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由《霍光廢立》《趙充國破羌》《匈奴歸漢》《恭顯用事》《成帝淫荒》《河決之患》六篇組成,通過霍光廢立、趙充國破羌、匈奴歸漢、恭顯用事、成帝淫荒、河決之患等歷史事件,主要記錄了西漢宣帝、元帝、成帝三朝的內政外交和漢代治理黃河的歷史:漢昭帝后大將軍霍光輔佐朝廷、廢君立君;漢宣帝時擊破羌人部落,匈奴歸附漢朝;漢元帝時,宦官弘恭、石顯陷害朝臣;漢成帝不專朝政,生活淫亂。
袁樞 ·中國史 ·20.6萬字
由《魏分東西》《高氏篡東魏》《宇文篡西魏》《侯景之亂》四篇組成。《魏分東西》敘述了元魏政權因高氏和宇文氏集團的對立而分裂為東、西魏,以及東西兩魏之間的政治及軍事斗爭。《高氏篡東魏》《宇文篡西魏》分別敘述了東魏丞相高澄、高洋兄弟謀篡并取代東魏、建立北齊的歷史背景及過程,西魏權臣宇文氏取代西魏、建立北周的過程。《侯景之亂》敘述了東魏大將軍侯景叛魏降梁,繼而亂梁的歷史過程。
袁樞 ·中國史 ·27.4萬字
呂思勉是中國現代的歷史學家,在中國通史的構建上做出了貢獻,同時在近代史的寫作上也有開辟之功。本書從清代早期社會特征寫起,一直寫到抗戰結束,舉凡近代史的事件、人物、制度典章,無不細致入微,是讀者了解中國近代史的經典之作。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呂思勉 ·中國史 ·34萬字
由《慕容叛秦復燕》《丁零叛燕》《拓跋興魏》《魏伐后燕》四篇組成,記敘了東晉時期北方各政權的興起與更替的歷史過程——前秦與東晉淝水之戰后進入衰敗期,部將紛紛反叛,建立了后秦、西秦、后燕、西燕。各政權之間互相攻伐戰爭不斷,內部爭權奪利紛爭不斷,走向衰亡。拓跋氏利用這一混亂局勢,幾經沉浮,終于崛起,并開始討伐后燕,最終滅了后燕。
袁樞 ·中國史 ·24.8萬字
中國史上“白銀時代”的形成、發展綿延八個多世紀,每個階段皆引起諸多探討,尤以明清為最。明代貨幣白銀化,引發了貨幣制度、形態、體系的轉型,不僅撼動并終結了國家鑄幣的主導地位,奠定了其后五個世紀的流通基礎,同時也改變了財政運作方式,塑造了另類的國家與市場間的關系。本書采取綜合性的貨幣史框架,分析了明代貨幣白銀化形成的歷史基礎、體制促因、展開過程和格局奠定等問題,力圖從長時段角度揭示鈔、錢、銀的變位與“白銀時代”曲折落地的問題。
邱永志 ·中國史 ·27.6萬字
本書是以紀實文學深度解讀中國特區的讀本。順著中國經濟特區的發展故事,來到波瀾壯闊的歷史現場,可以明白是什么樣的“神奇力量”造就了特區到自貿區的崛起之謎。本書特色有三:一是以新聞體而非學術體,講述鮮活、真實的故事和人物,以傳記形式解讀中國歷史大變局;二是描述了一批改革者的傳奇和命運;三是站在大歷史的角度,追蹤從中國南部邊陲到東南沿海的突破性的歷史事件,引發讀者對于中國改革開放歷史與未來的思考。
謝國平 ·中國史 ·37.5萬字
《三國風云》是一部講述三國歷史的通俗歷史作品。本書涵蓋了從公元184年—公元280年將近100年間發生的歷史故事,共分為四卷——《群雄逐鹿》《三分天下》《三國鼎立》《三家歸晉》,以史料為基礎,以人物與事件為主線,以時間為順序,運用現代人喜歡閱讀的輕松活潑的語言,以小說的筆法和詼諧幽默的風格書寫一個精彩有料的三國。本書全景式書寫了三國時期的帝王將相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人物,既有力挽狂瀾的英雄人物,也有奸詐狡猾的卑鄙小人,同時也對戰爭謀略、政治斗爭、人物心理等進行了充分的著墨。作者通過對三國這段歷史的分析、梳理與歸納,以人性洞察歷史,深度挖掘歷史人物的真實情感,解開了歷史事件的背后之謎,也體現了個體復雜的人性對歷史發展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從而讓我們更深刻地去認識和理解那些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三國風云:三分天下》從赤壁之戰孫劉聯合抗曹寫起,到孫權奪取荊州統一長江中下游止。這一時期是三國形成期,赤壁之戰曹操集團大敗退守北方,孫劉聯軍取勝分治荊州,三分天下的局面開始確立。在此后十幾年的時間里,各方不斷角逐,互相攻伐,逐漸形成了以曹、劉、孫為主的三家大集團——魏、蜀、吳政權雛形初見。同時,三國歷史仍然波譎云詭、戰爭頻仍,英雄人物輪番登場,高妙謀略各顯神通,著名戰役繼續上演,波瀾壯闊,精彩紛呈。
藍水飛舟 ·中國史 ·20.5萬字
由《周滅齊》《楊堅篡周》《始興王謀逆》《隋滅陳》《隋易太子》五篇組成。《周滅齊》記敘北周武帝宇文邕兩次率軍討伐北齊,最終消滅北齊,統一北方的歷史過程。《楊堅篡周》《隋滅陳》《隋易太子》敘述外戚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隨后進兵江南、統一全國的歷史過程,以及隋朝廢太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的宮廷內斗經過。《始興王謀逆》敘述了南朝陳始興王陳叔陵謀殺太子陳叔寶,企圖奪取帝位,最終失敗被殺的歷史過程。
袁樞 ·中國史 ·35.1萬字
本書收錄了陳直先生已出版專著以外的主要論著(包括已發表的和未發表的),按照文學、史學、考古學三個方面分類編輯。文學方面收錄了《楚辭解要》及對漢鐃歌十八曲、張衡四愁詩、孔融離合詩等古典文學遺產的研究成果。史學方面收錄的一些論著則早已成為治秦漢史學者的圭臬之作,如對《史記》的研究論文,皆為《史記》研究者之必讀篇目,其中的論點與資料則廣為引用。考古學方面的論著則廣涉簡牘、封泥、陶器、銅器、刻石、壁畫、佛經佛像等各方面,其中雖多系短文,但卻是不刊之論。
陳直 ·中國史 ·27.1萬字
由《太宗平內難》《太宗易太子》《太宗平突厥》《唐平鐵勒》《唐平西突厥》《太宗討龜茲》《太宗平高昌》《太宗平吐谷渾》八篇組成。《太宗平內難》《太宗易太子》,敘述了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與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之間爭奪皇位的斗爭,及其繼位后廢掉太子李承乾、選立晉王李治(即唐高宗)為太子的歷史過程。《太宗平突厥》《唐平鐵勒》《唐平西突厥》《太宗討龜茲》《太宗平高昌》《太宗平吐谷渾》,敘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北方突厥族、鐵勒部、西突厥的侵擾,平定吐谷渾,攻滅西域反唐政權龜茲、高昌的歷史過程。唐太宗對來自北方和西北方的威脅,不僅采用武力征討策略,還采取民族和解的政策,使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國家的版圖進一步擴大。
袁樞 ·中國史 ·26.9萬字
呂思勉 ·中國史 ·34.2萬字
本書精選近現代知名學者和思想家,如梁漱溟、胡適、錢端升、馬相伯等在抗日戰爭期間有關抗戰和反法西斯的書信、通電、演講和文章,生動體現了國難當頭之時,中國學者同仇敵愾,為反對戰爭,爭取和平,為民族振興鼓與呼,反映了中國學者的使命意識與責任擔當。全書卷首有導言,所選人物按生年排序,所選文章以時間為序,注明撰寫時間或相應背景,并對作者作簡要介紹。
楊宗元 ·中國史 ·22.7萬字
由《伾文用事》《憲宗平蜀》《憲宗平吳》《魏博歸朝》《憲宗討成德》《憲宗平淮蔡》《憲宗討淄青》《河朔再叛》八篇組成,主要敘述順宗、憲宗兩朝事。順宗朝,重用王叔文、王伾革新朝政,但遭遇代表既得利益集團的政治勢力反對、反抗、反撲,最后失敗。憲宗朝抑制藩鎮跋扈,平定西川節度副使劉闢、鎮海節度使李锜叛亂,征討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平定淮西吳少誠、平定淄青李師道,使魏博節度使田弘正歸朝,朝綱復興,史稱“元和中興”。
袁樞 ·中國史 ·30.3萬字
本書旨在對新中國成立以來60年間的中國近代史史料學學科的發展軌跡和成果進行學術回顧,重點梳理并介紹60年來中國大陸出版的有關中國近代史的史料成果,同時也對中國近代史史料學學科體系形成及理論方面的研究成果,適當加以介紹和評述。本書在結構上采取“分階段”和“一以貫之”相結合的方式,既介紹中國近代史史料學的建立與發展,同時又采取史料內容與史料類別相結合的方式,具體介紹已出版史料的內容,以及在推動學術研究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既有太平天國史、辛亥革命史、中國革命史、抗日戰爭史等專題史料介紹,也有采取分段敘述的晚清史、民國史專題。
劉萍 李學通 ·中國史 ·27.7萬字
晚清至民國初期,中西文明劇烈碰撞交匯,在政治衰敗、動蕩與混亂之下,民眾生活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動?西力東漸、洋貨流行給人們的生活及觀念帶來哪些影響?人們怎樣應對這些變化?孕育了哪些新生活方式、新追求和新觀念?本書圍繞這些問題,運用檔案、方志、日記、筆記小說、報刊、外國人游記等豐富的歷史資料,從城鄉生活環境、消費生活、城市生活、婚姻家庭生活等方面做了考察,探討了民眾生活變化對近代社會轉型發揮的作用及其機制,揭示了民眾生活世界蘊藏的中華文明潛在的生命力和再生力對中華民族生存延續與復興所起的作用。
李長莉 ·中國史 ·29.9萬字
由《兩匈奴叛服》《諸羌叛服》《鮮卑寇邊》《嬖幸廢立》《梁氏之變》五篇組成。《兩匈奴叛服》《諸羌叛服》《鮮卑寇邊》,敘述了南北匈奴與東漢王朝之間的戰爭及其歸附、羌族不斷起兵反叛以及東漢屢次派兵鎮壓、鮮卑族壯大后與東漢王朝發生沖突戰爭的歷史過程。《嬖幸廢立》《梁氏之變》記錄了東漢殤帝、安帝、北鄉侯、順帝的繼位過程和東漢外戚梁氏家族的興衰以及和帝至桓帝年間宦官與朝臣、外戚的斗爭。
袁樞 ·中國史 ·25.2萬字
與常見的醫學科學史專注于醫學技術發展史不同,本書講述文化人類學視域下的醫學社會史,定位于從社會史的角度,運用多學科的研究方法,通過對中國近代史上人們醫療活動的考察來認識社會樣態及其變遷的歷史學讀物。本書圍繞近代中國中西醫關系素描、近代中國衛生行政機構的變遷、近代中國的教會醫藥事業、近代中國疫病防控的演變、近代中國高等西醫教育、近代中國西醫群體、公共衛生與近代中國城市近代化、近代中國醫患關系概覽、抗戰時期的中國公共衛生事業等九個方面。以醫學社會史學界前沿研究成果為基礎,通過對近代中國醫療社會史較完整的勾勒,來深化中國近代史、醫學技術發展史的研究與教學是本書的目標。中國近代醫學社會史是完整中國近代歷史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近代醫學社會史九講》對深化中國近代史的認識和理解增益了維度和深度,有益于讀者完整的理解中國近代史。現申報出版的《中國近代醫學史九講》一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歷史學(18BZS153)項目研究成果。
張玲 司麗靜 ·中國史 ·26.9萬字
本書為系統研究庾信家世、生平仕歷、思想之作,并對其作品做了嶄新的解讀。本書對庾信研究有三大貢獻:第一,通過細密精辟的考證,訂正了倪璠所作庾信年譜的一些錯誤。第二,通過內證和典故詮釋厘定了《哀江南賦》《枯樹賦》等作品作于庾信入北初期,而非暮年所作。第三,對《哀江南賦》《小園賦》等作品思想主旨進行新的解讀,認為這些作品并非表現鄉關之思,而是希求仕宦、抒發牢騷之作。
魯同群 ·中國史 ·22.6萬字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之一。文集包括18篇文章,分為三組,第一組收四篇論文,是對唐代文學史上一些較為重要問題的研究;第二組收10篇文章,是關于高適、芩參、杜甫等盛唐詩人和文學家的生平事跡的考證。其中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第三組收四篇論文,是對有關唐代科舉制和銓選制的某些問題的探討。這些文章最早的發表于1963年,最晚的發表于2012年,相距49年,從中或可見出作者在文史研究領域的跋涉歷程。
陳鐵民 ·中國史 ·25.1萬字
本書按主題分為上、下兩部分。上編共六章,聚焦于討論蒙古政治制度中的歐亞傳統因素,及其在不同汗國中所發生的地方化進程。下編則試圖在具體的歷史場景下橫向考察蒙古統治下亞洲東西部分之間的人員、物質、知識的接觸與交流。
邱軼皓 ·中國史 ·38.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