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2021年度廣東省廣播影視獎候選一等獎作品文稿及點評意見匯編,作品類型包括廣播新聞作品、電視新聞作品、新媒體新聞作品、廣播節目作品、電視節目作品、網絡視聽作品、廣播播音主持作品、電視播音主持作品、論文作品、科技項目、電影作品、公益廣告作品。作品題材廣泛,是2021年度廣東省廣播影視精品的集中展示,體現了2021年度重大宣傳主題和廣播影視媒體特色,對記錄廣東省廣播影視的成果及推動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廣東省廣播影視協會 ·新聞傳播 ·31.1萬字
本著嘗試以道德社會學為方法思考社會的未來:考察“性相近,習相遠”的人性,探究道德何以始終有限?以此揭示道德社會與非德社會何以可互為轉化的機制。道德社會向非德社會降落,必出現道德成本債務社會化、倫理偽善日常生活化和道德疾病流行,道德診斷社會學必產生;非德社會向道德社會回歸,應以“善業國家”為目標,以生利愛之人性原理、群己權界原理和權責對等原理為準則,重建倫理信任,培育“知善、知惡、知恥”的公共訴求和“有責、有度、有止”的社會規范,增強“善意、善待、敬畏”的牽引功能,強化“誠信止恥、公私分明、公民主導”的價值引導,構筑人人生存自由和幸福的“優良生活”。
唐梵凌 唐代興 ·社會學 ·31.1萬字
在中國,戶籍制度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人口信息制度,往往還是制士處民、征收貢賦、規定祿食、興發力役、組織軍旅的基本依據。本書考察和討論了個人及由個人結成的團體的行動及其對制度框架特別是戶籍制度的影響,以期為未來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取向及個人、團體、國家行動的選擇和調整提供一定的參考。同時,通過對中國戶籍制度中變遷的解釋,檢驗、修正制度經濟學相關理論。
林浩 ·人類學 ·31.1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共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論知識“學優源于法”,第二部分是“教優源于識”,第三部分是“行成源于思”,第四部分是“成長源于悟”。
潘茂生 ·教育 ·31.1萬字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西南財經大學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人生發展課程10余年,目前已經出版了學生使用的教材《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人生發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學和知識體系,并開發了一套慕課。在此基礎上,西南財經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組資深教師結合時代最新研究成果和學生實際情況,并根據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準備開發配套用書。該教師指導用書在理論體系上嚴格貼合學生教材,同時注重時代性和權威性,引入最新研究成果;注重趣味性和實用性,提供鮮活案例。相信通過學生用書和教師用書的配套使用,并結合相應的視頻課程,能夠極大幫助各高等院校的教師們打造一門完整、實用、緊跟時代且有趣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對于已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高等院校,該教師指導用書也可幫助一線教師進一步拓展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在深度和廣度上有進一步提升。
肖宇等編著 ·教育 ·31萬字
本書是一本自傳。作者在青年時期,曾實地走訪了亞馬孫河流域與巴西高地森林。本書記載了作者在卡都衛歐、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幾個原始部落的思考歷程與生活體驗。
(法)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 ·人類學 ·31萬字
全書共十卷,其中第一卷至第三卷為外國古代教育思想史;第四卷至第八卷為外國近代教育思想史;第九卷和第十卷為外國現代教育思想史。該書全面系統地展現了外國教育思想發生、發展的歷史進程,深刻揭示了各個歷史時期推動不同國家和地區教育思想向前發展與變化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及其作用機制,認真總結了外國思想家和教育家研究與解決教育問題,指導教育實踐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對外國教育思想發展趨向作了預示性展望,從而為我國教育理論建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與借鑒。本書的一個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通過追索人類發展的遠古時代和古代東方文明中教育思想的起源,闡述不同時期外國教育思想家對他們所處時代教育問題的反思,來探索教育的深層本質。通觀外國教育思想的歷史發展過程,我們不能不驚嘆27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盧梭從“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三方面對教育精髓的深刻洞察和繼往開來的恒久意義。
任鐘印等主編 ·教育 ·31萬字
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既是理論研究課題,也是政策實踐課題。本書從理論建構與政策實踐兩個維度,對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予以探析,重新梳理定位大學的外部關系,以及如何進一步完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構建中國現代大學制度的基本輪廓和理論體系,提供相應的政策選擇、制度安排及實施路徑。
許杰 ·教育 ·31萬字
本書以比較的視角觀察分析了漢語各方言和各詞類中的重疊現象,發現重疊在方言中不僅是一種重要的構形手段,也是一種重要的構詞方式。其中“構詞”作用體現為形容詞、動詞、量詞重疊后的“名詞化”(以官話為代表),名詞、動詞重疊后的“形容詞化”(以閩語為代表)。構形的主要作用則是表示一定的客觀“量”,但也有部分重疊形態的語義焦點是表示說者對量的主觀評價或對事物的主觀感情,具有強烈的主觀性。
付欣晴 ·語言文字 ·31萬字
本卷收錄作者1990年至2012年間發表的雜文代表作品220篇。作品緊扣時代脈搏,或針砭時弊,或謳歌新風,或商討問題,或直擊熱點,深刻展現了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面貌。
徐惟誠 ·作品集 ·31萬字
《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2017)》是盤點、介紹2016年度我國語言政策研究狀況的中國“語言生活藍皮書”,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組編、上海市教科院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編纂,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這是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繼2015年之后,第三次發布藍皮書。本書秉持服務政府、服務學術、服務社會的宗旨,聚焦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的發展需求,從語言政策與規劃理論建設和語言戰略研究、通用語普及政策研究、語言規范政策研究、語言保護政策研究、語言教育政策研究、語言傳播政策研究、語言服務政策研究、國外語言政策研究(包括語言政策國別研究、國際組織語言政策研究等)八個方面進行梳理,全面反映了我國2016年度語言文字政策研究的基本情況、主要成就和熱點趨勢。全書共收錄、介紹2016年度語言文字政策研究的論文527篇、著作6部。將每篇文獻按照八個大類和所涉主題分門別類地展現給讀者。是一部兼具學術性和實用性的資料工具書。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語言文字 ·30.9萬字
本書是一部較為完整,具有基礎性、理論性、全面性、綜合性、前沿性的公共服務研究專著,論述的對象為作為整體的公共服務,包括理論與實踐、國內和國外、歷史和現實,著重探尋的是各類公共服務的共同特性和共有規律,也就是公共服務的總體特征。本書的特點是體系框架的完整性、邏輯性、學理性和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既有理論的梳理與構建,又有實踐的總結、問題的歸納、改革與發展路徑探討。注重前沿性、學理性和填補國內空白。
張序等 ·社會學 ·30.9萬字
《孟德斯鳩文集》第二卷收錄《論法的精神》下冊,該書是18世紀上半葉杰出的啟蒙思想家,近代資產階級政治與法理學思想體系的主要奠基人,近代歷史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孟德斯鳩(C·L·Montesquieu,1689-1755)的最主要著作。被稱為"是亞里士多德以后第一本綜合性的政治學著作;是到他的時代為止的最進步的政治理論書"。該書所倡導的法制、政治自由和權力分立是對神學和封建專制的有力抨擊,成為此后資產階級大革命的政治綱領。特別是為孟氏所第一次正式提出的分權與制衡理論,對近代以來的資產階級政治實踐和政治思想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經過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實踐,已經成為資產階級國家構建民主制度和政權體制的組織原則。孟氏所集中討論的不是具體的法律規范本身,而是法的精神,即法律符合人類理性的必然性和規律性。所以,孟氏把法律置于決定地位,認為只有法律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權利,而專制則是對人性的蔑視和對自由的踐踏。他進而深入探討了自由賴以存在的體制條件,并借此找到恢復自由的基本手段──三權分立,以權力制約權力,防止權力濫用。主張憲法統率下權力分立與制衡的政治制度。使法律、自由與憲法結合起來,奠定了憲政理論的基本框架,這也是孟氏對政治理論最杰出的貢獻。
(法)孟德斯鳩 ·作品集 ·30.9萬字
從文學藝術、兩性婚姻、教育到政治、經濟以及國際關系……,許烺光以深厚精湛的人類學功底,在社會文化生活的最重要的構成中尋找和確定美國人與中國人思想和情感的特征。他用環環相扣的推衍和闡釋,將美國人與中國人本質上的文化心理區別——以個人主義為中心與以情境主義為中心,推演至個體的社會心理及社會整體的價值取向,并進而探討它們在受到內部及外在的挑戰時將發生怎樣的改變。本書自問世之后,即在海外被奉為研究美國人與中國人民族性格的經典之作,尼克松總統的幕僚將其列為訪華前必須閱讀的三大參考書之一。
(美)許烺光 ·社會學 ·30.9萬字
至少在近幾千年,家庭是人類社會的一個基本單位,也是世界文化核心價值觀念的載體。在近代中國,家庭卻淪為革命的對象。本書研究近代中國的家庭革命,探討這一反常的現象何以發生及怎樣發展。在傳統政教體系崩潰的進程中,家庭面臨國家、天下(世界)、個人、社會等力量的沖擊而喪失了其作為社會基石的地位。家庭革命是相當復雜、深刻的,既包括進步改良之意,也包括根本廢除之意。中國在近代國際競爭中的失敗,造成讀書人不僅激烈質疑傳統,也開始對人與人的關系進行深刻反思,并試圖重新構建人類社會的組織形式。
趙妍杰 ·社會學 ·30.9萬字
本書為教師教育“課證融合”教材叢書之一。本系列叢書在現有教師教育課程體系中全面、有機地融入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內容,并輔助以互聯網+技術。本書將傳統的“教育基礎”課程固有的知識框架結合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內容,進行整合重組,從“教育與教育學”“教育·社會·人”“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目的與學校教育制度”“小學教育概述”“小學教師與小學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小學教學原理”“小學教學設計”“小學教學實施”“小學教學評價與反思”“小學德育”“小學美育”“小學班主任與班級管理”“小學教育科學研究”14個方面進行知識介紹。每章設置“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導引”“章節正文”“本章小結”“知識結構”,并配上相應的習題和模擬試題。本書的內容除了保證課程體系的完整、科學、合理外,同時作為教師資格考試的備考教材,方便學生學習、掌握考試內容,了解考試特色。
虞偉庚 ·教育 ·30.9萬字
本書對“城市工作中心主義”、“中間階層的下滑”、“職業神圣感與勞動創造性的喪失”、“去自然的城市化”、“休閑空間的被占用和被出賣”、“文化造景運動”,“販人式中國旅游”,“為了發展而發展的發展主義”等問題予以誠實的揭示,并對中國社會的健康發展抱以深切的期待。作者對當代城市“消費性休閑”的發生機制進行分析,更為深遠的意義在于,以此研究為切口,對當下中國社會發展的諸多重大問題(如城市生活方式、發展、金錢價值觀、權力意識等)的相關面向進行批判性反思。這也是人文學者通過文化研究來觀察、分析、理解和介入當代中國現實問題的一個嘗試。
陳占彪 ·社會學 ·30.9萬字
本書在試圖分析婚姻逐漸走向私事的過程中,國家、單位、家庭、個人關系的變化,得出國家對婚姻干預逐漸弱化的趨勢,婚姻由家庭包辦逐漸轉向尊重個人自主。但同時,這些變化是復雜的,婚姻雖在正逐漸向法律約束轉型,但家庭仍參與甚至包辦婚姻,社會趨同的潮流也制約個人的自由度,而且個人在婚姻領域出現責任意識和自立意識弱化的現象。對于這些內容的清醒認識,有利于父母處理與子女的關系,有利于形成既能保障個人自由和權利,又能維護國家、社會、家庭的和諧秩序。
董懷良 ·社會學 ·30.9萬字
本書以《風行》雜志為主要著眼點,同時參考《黑貓》《新左岸》《呂泰斯》《瓦隆》《法蘭西信使》等雜志,研究象征主義自由詩的興衰史。象征主義自由詩處在無政府主義和民族主義這兩種力量控制之下,它不僅是自由與規則的復合體,也是個性意識與集體意識的復合體。
李國輝 ·社科總論 ·30.9萬字
青少年社會工作就是一種以青少年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它根據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特征,以青少年的需要為起點,通過運用專業社會工作的各種價值、理念、方法和技巧,促進青少年健康的成長、自由的發展,幫助他達成一種良好的社會適應狀態。本書探討了青少年各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需求,討論青少年社會工作的基本內容,各種理論和方法,結合我國青少年社會工作的具體現狀和相關政策,研究青少年社會工作的規律,探索中國青少年工作專業化建設的道路。
陸士楨 王玥 ·社會學 ·30.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