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戰國秦漢西南民族地理的格局與觀念研究
會員

本書以戰國秦漢西南民族地理的格局與觀念為研究對象,旨在詳細梳理和研究族群演進格局、“華夷之辨”思想對族群空間建構影響的基礎上,揭示民族地理觀建構路徑,闡明民族地理觀與大一統多民族國家空間建構的關聯。基于漢文史籍、漢譯彝文史籍、考古、碑刻、環境考古等資料的梳理,文獻分析、形象學、環境史、概念史等方法的使用,研究揭示:(1)戰國秦漢西南族群演進具有區域性與族群性雙重特征,且西南族群演進的“區域性多元一體”與中華民族演進的“整體性多元一體”已形成協同演進格局;(2)民族地理觀與族群空間是大一統多民族國家空間建構的“一體兩面”,多重格局民族地理觀的建構過程同時是結構化、秩序化并表現有“差序格局”特征的族群政治地理空間建構過程;(3)民族地理觀的建構是現實的族群演進格局,經典的“五方之民”族群認知模式,大一統多民族國家空間建構的需求共同作用的產物,反映著全國與區域間族群協同演進和大一統多民族國家空間建構態勢。要之,本書嘗試闡明民族地理觀應是歷史民族地理重要研究內容,初步建構了戰國秦漢西南民族地理觀的研究路徑,強調了民族地理觀在大一統多民族國家空間建構中的意義。

孫俊 ·民族史 ·34.1萬字

《鐵道游擊隊》文獻史料輯
會員

本資料匯編由原始文獻、研究文獻、史料鉤沉和附錄四部分構成。其中,原始文獻部分通過搜集整理《鐵道游擊隊》的創作、出版、藝術改編以及原著作者知俠的有關文獻,力求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再現作為藝術文本的《鐵道游擊隊》的生成機制與發展歷程;研究文獻部分通過搜集整理學術界對《鐵道游擊隊》各類藝術文本進行分析、評價的有關文獻,客觀地呈現其藝術接受史的真實面相和價值意義,展現藝術文本《鐵道游擊隊》研究的發展脈絡與既得成就;史料鉤沉部分通過考察歷史事件“鐵道游擊隊”的來龍去脈、英雄事跡、社會影響和歷史貢獻,凸顯其作為歷史文本的價值意義,使其與藝術文本的《鐵道游擊隊》形成互文性關系,使讀者在閱讀中增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自覺性與神圣感;附錄部分由文獻史料編年、鐵道隊組織沿革和領導人名錄、魯南鐵道大隊指戰員名錄和鐵道游擊隊大事記構成,一方面展示六十多年來關于《鐵道游擊隊》的學術研究和歷史記憶的動態歷程,一方面緬懷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鐵道游擊隊英雄及其歷史貢獻。該書以單部作品為核心來編輯資料,既注重原始資料的發掘,又重視歷史現場的還原,內容豐富,翔實可信,為目前國內不可多得的一部重要的文獻史料輯。

陳夫龍編 ·史料典籍 ·28.1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阳县| 松溪县| 扎鲁特旗| 霸州市| 河间市| 铜川市| 延长县| 景泰县| 囊谦县| 林周县| 封开县| 宁明县| 迭部县| 华蓥市| 乌鲁木齐县| 虞城县| 安义县| 辽宁省| 竹北市| 扶绥县| 张家川| 云安县| 永春县| 定边县| 北安市| 中江县| 报价| 灌阳县| 武川县| 安福县| 县级市| 涞源县| 博爱县| 吐鲁番市| 阿鲁科尔沁旗| 修文县| 翁牛特旗| 皮山县| 鄂托克旗| 阜南县| 修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