事外的軍事大國真正加入到了同盟國的陣營,參與到反抗和消滅法西斯德國和日本的斗爭中。
(英)溫斯頓·丘吉爾 ·軍事史 ·26.8萬字
本書包括“雷達傳奇”和“恰當還是不當,這是個問題”兩個系列文章。“雷達傳奇”系列文章,從20世紀初防空作戰面臨的困境說起,講述了二戰前和二戰過程中,雷達在英、美等國的發明和發展,在陸戰、海戰、空戰中的運用,以及雷達如何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二戰重大戰役的進程及結局。“恰當還是不當,這是個問題”系列文章,列舉了20世紀40年代至今,24個外軍處置不明海空情的案例,逐一講述了不同案例發生的時代背景,處置經過,以及值得后人反思和借鑒之處。
小之 ·軍事技術 ·26.7萬字
本書描寫人民空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紅軍時期一架繳獲的飛機,發展到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世界第三大空軍的光榮戰斗歷程。以厚重的歷史感、恢宏的氣勢,呈現一個個精彩紛呈的空軍故事,體現人民軍隊一往無前的戰斗精神。
李峰 ·軍事史 ·26.6萬字
帶領讀者走進二戰中期的相持階段,走進非洲戰場上那艱苦而壯觀的歷史景觀。當時,在經受住法西斯國家最初的猛烈進攻之后,同盟國漸漸站穩腳跟。艾森豪威爾率部進入北非,一舉扭轉了非洲的局勢;丘吉爾相繼訪問莫斯科和華盛頓,展現了氣勢恢宏的大國外交。與此同時,浪漫的卡薩布蘭卡、神秘的波蘭卡廷,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地名都在書中若隱若現。
(英)溫斯頓·丘吉爾 ·軍事史 ·26.6萬字
《第一次世界大戰軍機裝備全史:1914-1916》為上卷,記錄了1914—1916年間一戰空戰的概貌,主要介紹了40余種一戰軍機型號,從國別上涵蓋了一戰各主要交戰國如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沙皇俄國、奧匈帝國、美國等;從類型上包括戰斗機、轟炸機、偵察機、水上飛機等主要門類;在內容上包括機型開發、技術特點、實戰經歷、所屬航空部隊和突出的飛行員事跡等;在編排上按照這些軍機的列裝時間或初次參戰時間為區分標準。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軍機裝備全史:1914-1916》是一部以軍機視角進行獨特呈現的第壹次世界大戰空戰史。
陶力 ·武器裝備 ·26.3萬字
一本講述從希臘化時代到20世紀初期戰爭中的各類武器裝備與相應戰術的通俗著作。回顧了希臘化時代的巨型槳帆艦興衰、文藝復興到三十年戰爭的冷兵器戰術發展、19世紀過渡時期的步槍發展;介紹了中世紀晚期的歐洲火門槍,以及中國古代戰車、火器、車營、山紋鎧、鎖子鎧、連環鎧、杠桿式拋石機的特性和發展;講述了清朝舊式戰船、水師與海防的歷史、一戰毒氣戰的裝備和戰術。
指文烽火工作室 ·世界軍事 ·26.1萬字
1954年,在印度支那發生了一場對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該戰役即為奠邊府會戰。奠邊府戰役歷時近三個月,在中國軍事顧問團援助指導下的越南人民軍和在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支持下的法國均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雙方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演繹了一場該戰場上聲勢浩大的大會戰。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最初由法國發動,最終法國在奠邊府戰役中敗北,從而促使了《日內瓦協議》的簽訂,最終形成了以北緯17°線為分界線的越南南北分治的局面,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就此宣告結束。
一劍文化 ·戰略戰術 ·26.1萬字
進入20世紀過后,中國軍隊開始走向現代化改造的進程,在受到西方現代軍事思想的影響后,中國軍隊試圖為自己配備合適的遠程火力,在這樣的大前提下,促成了近現代野戰炮兵部隊的誕生。誕生之初,受國力之困,不但無法生產炮兵裝備,在選擇具體型號時也遇到眾多困難,直到正式下定決心選定一國為參照創建為止,中國野戰炮兵部隊的發展才踏上了正軌。至1937年,中國野戰炮兵部隊已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體系,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培訓出合格的人才。本書全面系統地講述了1937年前,中國野戰炮兵部隊的發展歷程。
霍安治 馮杰 ·軍事史 ·26萬字
本書主要以汽車4S店的工作場景為載體,系統介紹了汽車后市場服務行業所需的消費心理知識。主要內容包括:汽車服務過程中需要與動機分析方面的相關心理技巧、汽車服務過程中消費者的個性心理及群體心理特征、汽車消費者認知心理分析、汽車消費者的情感與態度、汽車消費者的氣質類型及性格類型分析、最后從總體上介紹每個銷售流程中相應的心理分析技巧。本書適合作為汽車營銷相關專業的教學用書及4S店銷售人員的學習和參考用書。
張相炎 ·軍事技術 ·25.9萬字
本書旨在通過梳理、總結當前在軍事領域中廣泛應用的科學技術,展示它們在戰爭中的應用及影響,揭示軍事科技對戰爭勝負、國防建設及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從而在民眾中樹立科技強軍的重要思想,實現全民國防教育和科普教育的結合。全書共分為六章,介紹了不同歷史時期軍事科技發展的主要歷程,并對當代具有代表性的軍事科技進行全面重點介紹,同時結合實例,分析了軍事科技在現代局部戰爭中的運用,隨之對信息時代各國的新軍事變革進行介紹,最后對未來新軍事科技與未來戰爭進行超前展望。本書集科普性、趣味性、學術性于一體,是一部觀點明確且易讀的軍事科普讀物。
李雋雋 ·軍事技術 ·25.8萬字
朝鮮戰爭是英國軍隊二戰后參加的第一場戰爭,也是唯一一場慘敗的戰爭。英國在國力衰微的情況下,勉強拼湊了一個旅的軍隊趕赴朝鮮戰場,結果在臨津江戰役中幾乎全軍覆沒。之后,英軍淡出朝鮮戰場。本書為英國著名戰史學者搜集大量資料、采訪健在的英國老兵后所撰寫的專著,全書介紹朝鮮戰爭中英國軍隊的戰史,詳盡而客觀,內容扎實,文字老練,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全書單純地以參戰的英國軍隊為敘述對象,側重于戰斗過程,對于彌補我國國內關于朝鮮戰爭的軍事資料的不足具有比較明顯的價值,也容易激發國內普通讀者的閱讀興趣。
(英)安德魯·薩蒙 ·世界軍事 ·25.8萬字
《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10:從德黑蘭到羅馬》忠實地記錄了二戰后期,在結束意大利戰事之后,各盟國之間審時度勢、密切配合,精心擬定了向納粹德國展開總攻的最終戰略。從德黑蘭到羅馬,各盟國首腦相繼進行了一系列緊湊而富有成效的會晤,推動了戰爭的最后勝利,也大致確定了戰后世界版圖的劃分。與此同時,在南斯拉夫、希臘及緬甸等地,戰爭仍然在艱難地繼續,然而,勝利的曙光已經初現天際。
(英)溫斯頓·丘吉爾 ·軍事史 ·25.7萬字
本書詳細記述了拿破侖所參加和指揮的1793年圍攻土倫的戰爭、1796至1797年對意大利的戰爭和1798至1799年遠征埃及和敘利亞的戰爭,以及他在這些戰爭中向士兵發表的講話、命令,他向交戰國開展的錯綜復雜的外交斗爭等等。更確切地說,本書是拿破侖的一部軍事文選。
(法)拿破侖 ·軍事理論 ·25.7萬字
《山的那一邊:被俘德國將領談二戰》是一部獨特的二戰史,大部分來自李德·哈特在紐倫堡對德國高級將領的審訊記錄。李德·哈特全面、公正地將與布盧門特里特、倫德施泰特、托馬、克萊斯特、海因里希、一曼陀菲爾、施圖登特等德國將領的談話匯集起來,刪繁就簡,并在記述中穿插自己的分析和結論。他讓德國將領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進程的敘述者,這就是所謂的“山的那一邊”——指代德軍在二戰中的心理和各項軍事方針,由此本書記錄的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直接的證據,讀者也能從德國將領的描述中感受當時的真實氛圍、領略戰爭的成敗細節。本書具有相當的可讀性,精彩程度不亞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英)李德·哈特 ·軍事史 ·25.7萬字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遠東戰場》選取了太平洋、東南亞戰場線索。日本、美國、中國,是本卷的主角。講述線從珍珠港事件開始,到原子彈落地結束。珍珠港事件的前后,東南亞海島膠著殘酷的戰斗,太平洋上蕩氣回腸的航母大戰,軍迷們津津樂道的中途島海戰,傳奇的中國的緬甸遠征軍。在講述這些決定世界命運的事件時,丘吉爾的資料和敘述角度獨一無二。
(英)丘吉爾 ·軍事史 ·25.5萬字
《戰術通信理論與技術》介紹戰術通信的理論和技術。首先,對戰術通信的發展歷程和系統組成等方面進行了概述。接下來,分別對無線高速傳輸技術、抗干擾技術、組網技術、信息分發管理技術、軟件無線電技術和認知無線電技術進行了介紹。最后,對戰術通信向天空地一體化戰術信息柵格演進趨勢進行了展望。本書可以作為從事無線電通信技術研究、開發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工程師、高年級大學生和研究生的參考用書,也可供指揮員、參謀人員和軍事通信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于全編著 ·軍事技術 ·25.5萬字
1943年6月至12月,盟軍合力攻克西西里島、迫使墨索里尼垮臺,從而進一步收緊對納粹德國的包圍圈。而隨著戰爭形勢的逐漸明朗,二戰后國際秩序的雛形初步形成。追蹤再現了盟軍戰勝意大利的全過程,觸及了美英法等盟國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系。
(英)溫斯頓·丘吉爾 ·軍事史 ·25.4萬字
轉戰陜北是我西北野戰軍在毛澤東親自指揮下書寫的中國革命史、世界戰爭史上最為精彩的一筆!為全景式地展現這一戰爭奇觀及其歷史細節,作者把當年轉戰陜北的路線重走了一遍,在獲取并激活紅色記憶的基礎上,以毛主席率中央機關走過的12個縣38個村莊為依托,以每個縣為單元,圖文并茂地還原了轉戰陜北期間毛主席、黨中央所做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重要會議、重大戰役以及十二個縣對革命的歷史貢獻,許多細節為此書所僅見或獨有。此書重在重拾紅色元素,從源頭上尋找優良傳統,再現黨群、軍民水乳交融的真情,借以加深后人對“陜西是根,延安是魂”和“陜甘寧邊區對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的縱深了解和立體理解。此書可作為青少年紅色勵志讀本。
李敬寅 ·軍事史 ·25.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