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召開為廣大理論研究工作者提出了如何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力量,以及如何優化國家治理體系,更大程度上釋放中國國家治理優勢的重大研究課題。在此背景下,本書著眼于社會保障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關系,在歷史中探尋社會保障與國家治理關系的演變規律,在當下挑戰中探索社會保障與國家治理體系的再造方案,在隱含于當下的未來趨勢中思考社會保障與國家治理的重塑之路,縱貫時空,對二者關系的復雜性做出深度闡釋。
賈玉嬌 ·社科總論 ·16.7萬字
本書以當代城市面臨的復合型風險及防災、減災、救災為背景,探討安全韌性城市建設的基本理論、經驗啟示、發展演進及評價。在此基礎上構建系統評價框架,以江蘇省域城市為例,應用量化分析方法評測韌性發展水平并結合安全韌性城市建設的前沿技術及國內外實踐,提出了綜合性的城市治理思路。本書可供城市規劃、應急管理、公共政策等相關領域的政府部門實務人員、科研人員、高等院校師生及其他感興趣的讀者參考閱讀。
劉澤照 馬瑞 ·社科總論 ·16.7萬字
阿克塞爾羅德主持的“囚徒困境重復博弈計算機程序奧林匹克競賽”在學術界無人不知。其試驗結果,對當代社會科學許多領域的傳統理念產生了廣發的影響和沖擊。在本書中,作者從其最初贏得全球聲譽的《合作的進化》中“一報還一報”的簡單模型策略中,細致地“復雜化”出更多豐富結論。作者在對“重復囚徒困境博弈”試驗結果的理論意義和所引發問題進行具體討論的基礎上,側重于研究博弈中的合作。書中設計了一個接近人類社會群體的現實情景,引入噪聲考量和博弈規則,利用計算機程序建模,進行試驗,并在理論上分析可行性。作者把模型從外生偏好假設中解放出來,這將為社會科學的進步掃除很多障礙。
(美)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 ·社科總論 ·16.6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理論基礎、演進歷程、基本經驗、時代要求、總體方略、實踐路徑、價值意蘊。首先,從理論維度挖掘和提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綠色發展”的理論基礎,回答為什么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其次,從歷史維度梳理中國綠色發展的歷史演進、總結歷史經驗,明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要內容、目標指向以及實踐典范。再次,從實踐維度聚焦當代中國的綠色發展實踐,從時代要求、總體方略和實踐路徑三個方面展開研究,揭示和論證以綠色發展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格局,展望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最后,總結提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價值意蘊,充分闡釋本研究的重大意義。
馬敏 雷鳳儀 趙淑琪 崔增輝 ·社科總論 ·16.6萬字
經過近百年的文化論爭,中國文化終于進入理論建設的階段。張岱年先生為此提出了文化建設的“綜合創新”論,方克立、劉鄂培等學者繼承和發展了這一理論。其中,劉仲林將中國文化與西方創造學結合,提出了由以“仁”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向以“創”為核心的現代文化轉化的“創學”理論和方法。本書分析了張岱年“綜合創新”論思想的起源、近代理論研究思想代表、“綜合創新”論思想的提出、具體內涵和發展演變,并對“創學”首次進行了系統地總結和分析,指出中國新文化理論建設必將進入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仁”、“創”為核心的“雙核”驅動的新文化建設時代。
趙四學 ·社科總論 ·16.6萬字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引導青年人有效開展創業活動是一個刻不容緩的任務。由于創業活動具有很強的復雜性和長期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將一些新的理念融入創業教育中去。“熵”作為一個熱力學概念,如今已經被廣泛運用于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多個領域。因此,本書旨在將“熵”的概念和原理融入創業教育中去。本書共分為10章,第1章闡述了不同領域對“熵”的認識,后面9章分別圍繞選行業、建團隊、定模式、樹文化、立制度、拓市場、籌融資、謀上市、思傳承等9個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業論述。并且每章均有“案例評析”項目,可以使讀者更加深刻形象認識到創業成果所必需的條件和要素。
李書文 ·社科總論 ·16.6萬字
《美國生活中的同化》是著名社會學家米爾頓·M.戈登的代表作,該書開創性地提出了分析族群同化的變量體系,既有歷史學的縱深視野,也有社會學的廣泛考察,堪稱種族和族群問題研究的經典之作,對于當下的種族和民族問題研究有著較好的啟發與借鑒意義。這是首部對美國少數族群的同化進程展開全面研究的社會學專著。全書從美國社會的整體視角出發,將各族群及群際關系置于文化、政治、經濟等不同維度組成的綜合體系中進行系統而深入的考察,開創性地提出了理解和分析族群同化的變量體系,條分縷析地對“盎格魯一致性”、“熔爐”和“多元文化主義”等族群同化理論進行了概括與評論。這本族群社會學研究的經典之作,對于當下的種族與民族問題研究有著較好的啟發與借鑒意義。
(美國)米爾頓·M.戈登 ·社科總論 ·16.6萬字
復雜性研究是當今學界和業界共同面對的課題,各類方法和路徑不一而足。筆者基于多年的工程實踐,從分析世界的復雜性本源入手,針對基于控制邏輯的系統設計遇到的不確定等時代挑戰,借鑒自然界適者生存的啟示,介紹了工程系統有機適應性理論和V++三層規則模型、適應性規則引擎產生的過程,并在試驗數據的支持下,驗證了提出的以適應性為目標、以信息負熵為基礎、以耗散結構為路徑、以逆熵體為核心和以適應性指數為引導的復雜工程系統的設計新路的可信性。本書既是社會大眾了解復雜性工程的科普讀物,也是復雜性研究和體系工程領域一本值得借鑒和參考的工具書。
張宏軍等 ·社科總論 ·16.5萬字
這部被視為科學史分水嶺的名著,是20世紀學術史上具影響的著作之一。它引發了一場認識論的大變革,掀起了世界性的閱讀熱潮,至今不衰。其影響不限于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等相關領域,而且延伸到社會學、文化人類學、文學史、藝術史、政治學、宗教學等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甚至在社會公眾領域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書中首倡的“范式轉換”,如今已成為人類認識世界過程中具有指導意義的概念。本書初版于1962年,本版是芝加哥大學出版社為慶祝該書問世五十周年而作,增加了加拿大哲學家伊恩·哈金(IanHacking)教授所寫的導讀。青年翻譯家張卜天教授精心翻譯了新的中譯本。
(美)托馬斯·庫恩 ·社科總論 ·16.5萬字
《醫療社會史研究》第九輯的主題為“絲路醫藥交流與中國社會”,收錄專題論文9篇、文獻考證4篇、學術述評1篇和學術書評2篇。專題論文以時間為軸,以空間為面,討論了古代絲綢之路在東西方醫藥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影響;文獻考證論文則立足多語種、新材料,表明了絲綢之路上東西醫藥的交融。本輯所收論文的作者在絲路醫藥的研究方面皆有造詣,既有資深專家,也有年輕學者,所著文章皆為首次發表,展示了目前國內學界對絲路醫藥研究的最新成果。
張勇安主編 ·社科總論 ·16.5萬字
廖秉宜,博士,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廣告學系副系主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武漢大學“珞珈青年學者”,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訪問學者,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虎嘯數字商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商務廣告協會中國青年品牌學者論壇理事會副理事長。主要從事廣告與媒介經濟、智能營銷與品牌傳播、企業聲譽與國家形象研究。本書將從智能營銷傳播產業、智能營銷傳播方法、智能廣告傳播、智能品牌傳播、智能媒體傳播、智能營銷傳播倫理等視角,深入探討新技術對營銷傳播的變革與重構,從學理角度和實踐角度分析智能營銷傳播的性質和問題,推進智能營銷傳播領域框架建構、現狀梳理、問題剖析、路徑優化、趨勢預判等方面的研究,同時也為業界實踐提供理論支持與決策咨詢。
廖秉宜等 ·社科總論 ·16.5萬字
激情澎湃的演講,掌聲雷動的場面,領導干部的魅力一定要大膽、全方位地展現出來:當眾講話是領導干部的必修課。本書是一本專門訓練領導干部提升當眾講話魅力的實用教程,內容包括:領導干部當眾講話魅力的“四字真經”——定、耳、舞、訣;當眾講話內容的創新方法“珍珠四論”;提升當眾講話魅力的“四招”——膽聲情識;當眾講話的“四個實戰技巧”。本書可以有效地提升領導干部、公務員當眾講話的能力,并可以作為各類需要當眾講話人群的實戰演練教材。
殷亞敏 ·社科總論 ·16.5萬字
本書以程序員面試求職為核心,全面介紹了程序員求職面試的完整過程,并從面試求職、職業規劃、面試渠道、面試過程及職場生存等各個方面詳細介紹了一個面試者必備的知識和技巧。全書共分5篇23章,其中,第一篇主要包括程序員自我定位、求職前的準備、簡歷的設計等內容;第二篇主要包括面試的幾種方式、常見面試題等內容;第三篇主要包括程序設計基本概念、循環、內存管理、面向對象等方面內容;第四篇主要包括英語面試、電話面試、智力測試等內容;第五篇主要包括“新員工”的第一堂課、學會在企業中立足、向金字塔尖前進等內容。
賽奎春 楊志福等編著 ·社科總論 ·16.4萬字
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世界頂尖公共知識分子、“美國永遠的反對派”喬姆斯基與這個已然失控的世界的對話。《樂觀而不絕望:資本主義、帝國和社會變革》是C.J.波利赫羅紐對諾姆·喬姆斯基所作的訪談集,時間跨度從2013年到2017年。在這些訪談中,喬姆斯基討論了他對“反恐戰爭”、西方新自由主義的興起、歐洲難民危機以及歐盟的分裂、中東問題的和平前景、美國選舉制度功能失調、核擴散和氣候危機對人類構成的嚴重威脅以及特朗普時代的美國等問題的看法。喬姆斯基不失時機的推出了《樂觀而不絕望》一書,為這個黯淡的世界帶來洞見之光。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喬姆斯基首先從美國社會現狀、歐洲一體化進程、恐怖主義的最新形勢以及全球階級分化等問題的分析入手。第二部分則重點關注特朗普時代的美國,闡述了美國外交政策的悠久歷史,以及美國全民醫療政策、教育政策等其他議題,同時喬姆斯基還分析了目前人類面臨的兩大挑戰:全球氣候變暖以及核戰爭陰影。第三部分,喬姆斯基審視了人類一直以來面臨的各種選擇,包括無政府主義、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等。
(美)諾姆·喬姆斯基 C. J. 波利赫羅紐 ·社科總論 ·16.4萬字
為了積極保護北京大學的自主創新成果,加強校內師生對專利保護及專利運營的知識、策略、動態的了解和掌握,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北京大學科技開發部于2015-2016年舉辦了系列專利培訓講座,主要培訓對象為近幾年申請國家科技項目、從事應用型研究以及對專利保護、專利運營實務感興趣的師生。本書精選了2015-2016系列專利培訓講座的部分內容,圍繞“專利基礎知識”和“專利實務”兩大維度展開。一部分“專利基礎知識”,由業內資深的法律專家講授“專利檢索”、“專利挖掘”、“PCT國際專利申請”和“職務發明”等方面的專利基礎知識,相當于系統的知識鋪墊。二部分“專利實務”,由業內資深的專利律師講授“醫藥診療”、“生物技術”、“化學化工”、“機械工程”、“通信電子”等技術領域的專利保護策略,也就是分技術領域對師生進行更為實操層面的培訓。
姚衛浩 ·社科總論 ·16.4萬字
本書結合新時代背景,緊密聯系當代大學生思想動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探討了如何培育當代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李千五 ·社科總論 ·16.4萬字
全書分為12章。第一章科技評估概述,介紹了科技評估的基本概念、流程、評估準備和設計、評估實施、評估報告撰寫以及評估結果使用與擴散。第二章科技評估方法及應用,介紹了科技評估理論框架邏輯模型和變革理論,以及常用的科技評估定性和定量方法,闡釋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分析不同方法在科技評估中的適用范圍和典型應用案例,同時提出科技評估方法選擇準則和綜合運用方式。第三章到第十章,分別介紹科技戰略規劃、政策、計劃、項目、人才、機構與基地、科技成果、國際科技合作等的評估,包括評估的對象、內容、框架、方法和程序,并通過分析典型案例具體闡述評估的組織實施。第十一章科技評估質量保證,介紹了質量保證的定義、方法與流程,重點分析了評估設計、實施、報告等階段的質量控制。第十二章科技評估職業道德,介紹了科技評估職業道德的含義、核心要求、具體規則等。
國家科技評估中心 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 ·社科總論 ·16.4萬字
本書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了李元芳從技術骨干成功轉型為管理人才的職場經歷。全書分為引子、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后記六個部分,作者把將要走向管理崗位的技術人員、企業的中層管理者所遇到的問題加以整理,總結出111章與管理技能、領導技能息息相關的文章(前100章側重管理技能,后11章側重領導技能),章章直擊管理難點、解決管理問題,各章之間既相互聯系又彼此獨立,讀者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閱讀方式。同時,本書的附錄部分把每一章的核心內容加以提煉做成索引,以使有不同需求的讀者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
王樹文 ·社科總論 ·16.4萬字
西部地區縣域綠色發展與精準扶貧必須深度融合。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西部地區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責任與地區經濟發展的任務之間的矛盾急需解決。《中國西部縣域綠色發展與精準扶貧研究》在中國西部縣域綠色發展與精準扶貧研討會基礎上,收集了近年來我國西部縣域綠色發展與精準扶貧的新研究成果,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指導。
楊小杰 朱廣財 陳昌華主編 ·社科總論 ·16.3萬字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化發展,農村經濟的發展、城鄉一體化進程和農民自身生產生活的改變,如何在保持現有農村土地制度框架的基礎上,通過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保障農民的農村土地財產權益,為農民提供較好的農村土地金融與經營環境,成為目前需要認真思考和妥善解決的問題。當下,農業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著力點就是通過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體系。作為新型農業主體主體中的代表,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我國農村具體實踐中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亦暴露出短板與難題。如何穩步推進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發展,不僅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也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環節。本書在構建了一個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理論框架的基礎上,分別從社員、非社員以及管理層三個層面,以我國江蘇省的南京市、泰州市、徐州市與淮安市以及四川省的部分數據為研究樣本,分別對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績效、社員對其依存性以及入社意愿進行實證分析,并結合海內外相關地區與國家的實踐經驗,設計了我國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路徑與機制優化,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林樂芬 顧慶康 李偉 ·社科總論 ·16.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