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三國時代風云變幻,英雄輩出。關于這一時期的正史記錄、野史傳說、演義小說層出不窮,是非真假難以辨別,三國的真面目也逐漸被讀者忽視。本書是《大唐興亡三百年》(原《血腥的盛唐》)作者王覺仁全新力作,力求解開歷史事件的背后之謎,還原從東漢末年到吳國滅亡這一百年的真實三國歷史。劉關張桃園結義是個美好的虛構故事。“草船借箭”的并非諸葛亮,而是孫權。司馬懿并未接受諸葛亮送來的女裝。翻開本書,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曹操、劉備、諸葛亮……
王覺仁 ·普及讀物 ·65.6萬字
M譯叢套裝04包含《1944:羅斯福與改變歷史的一年》《不敢懈怠:曼德拉的總統歲月》。《1944:羅斯福與改變歷史的一年》1944見證了羅斯福的連任與他在戰時領導力的巔峰,見證了史無前例的諾曼底登陸、巴黎的解放,以及奠定了日后和平局勢的各種混亂的會議。1944同樣也不會忘記希特勒的“最終解決方案”,數百萬猶太人的性命垂危,羅斯福的猶豫不決。盟軍在諾曼底登陸作戰的同時,納粹正在加快屠殺歐洲猶太人的速度。贏得戰爭的勝利是拯救猶太人最好的方案嗎?解救猶太人是否會妨礙盟軍打敗希特勒的計劃?在這一年里,羅斯福做了無數艱難的決定,但如何挽救歐洲猶太人的生命,似乎變成了一個無法掌控的挑戰。《不敢懈怠:曼德拉的總統歲月》1990年2月11日,曼德拉結束27年的監禁,步出維克托韋斯特監獄的大門,但他為自由的斗爭并沒有結束。面對被貧窮和種族仇恨困擾的新生南非,曼德拉與白人右翼黨派談判消弭暴力、組織制定新憲法、爭取傳統領袖的合作深化民主、建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揭露和直面過去的罪行,他利用個人魅力和政治機敏,力求為南非擺脫殖民主義和種族隔離的遺產、實現民族團結和公平公正、順利過渡到民主社會奠定基礎。
(美)杰伊·溫尼克 (南非)納爾遜·曼德拉 ·世界史 ·65.5萬字
這套《巖波日本史》出版于2000年代初,其一貫的執筆方針引領了當前的全球史這一歷史學潮流。雖然內容是日本史,但是并不受限于一國歷史的視角,而是采用了在世界史中安排日本史,或者在日本史中引入世界史的想法。全卷字數加起來可達日文100萬字。
(日)吉村武彥 吉田孝等 ·世界史 ·65.5萬字
“六經”是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優秀的思想文化遺產,也是推動當代社會文化不斷前進發展的動力資源之一,所以值得深入研究。本書選取《穀梁》中有關中國傳統政治倫理的幾個核心問題,如死義、復仇、慎讓等,通過經典詮釋的方法,以文本的深入解讀,不同文本的對比和義理的細致闡發,對中國傳統政治倫理意識的相關內容的形成和歷史演變、基本內涵、主要特征,及其價值取向等,作了較為系統、深入的論述,并能提出自己的許多獨立見解。在一些文本解讀和義理闡發上發人之所未發,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進展。
黎漢基 ·中國史 ·65.5萬字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這段被后人稱之為春秋戰國的550年間,那些空前絕后的偉大人物和傳世經典井噴似的涌現:孔子述《論語》、孟子寫《孟子》、老子寫《道德經》、墨子寫《墨子》、孫子寫《孫子兵法》、鬼谷子寫《鬼谷子》、韓非寫《韓非子》……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石,四書五經鑄造了后世中國人的價值觀,春秋五霸開創了謀略計策的典范,戰國七雄構建了現今中國版圖的框架。
龍鎮 ·普及讀物 ·65.4萬字
1862年在普魯士議會上的演講為俾斯麥贏得了“鐵血宰相”的稱號,但德意志帝國的建立更多依靠金錢與煤鐵,而不是鐵血。弗里茨·斯特恩以俾斯麥與普魯士猶太銀行家布萊希羅德的關系為主線,描繪了德國政界與金融界千絲萬縷的關系以及資本主義新世界和古老封建舊制度的碰撞。猶太人的成功及社會流動帶來的利益沖突,不但揭示了新德意志帝國及其統治階層的脆弱,更展現了財富的兩面性——既威脅到傳統,又提供了社會流動的希望。
(美)弗里茨·斯特恩 ·世界史 ·65.2萬字
《清朝官場三百年之官場精算師》:本書以清朝歷史為主線,皇太極繼承汗位后,巧用人、精算事,達到大權獨攬之目的——巧妙利用制度算計代善和岳托父子,削弱正紅旗和鑲紅旗實力;設計陽謀排除異己莽古爾泰和德格類兄弟,侵吞正藍旗資產;孤立根紅苗正的阿巴泰和杜度,使他們成為邊緣人物;利用性格弱點整治阿濟格和多鐸,讓他們成為忠實的打手。最后,達到大權獨攬、朝綱獨斷的目的。《清朝官場三百年之搶班奪權》:本書以清朝歷史為主線,圍繞皇位的爭奪,講述了一號人物努爾哈赤與作為二號人物的弟弟舒爾哈齊、兒子褚英、代善、皇太極的自相殘殺的慘烈斗爭。挖掘出作為皇權的接班人需要什么樣的素質和智慧才能順利登頂,闡發了深刻的生存智慧、銳利的心理洞察技巧和精湛的斗爭藝術。《晚清的極品人、極品事》:這些的人、事,會讓你忍俊不禁——那些搞人體的革命者,影響中國古代政治體制改革的風塵女子,貌似正人君子但實際上是兩面三的帝師,近代出國留學的代表人物反而熱衷“土文憑”等等,都會在你的大腦中,留下深深的劃痕。
砍柴人 吳策力 ·普及讀物 ·65萬字
在人類的思想史上,或許沒有哪段時期比法國大革命時期更加炫目。然而,最近幾十年來,研究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學家認為法國大革命是政治、經濟、文化和各種社會力量激發和塑造的,忽視了自由、平等這些抽象概念。在本書中,作為研究啟蒙運動重要歷史學家的喬納森·伊斯雷爾,以革命思想為立足點,將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各種思想和流派作為解釋和探討法國大革命起源、發展及終結的基礎,為讀者展示了革命思想如何從18世紀的激進思潮中生發而出,又如何將革命的領導者分化成激烈沖突的陣營,喬納森·伊斯雷爾對秉持不同革命思想的法國政治精英之間的分歧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人類思想的交融、碰撞,共同勾勒出了法國大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圖景。
(英)喬納森·伊斯雷爾 ·世界史 ·64.8萬字
本書以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觀為指導,援用政治學、歷史學的相關理論,采取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歷史的方法與邏輯的方法、宏觀的視角與微觀的視角結合的方式對江戶日本人身份建構的思想根源、形成過程、內容和特點等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研究。除“身份建構”“文化民族主義”“他者”等研究身份建構的常用概念外,本書提出了“我們認為”“風土”“文化的故鄉”“風土的故鄉”等分析身份建構的新概念,并用之于實際分析。本書認為,身份建構是被創造或構建的產物,是一種“我在故我在”的作業,也是一種“永遠在路上”的作業;“身份建構”是現在的自我與歷史的自我之間的交往、對話,也是自我與他者之間的交往、對話。
向卿 ·世界史 ·64.8萬字
本書在全面搜集、整理和研究漢代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的基礎上,從動物、植物、器物、毛皮、紡織品、香料、藥物、珠寶、宗教、藝術、文學等領域,對漢代輸入的域外文明及其影響進行了深入探討,展現了漢代時期社會文化、物質生活的生動畫面,為認識漢代社會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參考。本書還討論了漢朝對周邊和西域的戰爭,與周邊民族和域外國家之間的貿易、使節往來、佛教傳播以及民間交往如何推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開展和域外文明的輸入,論證了文化交流對于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推動作用。
石云濤 ·中國史 ·64.8萬字
《伏爾泰時代》,是“理想國經典館”系列作品《文明的故事》第9卷。宗教與科學、哲學之間普遍而持續的沖突,構成18世紀一幕生動的歷史劇。《伏爾泰時代》不是伏爾泰的傳記,而是用他多彩多姿的一生作為國家間和世代間聯系的經緯,展現自路易十四死后至巴士底獄崩潰這一段時期的歐洲文明。本書描繪了一組以伏爾泰為首的思想家群像,今日我們的思想、言論及信仰相對自由,都是拜受18世紀啟蒙思想家所賜;啟蒙運動解放了人類的心靈和心智,其結果至今與我們同在。
(美)威爾·杜蘭特 阿里爾·杜蘭特 ·世界史 ·64.7萬字
本書是2006-2021年間漢長安城考古發現與研究成果的集大成,收錄了這一期間幾乎所有的發掘資料和專題論文,是相關領域研究人員必不可少的重要參考書。全書分成兩大部分:上編為田野考古資料,包括12篇發掘報告和12篇簡訊(發掘工作已經完成但尚未整理出正式報告之前的材料);下編為研究論文,包括4篇研究綜述和42篇有關專題論文。都城是一個朝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薈萃之地。漢長安城是西漢和新莽的都城,是全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中心,它貫通中西絲綢之路的創始起點,與西方的羅馬并稱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都市。經過65年的考古探索,基本搞清了漢長安城的平面形狀、規模以及城墻和城壕的結構、城門與城內大街的形制、城內外水系的分布、未央宮與長樂宮、桂宮、北宮的范圍和布局、武庫的位置和建筑配置、西北部手工業作坊的種類等;以南郊禮制建筑為代表,城郊的面貌也逐漸清晰。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考古研究所 ·文物考古 ·64.5萬字
《秦漢史》匯集了林劍鳴一生的學術精華,詳細地論述了中國封面社會前期發展階段秦與兩漢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制度的形成和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及中外大交流的情況,其中不乏作者的獨到見解,是秦漢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學術價值極高,為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斷代史系列”之一種。
林劍鳴 ·中國史 ·64.5萬字
《蘇聯解體往事》主要寫的是蘇聯最后十五年(1977年到1991年)的歷史,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取名《往事如煙》,意為很多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都隨著蘇聯解體煙消云散,無人記起,內容是從1977年到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前的蘇聯歷史。下部取名《往事如夢》,意為很多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都隨著蘇聯解體顯得如夢如幻,讓人無法理解。內容是從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上臺至1991年12月蘇聯解體的歷史,外加1917年俄國兩場革命和1922年至1940年蘇聯形成的歷史。
園晟 ·普及讀物 ·64.4萬字
從頭一批智人踏上中華大地到20世紀,可能是時間跨度最長的中國史。史學大家齊聚:復旦大學姚大力、北京師大李山、南京大學武黎嵩、復旦大學錢文忠、復旦大學仇鹿鳴、陜西師大于賡哲、宋史專家吳鉤、明史學會方志遠、中國社科院馬勇!從基因、語言、氣候、地理到政治、軍事、文化、經濟,9位中國史學名家,為你理清中國上下5萬年的來龍去脈。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許紀霖、復旦大學傅杰鼎力推薦!這是一部時間跨度長達5萬年的中國簡史,展現了中國從頭一批智人踏上中華大地到20世紀的完整歷史。本書匯集復旦、南大、社科院等院校的9位史學大家:蒙元史專家姚大力、先秦文化史專家李山、秦漢史專家武黎嵩、魏晉文化史專家錢文忠、魏晉史專家仇鹿鳴、隋唐史專家于賡哲、宋史專家吳鉤、明史專家方志遠、近代史專家馬勇……他們將各自在歷史領域潛心研究數十年的成果,以專業的史學素養、充滿理性與洞察力的文字呈現給大眾讀者。并以宏大的視野,將中國5萬年的歷史從基因、語言、地理、氣候、政治、經濟、文化等角度進行解讀分析,帶我們透過歷史的表象,看清中國5萬年來的發展歷程!翻開本書,9位史學名家,為你理清中國上下5萬年的來龍去脈。
姚大力 李山 武黎嵩 錢文忠 仇鹿鳴 于賡哲 吳鉤 方志遠 馬勇 姜鵬 李靜 ·中國史 ·64.4萬字
秦漢是中國大一統王朝的開端,為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奠定了基礎。本書依托史實,用生動的筆觸勾勒了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到東漢黃巾起義間的帝國興衰史。皇權內外的斗爭,詭計與謀略的博弈,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交織出曲折的歷史軌跡和宏大的人文氣象,各色人物命運穿插其間,描摹出一幅鮮活的秦漢歷史全景圖。
朱良 ·中國史 ·64.3萬字
《陜西交通運輸年鑒》(2018)是由陜西省交通運輸廳組織編纂的,全面完整、系統記載2017年陜西省交通運輸行業的工作基本情況的資料工具書。主要內容包括公路、鐵路、民航、水運、郵政等方面的事件特載、大事記、交通綜述、領導視察、交通建設、養護管理、運輸經營、科技教育、行業管理、政策法規、黨群工作、行業文明建設、廳屬事業單位、交通重點企業、先進單位和勞動模范、統計資料等,全方位展現了2017年陜西省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狀況和為本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
陜西省交通運輸廳 ·地方史志 ·64.3萬字
《近代史研究》創刊于改革開放初的1979年,是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專業學術期刊,在業內享有良高聲譽,在各種期刊評價體系中均名列前茅。這個刊物的歷史,見證了中國當代學術的恢復和發展,也折射了一個時代的進步與成就。在其40年的發展歷程中,《近代史研究》一貫嚴肅認真,精益求精,是當代中國歷史學發展的一個縮影,并見證了數代學者的成長。作為一份重要的學術期刊,《近代史研究》以其對理論和方法論的重視和專業研究的精深對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面貌、走向、風格都有一定影響。《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五卷本,精選自期刊成立初1979年到2018年40年間共100余篇優秀論文,這些論文代表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近代歷史研究的學術發展,展現了我國近代史學人為中國近代史研究做出的貢獻。
《近代史研究》編輯部編 ·中國史 ·64.2萬字
雷家驥先生的《中國古代史學觀念史》一書是中國古代史學史研究的權威著作,本書對中國古代史學觀念的產生發展做了詳細論述,對史學觀念的演變進行了深入分析。全書立論專精深刻,擅分析,精于掌握史家及其作品的深層內涵,故能讀前人所讀之書,發前人所未發之論。其書對于魏晉學者、史家所言所行的動機分析,在中古資料并不算豐富的情況之下,成果可謂卓越。書之序論即提出“推言以見思論學”之法,文詞亦處處顯示出他對于當時有所自許的學者們種種努力的肯定,強調“君子言行一致”之學者風范。論述之中亦可見其書所顯露出來中國傳統士人的風骨。是中國史學史研究不可多得之作。
雷家驥 ·史學理論 ·64.1萬字
本卷講述的1932年到1937年的相關內容。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藏民國檔案、有關地方檔案館的檔案資料、全國政協和各地政協有關歷史資料,以及國內收藏的大量民國書籍報刊,還廣泛參考了臺灣地區和國外出版的相關資料、著作、文章,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還原民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64.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