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選取我國有代表性的網絡作家作品類型,通過對優秀網絡作家成長道路的考察和作品的細讀分析,與網絡作家對話,與時代對話,在世界性、民族性交匯的新時代文化語境中,結合網絡媒介傳播的特點,梳理網絡文學發展的脈絡,對我國網絡文學的文化意蘊、文學傳承、藝術創造、時代價值、寫作困境等進行研究,探討網絡文學的發生發展規律,嘗試建構與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既有理解之同情,又有理解之批判的中國網絡作家作品評價體系。
周志雄等 ·文學評論 ·36.5萬字
《中國古典小說的世界——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第四季》是由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深圳圖書館聯合舉辦的品牌學術沙龍“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第三季”二十期活動中的精彩內容修訂整編而成。主要內容是將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代表作品:《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四部名著進行講析與解讀,引導讀者進入古典文學的世界。
張驍儒主編 ·文學評論 ·36.5萬字
人間詞話精讀——詩詞品鑒圣手蘇纓,解讀不朽詞話經典。從《詩經》到納蘭詞,欣賞最美中國詩詞,聆聽大師美學絕唱。
蘇纓 ·文學評論 ·36.3萬字
《紅深幾許——〈紅樓夢〉面面觀》是賀信民先生三十余年研究《紅樓夢》的心血凝聚。書中對《紅樓夢》作者、“紅學”起源與發展脈絡、作品思想內涵及其美學哲學價值、小說藝術成就、《紅樓夢》人物、作品重要情節等,都有系統、獨到的梳理與研判。此外,本書還介紹了作者與“紅學”名家周汝昌、胡文彬、薛瑞生等先生鮮為人知的學術交往,可增讀者雅興。全書行文流暢,語言清新有趣,融學術性與可讀性于一爐,可視為一部雅俗共賞的“紅學”普及之作。
賀信民 ·文學評論 ·36.3萬字
中國一流作家和知名學者罕見聯手,為你嚴選中國現當代文學不朽經典,十大生命主題百部經典名作。從文學看人生,洞見經典,體悟人生。從魯迅的《吶喊》、沈從文的《邊城》、張愛玲的《半生緣》,到當代耳熟能詳的《白鹿原》《長恨歌》《平凡的世界》……每部作品有名師們的獨特解讀,只有通曉“每一部作品講了什么”,才能更好地讀透它們。
陳思和 郜元寶 張新穎 ·文學評論 ·36.1萬字
本書分為上篇和下篇。上篇主要是關于唐宋詩詞綜合性研究,就晉至唐詩人表現自然美的方法、唐代絕句秒回任務的藝術、宋代山水詩的會話意趣、宋詩的荒寒意境、唐宋詞的戲劇性、宋詞繪影繪聲的藝術等進行了研究,如《傳神肖貌詩畫交融——論唐詩對唐代人物畫的借鑒吸收》等。下篇就孟浩然、杜甫、李白、陸游等詩人詞人的詩詞藝術特色進行了專題研究,如《論孟浩然的詩歌美學觀》《論李賀詩歌的色彩表現藝術》《蘇軾山水詩的諧趣、奇趣和理趣》等。
陶文鵬 ·文學評論 ·36萬字
本書積作者十數年教學和科研之功,以《史記》人物傳記為中心,以文本細讀為依據,帶領讀者走進歷史的時空中。分類選讀《史記》人物傳記,共列舉十四類英雄人物,展現英雄人物的個性、遭遇、功業、聲名等。
劉國民 ·文學評論 ·35.9萬字
本書曾獲國家級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本書共為三篇,分別從綜論(1-4章)、作家論(5-10章)、作品論(11-25章)三個方面對中國當代的新潮小說進行了分析和論述。綜論部分梳理了各種新潮小說潮流,發現其中隱含的規律,勾勒出一幅當代新潮小說的發展圖;作家論則重點分析了新潮小說的代表作家,歸納他們的寫作特點和文學風格;作品論從作品的角度,對當代新潮小說進行了評價。
吳義勤 ·文學評論 ·35.6萬字
收錄了陳中梅發表過的關于荷馬史詩的專門論文,主要涉及“神族與英雄”“淵源與講述”“荷馬時期的真理與智慧”等專題??傋謹荡蠹s60萬字。
陳中梅 ·文學評論 ·35.1萬字
《雙重的文學:民間文學+作家文學》是中國現代文學館鉤沉叢書中的一冊,本書由兩組文章組成:一、關于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對民間文學、神話學、歌謠學做了重要闡述的幾位作家的民間文學觀;二、筆者用文藝學的原理和方法探討和研究民間文學、闡述自己的民間文學觀。
劉錫誠 ·文學評論 ·34.7萬字
為什么孟子的思想,今天依然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孟子》位列“四書”之一,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是儒家基本經典,深刻塑造了中國人的精神內核,警醒、激勵了古往今來無數有為之人。《〈孟子〉新解》收錄了樊登博士對《孟子》逐字逐句的講解分析,結合心理學、領導力、經濟學、管理學和復雜科學等不同學科,以一個現代人的視角對孟子之道進行了全新的詮釋,幫助讀者從圣賢智慧中汲取養分,解答人生之惑,喚醒內心的力量。
樊登 ·文學評論 ·34.6萬字
上卷主要是教育與文學方面的心路之語,其中收錄了作者的一些散文,小說習作與詩歌,還有關于高考作文輔導、學生文學成長和高考閱卷等方面的文章。下卷主要是文學評論,收錄了作者多年來發表在報刊雜志上的一些散文評論。全書情感真摯濃郁,語言流暢清新,內涵豐富深沉。
鹿丁聯 ·文學評論 ·34.3萬字
以讀本的形式來實踐“文論選”的編著理念。內容結構包括:選文、作者介紹、注釋、講疏、關鍵詞、相關知識鏈接、思考題等,旨在通過每篇選文及其詮釋、考辯、導讀等元素,來聯結文論經典名篇、文論家、文論概念范疇、古代文論發展演進過程及其特點,從而實現為讀者還原中國傳統文論的“大文論”的生成、批評言說方式等的理論風貌。就體例而言,本書在目前本領域教材中頗具探索性、創新性,對于所選古代文論經典名篇之知識與思想詮釋、導讀也頗為完備。
黨圣元 夏靜 ·文學評論 ·34.2萬字
唐詩,大氣;宋詞,婉轉;元曲,明麗。唐詩、宋詞、元曲,作為我們民族詩情“高峰體驗”的結晶,足以喚醒沉睡在每一個炎黃子孫心靈深處的詩魂。詩情畫意,詞韻墨香,完美演繹傳世經典;曲風賦骨,文錦書繡,全新展現華夏文明。
盛慶斌編著 ·文學評論 ·34萬字
《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范,清朝小說家吳敬梓對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舉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對吃人的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的生動描繪,使它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批判現實主義的杰出作家之一?!度辶滞馐贰凡粌H直接影響了近代譴責小說,而且對現代諷刺文學也有深刻的啟發。本書是對該名著的鑒賞、賞析。
遲雙明 ·文學評論 ·33.9萬字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中,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閱讀《紅樓夢》,就好比走進了一條人物長廊,幾百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呼之欲出?!都t樓夢》中的人物,個個都是主角,刻畫的栩栩如生。為了更好地讀懂《紅樓夢》,本書作者基于對《紅樓夢》人物的深刻了解,撰寫了《趣說紅樓人物》一書。全書分金陵十二釵、賈府主人、丫頭姬妾、賈府親戚、仆人仆婦、兩府之外等六個部分,以現代人的觀念與思維,分別闡釋書中近百位人物的身世、經歷、性格、能力與結局。
王意如 ·文學評論 ·33.8萬字
本書以中國古代文學作為切入點,聚焦傳統文化,解讀中國思想與文學之美。內容包括了世、家、情、理、人等幾個古今中外共同的文化主題。通過對《西廂記》《說苑》《東周列國志》《顏氏家訓》《世說新語》以及《金瓶梅》幾部古代文學作品進行重新解讀,引導大家對其進行深入的賞析與理解。
吳定海主編 ·文學評論 ·33.6萬字
陳其泰先生受教陳寅恪弟子劉節先生、師從史學大家白壽彝先生,主要在先秦兩漢史學、清代及近代學術史、20世紀中國史學領域耕耘,《陳其泰史學萃編》是他三十余年勤勤懇懇治學的結晶?!蛾惼涮┦穼W萃編》全書共九卷,約300萬字,包括《學術史沉思錄》《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史學與民族精神》《清代春秋公羊學通論》《中國近代史學的歷程》《再建豐碑——班固與漢書》《梁啟超評傳》《范文瀾學術思想評傳》。全書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和重大創新?!蛾惼涮┦穼W萃編》是對時代需要的回應。陳其泰先生的著作通過更加準確評價優秀史家、史著的成就,增加了我們對中國優秀文化傳統豐富蘊涵的了解,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刻認識中華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偉大創造力。陳其泰先生滿腔熱忱,對民族和國家的赤子之心字里行間可見,這種家國情懷是中國傳統優秀士人精神的薪火傳承。
陳其泰 ·文學評論 ·33.4萬字
本書分三編。第一編,總論部分,主要研究《文章流別集》、《文選》、《玉臺新詠》、《晉元正宴會詩集》等唐前編纂詩文總集對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的影響、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的社會文化背景、唐代詩文總集的編纂者及其心態、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的選本批評功能及其價值、唐人編選詩文總集與文獻傳播。第二編,分論部分,大致以傳統學術意義上的“四唐”分期,選擇唐人編選的諸如《續詩苑英華》、《翰林學士集》、《珠英學士集》、《國秀集》、《河岳英靈集》、《中興間氣集》、《西漢文類》、《極玄集》、《群書麗藻》等不同時期的詩文總集,以及李吉甫等詩文總集編纂者,探討唐人在各個歷史時期編選的詩文總集及其特點、影響。第三編,輯考部分,在前輩學者研究的基礎上,補考唐人編選詩歌總集,輯考唐人編選文總集。簡言之,本書期冀以宏觀研討為經,以分期考察及個案探微為緯,以輯考為材料補充,對唐人編選詩文總集做全面、整體的研究。
盧燕新 ·文學評論 ·33.1萬字
本書作者聚焦于魯迅、胡適、劉半農、聞一多、沈從文、朱自清、朱光潛、葉圣陶等一大批重要作家的思想心態、文學觀念、治學方法和友朋交往,解讀著作版本、書信日記、報紙雜志等大量第一手資料,結合親歷所得,從歷史的縱深處揣摩和欣賞這批重要作家的境界、業績、風范、情誼,讓讀者從不同側面欣賞到他們的流光溢彩。
商金林 ·文學評論 ·3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