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德國在一戰前曾是歐洲蕞富裕、蕞強大的經濟體,反猶主義在政治中明顯處于邊緣地位。然而,起初只是一群極端分子和惡棍的納粹黨人,在數年之中就把德國變成了一黨獨裁的國家,把一個極有教養的民族引向了道德、物質和文化的廢墟與絕境。本書透過德國的歷史、社會與文化,探究納粹黨徒的心理,還原納粹攫取權力的過程,揭示反對者為何未能阻止他們,生動再現了導致第三帝國到來的混亂失序、經濟災難、暴力行徑,以及社會的兩極分化。
(英)理查德·J.埃文斯 ·世界史 ·17.4萬字
1664年英國打敗荷蘭,取得“新阿姆斯特丹”的領土,并將其命名為“新約克”,即現在的紐約。本書講述的就是在三位荷蘭總督的統治時期所發生的故事。本書作者是被稱為“美國文學之父”的華盛頓·歐文。他以風趣幽默的筆法向讀者展現了關于紐約的早期記憶,用詼諧的筆觸諷刺當時的荷蘭殖民者。紐約早期地理和人文、環境、城市建設、居民遷徙與定居在書中亦有體現。同時,本書對于促進美國民族文學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無論從文學角度還是歷史角度,本書都極具閱讀與收藏價值。
(美)華盛頓·歐文 ·世界史 ·17.3萬字
朱元璋病逝前,放心地將皇位傳予皇太孫朱允炆,看似傳承有序的大明江山醞釀起微妙的不安定因素。九位戍邊藩王手握重兵,年少弱質的朱允炆時刻感受著威脅,開始削藩政策,燕王朱棣應聲造反,由此挑動起長達四年的靖難之戰。朱允炆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如何被逼得氣數漸失、江山易手?朱棣從背著反賊的罵名負隅頑抗,到長驅直入、揮師入京,期間經歷重重危機,多次奇跡般地死里逃生,難道果真有冥冥中的命中定數?方孝孺、鐵鉉、道衍……忠臣良將各顯本色,造勢謀臣揮斥方遒。這場戰爭的影響也遲遲沒有散去,建文舊臣被趕盡殺絕,而朱允炆生死不明的下落也成為一道千古迷題。但不論如何,朱棣開始了他的國君生涯,一手締造了一個繁榮的朝代,一個眾人仰視的偉大國家,大明!
當年明月 ·普及讀物 ·17.8萬字
德意志是一個歷史上長期分裂的國家,然而,經過幾百年的苦苦奮斗,德意志終于在1871年由普魯士實現了首次民族大統一:普魯士順應潮流,及時推進各項改革,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經濟上推行重商主義,軍事上重視國防建設,注重發展經濟;文化上向外國學習先進的事物,大力興辦教育,同時鼓勵移民,收容新教徒,由此吸納外國優秀的人才,通過諸種改革手段,在短短百年內迅速崛起并完成了近代德國的統一。
張雪 常縣賓 ·世界史 ·12.2萬字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人就崇敬自己的祖先,并通過對共同祖先的認同和紀念,來凝古以來,我們中國人就崇敬自己的祖先,并通過對共同祖先的認同和紀念,來凝聚族群,守護文化。我們的祖先是誰?他們從哪里來?在他們身上又發生了怎樣的事?我們希望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從百萬年前開始,中華大地上就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古人類,遺憾的是,在甲骨文出現之前,遠古祖先的事跡只能靠虛無縹緲的神話傳說來口耳相傳,真偽難辨。幸好,現代科技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我們的遺憾。以分子遺傳學為代表的新技術可以告訴我們,在沒有文字記錄的漫長歲月中,我們的祖先有著怎樣的面貌,他們是如何生活和遷徙的,陪伴在他們身邊的動植物是什么,他們又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文化認同的。這是一部刻在基因上的祖先秘史,翻閱這本無字史記,我們會知曉自己的基因之根和文化之根,于無字處聞驚雷。
波音 ·普及讀物 ·14.4萬字
《歷史的微聲》主要收入歷史學家王笛在西方發表的英文書評,其中大部分文章是首次翻譯成中文出版。研究民眾最大的困難是找到他們的聲音,因為在歷史上大多數民眾的聲音消失了或被遺忘了。歷史學家為民眾寫史,必須找到他們的真實聲音。正史中沒記載,但他們仍然在歷史上留下微弱聲音,有待于歷史學家從各種文獻甚至文學中,以各種方法,尋找民眾在歷史上的蹤跡。過去的歷史寫作,集中在帝王將相、政治人物、知識精英等,只見到他們在歷史舞臺上縱橫馳騁,而推動歷史發展前進的廣大民眾卻基本上消失了。找到歷史的微聲,就變得十分重要。本書共五部分。
王笛 ·隨筆 ·18.5萬字
該書立足于正史研究,通過講述南北朝各個時期的歷史人物和故事,力圖還原歷史原貌,以資借鑒。該書從“狂悖的王室”“傲岸的文人”“剽悍的將軍”“任性的名字”“爛漫的文化”等五個部分,記述南北朝宮廷政治、文人情懷、人性本真、武將謀略以及對后世影響深遠的璀璨文化成就。通過對這段復雜歷史的梳理,我們可以窺見南北朝人對事業的追逐、對夢想的追求、對文化的追尋,始與終,真與假,好與壞,點滴之間崢嶸即現。
牛踏秋 ·普及讀物 ·19.6萬字
兩漢多少事,而今知幾何。劉邦與項羽,最后勝利者是劉邦的真正原因何在?強盛的大漢傷心之地在那?漢文帝是如何登上歷史舞臺,晁錯是如何為了削藩丟掉性命,獨尊儒術的幕后人物何在?王莽何許人也,劉秀是否被歷史低估,那個數星星的孩子你是否還記得?班超是如何開拓西域,又是誰把強大的匈奴打到歐洲。強大的漢朝為何滅亡,而誰在為了挽救強盛的王朝奮不顧身,這一切,盡在《不容青史盡成灰:守土與開疆》一書中,等待你的發掘。
張嵚 ·普及讀物 ·18.7萬字
本書以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為主線,分析了王權與民權、保守派與激進派、君主制與共和制的內在矛盾與現實困境,揭示了其與二月革命發生的必然關系,詳述了宴會活動、巴黎街頭騷亂、王宮遭洗劫、七月王朝覆滅、法王流亡英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臨時政府建立等重大歷史事件。
(法)伊伯特·圣阿曼德 ·世界史 ·17.7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阿拉伯文學藝術、絢麗多姿的阿拉伯文學、《古蘭經》與阿拉伯文學、阿拉伯詩歌、阿拉伯小說、《卡里來和笛木乃》、《一千零一夜》、天才詩人穆泰納比、散文作家賈希茲、伊本·白圖泰及其《游記》等。
聞明 彭萍萍主編 ·世界史 ·4.4萬字
《決戰:1948—1949》用通俗易懂且生動的語言介紹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期的11個著名戰役,具體包括:濟南戰役、錦州戰役、黑山阻擊戰、塔山阻擊戰、小淮海戰役的戰前謀略、黃百韜兵團的覆滅、雙堆集團殲黃維兵團、圍殲杜聿明集團、收復新保安、攻克天津實錄、和平解放北平等,總結了蘊含于波瀾壯闊的戰爭畫卷中的戰爭規律和解放軍的優良傳統和戰略思維,亦展現了戰火紛飛中的軍民情。
李赟主編 ·中國史 ·14.6萬字
從無人機到衛星,從導彈防御系統到網絡戰,以色列在將新技術應用于現代戰場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獨霸中東:以色列的軍事強國密碼》為我們展示了這個僅有800多萬人口的小國是如何長期身處戰爭環境而不斷適應戰爭形式的變化,并成為21世紀的新型強國的。當然,以色列的“強”并不在體量,而在創新和效率上?作為21世紀探索戰爭模式的先鋒,面對不斷變化的戰場,以色列研發出許多新型武器,并通過改裝手段保持原有武器的有效性、延續性和致命性。雖然世界各國都在應對同樣的挑戰,但許多國家紛紛學習以色列的經驗,尤其是在武器制造方面。可以說,以色列已成為全世界的武器研發實驗室。路漫漫其修遠兮。在摸著石頭過河的艱難探索中,中國逐漸從計劃經濟的舊體制中突圍,前景已經依稀可見。
(以色列)雅科夫·卡茨 (以色列)阿米爾·鮑伯特 ·世界史 ·15.7萬字
歷史說得好聽很有趣,說得難聽要人命,暢銷書作者結合正史野史,為你幽默說歷史!歷史很形象,歷史超有趣!一套能令你會心一笑的歷史趣味漫畫,讓你愛上歷史!這套書以時間為線索,濃縮五千年歷史經典,串聯起中華上下五千年故事,用現代漫畫方式幽默演繹,帶你了解歷史進程,看歷史人物撥弄風云,觀興衰榮辱的歷史長歌,通讀重大史實,笑中不忘漲知識,一翻開本書就停不下來!
胖樂胖樂編繪 ·普及讀物 ·7.3萬字
帶領讀者踏上一段扣人心弦的旅程,探尋清代中國在地理整合與邊疆開發中的偉大成就。本書深入介紹了清代對廣袤疆域的治理、京杭大運河的修建與維護,以及運河在交通、經濟、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通過生動的語言和詳實的史料,展現了這一宏偉工程的歷史背景、技術創新和對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無論是對歷史感興趣的讀者,還是想了解中國古代地理工程的人士,本書都將為您提供豐富的知識與全新的視角。
陸舞 ·歷史地理 ·10.7萬字
2006年夏的蒙古國考察,是一次以中國學者為主、多國多學科人員共同參與的蒙古歷史考察之旅,歷時14天,行程2800公里。考古學者羅豐以詳實豐贍的旅行筆記為基礎寫成此書,生動記述了一行人的甘苦和收獲。一路上作者筆不離手,不放過點滴的個人感受和生活細節,他追摩前輩科學探險學者的風范,悉心記錄游牧生活特有的風土人情,壯麗蒼茫的草原美景,以及先民留下來的鹿石、碑銘、遺址、墓葬等,配合大量照片、手繪圖片,使這部紀行成為一部難得的科考筆記佳作。作者對學術旅行的記述有骨有肉,特別是對于考察行程中諸多細節的描寫,對蒙古國社會、經濟、民生的細致觀察,呈現出一部出色的考察記應有的風貌。本書的意義還在于,中國讀者對于蒙古國所知甚少,隨著近年來中蒙兩國社會、經濟交往加深,本書對蒙古歷史和現狀的記述可以滿足中國讀者的濃厚興趣。
羅豐 ·隨筆 ·9.4萬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已是節節勝利,正大踏步向日本本土推進。隨著勝利的臨近,一系列問題也擺在了美國政府的面前:在不攻打日本本土的情況下,日本會投降嗎?一旦美軍登上日本本土,日本人會不會拼死抵抗而給美軍帶來巨大傷亡?占領日本后,如何改造日本社會,要不要保留天皇……所以,了解日本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就成了美國政府的當務之急。同年6月,本書作者奉命從文化的角度對日本加以研究,以期找到答案。《菊與刀》就是這份答卷,它其實就是作者在對日本文化進行分析后向美國政府提交的一份研究報告。事實證明,書中的觀點對日后美國對日關系及政策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盡管這本書只有十幾萬字,但無論是從它對一個國家的命運所產生的影響來看,還是從它所取得的學術成就來看,《菊與刀》都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巨著。“菊”與“刀”分別代表了日本人在面對理想與現實時的兩種心態,也是兩種不同生活狀態的寫照,作者分別從政治結構、社會階層劃分、消遣娛樂、人情世故,甚至是對兒童的教育等日本社會的不同領域都進行了剖析,不僅論理清晰,而且文筆也很流暢、優美。
(美)魯思·本尼迪克特 ·世界史 ·15.6萬字
《資治通鑒》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生動展現了16個朝代1362年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案例集”。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歷史先輩們都遇到過、處理過,有經驗教訓。作者華杉用“通篇大白話”翻譯整部《資治通鑒》,并盡量保留原文的韻味,讓人像讀小說一樣拿起來就放不下。同時,結合歷代名家觀點和本人管理經驗,講透《資治通鑒》中對21世紀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翻開本書,看南北朝時局風云變幻,學會制管理者必備的優良品格!
華杉 ·普及讀物 ·16.6萬字
本書是近年來蒙古帝國史研究領域中的重量級新作,作者在世界史與全球史的視野下,重點描繪了由成吉思汗推動的歐亞文化交流,以及蒙古各汗國陸續崩解后,一個新的歐亞世界的產生過程。在蒙古統治者的強制推動下,東西方之間開始了互相交流的過程,在“蒙古治世”之下孕育出了嶄新的歐亞文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古過去被視為毀滅文明世界的蠻族形象得到了修正。
(美)梅天穆 ·世界史 ·17.2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漢武帝與中外朝制度》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黃老學說與獨尊儒術、建立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權、一代雄主的功過是非等內容。
金開誠 ·中國史 ·3萬字
清朝是風云變幻的朝代,是巨大變革的朝代。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它從改朝換代的血腥征討,空前絕后的開疆拓土,太平繁榮的“康乾盛世”,到西方列強的侵略凌辱,農民起義的此起彼伏,晚清政權的腐朽沒落,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覆滅。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將近三百年的清朝歷史會給如今快速發展的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本書以真實史料為基礎,對清代從開國到國運由盛轉衰的過程和重要史實進行了有力的論證,剖析了清朝各個時期的諸多核心問題,對清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經濟、文化進行了全面的述評,內容充實、輪廓清晰、考證翔實,探尋了中華民族興與衰的緣由。歷史是一面鏡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書。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
孟森 ·中國史 ·1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