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將社會價值論的理論和方法引入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的研究中,以情報學信息資源管理理論為研究基礎,旨在探索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社會價值的基本規律,闡釋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社會價值的內涵、類型與特性,闡述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社會價值的具體表現,總結有關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社會價值評價的基本思路,對典型的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社會價值進行分析,力圖全面而翔實地探討網絡原生數字資源社會價值問題。
李倩 ·新聞傳播 ·13.8萬字
本書收錄了做新聞有心人、新聞采訪有技巧、時政“富礦”取之不竭、心里裝著群眾等18個話題。
冮紅 ·新聞傳播 ·13.8萬字
本書為新聞傳播類圖書。在播音主持的教學中,教學方法是否正確先進,直接影響目標實現的可能性。作者根據多年一線播音主持經驗總結了頗具實用價值的91條要訣,去粗取精,沙中淘金,拿掉了很多不適合今天語言學習訓練的部分,把那些學習播音主持專業經典的,優秀的,實用的,老師常在講課中經常提到的要訣,做了收集講解和闡釋,希望對學習和喜愛播音主持專業的人有所幫助。
劉戰英 ·新聞傳播 ·13.7萬字
該書主要探析了組織文化認同度、組織人際和諧等變量的結構和作用機制,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以報業集團為目標,進行實證調研,探索了報業集團當中的組織文化相關變量及其作用機制。這些對于研究中國文化、研究中國經濟崛起、研究中國企業振興之路的人們,以及那些致力于打造優秀的企業文化、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的企業家、職業經理以及傳媒經營管理者科學地認識組織文化的作用,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陳致中 ·新聞傳播 ·13.7萬字
新聞,反映并影響著世界和人們的生活。新聞的背后是什么?除了新聞本身,我們更應看到什么?應該從中吸取什么樣的經驗和教訓?這便是新聞評論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本書是作者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對若干新聞事件和社會現象的看法與認識。正如作者所說——用新聞評論和這個世界聊聊。聊些什么——說事兒,聊理兒,長記性。不代替受眾思考,但引發思考,并為大眾發聲,是作者一貫秉持的寫作態度。人生在世,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事。“不驚慌”,是閱歷,是定力,是格局,是態度。長志氣、強骨氣、蓄底氣、增正氣,當是我們一生的追求。正所謂一句不驚、不怖、不畏的“何事驚慌”。
周山 ·新聞傳播 ·13.7萬字
圍繞中國出版“走出去”高質量發展,作者綜合運用出版學、傳播學、管理學理論,結合多年來對出版“走出去”的研究與實踐,從國家政策制定、國際化戰略布局、模式與路徑選擇、產品內容與形式創新、國際品牌營造、國際化人才培養、海外營銷渠道建設、國際物流體系建設、本土化經營管理等多個方面,對出版“走出去”的理論與策略進行了創新探索。本書特色體現在理論研究與成功實踐的深度融合,既注重理論創新,更注重實用價值,旨在為中國出版“走出去”理論研究和政策優化提供參考,為中國出版企業“走出去”戰略決策提供借鑒。
戚德祥 ·新聞傳播 ·13.7萬字
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這五個北歐國家的媒介發展在整個世界上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形成了所謂的“北歐媒介模式”,即基于表達自由和作為基本產品的自由報業;對媒介的政府資助及對作者的補貼;媒介和文化產品的消費水平較高。本書作為國內第一本關于北歐國家媒介興起及發展的著作,較為完整地梳理了北歐國家傳統媒介及新興媒體的產生、發展及特點,對我國從事媒介研究和中外新聞比較研究的學者和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王宇 ·新聞傳播 ·13.7萬字
本書以四家黨委機關報和四家都市報中的八千余條新聞標題為語料來源,引入語用身份論(陳新仁,2014、2018)的最新研究成果,考察新聞標題的主觀性問題,探討新聞標題中主觀性話語的身份建構動因,展現新聞標題主觀性的話語實現策略,考察新聞標題中的話語、交際者身份和社會文化歷史語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揭示一些新聞標題的主觀性根源于其作者身份建構的實質。
吳玨 ·新聞傳播 ·13.7萬字
本書立足傳媒經濟學的研究框架,系統全面地研究了網絡漫畫的創作生產、發行傳播和用戶消費等環節。書中以網絡漫畫出版平臺(網站、App等)作為著力點,利用大數據技術和定量研究方法對漫畫作品、用戶和作者進行多維度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網絡漫畫的運營模式,提出以超級IP帶動跨界融合、構建行業綠色生態體系的發展對策。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劃發展司 ·新聞傳播 ·13.6萬字
本書結合新的傳受環境和新的傳播形態,圍繞網絡與新媒體從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全面講述新媒體寫作的思維和技能。全書分六部分,共二十三章,主要介紹新媒體形態及新的傳受環境、新媒體寫作特點與內容生成、新媒體寫作平臺與渠道、新媒體寫作主體與素養、新媒體寫作方法要領與案例剖析、新媒體寫作趨勢前景。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高等職業院校新聞傳播學、網絡與新媒體、電子商務等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新媒體行業的讀者的參考書。
胡森林 傅玉輝 高明勇 崔向升編著 ·新聞傳播 ·13.6萬字
本書選擇鳳凰衛視為個案,以其媒介組織的十五年歷程為經,以新聞生產、歷史-人文生產、全媒體生產的場景和實況為緯,考察生產情境、生產主體和生產活動共同構成的動態“過程-事件”,基于此,描述鳳凰衛視從“立基于香港的境外體制外媒介組織”之歸屬角色走向“華語聯結”之成就角色的演進軌跡。通過這本書,筆者力圖揭示媒介生產機制實踐的原理、媒介角色實現的規則及其二者的關系。進而,在轉型中國的社會情境中理解媒介組織的演進與媒介體制變遷的關系--媒介組織的生產機制實踐,不僅生產了內容產品,也生產了自身的角色。而作為“漸進社會工程”的一部分,鳳凰衛視的生產機制實踐和角色制造活動以“一個立場,多種聲音”的方式,“由外而內”地影響了轉型中國媒介體制的變遷,并為中國體制內媒介組織提供了若干可資借鑒的生產機制范例。
徐帆 ·新聞傳播 ·13.4萬字
本書共6章,介紹了網絡輿情的研究與發展、規律與管理,著重講解輿情監測預警和數據分析、輿情報告寫作、輿情研判和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管理等理論知識與應用技巧。本書以理論闡述輿情爆發、發酵、平息等方面的原理,以經典案例講解各項理論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場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增進輿情管理的學習深度。本書既可作為應用型本科、高等職業院校新聞學、傳播學等專業的網絡輿情課程教材,也可作為培訓機構的參考書。
蘆珊主編 ·新聞傳播 ·13.3萬字
這是新一代互聯網新聞人的光榮與夢想——本書歷時3年寫成,作者超過100人,編輯接近30人。此前曾有兩個內部版,《搜狐新聞采編規范(2014版)》、《搜狐新聞采編規范(2015版)》。這是一本“立體”讀物——本書22章,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新媒體新聞編輯規范,下編為專題解讀。全書集結了300多個案例,配有6個視頻動畫,10多個H5頁面及圖表。這是一本可以為互聯網新聞行業樹立規范的教材。10多年前的《新浪之道》代表了PC時代門戶網站的報道理念,《超越門戶》則傳遞移動互聯時代的全新報道理念。書中內容80%以上與移動互聯相關。特別是新聞客戶端編輯、全媒體直播、最終頁編輯、H5設計等章節,代表了時代前沿的操作手段。
吳晨光 ·新聞傳播 ·13.3萬字
本書以大數據時代和全媒體時代的傳播變革為背景,運用相關理論,結合當前數字技術條件下傳統媒體微博客戶端出現的傳播失范案例,探討全媒體時代下媒體傳播亟待更新的傳播倫理,以期為今后的傳播活動提供新的倫理規范。
曹漪那 楊珊 王慧敏 趙唯陽 ·新聞傳播 ·13.3萬字
本書系2016年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項目“主流媒體對新疆南疆維吾爾族受眾影響力研究”(項目編號:GD1629)成果。作者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就新疆的歷史、文化、民族、宗教等問題采訪疆內外十幾位知名專家,主持完成該項目。本書以維吾爾族聚居區受眾為研究對象,在全面總結受眾的媒體接觸、依賴性和信任度特征基礎上,重點分析當前主流媒體的傳播有效性、信息有用性、輿論引導力等核心功能;充分運用田野調查等研究方法,對中央及新疆主流媒體影響力產生機制和傳播效果提出對策和建議。
林濤 ·新聞傳播 ·13.2萬字
本書基于多維驅動模型,研究了信息化進程中如何推進信息共享的問題,提出:一要構建有效的制度機制,運用制度工具引導社會的信息共享;二要設計科學的技術組合,借助技術工具驅動社會的信息共享;三要面向市場,運用市場化手段推進社會的信息共享。其中,制度機制包括組織內部的跨部門信息共享激勵和組織之間的跨組織信息共享激勵;市場機制包括信息的直接交易機制和信息關聯價值的深度挖掘機制。通過上述途徑,全方位促進社會的信息共享,進而有效推進社會的信息化進程。
高錫榮 ·新聞傳播 ·13.2萬字
本書重點研究新媒介與意識形態構建的理論及實踐問題。新媒介情境下意識形態的構建,實質是社會各階層共同利益的構建,反映出中國民主進程的步伐。“互聯網的未知遠遠大于已知”,新媒介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大意義和價值在于,既讓公民個人權利的行使更有保證、更加有效,又拓寬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空間。這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無疑是強力的助推。
王一嵐 ·新聞傳播 ·13.2萬字
本書是一本實戰技巧的著作,它將結合實踐和案例告訴你:“新聞炒作”有哪些作用?幕后如何操作?新聞策劃創意有何技巧?如何建立新聞媒體的網絡?新聞公關如何寫作才能出彩?它的規律和廣告有何區別?它與廣告、促銷如何配合?與營銷目標如何結合?在危機公關中如何發揮作用……本書作者長期在知名企業中擔任公關、企劃、市場部門的負責人,他把積累多年的實戰經驗,結合親自經歷的以及國內著名的“新聞炒作”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在“整合營銷傳播”和“品牌營銷”的新視角下,對“新聞公關策劃”進行觀照和總結。
易圣華 ·新聞傳播 ·13.2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新媒體文案創作與傳播的相關知識,先從新媒體文案概述、新媒體文案的寫作技巧和新媒體文案的寫作方法開始,結合微信、微博和社群等不同平臺的新媒體文案,以及產品、品牌故事、活動、海報、視頻和H5等不同種類的新媒體文案,對新媒體文案的創作進行介紹;再從特點、傳播技巧、注意事項、增強傳播性的方法和不同平臺的傳播等方面,對新媒體文案的傳播進行介紹;最后對不同行業的新媒體文案進行分析,幫助讀者了解新媒體文案創作與傳播的基本知識,從而提高讀者的新媒體文案寫作、傳播能力。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新媒體文案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從事新媒體文案相關工作的從業人員的參考書。
潘勇主編 ·新聞傳播 ·13.1萬字
本書是浙江省報業協會組織發起的媒體深度融合論文征集活動成果合集,旨在引導全省報業從業者對媒體深度融合過程中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思考,用心淬煉近年來報業跨界人才隊伍建設、經營管理機制創新等成功經驗,為進一步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提供實戰摹本與發展思路。
浙江省報業協會 ·新聞傳播 ·1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