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浪漫主義詩學、現實主義詩學和超驗主義詩學的角度入手,對梭羅的自由觀詩學進行了闡釋。作者認為,梭羅在荒野世界中的自由、道德社會中的自由,以及宗教體驗中的自由中探求生命與精神的自由境界,形成了其獨特的自然體系的自由觀。梭羅的自由觀詩學是浪漫時代的產物及其詩化哲學思維的結果,帶有強烈的烏托邦色彩。梭羅用詩性智慧描述了一個永恒自由的“瓦爾登湖”,為人類在這個“荒誕”的世界中構建了可以詩意地棲居的精神家園。
孫霄 ·文學評論 ·14.6萬字
著名作家李國文的散文隨筆獨樹一幟。神游千古,放眼時代,慷慨笑罵,筆耕學問,這是李國文近年來文章的鮮明特色,廣泛得到好評。有評論家認為“他是當代將學識、性情和見解統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頗有法國作家蒙田之風”。
李國文 ·文學評論 ·14.6萬字
《世界名大師課:日本卷》是世界文學領域的翻譯家、權威學者們對美國文學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15部名的深入解讀,如《萬葉集》《源氏物語》《我是貓》《心》《竹林中》《人間失格》《雪國》《古都》等。各名家從作者經歷、時代背景、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創作技巧等不同角度展開,對經典名進行了條分縷析的解讀,深入探討了青春成長、夢想奮斗、人情財富、愛恨生死等緊扣現實生活的主題。例如,張哲俊介紹了日本古代女作家紫式部為什么能創作出最早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宋剛剖析了夏目漱石的《我是貓》,探討作者如何通過貓的眼睛全景呈現明治社會……
柳鳴九 王智量 藍英年主編 ·文學評論 ·14.5萬字
本書是張定浩2015年出版的首部文論集《批評的準備》的最新修訂版。作者抽換掉原書三分之一篇幅,借此重新整理自己十余年來的文論寫作,以表達對當代文學和文學批評的基本認知。文章雖大多圍繞當年出版的某部具體作品展開,但最終講述的,是從這些具體作品中所感受到的普遍性問題。他認為,在人人都獨自奮戰似乎無所適從的當代文學批評現場,準確是最切身的道德律,它首先意味著要“如其所是”地談論作品,而要抵達這一目標,則需對已有的經驗不斷懷疑、求證、表達、反思,最終得到整體式判斷。唯此,批評才不再是批評家們的智力游戲,而能夠面對普通讀者;才不再淪為文學創作的附庸,學問的闌尾,而真正成為一項激動人心的志業;才可以從此時此地出發,竭力理解曾經有過的人類情感與創造。
張定浩 ·文學評論 ·14.5萬字
本書是一部別開生面的宋詞賞析作品,精心選取了宋時五位詞人的傳世佳作。其中“一曲新詞酒一杯”的“宰相詞人”晏殊,“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以及“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的“紅杏尚書”宋祁,是本書寫作的重點。作者以醇雅深秀的語言解讀宋代詞人的兒女情、風云氣,并融入自己的人生經驗和獨到見解,讀來興味盎然,充分展示了宋詞傾城傾國的絕世風華和別樣風流。
流珠 ·文學評論 ·14.5萬字
東漢末年到隋朝初年是文學史上的六朝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學取得了不容低估的藝術成就。文人的個體意識開始覺醒,大詩人陶淵明和眾多文學集團紛紛涌現,創作了華美精工的駢體文,還將五、七言古詩推向繁榮。六朝是崇尚美的時代,六朝文學之美更是迷倒眾生。詩歌有曹丕《燕歌行》、左思《詠史詩》、謝靈運《游南亭》、鮑照《擬行路難》……文賦有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吳均《與朱元思書》、庾信《哀江南賦序》……小說有劉義慶《世說新語》、張華《博物志》、干寶《搜神記》、王琰《冥祥記》……本書中,戴建業教授以其別具一格的解讀方式和優美機智的語言,講述六朝詩歌、文賦、小說的演進、特點與魅力。
戴建業 ·文學評論 ·14.5萬字
《伴我半生:一個人的微閱讀》是“微型小說寫作課”系列其中之一,作者侯德云是微型小說領域理論與創作皆取得較高成就的名家,作品中對五十位微型小說作家和作品做細致入微的解剖,既有對名家名篇的點評,也有對當下微型小說創作隊伍的觀察和思考,值得微型小說創作者和愛好者品讀。
侯德云 ·文學評論 ·14.5萬字
本書所選詩詞篇目均為各個朝代耳熟能詳的古詩詞,涉及自然、抒懷、歷史等各種主題,以此為解讀基礎,李元洛教授不僅詳盡解釋了詩詞的含義,而且深入聯系實際,串聯廣博的文學知識,文字優美通透,融會貫通,旁征博引,讓讀者讀一首詩而知更多詩,讀一首中國古詩而知世界文學。
李元洛 ·文學評論 ·14.4萬字
李登峰日記作品是20世紀末咸陽文化界最驚人的發現。本書共分五章。第一章,李登峰作品的定位;第二章,李登峰作品的生態環境分析;第三章,李登峰作品的價值;第四章,李登峰作品的創作動機、階段劃分及藝術特點;第五章,李登峰作品的命運。
楊生博 ·文學評論 ·14.4萬字
先秦、漢魏、兩晉時期的文學,是中國文學逐漸成熟的階段,是一幅幅陶冶性靈、崇尚自然,充滿激情的生活畫卷,它們的美滿溢著情竇初開、浪漫憂思、風骨錚錚,為后世的文學樹立了不同的典范。
蔣勛 ·文學評論 ·14.4萬字
本書是武漢大學教授吳根友在對清代著名文人畫家鄭板橋的人生與作品進行研究后創作的文化隨筆。全書共分為九章,分別從鄭板橋的生平、詩詞、書法、繪畫、篆刻、士人理想及對后世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而富有創新性的研究,全面展現了鄭板橋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他對文學、藝術的卓越追求,體現了他對中國傳統士人文化與士人風骨的繼承與創新,能為后人了解、研究鄭板橋提供有益的參考。
吳根友 ·文學評論 ·14.4萬字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談論作者對文學一些基本問題的理解,主要思考文學的經典性生成、小說的大氣象和本質化寫作、散文的博雜與寬闊這幾個具體問題,第二部分主要是談論作者從事文學批評的思想資源,包含作者己對左翼文學的閱讀和理解。第三、第四部分是作者對近幾年廣東和大灣區文學寫作所作的鳥瞰式觀察和創作成就的總結。
楊勝剛 ·文學評論 ·14.4萬字
過去三年,我們推出了《木心紀念專號》。從2016年開始,這一系列特刊易名為《木心研究專號》,向有志于研究木心先生的讀者朋友竭誠開放。依循過往的體例,專號共分三輯。首輯,是2015年烏鎮木心美術館建成開館的大量圖文介紹,包括木心美術館各廳墻面文字,并附有陳丹青先生商借尼采文物的散文《魏瑪之行》、首次評述木心繪畫的長文《繪畫的異端》、記錄大型文獻紀錄片拍攝的《BBC在烏鎮》,及青年邱智敏摘選尼采與木心片語的語錄體專文《尼采談木心》。第二輯,是2015年出版《木心談木心——文學回憶錄補遺》之后在首都圖書館舉辦的座談會實錄,由梁文道主持。木心先生的老朋友、譯介者、任職加州大學的文學教授童明先生首次現身,做了長篇講演。第三輯,收入負笈香港教育大學的研究生郭博嘉以比較文學觀念分析木心小說的專文(將木心的篇什與魯迅、張愛玲作品對照),兩位迄今為止最年輕的作者(90后)的研究專文:青原《俳句論》、《〈詩經演〉論》,張宇豪《哥倫比亞空廳》。最后,是木心年表編撰者夏春錦提呈的三篇最新研究專文。
木心作品編輯部 ·文學評論 ·14.3萬字
“三言二拍”是中國古典白話短篇小說集的代表,被大眾閱讀比較廣泛,各種改編作品如戲曲、影視等十分豐富。本書是對“三言二拍”進行多角度解讀、面向大眾讀者的學術散文集。全書提煉出“飲食男女的世界”、“市井人物的發家史”、“煙粉靈怪”、“貞節觀念”等主題,以系列文章圍繞相應主題進行敘說闡釋。本書作者是古典小說研究專家,以大家手筆寫小品文章,學術內涵豐富,文筆輕松活潑,有助于大眾讀者欣賞古典名著,了解古代文化。
王昕 ·文學評論 ·14.3萬字
《金瓶梅》對世情的揭露,對人性的描繪,比它的情色描寫更具沖擊力與持久性。在解讀者葉思芬的眼中,這不是一部人們慣常認為的“淫書”“禁書”,而是一部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描寫日常生活的書,寫的是柴米夫妻的衣食住行、愛恨情愁、貪嗔癡慢、生離死別。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明朝中后期運河沿岸一個有錢人家的日常生活;看到潘金蓮如何掙扎謀求一個更好地未來;看到西門慶在官場、商場乃至歡場的應對進退;看到那個時代的官員、商人、妓女與尼姑的生活點滴,以及這樣的日常中,人的可笑、人的可怕,還有人的可憫;看到數千年來從未改變過的世道與人心。
葉思芬 ·文學評論 ·14.3萬字
《水滸傳》是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古典英雄傳奇小說的代表作。該書不僅塑造了眾多形象豐滿的英雄人物,同時它也書寫了人生百態和社會市井生活,內容十分豐富。歷代讀者閱讀該書,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仍然被當代讀者分析、探索和論述。《俠亦俠亦盜說水滸》按照話題分類,分別講述水滸的歷史背景、水滸英雄的思想主題、水滸英雄的女性觀、錢財觀、酒肉觀、人格觀等,作者行文輕松,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力圖別開生面,提供富有啟迪的思考。閱讀本書,有助于提高讀者閱讀原著的興趣,同時也有助于讀者把對原著的思考推向深入。
陳洪 孫勇進 ·文學評論 ·14.2萬字
本書講述了著名藏書人、書評人江曉原教授讀書、評書、寫書的歷程。全書收錄作者近期發表的相關文章33篇,分為四輯,包括江曉原本人讀書的故事和體會、讀書時的思考與疑問,以及他學術性質的書評和影評與鑒賞性質的評論。既有關于讀書的方法論性質的分析,也展現了江曉原豐富而廣博的閱讀范圍和專業的評鑒,以身作例,親身示范,告訴讀者如何讀書,涉及世界歷史地理、科幻影視作品、科學主義、中國古典文學、世界文學名著、文學批評等。
江曉原 ·文學評論 ·14.2萬字
本書收入作者近年部分長篇小說評論,分為三輯:第一輯為文本細讀;第二輯為批評短制;第三輯關注長篇小說的歷史形態和晚近現象。這些文章既涉及近年重要長篇,如《考工記》《朝霞》《山本》《霧行者》《灰衣簡史》《這邊風景》《朱雀》等;亦注重作家代際的典型性和影響力,如王蒙、吳亮、王安憶、賈平凹、麥家、池莉、葉彌、路內、葛亮、李宏偉等。
方巖 ·文學評論 ·14.2萬字
本書基于個案研究,分別考察了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米蓋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薩繆爾·貝克特、巴勃魯·聶魯達、加西亞·馬爾克斯、奧克塔維奧·帕斯、德里克·沃爾科特、巴爾加斯·略薩、鮑勃·迪倫10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在中國出版傳播的流變及其成因。此類作品在華的譯介出版、版權合作、融合傳播等,對當代中國出版業轉型升級尤其是文學出版國際化運營有其參考價值。
劉火雄 ·文學評論 ·14.2萬字
蔣勛先生按照五代、北宋、南宋的時間脈絡,將李煜、馮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幾道、歐陽修、柳永、蘇軾、秦觀、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姜夔等重要詞人的佳作一一道來。
蔣勛 ·文學評論 ·14.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