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旨在通過生活在北京城內不同區域的老北京人的口述,反映不同區域北京人的生活狀態,進而形成一部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北京城市生活變遷史。本書在編排上根據北京城環形結構的特點,分成內城篇、外城篇和郊區篇三部分。全書體現了口述歷史的民間性和個人性,內容涉及官方文獻不曾觸及的領域,包括人的社會交往,如婚姻關系、鄰里關系、同事關系等,也包括人的生活趣味,如吃喝玩樂、審美情趣等。
定宜莊 ·口述史 ·70.7萬字
本書選擇三十多年改革開放歷程中的重大決策和重大事件,系統梳理、精心選編,以口述史的形式,讓親身經歷和見證改革開放歷史的老領導、老同志追憶細節,讓見證者感悟得失,讓思想者升華經驗,目的是真實、生動、具體地再現歷史,為改革開放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也為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提供生動鮮活的新時期黨史讀本。本書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歐陽淞作序,收錄了萬里、陳錦華、谷牧、龔育之、劉鴻儒、曾培炎、徐匡迪、龍新民等50余老領導、老同志的回憶錄、口述歷史,是研究這段歷史的重要資料和寶貴財富。
歐陽淞 高永中 ·口述史 ·54.8萬字
本書收錄作者征集的一百篇日軍暴行口述檔案,征訪對象遍及城鄉,口述內容絕大部分為口述者的親歷親見,也有少部分聽長輩憶述。2017年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80周年,也是中華民族爆發全民族抗戰80周年。這百篇口述檔案史料豐富,主題鮮明,文風樸實,記敘生動,除記錄日軍暴行下人民生命財產蒙受巨大損失的同時,還記載了日軍推行奴化教育和建辦慰安所的真實情況。該書的出版,意在為中國抗日戰爭史提供一個地區性的個案資料,這不僅是對侵華日軍在常熟暴行的挖掘,也是一部生動的當代人口述檔案,它不但對研究揭露侵華日軍在常熟所犯暴行,而且對研究常熟地區的抗日戰爭乃至整個江蘇地區的抗日戰爭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由于口述者大多為耄耋老人,他們既是日本侵華戰爭的親歷者,更是日軍暴行的受害者,對他們的采訪征集具有搶救的價值。
沈秋農主編 ·口述史 ·18.2萬字
1953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局之年,在蘇聯援建的156項大型項目的基礎上,新中國的工業化拉開了波瀾壯闊的歷史帷幕。洛陽澗西區成為新中國重點建設的大型工業基地之一,包括第一拖拉機廠在內的七項重點工程落戶于此。一時間來自上海、東北、北京、河南及全國各地的數萬名工程技術人員、干部和工人,挈婦將雛、義無反顧奔赴澗西,參加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建設。從1958年第一臺國產拖拉機東方紅-54下線,到現在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先進的拖拉機制造企業集團,30位一拖人講述的這一段近70年的口述歷史,呈現出中國人“耕地不用?!钡霓r業機械化想象。
周曉虹 周海燕 朱義明主編 ·口述史 ·31.3萬字
本書薈萃了十余位至今仍存世的潮州歌冊老年女性的口述訪談。歌冊老人是潮州歌冊的傳唱者,通過她們口述女性個體的生活經驗、生命感受以及生命歷程,可以多角度了解潮州歌冊的發展史,還原潮汕女性的文化生活形態。
劉文菊等編著 ·口述史 ·18.1萬字
歐陽淞 高永中主編 ·口述史 ·54.8萬字
本書作者葛墨林院士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與楊振寧先生有工作和生活上的往來,80年代多次赴美跟隨楊先生開展研究工作,后來又在楊先生的直接領導下參與南開大學數學所理論物理研究室的創建和教學科研工作,在楊先生創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初期又作為兼職教授短期參與教研工作。葛墨林院士與楊振寧先生合作了40余年,亦師亦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本書就是以葛墨林院士的生活經歷為基礎,用第一人稱敘事的方式,回憶并記錄了楊振寧先生在物理學研究、支持祖國教育科技發展、維護祖國名譽尊嚴、關心提攜后輩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全書共10章,總體以時間為線,其間穿插令作者印象深刻的專題,既有國際視野的物理學研究,也有生動具體的日常生活;既有真實客觀的歷史記錄,也有真摯飽滿的個人抒懷,其中很多內容和照片都是首次發布,具有一定的史料文獻價值。
葛墨林口述并審定 金鑫整理 ·口述史 ·7.3萬字
1953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局之年,在蘇聯援建的156項大型項目的基礎上,新中國的工業化拉開了波瀾壯闊的歷史帷幕。洛陽澗西區成為新中國重點建設的大型工業基地之一,包括洛陽礦山機械廠在內的七項重點工程落戶于此。一時間來自上海、東北、北京、廣東、河南及全國各地的數萬名工程技術人員、干部和工人,挈婦將雛、義無反顧奔赴澗西,參加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建設。24位洛礦人講述的這一段近70年的口述歷史,不僅呈現了從洛陽礦山機械廠到中信重工的華麗轉身,也講述了以焦裕祿為代表的新中國工人階級勞動傳統的形成敘事。
陸遠等主編 ·口述史 ·26.6萬字
改革開放如同一聲春雷,匯聚起改變中國的磅礴力量。深圳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窗口,濃縮了一部讓世人矚目的中國改革開放歷史,記錄了中華民族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闊步前進的時代足音。羅湖是深圳改革開放的策源地和特區創業之初的“主戰場”,改革開放在這里起步,“春天的故事”在這里唱響,羅湖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或“率先”,成為“特區精神”的歷史源頭之一,融入了中國改革開放宏大敘事的歷史洪流。
政協深圳市羅湖區委員會 ·口述史 ·7.8萬字
政協深圳市羅湖區委員會 ·口述史 ·7.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