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魯迅是一種力量》共約228千字,收錄作者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有關魯迅研究的各類文章,共分為三輯:第一輯收錄從20世紀80年代以至21世紀前10年的論文與講演,包括《略論魯迅雜文的題目》《吳冠中與魯迅的世界》等文;第二輯為進入21世紀以來有關魯迅活動的講話、訪談,包括《跨文化對話中的魯迅》《魯迅的讀書生活》等文;第三輯為十余篇寫于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的短文以及詩歌等等,包括《魯迅的時代解讀》《讀魯迅感》等文。
鄭欣淼 ·文學評論 ·23萬字
本書以英國當代著名女作家多麗絲·萊辛的系列科幻作品《南船星系的老人星座:檔案》(又統(tǒng)稱為“太空小說”)為研究對象,運用多種文學理論,試圖揭示萊辛的英國白人身份及其殖民地成長經歷之文化政治意義,對“太空小說”中蘊含的宏大敘事進行解構,發(fā)掘其中隱藏著的殖民主義思想。
陶淑琴 ·文學評論 ·23萬字
吳組緗先生是著名小說家和古代小說研究專家。1952年起,他在北大中文系先后主講宋元明清文學史和中國小說史、《聊齋志異》《紅樓夢》專題課等,并編有講義。傅承洲先生重新整理了這些講義,將其中從未發(fā)表過的《聊齋志異》專題講義,及一篇吳先生已整理成文但未發(fā)表的《金瓶梅》論文,合為一集,以饗讀者,并作為對吳先生的紀念。書中還附有吳組緗先生關于中國古代小說四大名著及《儒林外史》等的論文六篇。
吳組緗 ·文學評論 ·23萬字
本書是一本研究和評論古典戲曲的專題文集,文集中的文章以探討元雜劇的居多,另有一部分涉及明清時代的著名戲曲作家,還有一些文章是有關戲曲史的研究。文集中的文章發(fā)表時間跨度很大,是作者數十年對古典戲曲研究和評論的經典之作,文中的諸多論說和考述都極精辟,其治學和研究方法足資后學者學習和借鑒。
鄧紹基 ·文學評論 ·23萬字
書稿系論文集。書稿主要收錄中國大陸、港澳臺學者以及北美等地華人的有關文學創(chuàng)作的成果。所收文章既包括名家名人,也有對新的文學現象、動態(tài)進行評論和研究之作。書稿所收論文的原則,堅持雙百方針,堅持馬列主義,旨在反映文學創(chuàng)作與研究的前沿成果。
曹順慶 張放 ·文學評論 ·23萬字
本書系曾揚華先生二十四篇論文結集,對中國古代文學、哲學、史學諸多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畢數十年研究功力于一書,古今貫通,視野宏大、觀點新穎、材料豐贍,內容翔實,不啻是思想性、學術性并重,有深度、有廣度的精湛論著。
曾揚華 ·文學評論 ·22.9萬字
本書分三部分:清代詞學篇、傳播篇和接受篇。“清代詞學篇”主要考察清代的詞學理論,對清代詞學的學術背景、清代詞話生成及演變的歷程等宏觀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也對清代一些有代表性的詞學理論家如王士禎、張惠言、周濟、蔣敦復、譚獻等的詞學思想進行了客觀全面的闡述。“傳播篇”所收論文則分別從口頭傳播(男聲歌唱)、書冊傳播(別集、選本、序跋評論、藏書)、單篇傳播(題壁、題畫、題扇、題屏、石刻)等傳播形式,與宋詞傳播的途徑(售賣、傳抄、驛遞)、傳播中的特殊情況(誤傳、失傳)這五個層面就傳播主體(演唱者、刻書家、藏書家、售書人、傳抄者、驛遞員)、傳播媒介(紙、壁、畫、扇、屏、石碑)、傳播效果(聲名聞世、失傳)展開論述,將宋詞傳播方式的研究扎扎實實地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接受篇”則既有群體接受研究,也有個體接受研究,還有對詞人經典化歷程的研究。全書史料引證翔實,觀點提煉得法,是一部具有一定開拓性的詞學專著。
譚新紅 ·文學評論 ·22.9萬字
本書從周代社會交往的角度,對《詩經》的內容、《詩經》在周代社會中的作用、《詩經》與禮樂的關系等問題,進行系統(tǒng)研究。同時,通過《詩經》的內容描寫,對周代的邦國、朝見聘問制度、社會宴享、禮樂交往、戰(zhàn)爭、婚姻等進行研究,并提出若干較新穎的觀點,如國風地域的確立同周朝廷對華夏族群的文化選擇有關;周代貴族豐富復雜的社會交往是形成《詩經》中遠行意象的基礎;《詩經》的集結、經典化同周代禮樂制度的運行相關等。
李樹軍 ·文學評論 ·22.9萬字
該書依據文本與史料,從主題思想、性別意識、中國形象、敘述模式、隱喻結構、景物描寫和審美意蘊等方面系統(tǒng)而全面地闡述姜敬愛在中國東北時期的小說創(chuàng)作以及作家生活與活動的軌跡,進而透視20世紀30年代朝鮮移民作家在中國東北地區(qū)的文學創(chuàng)作,掌握日帝占領中國東北這一特定時代背景下多元文化語境對作家創(chuàng)作的影響和中國形象認知。
劉艷萍 ·文學評論 ·22.8萬字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提高當代文學批評的針對性、戰(zhàn)斗性和原則性,營造講真話、講道理的文學批評氛圍,作家出版社推出“剜爛蘋果·銳批評文叢”,以對中國當代文學不良現象、思潮以及作家作品不足為研究內容,集中展示敢說真話、有力量、有風骨、敢于亮劍的文學批評著作。
牛學智 ·文學評論 ·22.8萬字
研究《西游記》思想論證人物剖析多,神魔小說特有風情涉及少;長篇宏論多,點晴短制少。如何引導現代讀者特別青少年欣賞《西游記》,《西游記風情譚》以“最神魔小說”定位,細處入手,以靈動簡約的散文筆法,賞玩《西游記》絕代風騷。條分縷析,細微之處見精神,以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為線索,探討《西游記》如何成為古代神魔小說迷人風情的集大成者。
馬瑞芳 ·文學評論 ·22.8萬字
本書作者以集崇拜者、譯者、研究者于一身的獨特視角和敏銳度,在52年的時間汰洗之后,對以普希金為主帥的俄國近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的偉大詩人米o尤o萊蒙托夫的天才與逆境互動過程的揭秘,對非文學家身份的他的精神境界與獨創(chuàng)性相得益彰的追尋,對多棲作家(詩人、小說家、劇作家)的他在不同藝術形式靈感上的相通與互補現象的發(fā)現,對他用詩的審美方式的內驅力獨辟世界散文敘事新蹊徑(《當代英雄》)及其對現代文學影響的透析,都是使讀者耳目一新的閃光點。本書作者以詩譯詩、以詩賞詩、以詩析詩、以詩評詩,甚至以自己寫的詩向我國廣大讀者演繹萊蒙托夫這位稀世天才的藝術思維的脈絡。
顧蘊璞 ·文學評論 ·22.8萬字
本書是筆者關于韋應物詩文的研究專著,分為正文和附錄兩部分。其中正文是著者在孫望、陶敏、王友勝、廖仲安等學人研究基礎上將韋應物傳存之作放在盛中唐轉型時期背景下所進行的歷史文化再詮釋。附錄所收是著者已發(fā)表的部分論文,包括韋應物研究以及涉及韋應物的中華詩歌性情與審美關系問題研究,是對正文的發(fā)揮,為著者多年的研究興致。
張兆勇 ·文學評論 ·22.8萬字
華語語系文學是新世紀以來西方現代文學界最令人矚目的理論創(chuàng)見,它在全球華語文學的視野下,強調中國大陸文學與臺港澳暨海外華人文學的對話、共存、協(xié)商的新型關系,反對將兩者對立的冷戰(zhàn)思維。本書將“冷戰(zhàn)文化”與“華語語系文學”相結合,力圖將冷戰(zhàn)視野觀照下的百年華語文學史進行嶄新的探討與闡釋,書中對“冷戰(zhàn)”“戰(zhàn)爭文化心理”“華語內比較文學”“南來文人”“文化中國”等華語文學的重要術語進行了新的語境下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在在展現出華語語系文學理論的鮮活生命力。本書也是中國大陸學界第一本關于華語語系文學的論著,將對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范式產生重大的影響。
金進 ·文學評論 ·22.7萬字
這是當代名作家關于《紅樓夢》解讀與啟示的書。該書不同于“紅樓”專家、學者的研究、著述,而是以小說家的視覺和思維,憑借他們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幾十年文學創(chuàng)作的經驗,對《紅樓夢》的寫作境界、人物的藝術魅力及政治背景,進行闡述和解讀。他們的解讀獨具慧眼、別有意境,既有學者的智慧,又有作家的敏銳,可以說是曹雪芹的異代知己、《紅樓夢》的解味之人。
李國文 ·文學評論 ·22.7萬字
本書乃匯集作者研究清代文學相關論題的20余篇論文而成。主要探討了清代中前期文學史演變和文學批評史發(fā)展的一些基本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合乎邏輯性的分析和解說。選擇的問題域并不寬廣,但也容納了諸多學理分析的要素。其中尤以研究王士禛的詩學思想、沈德潛的詩學思想、袁枚的詩學思想、《讀杜心解》的杜詩學意義、《四庫全書總目》的文學批評以及由此延伸的可比論題為核心,從中足可領會清代文學與歷代文學的關系;文學發(fā)展與時代思潮的關系;文學批評與學術思想的關系;文學經典與文學接受的關系等。
孫紀文 ·文學評論 ·22.6萬字
金庸憑借武俠小說與社論的寫作,不斷自我拯救也不斷自我實現,并最終走向成功。金庸對武俠小說本體、創(chuàng)作、鑒賞的清醒認識及成功實踐,使其小說成為武俠小說集大成者。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豐富多樣的愛情、充滿想象的武功、詼諧幽默的趣味以及走向成功的人生無疑是金庸小說吸引讀者的重要娛樂元素。無論是華山派、人物、武功的塑造刻畫還是“華山論劍”武林賽事描寫與“笑傲江湖”文化精神的宣揚,都體現出金庸選擇“華山”的刻意及其對華山地域文化的尊重。金庸小說的改編難度、不同理解者的理解、影視創(chuàng)作者的大幅度改動以及影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等原因,使金庸影視劇作版本雖然眾多卻鮮有公認的滿意之作。深厚的俠文化底蘊、武俠小說自身的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現實文化需要等文化生態(tài),必然使以金庸小說為代表的武俠小說在當代繼續(xù)生存并發(fā)展。
徐淵 ·文學評論 ·22.6萬字
本書將“溫李新聲”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學概念提出,并將其放在晚唐文學變局的大背景下,研究溫李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新變因素,試圖比較完整地、多層次地還原溫李詩風的本相。
劉青海 ·文學評論 ·22.6萬字
本書面向一般讀者,介紹三國志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三言二拍”、聊齋志異、隋唐演義、儒林外史、紅樓夢、閱微草堂筆記等明清小說名著的文化內涵、藝術特色及其發(fā)展脈絡。講述既親切易懂、執(zhí)簡馭繁,而內容又精彩紛呈、新意迭出,融深入的藝術欣賞與深刻的學術見解于一冊,既可作為通識教材,又是雅俗共賞的學術讀物。
陳文新 ·文學評論 ·22.6萬字
《世說新語》是一部記錄魏晉名士言行風貌的志人小說,為我國古代文學珍品。但其文辭簡略,如果不知相關背景,則十分難解。本書作者戴建業(yè),研究《世說新語》三十年,不僅能結合歷史背景完整還原書中的軼聞趣事,掃清閱讀障礙,更能帶你領會魏晉風度的神髓,領會一個時代的狂放不羈、率真灑脫。多虧了劉義慶留下一本《世說新語》,讓我們能見識什么叫超然脫俗,什么叫高潔優(yōu)雅,什么叫瀟灑飄逸。
戴建業(yè) ·文學評論 ·22.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