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匯編30余篇親歷者回憶文章,分四個章節(jié)介紹了國民黨崩潰前的黑暗統(tǒng)治、中共地下黨的斗爭、渡江戰(zhàn)役以及我黨進駐南京、接管南京等方面的情況,充分展示了人民軍隊為了解放南京不怕流血犧牲、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英雄氣概,以及建設城市、管理城市的探索歷程。本書所選文章均來源于全國政協(xié)及地方文史資料,是研究這段歷史的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劉未鳴 韓淑芳主編 ·隨筆 ·19.3萬字
人類始終生活在歷史的投影里。這投影,既非上帝的恩賜,也不是什么神做的手腳,而是源自人類將自己與動物區(qū)分開來的那個重要特征——記憶。歷史的投影有過遠有近,遠的如原始祖先邁向文明渺然足跡,所的如昨天剛剛發(fā)生的事情。時間之流,不舍晝夜,不僅把已經(jīng)發(fā)生的,而且終將把正在發(fā)生的以及行將發(fā)生的一切,都裹挾而去,統(tǒng)統(tǒng)融入歷史的投影。最早意識到這投影價值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至圣先師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溫故而知新”,雖平白如話,卻如醍醐灌頂。歷史既是人類活動的歸宿,更是面向未來的智慧之源。談到歷史與現(xiàn)實的關系,英國作家奧威爾的表述則更加直截了當,他說:誰掌握了歷史,誰就掌握了現(xiàn)在。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3.2萬字
《光緒二十三年》是知名作家范軍的長篇歷史散文新作。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那些人間煙火,那些世事流變,是本書的關鍵詞。本書講述了光緒二十三年的大運河、淮安城、秀才胡廷卿、修族譜的安徽竹源坑口陳氏家族、知縣李超瓊、李鴻章、翁同龢等人事,他們在這一年的遭遇,那些無望與希望,庸常與理想;同時也講述了時移世易中,山野古鎮(zhèn)的天地之美、人情風俗。另外,本書還從王朝起承轉(zhuǎn)合的角度,以光緒二十三年為背景,回溯和前瞻了此前此后的世事流變。
范軍 ·隨筆 ·9.5萬字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2.6萬字
《溫故》是歷史文化讀物。它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并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fā)展提供一種參照。這就是所謂的“溫故而知新”。本書大體上包括以下三方面內(nèi)容:(1)對人類以往生存狀態(tài)的追懷;(2)對歷史的審視與反思;(3)對歷史文化遺跡與遺留文本的重溫。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1.8萬字
本書寫于法國大革命爆發(fā)二百周年之際,首次出版于1990年。霍氏探討了兩個世紀中從資產(chǎn)階級自由派到共產(chǎn)主義者,不同人群對大革命的引用和解讀,說明他們?nèi)绾螌⒋蟾锩P蛻糜谧约旱臅r代和事業(yè),并指引讀者走出“修正主義”史學的迷霧。無論史家如何闡釋,無可辯駁的是,法國大革命讓人民意識到可以通過自己的參與真正改變歷史的進程。它曾經(jīng)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更在持續(xù)影響人類的當下和未來。
(英)埃里克·霍布斯鮑姆 ·隨筆 ·10.3萬字
本書匯編40余篇親歷者回憶,分四個章節(jié)介紹了國民黨崩潰前的黑暗統(tǒng)治、中共地下黨的策反與斗爭、江邊激戰(zhàn)以及我黨進駐重慶、接管重慶等方面的情況,充分展示了人民軍隊為了重慶解放事業(yè)不怕流血犧牲、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英雄氣概,以及建設城市、管理城市的探索歷程。本書所選文章均來源于全國政協(xié)及地方文史資料,是研究這段歷史的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劉未鳴 韓淑芳主編 ·隨筆 ·17.8萬字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2.5萬字
關于近代文化名人,后世多有夸大失真之傳,作者譚伯牛身為考據(jù)型歷史學者,查找多處史料,為讀者還原了文人大家真實的一面。拒絕以訛傳訛的臆想,理性觀察時代的愛恨情仇。以平視化視角講述文化名家在愛情中的恩怨情仇和悲歡離合。
譚伯牛 ·隨筆 ·14.4萬字
《溫故》是一種陸續(xù)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溫故》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憶與審視過去,并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fā)展提供一種參照。所謂“溫故而知新”。《溫故》的內(nèi)容大體包括以下三方面:1.對人類以往生存狀態(tài)的追懷;2.以歷史的審視與反思;3.對歷史文化遺跡與遺留文本的重溫。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3.6萬字
本書是一種陸續(xù)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它以記述一個小人物生死與檔案的文字,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并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fā)展提供一種參照。我們需要溫故,是因為我們的健忘,從溫故中而知新則是我們溫故的目的。從《溫故》中,細心的讀者都能感悟到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溫故。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2.4萬字
該書從歷史線索和邏輯線索相結合的角度出發(fā),以綜合為輔、個案為主的方法對清代《左傳》學所做的梳理,大致揭示了《左傳》學從清初復興到主要以訓詁考據(jù)方法為研究手段的《左傳》考據(jù)學的興盛,再到在今文派和國粹派推動下逐漸向近代轉(zhuǎn)型的發(fā)展歷程,反映了清代《左傳》學明顯的階段性特點和主要成就。
孫錫芳 ·隨筆 ·13.4萬字
本書是葛劍雄先生的學術隨筆集。內(nèi)容主要分五個部分:對中國歷史地理、統(tǒng)一與分裂的思考;讀史書的札記或感想;對顧頡剛、譚其驤的回憶和懷念;對教育、人才、知識分子、人文精神的一些意見;還有若干篇,談論人口、移民和環(huán)境等問題。全書行文平實、觀點廣博,對文化、文明發(fā)展的批判性思考,更是發(fā)人深省。
葛劍雄 ·隨筆 ·19.1萬字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2.7萬字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3萬字
本書是一本歷史隨筆。在唐朝皇宮三清殿旁邊,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叫凌煙閣,是唐太宗為紀念他的功臣而建。里面供著二十四名文臣武將的畫像,包括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宏、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瓊。一個小小的凌煙閣,住了這么多大男人。每一個大男人的身后,都有一連串的小故事。本書將他們的故事和背后的歷史娓娓道來,亦莊亦諧,趣味橫生又發(fā)人深思,是一本絕佳的歷史休閑讀物。
大唐遺少 ·隨筆 ·11.7萬字
本書依托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選擇廣州解放前后重要歷史人物口述文章整理編排而成。全書共分五章,分別從國民黨政權難逃廣州市的亂象、解放軍廣東戰(zhàn)役三路大軍解放廣州、地下斗爭、國統(tǒng)區(qū)第二條戰(zhàn)線和廣州國民黨黨政部門起義接管與解放后方面,以第一人稱親歷口述的視角詳細展示了廣州解放前后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活動。
劉未鳴 韓淑芳主編 ·隨筆 ·17.9萬字
本書論述的對象,包括魯迅、胡適、顧頡剛、羅家倫、易君左、丁玲、洪深和徐悲鴻八位作家(藝術家)。這八位作家,身份各異,有的是學者,有的是作家,有的身兼數(shù)任;有的大名鼎鼎,有的鮮為人知。他們的人生軌跡,有的終老于大陸,有的飄零海外;其創(chuàng)作,或?qū)W⒂趩⒚桑騼A心于個人興趣,新舊雜陳,公私有別,詩文書畫,各體兼擅……總之,他們難以一言以蔽之。作者選取的研究角度是一般研究中不太注意的方面,包括他們鮮為人知的人生經(jīng)歷和個人興趣、嘎嘎獨造的藝術創(chuàng)作、特立獨行的人格風范等,為讀者呈現(xiàn)出這幾位藝術家不為人熟知的“別材”與“別趣”。
張向東 ·隨筆 ·17.8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